涨涨涨!新加坡通货膨胀创13年新高,汽车和房租通胀将持续一整年
8月23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相当于中央银行)和贸易工业部联合发布消息,新加坡七月份核心通货膨胀同比升至4.8%,是自2008年11月的13年以来的新高。
相比之下,六月份的核心通胀同比为4.4%。
核心通胀不含私人陆路交通和住宿费用。
七月份的整体通胀同比,即包含私人陆路交通和住宿费用在内,则是7.0%,则是自2008年6月的14年以来的新高。
七月份的核心通胀环比则是0.6%,整体通胀环比是0.2%;也就是说,与六月份相比,七月份核心通胀和整体通胀分别是0.6%和0.2%。
七月份通胀主要推动力来自食品、电力和天然气、住宿/租金。
七月份食品通胀同比高达6.1%,比六月份的5.4%高,食品原料和食品服务两方面的价格都上涨了。
在六月份同比通胀20%的基础上,七月份电和气通胀高达24.0%。
七月份住宿费用通胀4.6%,比六月份的4.2%高,主要是租金上涨推动。
七月份服务业同比通胀为3.5%,略比六月份高。
七月份私人交通同比通胀为22.2%,比六月份的21.9%高,主要是小汽车价格上涨。
七月份零售与其他货品同比通胀率为2.8%,略比六月份低。
本区域解除疫情管控会加剧通胀汽车和租金通胀将会持续一整年
贸易工业部指出,在国际市场上,供应链问题出现些许缓解,一些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平稳。但是,由于主要大宗商品供应短缺问题仍未解决,加上许多主要经济体劳动力短缺,全球通胀在短期内预料继续高企。
同时,本区域一些国家在解除疫情管控限制之后,本土需求增加,也会加剧这些经济体的通胀。因此,新加坡面对的进口价格上涨应该会持续。
在新加坡国内,劳动力市场仍然人手紧缺,推动工资上涨。个人消费持续上升,企业很可能把燃料、水电和其他进口商品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转嫁给消费者。
因此,接下来几个月,新加坡通货膨胀应该会持续,判断到了年底之前会回缓。然而,汽车和住宿价格应该会持续到年底。
当局判断,今年全年的整体通胀在5.0%至6.0%区间,核心通胀则在3.0%至4.0%区间。如果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急剧变化,加上本地劳动力成本持续高企,通胀风险仍然存在。
外国的双位数通胀不太可能在新加坡出现
《海峡时报》8月24日采访专家认为,在一些国家出现的双位数通胀率不太可能在新加坡出现。
今年七月,俄罗斯、西班牙、荷兰、英国、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都出现了双位数通胀,阿根廷、土耳其七月份通胀甚至达到了70%以上。
中国大陆六月份、七月份通胀维持在低位,分别为2.5%、2.7%。
受访专家说,新加坡通胀如果要出现双位数,一定是服务业成本出现巨大变动,如工资、租金、拥车证价格等等。
欧洲出现高通胀,是因为食品、住宿、交通出现价格大涨,其中,由于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中断,推高了燃气价格。但是,新加坡不像欧洲这么依赖俄罗斯天然气,因此,通胀不会像欧洲这么高。
另,新加坡政府给民众提供消费税回扣,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通胀。
李显龙:各国若不干预通胀将成为全球的棘手问题
今年5月20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接受《日本经济新闻》编辑局长井口哲也专访。在专访中,李显龙谈到了全球通货膨胀问题,我们整理如下:
日经亚洲: 谈到经济这方面,目前的情况与上世纪30年代相比,唯一的差别就是目前全球经济的状况比较好。但其实,全球经济增长一直以来都靠着扩大债务规模以及这15年的宽松货币政策来维持。因此情况并非表面看到的那么好。如今通货膨胀上升,各国中央银行被迫收紧货币政策,或许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动荡,甚至过度抑制经济增长。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李显龙: 通货膨胀是个问题。全球经济从冠病疫情中恢复的速度比任何人预料的还快,因为经济刺激措施发挥了作用。 但在美国和欧洲,尽管经济已明显复苏,各国出于政治因素继续大手笔资助刺激经济的措施,这导致了通胀在俄乌战争未开始之前就已飙升。 如今,战争使情况恶化,因为全球市场抵制俄罗斯能源,造成能源供应链受到干扰。战争也影响了粮食供应,尤其是小麦的供应。这也对供给面通胀造成了冲击。 去年,各央行都认为通胀受控,反而担心通货紧缩,且有意将通胀率提升到某个水平,例如平均2%的目标值。我认为他们当时太“自满”了。显然地,他们现在需要改变原先的立场,而我相信他们正在做出相应调整。 但难点在于,现在的通胀率相当高,需要采取相当激烈的措施才能使通胀回落,避免通胀预期在人们心里扎根。要实现以上所述并确保经济软着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在处理当务之急的同时,也有可能造成经济衰退的风险。 这种情况在上世纪60、70、80和90年代都反复出现,这样的风险是我们需要预判和注意的。你不得不承受此风险,因为如果你不应对通胀,这将成为世界面临的棘手难题。日经亚洲:您认为我们能否克服现在面临的经济危机?李显龙: 人们的生活会继续。日本自1991年左右(泡沫经济破灭时)经历过经济危机,然而生活仍继续。日本依然存在。日经亚洲: 要克服经济危机,就必须全球携手合作。目前的困境是,现今局势难以促进经济强国之间的合作。李显龙: 这是个问题,不仅是全球经济的问题,还有像大流行病、气候变化、核扩散等其他全球问题。少了国际合作,就无法处理这些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
— END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