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 星期日

新加坡是怎么崛起的

一个国土面积仅733.1平方千米的小国,吸引著无数跨国公司前来开设办公室。根据毕马威的研究,近二分之一的跨国公司将亚洲总部设在新加坡。


新加坡是怎么崛起的

同时也吸引著众多富豪前往,其中华人占据半壁江山。新加坡的首富名单已经多次被华人刷新。如今是迈瑞医疗的董事长李西廷再次蝉联新加坡首富。


对于个人或者企业暂且不论,仅从国家角度来说,新加坡应该是赢麻了。


李光耀接手新加坡的时候人口只有200万,到今天有500多万。


新加坡是怎么崛起的

从一个一穷二白,没有土地没有人口的地方,新加坡是如何发展成如今的国际大都市?


为何一个弹丸小国能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它是如何从世界里脱颖而出的?


新加坡生存简史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其主岛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


新加坡真正建国是还不到一个世纪的事。长期以来作为一个小地方,可谓风雨飘摇。


新加坡古称淡马锡,8世纪属室利佛逝王朝。18—19世纪是马来柔佛王国的一部分。


新加坡的近代史肇始于1819年1月29日,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代表英国东印度公司登陆新加坡,与柔佛苏丹订约,开始在新设立贸易站。由于新加坡的地理位置非常好,正好扼守住了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并且水域宽敞,水深适宜,是天然的良港,所以受到了英国的高度重视。


1824年,两项新条约使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属土,成为英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埠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也就是沦为英国殖民地。


直到1942年12月日军打败英军占领新加坡,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为日军侵占时期。


期间,日本人就对当地华人进行了肃清。关于死难者人数,战后的审讯中有证据提出的数字约在2.5万人到5万人左右。(新加坡大屠杀)


1945年日本投降,新加坡华人最黑暗的时期终于过去了,英国殖民者也回来了。


但此时英国已经不太行了,新加坡人提出了自治的要求。


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成为自治邦。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对新加坡意义重大,可以说没有李光耀就没有今天的新加坡。



但新加坡毕竟太小,第一选择还是寻求庇护。初心是想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自治区域。


1963年,新加坡连同当时的马来亚联合邦、砂拉越以及北婆罗洲(现沙巴)共组成立马来西亚联邦,进而完全脱离英国统治。在马来西亚期间,李光耀和当时的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在种族权利分配上意见不合,李光耀主张以“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民族平等方式,反对“马来人至上”的保护政策。人民行动党与执政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的政治较量更在1964年7月及9月两次引发新加坡种族骚乱。


1965年,以“巫统”为首的马来西亚执政联盟在国会紧急修改宪法,宣布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


1965年8月9日,被逐出马来西亚的新加坡,可以说被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新加坡共和国。


生存与发展


但是独立对新加坡真的好吗?


新加坡当时的处境是什么呢?北面和马来西亚闹翻了,南面印度尼西亚虎视眈眈。


你能想像一种,在野外被赶出山洞,你无依无靠,势单力薄,只能地上捡根树枝自保,前狼后虎,心惊胆战的感觉吗?


在发展上,他们不干掉新加坡已经不错了,新加坡完全只能靠自己。


李光耀在回忆录里写,“对新加坡来说,1965年8月9日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日子。我们从没争取新加坡独立……在居住着1亿多马来回教徒的群岛上,我们华族人口简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马来海洋中的一个华人岛屿。我们在这样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里如何生存呢?”


新加坡面对的可以说是地狱模式:落后的经济基础;有限的国内市场;教育不普及;高失业率;种族冲突;无社会和居住保障;面对外来威胁等等。


独立后新加坡开始寻求国际承认,1965年9月加入联合国,同年10月加入英联邦。


为了保障自身安全,新加坡还购买一些少而精的军事武器,随时准备玉石俱焚。同时把樟宜港提供给美国作为海军基地,让美国海军可以快速穿马六甲海峡,四通八达。


作为回报,美国会为新加坡提供安全保障。


能活下来的同时,新加坡重点就是发展经济。


发展初期,新加坡能够利用的就只有优良的港口条件和廉价的劳动力。


新加坡是怎么崛起的

李光耀根据新加坡的资源禀赋,给新加坡做好定位,在世界经济分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利用欧美产业转移的机会,把他们准备往外转移的落后产能,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导入到新加坡,为新加坡发展制造业创造机会。先是发展蚊香、假发、纺织业、成衣业等污染大、产业附加值并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同时极度开放自己,与世界各地广泛建立联系,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属于外贸驱动型经济,即使到今天,新加坡依旧高度依赖中、美、日、欧和周边市场,外贸总额是GDP的三倍。


新加坡通过劳动密集的低端产业攒了第一桶金以后,就开始不断产业升级的过程。


逐渐发展造船、修船业,钻油设备,炼油厂等资本密集型产业。


到上世纪70-80年代中期,新加坡开始关注研究与开发、设计、工程、信息科技,电脑、电脑附件制造业等电子行业成为先导产业。


到近年开始发展总部经济、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环保等对资本和技术要求都非常高的新兴产业。如今更是成为新的亚洲金融中心以及加密货币、Web3的全球大本营。


新加坡整个经济结构也越来越多元化。


当初连生存都困难的新加坡,在李光耀的治理之下,弹丸之地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在《李光耀观天下》中,李光耀说“我们在没有腹地的情况下把这个小岛发展成国家。我们只能拚死一搏。是世界的全球化帮了新加坡。于是我们把全世界当成腹地。”


2021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达5333.5亿新元(约合3876.9亿美元),同比增长7.6%。人均GDP7.28万美元,亚洲第一,世界第5,领先美国。


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的成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是自身确实也非常争气。天时地利齐聚最终也离不开人和。


不得不说李光耀确实是旷世奇才,让新加坡一路发展几乎没有走什么弯路,短短几十年从贫穷落后到发达国家前列。


新加坡社会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功,打造了独特的新加坡模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研究和学习的样板。


但之所以称为新加坡模式,就在于新加坡的制度因地制宜,符合自己的国情,量身定制,其他国家很难照搬照抄。


1、精英管理,权威政府


今天的新加坡,看上去已经较为发达,但这个国家有两个巨大的劣势:一是体量特别小,二是地缘环境极为复杂。


这就造成了新加坡无论是在内部治理还是在外交政策上,其容错率都是非常低的。


所以新加坡非常依赖于有顶尖才能的执政者。


新加坡奉行的是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大国平衡”原则。但是世界的变化由不得它,神仙打架,它也没法,只能尽力做出应对。


李光耀曾表示,自己无法保证100年以后,新加坡还会不会存在。他能肯定是,一旦新加坡是庸人治理,那么新加坡会化为乌有。


这也是为什么新加坡总理的位置很多人都不想当,又累又难。李光耀退下的时候找的陈庆炎博士,被拒绝了,才选的吴作栋。吴作栋曾表示“总理是个没人愿意做的苦差事”。



新加坡政府对外难有底气,但是对内是绝对的强政府。


新加坡政府基本什么事都管,且刑法严厉,说一不二。小到上厕所要冲水都有法律规定,不遵守会有相关处罚。而且“轻罪重罚”是基本操作。


所以新加坡也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犯罪率非常低。


可以说新加坡政府对新加坡的把控属于“尽在掌握”。


类似经济活动基本都有政府参与、引导、监管,不仅把握方向还有诸多限制,以至于新加坡的经济模式也被称为“国家资本主义”。在自由与秩序之中,新加坡更倾向于秩序。


2、双语政策,打开机遇


李光耀的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中,他认为推行新加坡现行的语言政策是他一生中做过的最难的决策。


新加坡的华人占据大多数,曾经希望他将国语定为华语。但新加坡不止华人,还有马来人、印度人、欧亚混血等其他族群。


李光耀最终选择了英语作为新加坡的第一语言,保留其他民族语言作为第二语言。


事实证明了李光耀这个决定是正确的成功的。


新加坡必须依赖于全球市场,使用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它能和全世界对话,吸引全世界的人到这里来投资、也能到全世界去投资。让新加坡搭上了全球化的顺风车,解决了市场价值问题。


而且不同的民族可以正常交流,给新加坡包容各族移民打下了基础。同时保留民族语言,让新加坡能与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保持联系。


倘若李光耀选择走上另一条路,现在的新加坡恐怕只是一潭死水。


3、吸引人才 ,居者有其屋


新加坡政府为弥补因低生育率而导致的人口数量不足、平衡种族结构和发展高新产业,采取大规模引进高素质移民的国策。从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不断提出吸引优质劳动力的计划。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居者有其屋”的践行,吸引了很多移民。


新加坡的拥房率高达90%。在新加坡只要你踏实工作,基本上就可以买到屋子。


新加坡是以组屋为主、私宅为辅的住房供给结构。


80%的新加坡人住在政府组屋,组屋的价格保持低价,能够让每一个新加坡人负担的起。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有资格购买组屋,组屋的首付只需要总房款的1/10,购房者完全可以用公积金来支付首付款,房贷当然也可以用公积金来还,贷款利率很低,不到2%。


新加坡公民首次购买房产能获得政府补贴,最高可以达到30万人民币,而且不需要缴纳额外的印花税。


同时新加坡十分注重教育,这不仅解决人才培养问题,也成为吸引人才落户重要抓手。


政府每年都会在教育上投入大量资金,教育部是仅次于国防部的第二大财政开支部门。新加坡2020财年教育预算132.8亿新元,占预算总支出的15.9%,占GDP的2.8%。国内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是世界级顶尖学府。


根据新加坡国家人口及人才署9月发布的《2022年人口简报》,新加坡2022年人口增加18万,同比增长3.4%,PR人口大涨6.3%。


疫情期间流失的人口,几乎已全部回流。非居民人口的增长,达到10年来最高水平。


很多普通人可能以为去新加坡可能很享受,收入高还不担心住房问题,但其实新加坡整体都勤奋努力,即使一些年级较大的人,也都喜欢找事情做。


新加坡是全球失业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还有禁止罢工法律。整体工作压力较大,不是一个适合普通人躺平的地方。


新加坡是怎么崛起的

根据Sleepseeker的研究,新加坡是目前世界上最疲劳的国家,疲劳评分为7.20,其次是墨西哥7.01、巴西6.28,其他进入前10名的国家还有美国5.57、日本5.32、英国4.82、新西兰4.74、澳大利亚4.72、中国4.59和加拿大4.39。


平均年工作时间上,新加坡排名第二,为2238 小时,墨西哥以2255小时位居榜首,仅比新加坡高17个小时,中国以2174 名列第三。


之所以这么拼,是在于新加坡挥之不去的不安全感。


从李光耀开始,就不能容忍一个没有竞争力、养尊处优的新加坡,必须眼光长远,不断深层次地精心锻造新加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对新加坡的建设发展可调是全方位的高标准严要求。


现任新加坡副总理黄循财表示:"我们不会把事情看成理所当然,我们总是想着别人会抢走我们的午餐。"


新加坡这样一个没有资源小地方,要是失去了该有的定位和竞争力,被世界抛弃沦为一个普通港口也是分分钟的事。


4、极度开放,稳定营商环境


新加坡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它必须和世界对接。


新加坡被评选为全球最开放的经济体,拥有高度发展的自由市场。


新加坡的企业所得税虽然是17%,但是有很多减免税务的方式。新加坡对海外收入不征税,而且无遗产税、无资本利得税,贷款利率也极低。借着极低的税率,吸引了许多知名国际企业。


此外,新加坡没有外汇管制,国际资本可以自由流入流出,跨国企业的利润汇出无限制也无税费,对跨国企业非常友好。


整体而言,新加坡对于吸引外资是非常积极的,同时也十分谨慎,不断调整和完善政策,引导资本走向产业,反哺新加坡的经济、就业和竞争力等各方面。


结语


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如今的新加坡。


但是从建国开始,新加坡就非常清楚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有多少底蕴,所以时刻保持清醒。


以它能体量, 注定不是世界的C位,但有自己的活法。


从新加坡的填海造陆就能看出新加坡人的不认命。


新加坡建国之初,国土面积只有581.5平方公里,现在国土面积733.1平方千米,增加了26%。现在还有再增加100平方千米国土面积的目标。


填海造陆给新加坡创造了很多机会,例如裕廊岛,樟宜机场、滨海湾地区都是填海创造的机会,都给新加坡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李光耀在《李光耀观天下》说:“无论世界怎么样,新加坡都得去接受它,因为它实在小得无法改变世界。不过,我们可以尝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在本区域的“巨树”之间穿梭。这一直是我们的方法。”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也正如新加坡一样,没有靠山,只能靠自律自强,结合客观现实和大局观给自己准确的定位,步步为营,才能在大舞台中竞得一席之地。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如何确保粮食安全

下一篇新闻

支付宝女王移民新加坡?带你了解移居新加坡几种途径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