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马来西亚葬礼现祭品“疫苗”
最近,马来祭品市场大吹防疫风,在海内外媒体均见报道。特别是一则《为死者接种新冠疫苗有什么用?用处可大了》的外媒报道颇为引人注目。
全球新冠疫情死亡人数不断攀升。据报道,马来的一名冥器店主Raymond Shieh推出了“地府新冠疫苗”套装,成为东南亚周遭目前丧葬仪式的一项潮流。
相关外媒报道翻摄,标题可译作《为死者接种新冠疫苗有什么用?用处可大了》
因华人聚集等因素,在东南亚新、马、泰等许多地区,受中国传统民间习俗影响,仍具有类似的使用冥器丧葬的习俗,且人群不限于华人圈子。
过去一个月,马来西亚每天报告约 20,000 例新冠新病例。尽管现在该国11 岁以上的人中有一半已经完成接种,但该国的新冠病毒死亡率是东南亚最高的。作为民间佛道文化兴盛的国度之一,死者的丧葬仪式成为生者表达他们的悲痛的重要方式。
冥器店推出新产品行销海外
Shieh先生目前在马来南部柔佛州(Johor)经营一家销售祈祷用品的商店,也就是所谓的“冥器店”。
上个月,随着新冠肺炎死亡人数激增,他花了两天时间制作了新产品。据报道,产品推出后,他收到了来自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的 300 多份订单,每份 23 马来西亚令吉(约35人民币)。
据店主本人称,对产品的定价在尽可能地优惠,因为他希望产品能让客户安心。“没有想到市场反应那么热烈。”
相关视频报道翻摄
“地府新冠疫苗”套装包括:三个小瓶,分别为绿色、蓝色和红色,以及一个大“注射器”,全部由民间俗称的“阴司纸”制成。小瓶的三种颜色分别代表马来西亚使用的三种主要疫苗:辉瑞、阿斯利康和科兴。
套装会在仪式中作为献给死者的祭品被烧毁,以弥补他们此生的一大遗憾:无法接种新冠疫苗。
相关视频报道翻摄
关于防疫祭品的报道,这已不是首例。此前,还有类似的地府防疫套装“防疫小礼包”在市面出现,在顾客间热度不小。
相关视频报道翻摄
这位店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对马来西亚人来说,这是艰难的一年,许多人在等待接种疫苗时死去。”这种现象不仅仅只出现在东南亚等使用这种祭奠仪式的国度。
祭品疫苗是一种精神安慰
在中国传统民间习俗中,早有烧香纸和其他纸器满足已故亲人未满足的需求的做法。
每年八、九月的“中元节”,“地狱之门”开启,各地信众都会祭拜先人,祭拜诸神,这在香港颇为普遍,特别是九龙油尖旺等老区的商铺前,一路走去多的是在街边用火盆火桶祭拜的香港本地市民。虔诚的人除了烧各种纸祭外,还施舍食物安抚饿鬼。
近两年香港街头中元节场景(本刊记者庄纾摄)
据说,这种做法源于一种佛教和道教信仰,也就是大多数灵魂在获得救赎之前都要经过十层地狱,但丧葬仪式则加速这个过程,且供品也有助于缓解沿途的精神痛苦。供品一般是纸扎的车房家具、侍童侍女等,以供已故亲人使用。
相关视频报道翻摄
在当今时代,供品中还会出现iPhone 和法拉利——只不过全部由香纸制成。在Shieh 先生的店里,真人大小的最新 iPhone 复制品以 350 马来令吉(约541元人民币)出售。
在新冠疫情以前,这些亡者祭祀仪式还以搭台唱戏和现场舞台表演为共同特征。通常在户外举行,在一个大帐篷下,也就是“草台帐篷”。前排至少有一排空座位供尊者使用,而后排长椅上则坐着宾客和遗属。据报道,此类表演因新冠暴发而完全取消后已在大多数国家/地区转为线上。
在正常情况下,道教和佛教为死者守夜通常会持续数天,然后尸体才会火化。然而,由于新冠病毒,尸体必须立即处理。许多信徒或者老派人士一想到没有以此向家人和朋友表示敬意就感到痛苦。
在报道中,最近因新冠病毒失去父亲的马来华裔 Eric Leong 说:“没有适当的祈祷和仪式,他怎么能安息?”在这种情况下,为死者接种疫苗只是缓解痛苦的一种方法。
全球疫苗接种不平等破坏经济复苏
因全球疫苗接种仍存在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地区不平等的情况,仍有许多人无法按照他们的意愿接受或完成新冠疫苗接种。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说:“疫苗不公平问题是结束这场大流行疫情并从COVID-19中复苏的最大障碍。从经济、流行病学和道德角度说,利用现有最新数据向所有人提供救命疫苗符合所有国家的最佳利益。”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与其他疫苗相比,每剂COVID-19疫苗的价格偏高,再加上交付成本(包括扩增卫生人力的费用)可能会给脆弱的卫生系统带来巨大压力。低收入国家需要及时获得定价稳定的疫苗和财政支持。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和牛津大学7月22日发布的数据,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增加疫苗供应并确保每个国家都能公平获得,则COVID-19疫苗的不公平现象将会破坏全球社会经济复苏,产生持久而深远的负面影响。
据世界卫生组织分析,富裕国家为刺激萎靡不振的经济已经支付了数万亿美元,为避免这些努力功亏一篑,世界卫生组织呼吁:时候已到,必须确保迅速分享疫苗剂量、消除增加疫苗生产的所有障碍、保证提供资金支持以便公平分配疫苗,实现真正的全球经济复苏。
(文/本刊记者 庄纾)
本文为《香港经济导报》新媒体文章,
如欲转载请私信联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