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2日 星期六

光墨一一中国画的色彩革命何宝森作品展

光墨一一中国画的色彩革命何宝森作品展

展览主题:光墨一一中国画的色彩革命何宝森作品展

策展人:张宝华、孙劲松、林伟、江明洋

学术委员会:苏土澍、尹力、贾志仁、龚田夫、王志洁、林伟、李林芳、楊东、董伟

主办单位:感叹号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华益公益基金会光墨美育基金、清华大学老科协艺委会、清华大学老教授书画院光墨艺术研究院、北京政和宫宫廷珐琅彩公司、北京逹龍上东文化公司翰墨云桥、成都光墨文化艺术公司 光墨书院、北京西城美协清秘阁、辽宁东港盛唐幼儿美育培训中心、云南曲靖乔光幼儿美育培训中心、法国中西文化发展研究会、中国收藏家协会当代艺术收藏委员会

展览时间:2020年3月10日——2020年4月15日

鉴于疫情没有开幕式,展览请预约参观。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工美楼一层感叹号艺术空间 (导航798感叹号艺术空间在星巴克对面)

光墨一一中国画的色彩革命何宝森作品展

光墨一一中国画的色彩革命何宝森作品展

文 / 张宝华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迎来何宝森先生走进798的首展,展出何宝森先生光墨作品46幅,作品前后时间跨度有半个多世纪,用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来呈现“光墨”艺术脉络的探索与开拓,通过学术研究让他的作品被更多的人理解、关注和认可。

光墨一一中国画的色彩革命何宝森作品展

“光墨”的定义,是何宝森先生通过自己的作品与实践首先提出来的。半个世纪以来,他用传统的国画材料,用技法皴、点、勾、染的绘画形式与西方印象派、现代艺术语言,创作出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些作品倾注了他几十年来的心血与实践。何宝森先生,用深厚传统的绘画功底与艺术修养,结合了他敏锐观察,以及对西方文化的艺术脉络、实践的严谨态度,用传统笔墨的精湛笔法、意境、墨法变化融入印象派对光和色探讨与研究,用光描写对象并通过色彩的变化,把西方绘画中“色随光变”的科学原理引进到中国画当中来,提出了千百年来“随类赋彩”的施彩原则。

光墨一一中国画的色彩革命何宝森作品展

“随‘光’赋彩”的科学理念,以中国水墨技法为基础,吸收西方画的光影技法,开创了既有中国水墨画韵味、又有西方油画美感的“光墨画”技法,推动着当代国画的变革,可以说,这是中国画从古典主义走向现代主义的大胆尝试,把中西方绘画技巧的各自优点放大并融合到作品当中,这是他的艺术探索语言,“有笔方有墨,有光方有色”。

我们也可以,从何宝森先生作品中感受这种技法的运用,如:《莲池鱼楽》、《月色荷塘》、《湖光掠影》和《荷塘鸳鸯》等荷花作品用中西形式与抽象写意结合,完整的诠释画面意境深邃、晨光日落、温度冷寒和雨过风吹,用画面之境还原当下生存大地自然环境,景象真切充满能力和生机。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荷的理解与厚爱是那么根深蒂固,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部分展出作品

光墨一一中国画的色彩革命何宝森作品展



光墨一一中国画的色彩革命何宝森作品展

光墨一一中国画的色彩革命何宝森作品展

光墨一一中国画的色彩革命何宝森作品展

光墨一一中国画的色彩革命何宝森作品展

光墨一一中国画的色彩革命何宝森作品展

光墨一一中国画的色彩革命何宝森作品展

光墨一一中国画的色彩革命何宝森作品展

艺术家简介

光墨一一中国画的色彩革命何宝森作品展

何宝森教授


何宝森,笔名忘山,云南人,1938年12月生, 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著名画家,雕塑家,多年从事美术研究,创光墨画法,融合中西绘画于一體,受到国内外艺术界好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研究会会长、中国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教授、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新加坡艺林堂特邀画家、日本东京竹心书画院荣誉院士、北京美术家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学会会员、80年代于中央工艺美院开创装饰雕塑、金属雕刻、首饰设计新学科,为国内外培养研究生、留学生。多年从事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研究,曾参与了《香港天坛大佛》的投标设计,亲手为日本东京八王寺创作的《牛头明王》铸铜佛像深受赞誉。90年代专门研究中国画之中西结合,创"光墨画"法,参加了1994、1995、1996、1997四届"中国艺术博览会",作品受到国内外广泛注目。近年为日本东京明星保育园总《弥勒百子图》壁画,为中南海紫光阁设计《彩陶艺术》壁画为河北乐亭"李大钊纪念馆"创作"李大钊雕像",参与并发动了星星画展当代艺先河。

著作与出版有《中国画的色彩革命》、《装饰画的形式美》、《论装饰雕塑》、《首饰与美》、《论装饰画》、《何宝森中国画集》、《回眸人生》、《何宝森画集》(光墨上集、光墨下集)、《忘山写牛》、《香香画集》、《墨韵華光》《中国画的色彩革命》、《光墨四季》《忘山作品集》、《文明之路——过失与坚持、中国画的困境与复兴》等。

上一篇新闻

流动的石窟 艺术家霍季民为民族文化自信做出巨大贡献

下一篇新闻

圣水源 VS 熙城桃源在沈阳谁更胜一筹?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