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1日 星期五

产业集群深调研 | 从化纤小厂到千万吨炼化,石化产业如何打“通关”?

产业集群深调研 | 从化纤小厂到千万吨炼化,石化产业如何打“通关”?

◎产业集群: 绿色石化

◎调研地点: 山东、浙江

山东,万华烟台工业园,“上天”118米的丙烷丙烯分离塔世界最高,“入地”100万平方米的液化石油气地下洞库全球最大;浙江,舟山岱山县鱼山岛,巨型石化装置、塔吊林立,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拔地而起……

类似的一幕正在广东上演:从湛江东海岛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到惠州的大亚湾石化园区、揭阳的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在广东沿海串珠成链。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靠近国内大市场,面向全球石油大通道,这是省内外石化产业之“同”;广东石化大项目以央企、外企投资为主,上游技术先进规模大,中下游仍有巨大空间,山东浙江等地以当地国企、民企为主,基本形成全产业链配套,这是两者之“异”。

产业集群深调研 | 从化纤小厂到千万吨炼化,石化产业如何打“通关”?

万华宁波工业园。受访者供图

同异之间,蕴含着怎样的产业发展规律,广东石化产业如何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日前,南方日报、南方+深调研团队来到山东、浙江等石化产业重镇,走访万华、齐翔腾达、恒逸、荣盛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探寻绿色石化产业发展的秘诀。

产业集群深调研 | 从化纤小厂到千万吨炼化,石化产业如何打“通关”?

洋专家走了▶▶

技术攻关实现产能全球第一

1月5日,万华化学超越海尔智家,成为山东首家市值突破3000亿元的上市公司。

投资者的信心源于这家企业对创新的执念——在疫情冲击全球市场、供应链的2020年,万华化学前三季度的研发投入依然同比增长17%。

在MDI领域从零起步做到世界第一,是这家公司以创新挖掘产业链高附加值“金矿”的缩影。

MDI,全称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轻工、纺织、交通、汽车等领域。如果把石油比作工业的血液,那么MDI就是工业的黏合剂。但这种产品的技术壁垒极高,生产过程涉及光气化、硝化、加氢等最危险的化工反应。万华之前,全球只有德、美、日等国家的4家化工巨头有自主知识产权独立生产。

40年多前从国外引进MDI设备时,万华化学曾屡屡碰壁。“对方明确表示不转让技术。洋专家一走,设备就不灵。”回想起来,万华化学集团董事长廖增太唏嘘不已。

产业集群深调研 | 从化纤小厂到千万吨炼化,石化产业如何打“通关”?

山东淄博,齐翔腾达新材料化学工业园。受访者供图。

只有自主创新,才能不受制于人。万华股份在1998年底成立后,就推行“系统创新工程”,技术创新成果按盈利比例提成,重奖技术创新成果。

1999年,一个生产装置技改后效益显著,10个人总奖金92万;2017年,一个HDI创新项目实现3年盈利10多亿元,不仅重奖科研人员,还设置1亿元科技激励基金。

激发人才活力攻关核心技术,成为万华赶超发展的助推器:年产能由最初的不到1万吨,到现在的全球产能超过210万吨,位居全球第一。

在距离万华烟台工业园300多公里的淄博,雪松旗下化工产业集团齐翔腾达携手中国化学天辰公司,向“尼龙产业链的咽喉”—— 己二腈发起“进攻”。

己二腈是PA66(俗称“尼龙66”)生产的关键中间体,全球产能都集中在英威达等四家国外企业。全球尼龙66消费主要集中在中国,但国内己二腈却100%依赖进口,定价受制于人。

天辰齐翔100万吨/年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建成后,将一举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填补国内技术和产业空白。

“拿下”关键核心技术,齐翔腾达不仅打破国外垄断,更得以向高附加值精细化工环节延伸,成为山东石化产业升级的鲜活例证。

驱车行驶在淄博市临淄城区,沿乙烯路、金烯路等一路向西,广阔的大地上不时可见大型石化装置耸立——这里是齐鲁化学工业园区的所在地,齐翔腾达的新材料化学工业园便坐落于此。作为石化大省,山东聚集了众多石化企业,产业链条丰富,从传统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齐翔腾达这样的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

产业集群深调研 | 从化纤小厂到千万吨炼化,石化产业如何打“通关”?

对手变伙伴▶▶

全球怎么定价有了话语权

沿着我国东部海岸线南下,浙江民营企业正在构建石化全产业链的超级版图。

站在舟山的岱山县鱼山岛观景平台上俯瞰,一个巨无霸石化项目正在崛起:山丘与海岸线之间的平地上,林立着巨型石化生产设施、龙门吊和活动板房,6万余人在紧张生产和施工。

产业集群深调研 | 从化纤小厂到千万吨炼化,石化产业如何打“通关”?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拔地而起。受访者供图。

这就是规划总规模为4000万吨/年炼油的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预计可带动上下产业链6000亿元/年。它不仅是目前世界上投资最大的在建单体产业项目,也是迄今国内民营企业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荣盛石化是投资方的控股母公司。

这一幕,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水荣努力了近20年,“项目符合国家战略,允许民营企业搞大炼油。浙江民营企业有实力去做,我们早有准备、有规划。”

从创立之初生产涤纶化纤布到涉足涤纶纺丝,2002年聚酯直纺投产,再到舟山的炼化项目,荣盛控股沿着产业链一路向上。

“每个产业环节的发展都会发现上游商机。” 荣盛控股办公室主任卢铭说,越向上游发展,资金、技术、政策等门槛也不断提高,“我们决定与主要竞争对手强强联合”。

卢铭口中的“对手”,主要指总部同在杭州萧山区的恒逸集团,双方在PTA项目上的协作成为行业佳话。

产业集群深调研 | 从化纤小厂到千万吨炼化,石化产业如何打“通关”?

恒逸的智能制造车间。受访者供图。

PTA即精对苯二甲酸,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涤纶)、聚酯瓶片和聚酯薄膜,是石化全产业链的重要中间品。

“我们都是萧山区的龙头企业,互相熟悉,也都面临产业链向上突破的问题。”卢铭透露,多年来PTA主要依赖进口,两家企业负责人在国外考察时发现合作机会,一拍即合。2003 年开始,双方携手在宁波、大连、海南洋浦港共建PTA项目,产能合计1350万吨,达到全球首位。正在建设中的浙江逸盛新材料PTA项目投产以后,PTA合计总产能规划在2000万吨以上,将进一步提升在全球PTA定价上的“话语权”。

不断拓展产业“朋友圈”,企业实现共赢发展。2012年,恒逸与中石化合作建成己内酰胺项目,在国内同行中形成了独特的“涤纶+锦纶”双产业链驱动模式。“中石化在技术和制度规范方面有很多学习的地方,民企也可以发挥决策速度快、运营机制灵活的优势。”恒逸集团党委书记何邦阳说。

这个优势成为石化民企发展的一大法宝。

在浙江,逸盛石化PTA一期项目用了22个月建成,投产一周即达到满负荷运行;在山东,齐翔腾达的MMA(甲基丙烯酸甲酯)新材料项目15个月就完成两年的工程量。

“产业升级迫在眉睫。”齐翔腾达董事长车成聚说,齐翔腾达如今能做到碳四液化气“吃干榨尽”,整个链条产品更多,抗风险能力更强。“但在碳四产业链上,仍有部分附加值低的产品,升级需求十分迫切。”而在后期70万吨PDH和30万吨环氧丙烷等项目建成后,齐翔腾达将朝着碳三产业链迈进。

产业集群深调研 | 从化纤小厂到千万吨炼化,石化产业如何打“通关”?

荒岛大建设▶▶

为全球石化建立“中国标准”

万华化学从烟台合成革厂的一个车间起步,齐翔腾达最初是不起眼的化工小作坊,恒逸的前身是1974年创建的萧山衙前公社针织厂,荣盛发轫于8台织机、6间平房的作坊式织布厂……这些企业如今都已成为国内石化行业的领军企业。

随着产业规模的提升和产业链的完善,企业抗风险能力随之提升。

2020年前三季度,恒逸石化完成营收613.21亿,实现归母净利润30.57亿元,同比增长38.09%。

“只有下游,产品利润很大部分被上游‘吃掉’。” 恒逸集团投资管理部总经理罗丹说,打通上下游全产业链,可以有效应对市场波动,保障高品质原料供应,降低运营风险,这在疫情下尤为关键。

如今,石化企业开始主动出击,将发展目光投向全球。

每周二,文莱皇家航空公司都会有一架飞机飞往杭州。几年来,数万名工人搭乘这趟航班奔赴文莱达鲁萨兰国的大摩拉岛。这是“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恒逸文莱大摩拉岛石化项目被誉为中文两国旗舰合作项目,其中一期项目投资34.5亿美元。

产业集群深调研 | 从化纤小厂到千万吨炼化,石化产业如何打“通关”?

恒逸文莱大摩拉岛石化项目。受访者供图。

从打下第一根桩到项目建成(工程交工) 用了两年半,从工程交工到投料试车一次成功仅用两个半月,创造了石化行业千万吨规模炼厂投料试车时间最短、过程最稳、安全环保业绩最优的新纪录。

“这个项目从设计、制造、施工到管理全面执行中国标准,建设和生产过程实现‘零火灾、零污染、零伤害’。”罗丹自豪地说。

瞄准全球产业未来竞争的制高点,石化企业加速布局。

荣盛集团在新加坡设立分公司,布局大宗商品采购和部分产品出口,打入国际市场;恒逸与浙江大学共同成立全球未来先进技术研究院,打造世界级炼化一体化关键共性技术和高端化工产品的研发基地。

万华化学的足迹则延伸至欧洲、美国、日本等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我们要打造聚氨酯、聚烯烃、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做更多打破国际垄断的产品。”廖增太这样描述万华的全球化目标:2025年进入全球化工10强,2030年成为具有全球一流竞争力的世界500强企业。

产业集群深调研 | 从化纤小厂到千万吨炼化,石化产业如何打“通关”?

恒逸文莱大摩拉岛石化项目。受访者供图。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万华等为代表的石化龙头企业,从中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延伸,直至打通从炼油到新材料的全产业链;从乡镇起步到全国布局、迈向全球,改写着世界石化的产业版图,也成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

产业集群深调研 | 从化纤小厂到千万吨炼化,石化产业如何打“通关”?

建言湾区

乘势提升广东石化产业创新力

根据《广东省发展绿色石化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 2021—2025 年)》,到 2025 年,广东将形成炼油 9000 万吨/年、 乙烯 900 万吨/年以上的生产能力,产业规模和工业增加值力争超 2 万亿元和 4800 亿元。

如今,位于广州、惠州、湛江、茂名和揭阳的五大炼化一体化基地正在快速建设,特别是湛江东海岛和惠州大亚湾,集聚了巴斯夫、埃克森美孚、壳牌和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外石化巨头。

调研发现,不少企业纷纷看好广东石化产业前景。事实上,很多国内企业也在积极谋划参与,日前动工的总投资150亿元恒力(惠州)PTA项目就是最新例证。

产业集群深调研 | 从化纤小厂到千万吨炼化,石化产业如何打“通关”?

惠州大亚湾石化区正在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多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副院长纪红兵带领团队与山东、浙江、江苏等省石化行业建立了长期合作。他认为,广东的石化产业链布局相对完整,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新材料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市场,要通盘考虑打通产业上游、中下游和终端市场。

在借鉴发展经验方面,纪红兵认为,山东石化企业数量多竞争激烈,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时可优中选优,也提供了国内最好的创新技术产业化环境,很多石化新技术都在山东率先落地,这为广东推动技术创新提供参照。从浙江来说,长三角优越的营商环境,以及民营企业的强大活力、灵活机制和协作模式,都给广东民营石化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目前,全世界先进石化技术都在广东沿海同台竞技,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机,积极培育产业创新力,通过化工中试基地形成创新链条和试验场所,再经过几年发展,广东石化产业一定可以走在全国乃至全球前列。”纪红兵说。

【策划】郎国华 王溪勇 陈韩晖 罗彦军 郑佳欣

【统筹】黄应来 彭琳 王彪

【采写】昌道励 王彪 实习生 李媛 王钰茜

【出品】南方经济智库 南方产业智库

【作者】 昌道励;王彪

南方经济智库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上一篇新闻

姜建军将率团赴新、韩、日三国开展系列经贸活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

下一篇新闻

北海和湛江这两座海滨城市,哪个更适合养老?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