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报告出品方/作者:德邦证券,赵伟博)

1. 建筑信息化龙头厂商,当前处于二次创业关键节点

广联达是国内领先的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公司围绕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 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公司 1998 年成立于北京, 成立之初主要产品为预算软件(造价业务),致力于“让预算员甩掉计算器”。进 入 21 世纪,城镇化使建筑业进入了持续多年的高景气时期,保障房建设亦成为 政府重要着力点,公司工程造价业务乘风而起,推出了包括清单计价、清单算量、 企业定额管理、清标系统、评标系统、钢筋抽样、图形算量等在内的系列造价产 品,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并迅速崛起为国内造价软件龙头厂商。2010 年公 司成功登陆深圳中小板。在造价业务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广联达开始进军工程施 工领域。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和相关产品成为公司发力施工信息化业务 的突破口,以 BIM 5D 为代表的系列产品融入到了公司各条产品线,以 BIM为核 心的施工信息化解决方案逐步形成。2015 年,公司确立了自身“建筑产业互联 网平台服务商”的战略定位,积极构建产业生态的同时开始探索向“云+端”产 品形态转型。

2017 年公司开启二次创业,云化转型进程全面加速。2015 年,中国造价协 会宣布国内工程造价信息化普及率达到 100%。2017 年,公司开启“二次创业” 新征途,秉承着“让每一个工程项目成功,让每一个建筑人有成就”的理想,云 化转型全面加速,截至 2020 年末,公司数字造价业务累计 25 个地区进入云转 型,仅剩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四个地区未进入全面云转型,云转型相关新签 合同金额快速增长。公司施工业务系列产品持续迭代,涵盖 BIM 5D、BIM 模架 设计、斑马进度、智能安全帽等核心产品的施工三大业务线同步启动“云+端” 产品转型。公司其他业务板块及国际业务板块亦取得系列亮眼经营表现,逐步成 长为以建设工程领域专业应用为核心基础支撑,以产业大数据、产业新金融等为 增值服务的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截至 2020 年底,广联达拥有 8213 名员工, 在全球布局了 80 多家分子公司,在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多地设立子公司、办事处、研发中心,服务客户遍布全球 100 多个国家,为 31 万企业 客户,提供近百款专业应用产品及服务,是国内建筑信息化行业领军企业。

公司股权较为分散,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刁志中先生。作为公司创始人刁志中 先生直接持有公司 16.00%的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除前十大股东外,其他 股东持股比例达 48.52%,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值得一提的是,公司 98 年设立之时 的 7 位创始人中除刁董事长外,有 5 位仍为公司前十大股东(陈晓红、王金洪、涂 建华、安景合、王晓芳)。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广联达高度重视股权激励,2018 年以来公司共发布了 3 次股权激励计划, 2018-2020 年股权激励目标任务均超额完成。2018 年广联达为助力工程造价业 务云转型,对公司高管及核心业务骨干授予限制性股票及股票期权。2018-2020 年业绩要求分别是以 2017 年营业收入与业务云转型相关预收款项之和为基数,2018、2019 及 2020 年公司营业收入与业务云转型相关预收款项之和的增长率 不低于 15%/30%/50%,2018、2019、2020 年均顺利达成公司层面激励目标。

公司近两期股权激励计划以利润为导向。2020 年底,公司针对高管及核心 业务骨干,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及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在 2020 年公司工程 造价业务中云收入占比已经超过 58%,并且已经在绝大部分经营省市完成云转 型推进工作后,公司适时将业务重心放到了提振公司净利润表现上。根据公司 2020 年股权激励方案,公司给出三年净利润目标分别为 2020 年净利润不低于 3.2 亿(2020 年净利润达 3.81 亿,超额完成 19%)、2021 年净利润不低于 6.5 亿(2021H1 净利润同比+102%)、2022 年净利润不低于 9.5 亿。今年 9 月,公 司公布最新一期限制性股票授予计划(草案),再度加码核心高管及技术、业务 骨干激励,本次计划仍旧聚焦净利润表现,给出的公司业绩考核目标中,2021、 2022 年目标与 2020 年激励计划一致,2023 年净利润目标不低于 12.5 亿。

广联达业务范围涵盖包括工程造价、工程施工、工程信息、工程教育、企业 管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产业金融、数字城市、国际业务等在内的十余个品类, 百余款产品。大体可以划分为 4 大类别:

1)工程造价业务:该业务主要为建设工程造价提供工具类软件产品及数据 服务,包括工程计价业务线、工程算量业务线和工程信息业务线等。经过二十多 年发展,该业务在国内竞争优势明显。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2)工程施工业务:数字施工业务板块是公司重点突破的成长业务,主要聚 焦工程项目建造过程,通过“平台+组件”的模式,为施工企业提供平台化解决 方案以及软硬件产品销售,涵盖智慧工地、BIM 建造业务以及数字企业三大子类。

3)工程设计:工程设计业务是公司进军产业链上游的关键,亦是当前布局 的重点业务。公司 2010 年推出了轻量化 BIM应用搭建引擎 BIMFACE,2015 年 推出了参数化建模产品 BIMMAKE,2020 年则通过收购鸿业科技,推出了 BIMSpace 系列产品,正式具备了基于 BIM 进行正向设计的能力。目前公司数字 设计版块已推出包括建筑设计一体化、二维建筑设计、基础设施设计一体化及设 计成果数字化交付审查在内的多类别数字设计高效整体解决方案,设计版块产品 矩阵日益完善。

4)创新业务及国际业务:创新业务单元是公司孵化的新兴业务,依托数字 项目管理平台及相关产品的积累,面向建筑业不同细分市场,从供应链服务、园 区智慧化建设、人才培养等诸多维度为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与保障,涵盖数 字采购、数字城市、数字教育、数字装修、电子政务、产业金融等多个子类,是 构建公司建筑业生态平台地位的重要战略布局。截止至目前,公司创新业务单元 仍然以产品打磨和标杆项目验证为主,尚未形成大规模销售。国际业务是公司在 全球化战略方面的落地,其中数字造价业务的国际化系列产品 Cubicost(TBQ、 TME、TRB、TAS、E-tender 等),主要开拓东南亚市场;另一部分业务则是依 托芬兰子公司积极开展 BIM 相关业务,形成了 MagiCAD 产品线(MagiCAD、 MagiCloud),主要覆盖欧美等市场。(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011-2020 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 CAGR 分别为 20.57%/1.88%。回溯 公司过去 10 年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变化,2011-2014 年公司经营一帆风顺,营 收及归母净利润 CAGR 高达 33.2%及 28.8%。2015 年公司业绩出现阶段性下滑, 彼时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建筑业(特别是工程造价)景气度下行,公司工程造价 及工程施工两大核心业务均出现衰退(-18.4%及-6.3%)。在这样的背景下,公 司高层作出了重要战略调整,转型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提供商,开始布局产 业金融等创新业务,并开始积极推动各业务线朝“云+端”方向转型,公司营收 及归母净利润水平均明显回暖。2017 年后,公司开始在越来越多地区推动工程 造价业务云转型试点,收费模式的改变及引导老客户转型让渡部分短期利润,使 得公司归母净利润再度承压,18,19 年均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但营收体量的持续 上扬表明了公司云转型进程较为顺利。公司归母净利润水平也于 2019 年重回正 增长。2017-2020 年公司营收 CAGR 达 19.33%,考虑调整云预收后的营收水平 (还原后营收=报表营收+期末云预收-期初云预收),公司营收增速更为亮眼, 2020 年还原后营收约 46.2 亿,2017-2020 年还原后营收 CAGR 约 23%,云转 型带来的营收稳定性及增长潜力逐步兑现。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工程造价业务及工程施工业务为公司核心业务。从公司营收产品构成来看, 工程造价业务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过去 4 年营收占比稳定在 70%左右, 2016-2020 年 CAGR 达 15.88%。工程施工业务作为公司近年来重点发力布局的 核心业务,2016 年以来营收占比显著提升,近年来稳定在 23.5%左右,2016- 2020 年 CAGR 达 28.49%。公司海外业务(以 Cubicost 系列产品及 MagicCAD 系列为主)虽已在全球多个地区完成布局,但尚处推广运营阶段,营收贡献较为 有限,2020 年为公司贡献了 1.5 亿营收,营收占比为 3.7%。

公司毛利仍旧维持较高水平,净利率水平快速修复。公司毛利率水平长期保 持在 90%左右的水平,2020 年总体毛利率达 88.49%,较之 19 年下降约 0.8pct。 进一步拆分业务毛利,不难发现公司造价业务近年来毛利率基本稳定(94%左 右),公司毛利率走低的原因主要是营收体量渐大的工程施工业务毛利率大幅走 低,2020 年工程施工业务毛利率为 72.07%,较 2017 年 86.66%的高点,下降 14.6%,主要系近年来公司接手了很多项目级施工信息化业务,这类业务涉猎大 量智能硬件的采购,例如智能安全帽、显示设备等,这些硬件设备是公司软件产 品落地的基础,硬件采购成本的增加拖累了公司毛利。未来随着公司工程施工业 务规模的持续扩大,硬件采购需求仍将旺盛,毛利率有小幅下滑压力。净利率方 面,17 年公司造价业务云转型加速,盈利能力承压,净利率水平出现较大滑坡, 2020 年随着公司渡过云转型阵痛期,净利率水平快速修复,达到 9.66%,较之 19 年同期+2.31pct。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公司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较之 2020 年行业 84.71%的毛利率水平, 广联达毛利水平较高。具体来看,与以造价软件为主的建筑 IT 厂商斯维尔、海 迈科技相比,公司毛利水平显著高出(2020 年斯维尔、海迈科技毛利率分别为 67.99%及 72.01%),与聚焦施工阶段的建筑 IT 厂商品茗股份相比,公司毛利率 亦有一定优势(品茗 2020 年毛利率为 81.79%)。但与中望软件、盈建科等业务 聚焦产业链上游设计软件的厂商相比,公司毛利与之存在较大差距(2020 年中 望、盈建科毛利水平分别为 98.76%及 99.24%)。可见,与业务重合度较高的品 茗、斯维尔、海迈科技相比,公司毛利水平较高,公司通过收购洛阳鸿业积极布 局产业链上游的数字设计领域亦有利于在未来进一步提高公司毛利水平。

公司销售费用率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管理费用率有明显改善。与可比公司 31.04%的平均销售费用率水平相比,公司 2020 年销售费用率为 31.36%,略高 于行业平均。这与公司高频次的产品迭代、新品推出及在云转型方面做出的大量 推介努力有关,随着造价产品云转型进程接近尾声,我们预期公司销售费用率会 有较明显的改善。管理费用端,2018-2020 年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26.34%、23.16% 及 21.95%,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高额的员工薪酬支出、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 计划推行是公司管理费用高企的主要原因,但较之 2018 年,2020年公司管理费 用率下降了 4.39pct,改善较为显著。

公司研发费用投入规模及费用率均优于同业平均水平。公司非常重视研发投 入, 2020年公司研发费用支出高达 10.83亿元,远高于同业 2.33亿的平均水平。 从费用率情况来看,广联达近两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27.37%及 27.04%,与行 业 24.28%、24.63%的平均水平相比均高出近 3 个百分点,仅次于国产 CAD 龙 头中望软件。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收现率提高显著,现金流量表现优异。2020 年公司收现比较 2019 年提升 0.15,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 18.76 亿,同比增长 192.73%,现金 流量表现相当出色。“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归母净利润”达 5.68,与 “现金流量/还原当年云预收后营收”走势高度匹配,再次说明云转型进程深化 显著改善公司现金流,看好公司未来经营现金流量持续保持充裕。

“预收账款+合同负债”金额快速增长,回款效率显著改善。2020 年,公 司“预收账款+合同负债”达 16.45 亿元,2017-2020 年(加速造价业务云转型 以来)CAGR 达 110%。,反应了云收入的迅速成长。此外,2020 年公司应收账 款为 4.22 亿,同比下降近 25%,应收账款/营收下降 5.26pct,回款效率显著提 升。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2. 建筑信息化转型迫在眉睫,千亿空间渐打开

2.1. 建筑信息化逐渐深入,行业空间有望加速释放

建筑信息化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改造和提升建筑业的技术、生产、服务及管 理水平。建筑信息化相关概念最早是在 1975 年由“BIM 之父”乔治亚理工大学 的 Charles Eastman 教授创建,他提出了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理念,即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 期中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基础数据模型,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的相关信息详尽的 数字化表达。限于当时的信息技术发展,建筑信息化概念停留于了纸面。国内最 早系统提出建筑信息化概念是在 2003 年,彼时建设部颁布了《2003—2008 年 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要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建筑业跨越式 发展。2016 年住建部发布《2016—2020 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正式确立了 我国建筑信息化的目标、内容及方法。

国内建筑信息化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设计环节信息化、招投标信息化、项目 管理信息化以及全面信息化四个阶段:

1)“甩图板”工程开启设计环节信息化(90 年代中期-2000 年初):国内建 筑行业信息化始于“九五”期间(1996 年-2000 年)由建设部领导的“甩图板” 工程。“甩图板”工程目标是强制推广 CAD 技术,实现“甩掉图板,甩掉图库”, 到 2000年,实现国产 CAD系统商品化,推出 3-5种我国自主版权,占有一定市 场份额的 CAD支撑产品。目前 CAD技术已经得到普及,各类设计软件得到了市 场的广泛认可和使用。

2)造价软件推广开启招投标环节信息化(1996-2006 年):在传统工程造价 模式下,造价师往往通过纸质图纸去手工算量,这种模式不仅工作量巨大、计算 繁琐、变更困难、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随着 CAD 的普及,可以直接 通过电子化图纸,叠加符合行业规则、规范的算法直接进行建模算量,得出相应 的工程量、钢筋量等;随着算量计价软件的普及,可以在导入电子化图纸的基础 上,选择相应的计算规则、算法实现电子化算量,进一步通过计价软件完成快速 套价、组价。虽然由于施工工艺、实操经验的不同,造价过程不可能完全自动化, 但 CAD 等图形软件、算量计价软件的使用将原先重复繁琐的计算过程电子化、 标准化、简便化,大大提高招标、施工、竣工结算、项目审计等环节造价人员的 工作效率。此外,2013 年八部委联合发布《电子招标投标办法》, 2016 年国家 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则共同制定了《“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2017-2019 年)》,电子招投标相关政策的实施,极大推动了招投标业务的全面信息化。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3)“基建热潮”带动项目管理信息化兴起(2005-至今):2005 年前后,国 内经济持续繁荣,北京奥运会场馆筹建、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战略、京沪高速铁路以及一些大型核电站工程项目陆续上马,这些工程项目呈现 出投资规模大、施工技术复杂、工期要求紧、项目参与单位众多、信息沟通复杂、 社会影响面广等特点,这就为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随着现代计算 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使得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成为了必然趋势。

4)BIM 助推建筑行业进入全面信息化时代(2002-至今):2002 年前后 Autodesk 公司推出了 Revit 软件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加以推广 BIM 技术,其核心 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建 立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实现从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 运营维护乃至拆除的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集成,使得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能够 在建设项目的所有参与方(包括政府主管部门、业主、设计、施工、监理、造价、 运营管理、项目用户等)中实现共享与传递,起到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 短工期的作用。与 CAD 的定位不同,CAD 技术虽然也具备三维建模、翻模功能, 但基于二维的设计理念。相比于 CAD 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BIM 技术的 出现使得建筑行业真正摆脱了二维图纸,迈向了基于三维模型设计与建造的全新 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从业人员仅依靠符号文字形式图纸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 的工作方式,实现了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提高质量与效率,减少错误和风险 的目标,带动了建筑信息化从 2D 走向 3D 的新变革。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2.2. 国内建筑信息化发展具有紧迫性与必要性

建筑行业过往发展依赖人口红利,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建筑业作为我 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20 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 26.39 万亿,同比增 长 6.24%,占 GDP 比重达 25.98%。虽然规模体量庞大,但在过去的发展历程 中,我国建筑企业的业绩增长主要依靠国家宏观政策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发 展方式呈现出依靠人力资源、生产资源不断投入的规模扩张模式,毛利率低、盈 利能力较弱。虽然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但缺乏综合整合能力,大部分企业呈现出 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发展粗放的特点。2020 年我国建筑业销售利润率仅 为 3.15%,近年持续呈现下行趋势。即便与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纺服 等同样劳动密集的制造业相比,建筑业的利润率水平也显著更低,行业规模虽大 却未体现出规模效应。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我国逐步步入老年化社会,建筑业劳动力流失严重。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 查数据,2020 年我国 16—59 岁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 8.8 亿人,与 2010 年相比,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 4000 多万人,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也有 所下降。此外,全国人口中 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26401 万人,占比 18.70%,其 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9063 万人,占比 13.50%。与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 普查相比,6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5.44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 上升 4.63 个百分点。结合中国的人口结构,可以预计老龄人口比重提升的趋势 还将延续。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数据,我国 2030 和 2050 年的 60 岁以上人口占比 将分别达到 32.7%和 41.30%,其中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了 16.86%和 26.07%。再看建筑业,劳动力流失的进程预计会快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 年, 全国共有建筑业企业 11.6 万个,比上年增加 1.3 万个,增速高达 12.4%,增速 同比提升 3.6pct。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为 5367 万人,比上年 度减少 60.5 万人,同比-1.1pct,传统建筑业除了苦、脏、累、险以外,还存在 利润率低、职工待遇不高等问题,不仅年轻人不看好这个行业,包括建筑行业老 职工也不愿意让其子女从事这个行业,行业吸引力不足叠加人口老龄化,建筑业 依靠人口红利粗放发展的成长模式亟需改变。

我国建筑业信息化水平低下,建筑 IT 发展空间巨大。科技方面投入显然是 革新建筑业,提高利润率水平,改善大众对于行业刻板印象的必由之路,然而我 国当前的建筑信息化投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显著不足。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 数据,2018 年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投入规模达 245 亿元,同比增长 18.36%, 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 0.1%,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投入规模可达 1%左右。 不仅如此,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全球水平来看,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均滞后于其 他行业平均水平。根据麦肯锡的报告,从全球各行业的横向对比来看,建筑行业 信息化投入占比非常低,仅高于农业,在所有行业当中排名倒数第二。而根据埃 森哲的报告,在我国各行业数字化水平比较中,化工建材数字化水平排名仅好于 冶金,同样居于末流。可见,无论从与发达国家的比较来看,还是从各个行业的 横向比较来看,我国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投入程度都是严重不足的。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2.3. “龙头企业认知加深+政策加码+疫情影响”,建筑信息化行业千亿空 间渐打开

建筑信息化的深化推进,是行业实现降本增效,焕发生机活力的必由之路。 建筑行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建筑企业主观意愿上的不积极、 不主动外,客观原因也存在。从人的层面来说,作为传统产业,施工环境恶劣、 气候因素等均可能让工程推进受到影响,项目进程大多还需基于人的经验。其次 是数据层面,传统建筑业通常对数据重视不足、数据不通、系统不通,同时建筑 场景中的设备和流程不容易做到数据的采集,信息孤岛问题十分严峻。最后是业 务模式的阻力,建筑业的信息化更多浮于表面,与具体业务的结合不够紧密,对 数字化降本增效潜力的挖掘远远不够。

从全球视野来看,加码建筑信息化已然成为共识。例如,欧洲最大的建筑公 司之一 Skanska 在其经营交流会上表示在其瑞典子公司所进行的试点工程中, 推出的建筑信息化解决方案预期将降低 20%的建筑成本,施工时间缩短 25%, 并计划到 2023 年实现完全的数字化管理。国内方面,万达集团与广联达合作, 在应用 BIM 之后,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仅以施工图设计为例,工期从 95 天减 少到 50天。另外一个标杆是绿城地产,通过广联达的 BIM+智慧工地平台,不仅 让亚运村这样的大型建设项目实现了更好的运营,也解决了建设周期长、管理人 员投入高、数据不真实、不及时、施工过程监管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政策助力+疫情影响”,助力建筑信息化进程加速。“十三五”以来,国家 层面颁布了系列政策,为推动建筑行业信息化转型,BIM、建筑大数据、建筑机 器人等先进技术的落地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同样 倒逼建筑业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速。据草根调研了解,疫情期间,工程项目现场检 查指导大幅减少,项目必要的施工部署、组织协调、施工通知、图纸会审、方案 交底、教育培训等工作均难以开展。多数情况下,对施工进程的把控以听取汇报、 查资料获知,导致对现场信息掌控不及时、不准确,很大程度影响决策制定,造 成决策有偏差或思想难统一等问题。互联网、BIM、AI 等技术的出现不仅为项目 各参与方搭建了信息共享平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应用 这些新型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 另外,疫情期间用工成本急剧上升,通过运用 3D 打印及建筑机器人等新兴技术, 不仅可以代替原来建筑工人的劳动,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而且能提高建筑质量 和劳动生产率,并进一步削减建设成本。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 BIM 等信息 化技术的应用价值在医院等基础设施的飞速建设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火神山、 雷神山医院的建造速度让全球都重新认识了我国的建设效率。在钢筋水泥的背后, BIM 等信息化技术在项目整体统筹规划、项目协调、可视化模型创建等诸多方面 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 年我国建筑信息化市场规模预期为 421 亿,2025 年保守估计将达到 803 亿元。按照 IMF 今年 4月份的预测,2021 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 8.4%, 2022 年会降至 5.6%左右,按照 2022-2025 年 5.6%的 CAGR 测算,2025 年中 国 GDP体量将达到 137万亿,假定建筑业总产值占 GDP的比重稳定在 25.50%, 我们认为到今年年末建筑信息化投入占 GDP比重有望达到 0.15%左右,则 2021 年国内建筑信息化市场规模预期将达到 421亿。2022-2025 年,保守情况下,预 期建筑信息化投入比重由 2021 年的 0.15%左右上升至 2025 年的 0.23%,则 2025 年建筑信息化市场规模将达到 803 亿元,2021-2025 年 CAGR 达 17.51%。 中性及乐观假定下,2025 年信息化投入占比分别为 0.31%、0.39%,则市场规 模分别为 1083亿(CAGR 26.61%)及 1362亿元(CAGR 34.09%),市场前景 可观。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3. 广联达:造价业务成功转云,施工业务助力中期增长,数字设计布局未来

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大体可划分为: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四个阶段(招 投标阶段发生在规划或设计之后)。广联达过往核心业务(工程造价及工程施工 业务)聚焦工程项目招投标及施工阶段,目前重点布局的数字设计业务则属于项 目周期上游,BIM作为建筑 IT 核心软件之一,贯穿整个工程项目周期。

我们认为从短、中、长期三个维度来看,广联达都具备优质的经营潜力。有 市场观点认为,造价业务具有明显的天花板,对该业务板块的依赖,限制了广联 达的增长上限。但我们认为,短期来看造价业务的潜力仍有较大空间,对公司的 意义也绝非营收贡献那么简单:

1)从财务角度来看:公司造价云转型的成功将平抑造价业务板块的周期波 动,并降低远期销售费用。

2)从客户维护与积累的角度来看:造价业务云转型倒逼公司团队更多关注 老客户的用户体验,提高了客户粘性,并将促进盗版客户的转换,带来客户增量 的同时,也将为公司其他业务板块有效引流。

3)从研发创新的角度来看:SAAS 产品迭代升级频率加快,一定程度上将 提振公司的创新活力,同时造价智能化将显著提高造价业务的上限。

中期来看,工程施工业务庞大潜力的兑现有望成为公司增长的核心引擎。中 期有望比肩造价业务营收体量,且长远来看,工程施工市场将可能为公司贡献超 百亿的营收。

远期视角,公司积极进军工程设计,竞逐百亿市场的同时,将打通建筑信息 化全产业链,配合系列创新业务及海外布局的蓬勃发展,生态圈有望快速壮大, 平台化愿景的实现将极大拓宽公司的价值边际。

此外,我们认为建筑行业周期性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没那么大。有市场观点 认为,公司对建筑行业周期的敏感性强,当年新开工房屋面积增速不理想将严重 影响公司经营表现。我们认为不尽然,基于以下 3 点,我们认为即便建筑行业景 气度不那么理想,公司业绩仍有依托:

1)造价业务云转型已步入尾声,来自存量老客户的年订阅费稳定,有助于 平抑公司造价业务的周期波动,且随着公司步入云转型中后期阶段,公司收入增 速与建筑行业周期性的关联度已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17 年之前, 广联达收入变动趋势与建筑业新开工面积及房屋建设新开工面积变动趋势重合度 较高。2016 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开始密集出台,行业增长放缓,2016-2017 年,公司造价业务全面云转型尚未开启,公司收入增速与建筑新开工面积及房屋新开 工面积增速的相关性很强。截至 2018 年底,公司还原后云收入占造价业务比重 还处于较低水平(27.94%),2015Q1-2018Q4 公司单季度总收入 yoy 与单季度 建筑新开工面积及单季度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均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72、 0.70),而 2019 年后公司云进程提速,截至 2020 年底公司还原后云收入占造价 业务比重已经接近 80%(77.91%),公司单季度总收入 yoy与单季度建筑新开工 面积及单季度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的相关性显著降低(相关系数分别为 0.18、 0.51),造价业务云化对周期性的平滑效应凸显。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2)19 年开始,公司施工业务已推出轻量级、模块化产品,不仅降低了新项 目准入门槛,也能够针对性满足存量在建项目的改善性数字化需求(选购项目所 需的一个或多个模块),存量在建项目周期敏感性没新项目那么大,存量市场开 拓将在一定程度缓和公司业绩周期下行压力。

3)建筑行业下行周期中,新老施工项目更有必要通过数字化手段降本增效。 施工数字化能够显著缩短项目工期、缩减用工成本并保障施工质量,行业不景气 时,更有应用的必要。因此,行业下行周期新项目增速虽放缓但数字化渗透率的 提升仍将保障项目数量。

3.1. 工程造价业务:云转型获成功,2025 年云合同金额预期将突破 60 亿

造价软件作为刚需,定额库、清单库及设计图集标准的更新持续盘活存量需 求,而造价智能化则将创造增量需求,打开造价业务上限。作为工具软件的代表, 工程造价软件帮助造价员摆脱了手动算量、计价带来的繁重且低效的体力劳动, 其被应用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如设计阶段需要运用造价软件进行限额设 计、采购阶段的招投标需要运用造价软件进行工程量计算和计价等。目前广联达 市场占有率处于行业头部(据我们草根调研了解,公司市占预计在 60%以上, 公司具有最丰富的定额库、清单库、产品功能全面且轻量化、客户基础扎实)。

从行业增长动力来看:①首先,工程造价分为定额造价及清单造价两种模式, 目前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市场化的清单造价渐成主流。无论是哪种造价方式各 省市、地区都有自己的定额库及清单库,并且会根据社会经济、行业发展及政策 的变化进行高频次更新。设计图集如是,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及建筑设计标准变化, 设计图集标准亦会发生相应调整。因此,即便当前造价软件已经基本普及,存量 用户仍有较高频率的数据库更新需求。②无论是建设方、设计单位还是施工方都 对造价软件抱有更高的期待,智能造价、AI 及大数据成本测算与管控等新兴需求 能够为终端用户带来极大的价值,造价软件智能化水平提升将极大拉动平均价值 量上扬,带来可观的增量需求。

在全国范围内造价软件基本普及、拓新难度愈增的背景下,广联达坚定推进 数字造价云转型,为公司造价业务注入了新的增长活力,我们认为造价业务至少 将为公司带来以下几方面正面影响:

1)激活存量市场,创造持续性价值:license 模式下主要通过拓新来创收, 随着造价软件基本普及,刚需端的增长空间相当有限,并且 license 模式下销售 端更注重新客开拓,对老客户关注度不足,不利于维系客户关系。转型订阅制使 得庞大规模的存量客户市场得以再开发,渠道端更加关注老客户的用户体验,与 客户之间的关系升格为合作伙伴。

2)正向“飞轮”效应下的产品力提升:云转型不仅将提升终端用户的软件 使用体验,也为公司持续洞悉用户需求、优化算法、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服务提供 了海量的数据资源,围绕用户形成的良性研发、运营、销售、服务闭环将助力公 司产品力持续提升,并不断提升 LTV/CAC 值,助力 ARPU值提升。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3)促进盗版用户转换:转型订阅制后,产品用户需要支付的年费约为 license 模式下买断费用的 1/3。对于价格不敏感的大客户来说,可能没有太大差 异。但对于大量中小微企业来说,支付正版软件 1/3 的费用享受比盗版软件更高 品质的服务,并可以根据这些服务对公司业绩的提振程度决定是否续费,比直接 买断正版软件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云转型后的 SAAS 产品还提高了盗版厂商的 复刻难度,造价软件上云后大量功能需要云服务器进行计算传输,盗版用户面临 大量功能无法使用的窘境,盗版厂商要普及缺失的云功能完美复刻正版软件需要 自行搭建云服务器,大大提高违法成本。再者,产品完全暴露于互联网环境中, 公司更容易检测与捕捉盗版用户及盗版厂商,盗版用户模型被禁得不偿失。据我 们调研了解,软件时代公司盗版软件数量/正版软件数量约为 0.8,仅需一半盗版 用户选择使用正版软件,就可能为公司增加 40%的造价营收。

财务角度来看,公司工程造价业务云转型进程顺利。截至 2020 年底,数字 造价业务累计 25 个地区进入云转型,仅剩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四个地区未 进入全面云转型。2020 年新转型地区全年产品综合转化率达到 50%,基本达到 2019 年的优势地区首年转型成绩;2019 年转型的 10 个地区产品综合转换率超 过 80%,续费率 88%;2019 年之前已转型的 11 个地区产品综合转化率、续费 率均超过 85%。通过还原当年云预收账款,我们可以得到还原后工程造价业务的营收规模及云收入对公司营收的实际贡献:公司过去 4 年还原后云收入分别达 到 1.75、6.54、14.01 及 22.39 亿元,2017-2020 年 CAGR 高达 133.9%,还原 后云收入占还原后工程造价业务总营收的比重由 2017 年的 9.87%飙升至 2020 年的 77.91%,仅从财务角度来看,公司工程造价业务云转型进程表现优秀, 2021 年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云转型,我们预计 2023 年公司造价业务将 进入云转型平稳期。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造价业务 2025 年合计云合同金额有望破 60 亿。我们基于以下逻辑测算未 来 5 年造价业务云合同金额规模:

1)根据草根调研了解,目前我国造价员规模约 100 万左右(有造价软件使 用需求的用户数预计更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 年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 约 28.43 亿平方米,2016-2020 年 CAGR 约 14%,假定造价员数量增速为 7% 以匹配未来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上升带来的增量造价需求。

2)2020 年公司云合同金额为 22.34 亿,测算可得云产品年订阅费约为 4062 元。假设:未来 5 年公司市占稳中有升(盗版成本、风险提高及年费制下 当年费用支出相对友好,将带动大批广联达盗版用户转用正版产品);云化进程 持续深化(云用户占比每年增长 3%);受益产品模块新增以及云平稳后产品折扣 恢复,Arpu 将持续提振(假定 yoy 10%)。

我们测算得到 2025 年公司云合同金额将达到 63.31 亿。2020-2025 年云合 同金额 CAGR 为 23.16%,规模、增速均可观。

远期来看,造价业务还有更大潜力。展望公司造价业务的未来,“AI+大数据” 加持下的智能造价将带来广阔的遐想空间。随着 AI 及大数据技术的逐步成熟, 展望未来,重复的算量组价工作将更多交给机器解决,通过高度智能化的造价云 平台助力造价师实现建模智能化、分析智能化、推送智能化进而完成成本预测、 大数据审计、造价最优决策生成自动化等智能造价服务,造价师能有精力将更多 的才干花在造价决策和造价控制上,最大化工程造价价值量。在公司披露的 2020 年非公开权益融资募投项目中,公司计划投入约 2.6 亿于造价大数据及 AI 应用项目,该项目将基于源源不断的用户数据积累通过大数据、AI 等技术来挖 掘数据中的价值,结合业务场景开发出更多智能化增值服务(SaaS 模式),提升 岗位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打通造价业务各流程、各参与方产生的数据,形成 企业级及行业级的智能应用与服务,提高企业的组织效能和单产,推进整个行业 的数字化水平提高。“智能造价+云存储+产品模块持续丰富+与施工、设计软件 及企业内部管理工具的协同应用”将有效提振造价业务 Arpu,造价业务远期空 间同样值得期待。(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3.2. 工程施工业务:项目级产品受众广阔,产品模块化助力开拓存量市场

“智慧工地”是建筑信息化在工程施工中的具体体现。“智慧工地”是建立 在高度的信息化基础上的一种支持对人和物全面感知、施工技术全面智能、工作 互通互联、信息协同共享、决策科学分析、风险智慧预控的新型信息化手段。它 聚焦工程施工现场,围绕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综合运用 BIM、物联 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和智能设备等软硬件信息化技术,与一线生产过程相 融合,对施工生产、商务、技术等管理过程加以改造,提高工地现场的生产效率、 管理效率和决策能力等,实现工地的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从数字化进 程来看,“智慧工地”相关产品目前正由岗位级产品向提供项目级及企业级整体 解决方案方向发展。项目级“智慧工地”信息化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根据 公司 2020 年投资大会披露的数据,我国每年新开施工项目数在 30-40 万之间, 单个项目级智慧工地解决方案服务费年平均在 10 万元以上,不考虑在施项目存 在的改善性需求,假设远期有一半新开项目愿意进行智慧工地信息化投入,那么 新开项目就能带来至少 150 亿的市场空间。

智慧工地标准建设持续落地,作为“八三”计划核心战略目标,公司项目级 施工信息化解决方案将迎来收获期。2016 年起,包括湖北、重庆、江苏、河北、 北京等地市纷纷推出了智慧工地建设相关标准,为施工信息化给出了明确的规范 指引。广联达作为编制单位,参与了《河北省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和《北京 市智慧工地技术规程》等地区级智慧工地规范的起草。在各地智慧工地标准中, 基本都对人员管理、施工机械设备、物料管理、环境与能耗管理、视频监管管理、 进度管理、质量安全管理、集成管理平台等技术管理内容作了明确要求。作为公 司“八三”计划的核心目标之一,项目级施工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是公司施工业 务发力的重点,可望迎来收获期。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基于以下 2点,我们认为公司在工程施工市场同样具备优于其他厂商的核心 竞争优势:

1)智慧工地的核心是基于 BIM 的精益制造,公司 BIM 产品成熟度领先, 有能力打造基于 BIM 的全套自主可控一体化建筑信息化解决方案。

2)施工算量是精益制造的重要数据来源:精益制造的核心是工程数据量, 工程数据量核算则依托施工算量软件获得。广联达在造价领域的客户资源积累及 产品优势天然为公司施工业务导流的同时,也能为智慧工地项目提供其他厂商难 以提供的高质量算量数据。

公司“平台+组件”战略成熟,项目级解决方案输出能力较强。针对施工信 息化,广联达经过多年的产品沉淀,形成了以 BIM 平台为核心,“平台+组件” 式的“BIM+智慧工地”解决方案。广联达 BIM+智慧工地解决方案,以进度为主 线、以成本为核心,利用 BIM、IoT、大数据、AI 等核心技术,集成项目软、硬 件系统,实时汇总数据,实现建筑实体、生产要素、管理过程的全面数字化,为 项目提供生产提效、管理有序、成本节约、风险可控的项目数字化解决方案。

广联达“BIM+智慧工地”整体解决方案已迈入智能化的 3.0 阶段,产品力 令人瞩目。日前,广联达发布了聚焦智能化的“BIM+智慧工地”3.0 阶段智慧建 造解决方案,该套解决方案的智能化水平已经到达了相当的高度:1)硬件方面: 广联达已经可以接入 80 多种品类、200 多个厂商的硬件;在软件方面,能够集 成广联达软件 20余种,行业内软件 60余种;在品控方面,搭建完成数据认证、 质量认证、服务认证三大认证体系。2)数据决策系统方面:拳头产品 BIM+智慧 工地数据决策系统经过大量的研发投入,数模联动、虚实结合、一模多用、沉浸 式漫游、问题追溯、语音交互、智能问答、机器学习、行业大数据、智慧 AI…… 这些曾看起来遥远的科技词汇,如今已经能在该系统中变成现实;3)AI 交互方 面:广联达与海康威视及华为两大巨头厂商达成了生态合作。聚焦智慧工地场景, 充分发挥海康威视在机器视觉方向的研发优势,结合广联达在建筑业的业务优势, 基于“一张图做管理”的行业诉求,深度打磨可视化管理的解决方案和创新产品。 在与华为的生态合作中,通过联合华为 Atlas500,深化边缘计算能力,为智能硬 件提供稳定算力。双方共同发布了 AI 蜂鸟盒子,通过 AI 算法,将现场视觉与本 地网络实时挂接,安全隐患自动抓拍留痕。

“平台+组件”模式降低了客户选购门槛,解决方案合同额及客户快速累积 皆昭示了公司施工信息化业务即将步入收获期,远期空间可展望 120 亿。据草 根调研了解,一套完整的“BIM+智慧工地”解决方案全套价格在 25 万以上,19 年公司开始推行模块化、轻量级销售方式,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获客门槛,客户可 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诸如安全、生产、物料、人力等各方面的组件,或者选择 将不需要的组件从整体解决方案中剔除。这至少带来两大好处,一方面资金实力 不够雄厚的小施工单位也能够通过购买组件为公司贡献营收,再者大量存量在建 项目没有购买完整解决方案的激励,但可以针对施工中遇到的棘手问题选购相应 组件。2020 年按照公司工程施工业务收入及新增服务项目数测算,公司单个项 目平均收入约为 6.28 万元(19 年项目单价约 26.41 万元,按照当年工程施工收 入/新增项目数粗略测算,仅供参考),公司以相当亲民的价格实现了新客开拓效 率的大幅提振。2020 年公司工程施工业务增速虽然仅为 10.51%,但是年内新增 项目 1.5万个(累计服务项目为 3.8万个),新增客户 1700家(累计 3400 家), 解决方案类合同金额较之 19 年飙升 70%,这是非常显著的厚积薄发信号,公司 既具备产品规模化能力,又充分积累了渠道规模化能力,为工程施工业务的持续 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看好中期施工条线增长潜力逐步兑现。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3.3. 工程设计:布局未来,竞逐百亿市场,打通产业链全流程

3.3.1. 建筑设计领域 BIM 最具赢家相,国产替代大势所趋,百亿市场可期待

工程设计软件作为项目起始源头,对项目成本的影响力极大。工程设计软件 主要应用于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依照具体设计功能划分,主要包括建 筑设计、结构设计以及机电设计三类软件。由于建筑工程从规划到落地的主要信 息来源于设计环节,设计图纸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设费用的多少和建设工期的 长短。因此,虽然设计阶段只占全过程建安费用的 1.5%-3%,但是对于整个工 程造价的影响可达 80%,直接影响项目成本和项目盈利。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我们认为建筑类设计软件将逐步由以 CAD 为代表的 2D 软件过渡到以 BIM 为代表的 3D 软件。CAD作为划时代产品将设计从传统手绘图纸搬到了电脑上进 行“机绘”,给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但通过 CAD 设计的图纸各模块项目之 间缺少关联性,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对图纸内容进行筛查整理,无形之中就增加了 设计人员的工作量与时间成本。而且对于甲方客户来说,2D 设计图纸包括平面 图、立面图、俯视图、透视图等等,对于不熟悉建筑设计的客户来说理解图纸内 容相当困难,而 BIM 作为一种真正模仿建筑全生命周期构建过程的技术,其模 拟的包括墙壁、屋顶、水暖、地板等在内的建筑元素都是对照实物构建出来的" 拟真"产物,除了带有其本身的集合信息之外,各模型之间的关联性信息也能够 体现,模型的可视性、协调性及可读性均大幅提高,在具象化演绎设计师构想的 同时,也方便了各项目参与方的沟通。从 CAD 到 BIM,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翻 模转 3D 过程,而是以一个全新的构建方式来还原(预知)建筑项目的建造过程。

量化来看,建筑领域 BIM 较之 CAD 降本增效的功用更加突出。根据软服之 家的数据,基于国外建筑项目统计,样本建设项目在应用 BIM 后,工期、成本 均有明显缩减,降本增效功用显著。随着住建部对装配式建筑、总承包建设组织 方式及 BIM 的热推,以及工程建造过程对于数据管理及项目管理需求的进一步 释放,国内建筑设计类软件市场将逐步由以 BIM为代表的 3D 设计软件主导。

当前国内 3D建筑工程设计软件主要被国外厂商垄断。目前国内 BIM软件设 计市场基本由四大海外厂商把持,分别是:Autodesk(主要产品包括 Revit、 Navisworks 、Civil3D、 Infraworks 等)、Bentely(主要产品包括 AECOs、 ProjectWise、 Mechanical Systems 等)、 Trimble(主要产品为 Sketchup、 Tekla)、Dassault(主要产品包括 SolidWorks、CATIA、Digital Project 等)。一 方面,BIM 最核心的技术是三维图形平台,其是 BIM 应用的基础软件,架构上 包括三维几何造型、三维图形渲染、BIM 参数化建模等核心模块相关技术的研发, 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进行研发,目前国内厂商均需依赖海外巨头(广联达 长期致力于自主可控三维图形平台的研发,已有一定研发沉淀)。另一方面,国 外厂商具备较为完备的产品生态、各功能模块亦较为成熟,且依托先发优势获得 了大量存量用户,因此目前具备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BIM 类设计软件国产替代是大势所趋。首先,BIM 工具类软件的发展是以行 业管理标准、发展阶段以及具体应用需求为导向。BIM 技术作为一种“舶来品”, 基于国外工程建设行业的管理标准、管理习惯形成的国外 BIM 工具类软件在进 入国内市场时,的确发挥着国内行业 BIM 技术推广“学步车”的作用。但随着 国内 BIM 技术应用不断深入,国外 BIM 工具类软件逐渐出现了“水土不服”,且 随着国内 BIM 软件技术应用广度及深度不断增大,这种“水土不服”问题已经 影响了 BIM 技术本身价值的释放,国外软件固有的应用方式及标准在很多方面 不满足中国工程建设行业的管理逻辑与业务习惯。再者,国内厂商在图形技术、 大数据算法、AI、物联网等底层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值得一提的是,由工信部 牵头,行业几大巨头联合研发的具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IM 三维图形系 统”也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最后,“中兴事件”、华为缺“芯”、高校 MATLAB 禁用等事件尚历历在目,国产工业软件只有紧握核心技术,加强自主研发,推进 国产替代,才能避免受制于人。

建筑行业设计类软件当前市场规模约为 19.8 亿元,2025 年市场规模有望接 近 156 亿元。我们简单测算了一下国内建筑行业设计软件的市场规模,当前市场 以 2D设计软件为主,市场规模约 20 亿,随着正版率提升及 3D设计软件渗透率 提升,市场规模有望迅速壮大,2025 年建筑行业以 BIM 为代表的 3D 设计软件 市场规模预期有望达到 128.5 亿,2019-2025 年 CAGR 高达 49.35%。

3.3.2. 广联达发力数字设计意图何在,能脱颖而出吗?

数字设计作为工程项目上游,是公司打通产业链全流程的必须环节。站在用 户角度来看,优质的建筑工程落地体验至少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出自不同专 业设计师之手的设计图纸格式实现兼容,设计数据能够不失真地在各个设计师之 间传递流转;2)设计阶段数据能够直接沟通算量软件,甚至能够依托设计模型 直接生成施工图纸,避免信息传递失真;3)施工阶段的工程信息能够与设计数 据实时交互,及时纠正偏误;数字设计是建筑项目的数据来源也是实现以上诉求 的基础。设计环节布局是公司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立体化输出建筑 IT 全流程能 力的基石,其跟造价、施工业务的交互更将解决当前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 最大矛盾——不同设计、造价、施工平台零碎化供给带来的兼容性不足及重复供 给问题,产生可观的协同效应,全流程解决方案的供给能力不仅将助力公司开拓 新客,也有望进一步提振 Arpu。

广联达过往缺乏的是前向设计能力,收购鸿业补足了数字设计关键短板。公 司并不是没有数字设计的能力,而是缺乏前向设计能力。无论是 BIM Face、 BIM 5D 还是 BIMMAKE,这几款产品虽已具备基于已有的施工 BIM 模型还原设 计模型并进行深化设计的逆向设计能力,但难以实现从基础构件开始,通过概念 设计、绘图或三维建模直接生成新产品设计,收购鸿业补足了公司设计领域的关 键短板。公司今年 3 月发布的“合肥滨湖新区区域能源项目” 采用全流程、全 专业 BIM 设计,80%图纸由 BIM 软件直接生成,佐证了公司基于 BIM 正向设计 的落地能力。另据公司半年报披露,包括 BIM Space 乐建、乐构、机电、设计 管理平台、建筑性能分析平台等设计软件在内的广联达数字设计产品集已于上半 年完成 8 个完整试点项目,6 月推出 BIM Space2022 版正向设计产品,通过单 品更新和协同平台的迭代,进一步提升用户应用率,新签约 6 家标杆客户,业务 开拓进展平顺。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基于以下三点原因,我们认为国内建筑 IT 厂商中广联达在数字设计领域最 有望脱颖而出:

1)广联达在 BIM 三维图形平台研发方面进度领先:BIM 三维图形平台是建 筑业数字化的核心技术,也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当前我国建筑业在大力推进 BIM 应用,但由于国内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图形平台,很多国内 BIM 软件厂商 产品是基于国外图形平台或在国外 BIM 产品上做二次开发,同时很多建设、设 计、施工单位直接选择国外 BIM 软件,并将模型存储在国外厂商云端,应用成 本大幅增加。广联达长久以来针对三维图形平台进行了高额研发投入并已具备深 厚的技术积累,部分核心算法和相关代码已经在招投标算量系统、BIM 项目管理 系统、一系列设计建模工具中得到检验。同时,公司很早就开始布局图形技术和 云技术的结合,并长期进行几何算法、渲染引擎、建模技术云端扩展等核心技术 攻关;现有基础成果在若干产品(BIMFace、BIM5D 等)和典型外部项目(如 万达、碧桂园等公司的内部业务系统等)中进行了技术验证,对图形技术与云技 术如何结合应用具有较为深刻的认识。2020 年通过非公开权益融资的形式投入 约 2.5 亿,继续攻坚三维图形平台研发。我们看好公司领先于其他国内建筑 IT 厂商在三维图形平台上取得重大突破,届时广联达在实现三维图形平台完全自主 可控的基础上,将有望进一步挑战目前主要以海外厂商三维图形平台作为 BIM 软件底层平台的国内行业生态。

2)广联达对于 BIM 系列具备相当丰富的产品研发及推广经验:早在 2002 年公司便推出了具备多面体几何算法、模型渲染基本能力的算量产品 GCL、 GGJ 及 GQI。2010 年以 BIM 5D、BIMFACE 为代表的产品则解决了基于 Brep 体系几何造型、超大模型渲染、模型轻量化等技术难题,如今 BIMFACE 已经支 持打开模型超 1亿的三角面片及百万级构件。2015 年推出的 BIMMake 更是实现 了参数化建模、云协同等技术难题。2019 年 BIMMake 产品力再度升级,基于广 联达第三代图形引擎已能实现基于施工 BIM 模型的全面智能深化设计。我们认 为公司在 BIM 研发领域已经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功经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 难度远小于多数从零开始的国内厂商。

3)通过收购鸿业科技,广联达具备基于 BIM 进行正向设计的能力:通过收 购鸿业,广联达 BIMSpace 具备了基于 AutoCAD 及 Revit 平台进行正向建筑设 计、结构设计及机电设计的能力。BIMSpace 系列深度整合了我国设计领域相关 文件规范及标准图集,产品矩阵包括乐建、乐构、机电、机电深化、设计管理平 台、建筑性能分析平台等多款颇具竞争力的设计软件产品,为广联达平台化地输 出数字设计产品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于以上,我们看好广联达数字设计业务将在国内厂商中脱颖而出,未来将 具备与国际巨头一较高下的能力,并有望依托数字设计平台打造开放的内容、应 用及社区生态,打通建筑 IT 全产业链,进一步夯实龙头地位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3.4. 创新业务及海外布局助力完善生态圈,平台化愿景未来可期

系列创新业务虽然尚未对公司营收作出较大贡献,却是公司数字建筑平台服 务商定位中不可或缺的模块,公司在创新业务及海外布局方面业已取得一系列发 展成果:

1)数字城市:广联达基于数字孪生理念和 CIM(城市信息模型)技术,研 发自主知识产权的 CIM 平台,构建数字园区空间基础设施,为园区的规划、建 设和运营管理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包括基于 CIM 的园区一体化 解决方案、基于 CIM 的园区设施一体化管理平台和基于 CIM 的园区可视化招商 平台。目前,产品和方案已经在福州滨海新城、青岛市北区中央商务区、中国广 电·青岛 5G 高新视频实验园、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安分园区、智慧 广阳岛等项目中应用。

2)数字金融:作为广联达数字建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联达数字金融 从建筑产业客群岗位级、项目级、企业级等专业应用系统中采集数据,通过数据 挖掘及运算,搭建并输出建筑产业金融风控模型,还原客户经营实质、输出征信 体系,帮助行业客户获得基于数字信用的简便、高效、低成本的融资服务,实现 信息化数据增值,助力每一个工程项目成功。

3)数字高校:数字高校践行“培养数字建筑人才,服务建筑产业升级”的 理念, 整合产业资源,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围绕建设者全职业周期,为院校服 务、为广大高校学生及从业人员提供技能鉴定及就业支持、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 供人才升级解决方案,携手政、产、学、研等生态组织,培养数字经济时代的数 字化新人才,服务建筑教育事业,支持建筑产业升级(类似 Autodesk 的教育类 产品方针,培养使用公司产品的未来工程师)。(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国际业务:2014 年收购全球领先的 MEP 设计和施工软件公司 Progman, 形成 MagiCAD 产品线。 MagiCAD 系列设计产品所采用的 BIM 技术稳居世界前 茅,全球业务逐步推进,并在北欧各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等主要市场 保持收入稳定增长。2019 年 Cubicost 系列产品全球发布,主要覆盖中国香港、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市场和英国市场。

综上,我们认为广联达造价业务云转型进程平顺,业绩基本盘扎实且仍具增 长潜力;施工业务经过多年布局,“八三”战略期间将迈入收获期;数字设计业 务公司在所有国内厂商中最有可能实现突破性进展,进而完善产业链上游布局; 创新业务及海外业务板块定位公司生态业务,在供应链金融、教育板块、数字城 市等领域公司布局日益完善,国际业务开拓进程同样喜人。看好公司顺利转型数 字建筑平台服务商,持续拓宽价值边际。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4. 收入、盈利预测

2021-2023 年收入分别为 52.29/65.70/81.97 亿元 工程造价业务:2021-2023 年增速有望达 25%/19%/17%,毛利率有望维持 在 94%左右。2020 年公司已经在全国大部地区全面推进云转型,造价产品线云 收入占比已接近 8 成,云转型基本成功,来自老客户存量收入稳定。考虑到云转 型进程深化,盗版软件制作成本及使用成本均上扬,且年费制对于中小客户更为 友好,盗版率的下行将助益公司市占继续提升。再者,产品模块的持续增加、折 扣恢复等因素影响下,云用户 Arpu 有望持续上扬。预计 2021-2023 年公司工程 造价业务收入将达到 34.94/41.65/48.76 亿元,同比增长 25%/19%/17%,毛利 率有望维持在 94%左右。

工程施工业务:2021-2023 年增速有望达 32%/35%/35%,毛利率预期维持 在 65%左右。政策端,各地市智慧工地建设标准已相继落地,公司参与了包括 河北、北京在内多地区智慧工地标准起草。公司端,经过多年的产品沉淀,广联 达“平台+组件”项目级整体解决方案成熟,并具备提供施工单位项企一体数字 化解决方案的能力(智慧工地+企业内部管理数字化)。截止至 2021H1,公司累 计服务项目数已经达到 46000 个,我们认为当前其他建筑 IT 企业产品成熟度与 公司还存在差距,也暂不具备公司丰富的客户资源及项目实践经验。再者,公司 工程施工系列产品已具备模块化输出能力,有能力满足广大存量在建工程的改善 性需求。我们高度看好公司工程施工业务线发展,预计 2021-2023 年公司工程 施工业务收入将达到 12.45/16.81/22.69 亿元,同比增长 32%/35%/35%,考虑 到硬件集成比重较大的项目级及“项企一体化”解决方案金额占比提高,公司毛 利预期将进一步下行并维持在 65%左右。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海外业务:2021-2023 年增速有望达 50%/35%/35%,毛利率有望维持在 90%左右。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 80+分、子公司,服务超 100 个国家客户,产品 主要是以 BIM技术为核心的成本管理软件 Cubicost、设计软件 MagiCAD及施工 项目管理软件 Gsite,主要覆盖东南亚及英国市场,目前尚处打造样板项目及市 场开拓阶段,当前所能贡献的营收体量较小,且受疫情影响,增速近年有所放缓。 随着全球疫情发展趋于平稳及公司产品认可度提高,该业务线有望保持中高速增 长。预计 2021-2023 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将达到 2.21/2.99/4.03 亿元,同比增长 50%/35%/35%,毛利率有望维持在 90%。

其他主营业务(数字设计为主):2021-2023 年增速有望达 200%/70%/60%, 毛利率有望维持在 80%左右。数字设计是公司重点布局的核心领域,2020 年收 购鸿业科技使公司具备了基于 BIM 进行正向设计的能力。2021 年 H1 公司报表 单独分拆出数字设计业务(取代了其他主营业务口径),鸿业科技为公司贡献 0.57 亿营收(数字设计业务总计 0.59 亿,同比+2871%)。鸿业科技为广联达平 台化输出数字设计产品力奠定了坚实基础,看好公司数字设计业务线短期保持高 速增长,预计 2021-2023 年其他主营业务(数字设计为主)收入将达到 1.97/3.35/5.63 亿元,同比增长 200%/70%/60%,毛利率有望维持在 80%。

其他业务:2021-2023 年收入增速、毛利保持稳定。预计 2021-2023 年公 司其他业务收入将达到 0.72/0.90/1.12 亿元,同比增长 25%/25%/25%,毛利率 维持在 100%左右。

建筑IT行业之广联达深度研究报告:短中长期看好公司价值


综上,预计公司整体 2021-2023 年收入分别为 52.29/65.70/81.97 亿元,收 入增速分别为 30.6%/25.7%/24.8%,毛利率分别为 86.6%/85.9%/85.0%。

费用率及净利润预测:预计 2021-2023 年各项费用率预期稳中有降;预计 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98%/+47%/+32%。

1)管理费用率:2020 年公司管理费用率为 22.0%,同比下降 1.2pct,主要 由于公司加强了对管理人员及相关费用投入的管控,预计 2021-2023 年公司管 理 费 用 率 将 保 持 稳 定 ,预计 2021-2023 年 公 司 管 理 费 用 率 为 22.0%/22.0%/22.0%。

2)研发费用率:2020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为 27.0%,同比下降 0.3pct,绝对 规模达 10.83 亿,投入规模及费用率均优于同业平均水平。公司视研发为驱动发 展的核心动力,对于研发投入高度重视,我们认为公司各产品线仍旧需要高频次 的产品迭代以维持领先优势,但考虑到公司当前庞大的收入体量,研发投入快速 增长的同时,研发费用率预期将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预计 2021-2023 年公司 研发费用率为 24.5%/23.5%/23.0%。

3)销售费用率:2020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 31.4%,同比上升 0.2pct。公司 过去几年销售费用高企的主要原因系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动造价产品云转型,随 着云转型进程逐渐步入尾声,公司销售费用率有望明显改善,预计 2021-2023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 28.0%/25.5%/24.0%。

4)财务费用率:预计 2021-2023 年公司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0.9%/- 0.8%。

5)归母净利润: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55/9.62/12.70 亿,同比+98.2%/+46.8%/+32.1%。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上一篇新闻

火币早报:目前加密货币市值与私人投资目的持有黄金数量几乎持平

下一篇新闻

奇点相对论丨彭国邦:太古地产的行稳致远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