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交通|畅通天下 便利全球
“北京至俄罗斯全境、至乌克兰,货物源源不断,走起”“莫斯科持续分货中,兄弟们辛苦了”……上海靖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经理田胜君每天都将新成果——堆积成小山一样的外贸包裹照片分享在微信朋友圈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结束不久,上海靖航国际物流公司新成立的国际贸易子公司就迎来“开门红”——11月21日,首批两票外贸货物顺利抵沪,一票是从西班牙进口的高档水晶灯,另一票是从日本进口的光学镜片。
田胜君的三姐田聚君白手起家,2007年经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批准,在上海市虹口区创办了上海靖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依托全面对外开放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该公司10余年就将物流服务做到了全球市场。
“运输和通关越来越便捷。我们的外贸货物开始用船、飞机、汽车运输,近几年中欧班列不断开通,选择铁路运输的国内外货主逐渐增多。随着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公司业务重心也发生了变化,对美国的外贸货运量有所减少,往非洲、中亚、东南亚等地的基建材料、机械设备等货运量大增。”田聚君认为全面深化的开放环境对民营企业意味着莫大的商机。
改革让中国与世界接轨,开放让中国深度融入世界。197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0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9位;201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1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97.9倍,居世界第一位。
如今,市场经济深入人心,中国为全世界提供了60%的水泥、45%的钢铁、25%的汽车、70%的智能手机、90%的笔记本电脑、80%的空调。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了来自五大洲的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成交额达578亿美元。
中国买全球,卖全球,利惠全球,而这有赖于面向世界、全面开放、立体发达国际交通运输网络的强大支撑。
交通先行
强力支撑对外开放
交通运输业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1979年,交通部驻港企业招商局在深圳创办蛇口工业区,奏响改革开放先声。1984年,国家设立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港口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40年,沧桑巨变。交通运输的开放先行、优先发展,支撑起国家全面对外开放发展。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在很多场合强调优先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1978年8月18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杨振宁时说:“发展工业有两个先行官:电力、交通。”
1984年年初,邓小平到广东、福建,看了三个经济特区,视察了招商局创办的蛇口工业区。他认为:“深圳的蛇口工业区更快,原因是给了他们一点权力,500万美元以下的开支可以自己作主,他们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1979年7月8日,招商局在广东省宝安县蛇口公社炸山填海,打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当时的蛇口还是一片荒滩,缺水,缺路,缺电。后来,这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先有蛇口,后有深圳特区”由此开端。
1981年年初,广东省交通厅决定引用外资改建广州至珠海路桥。同年8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广东省公路建设公司与澳门南联公司签订了《关于贷款建设广珠公路四座大桥的协议书》,在中国开创了引进外资兴建交通基础设施和贷款修路的先河。
1986年《中国交通报》记载:深圳创建特区以来,不少华侨想回家乡投资办厂,但因公路不好,引进工作进展不快。当年,市公路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加上区公所自筹资金140万元,把通往该区的五段29公里公路进行了扩建改造。日本商人清源先生得知宝安公路扩建的消息,立即从日本赶到观兰签约投资700万美元办厂。宝安县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由于公路交通条件改善,出现了“公路修到哪里,外商投资就到哪里”的局面,当年新引进项目700多宗。
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方针的进一步贯彻落实,1984年全国沿海港口外贸物资吞吐量大幅度增长,超过一亿吨,比1980年增加35.6%。与此同时,货物压港、压船现象开始突显。
1984年《中国交通报》报道:由于外贸运输任务猛增,天津港集装箱码头压港、压船现象严重。在压港货物中,两个月以上的就有1800多标准箱。为此,天津港呼吁国家有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解决问题。
1986年8月,邓小平视察了天津港。他高兴地说:“天津港下放两年来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益就上来了。”
国务院针对加快港口建设、提高港口作业效率实施了一系列举措。1985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港口建设费征收办法〉的通知》,交通部制定了《港口建设费征收办法施行细则》,决定自1986年1月1日起对26个沿海港口外贸进出口货物征收港口建设费。由此,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港口堵塞严重的问题逐步得到大幅缓解。
在港口引进外资方面,1985年,交通部会同国家物价局发布的《关于中外合资建设码头优惠待遇的暂行规定》明确,中外合资企业可以自行定价。由此改变了码头收费不灵活等问题,外资投入港口的积极性大幅提高。
原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告诉记者,港口利用外资,不仅解决港口建设资金的燃眉之急,而且引进了先进工程管理模式和先进港口装卸设备,提高了港口效率。
为了更好地服务进出口贸易,1984年11月,交通部远洋班轮会议商定开辟94条远洋班轮航线。班轮定期开往欧洲、非洲、地中海、东南亚、波斯湾、日本、香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
1985年年初,我国尝试开辟中欧集装箱班轮航线,但因为压港严重、货物未能按时集中等原因,班期不能保证。
“国务院要求我国远洋运输部门要开好班轮,就是赔钱,跑几次空船也要坚持下去,下决心创出信誉。”原中远总公司总经理、原交通部副部长林祖乙回忆。
当时争论得很厉害,有人认为多装两三百箱货,多等一天有什么关系?在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的关心支持下,在运作上坚决按照“宁可甩货也要保班期”原则按时开航,创诚信品牌。
1986年年初,交通部印发通知,将美加线、欧洲线、澳洲线、地中海线、波斯湾线的部分航班定为“五定”(定航线、定船舶、定货种、定泊位、定时间)核心班轮,按照班期表按时运行。
沿海省份也积极发展海上运输。如福建省政府决定引进外资和利用外汇信贷购置船舶,并对贷款购置的船舶实行“自贷自还、不提折旧、不缴税金、不缴盈利”的特殊政策。1979年至1985年,福建省先后引进外资和利用外汇信贷2300多万美元。
开放步伐逐步由沿海深入长江,开放领域逐步由港口、公路建设拓展到交通运输全领域。
为贯彻实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国务院于1983年4月9日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籍船舶航行长江水域管理规定》,明确自当月20日起“张家港上界以下长江水域对外国籍船舶开放”。
1987年12月23日开工建设的京津塘高速公路,是国家“七五”跨“八五”期的重点建设工程,也是我国第一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原交通部总工程师杨盛福说:“通过修建这条路,我们学到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了科学的管理模式、培养了一批适应高速公路建管的人才。”
目前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领域,除了铁路干线和民用机场的建设经营要求中方控股外,所有公路桥梁、港口码头、其他铁路和城市轨道对外资不设限。在运输服务领域,公路货运、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国际海运辅助服务已完全放开。
40年过去,中国港口今非昔比,具备了雄厚的产业竞争实力。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我国港口占有7席。其中,上海港以4023万标箱年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初期,日本已有两条高铁线路在运营,而当时中国铁路运营里程仅5万公里,绝大多数火车时速只有40公里。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再创造,40年过去,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
国际航空运输也取得了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民航仅有12条国际航线,国际旅客运输量11万人次。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共有31家航空公司经营810条国际航线,国际旅客运输量达5544万人次。目前,共有135家外国航空公司经营自境外138个城市至我国56个城市的814条国际航线。
交通运输加快发展,为中国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提升国家竞争力提供了重要保障。以海运为例,中国国际海运量占到全世界海运量的三分之一,海上运输承担了90%以上的外贸货物,以及98%的进口铁矿石、91%的进口原油、92%的进口煤炭和99%的进口粮食运输量,成为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
■ ■■■■
铁公水空内外联动
东西南北多向互济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新时代的交通人牢记初心和使命,努力开拓创新,继续谱写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开放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交通运输国际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广度、深度、高度不断拓展。
由德国不来梅港发运的载有112辆进口整车的中欧班列,连通7个国家,经俄罗斯、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进入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站,3天后抵达目的地重庆。
15座豪华型长途客车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出发,途经首都伊斯兰堡、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等地区,36个小时后抵达新疆喀什,每周往来各4班,为两国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每周三,满载机械设备、电商包裹等产品的波音747—400货机从比利时物流枢纽列日出发,来到湖北武汉,为亚欧互联互通搭建起“空中桥梁”……
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5年来,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在各国共同参与建设中,结出了硕果:亚吉铁路、蒙内铁路相继建成通车,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建设稳步推进,雅万高铁全面开工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两大”公路、跨越中俄两境的黑龙江大桥等项目开工建设。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1个国家开展了国际道路运输合作,共签署了13个双边、5个多边国际道路运输协定,建立了18个双多边事务级会谈机制,初步形成以重点城市为中心、边境口岸为节点、覆盖沿边地区并向周边国家辐射的国际道路运输网络。
各沿边省份分别与周边国家建立了省级合作机制,口岸和交通基础设施联通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运输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推动边境地区开发能力明显提升。
黑龙江绥芬河成为我国对俄贸易的桥头堡,70%以上出口俄罗斯商品经由国际道路运输运抵俄罗斯各大城市。广西凭祥依托国际道路运输大力发展口岸经济,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均位居全国第一。
首趟中欧班列开行以来,重庆、成都、西安、武汉、郑州等内陆城市纷纷开通中欧班列。截至今年8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突破1万列,覆盖国内48个城市,到达欧洲14个国家43个城市。
依托中欧班列,中西部城市大力发展江海、铁水、铁空联运,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明显提速,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正加速形成。
10月26日,满载东盟地区海产品、水果和冻肉的冷链专列从广西防城港首发,3天后顺利抵达重庆铁路口岸,标志着北部湾连通西部地区的陆海新通道又添新成员。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以重庆、广西、贵州、甘肃等为重要节点,连通我国西南部省(区、市)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目前,北部湾至新加坡的班轮已实现常态化运营,经北部湾开行至重庆、兰州、贵阳、成都、昆明等地的班列已经拓展到8条,充分发挥桥梁作用。
2008年,原中远集团获得希腊比雷埃夫斯2、3号集装箱码头特许经营权,2016年,中远海运集团接管经营比港港务局;由中国企业建设、运营的瓜达尔港于2016年11月正式通航,成为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的起点以及“一带一路”的海陆交会点;在斯里兰卡,由中国招商局集团主导投资、建设、运营的科伦坡港南集装箱码头吞吐量不断攀升;在欧洲,中远海运收购了西班牙诺阿图姆港口公司51%的股权,全面运营比利时第二大港——泽布吕赫港码头……
据统计,我国企业已参与了34个“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42个港口的建设经营,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重要支点作用。
海运互联互通为海外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国签署的双边和区域海运协定总数达38个,覆盖47个国家,海运互联互通指数保持全球第一。如今,中国港口已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主要港口建立了航线联系,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经贸往来增多,民航领域发力提升互联互通水平,空中航线越织越密。目前,我国已与62个“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签订了双边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与东盟签订了首个区域性航空运输协定,与“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实现直航,每周约5100个直航航班。
“一带一路”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也有力带动了我国快递行业走向国际市场。2017年,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达到8.3亿件,行业整体规模占到全球业务四成以上。
抚今追昔,我们更加自信,更加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进入新时代,富起来的中国人民对拥抱世界有了更高的期待,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以时不我待、勇当先行的精神再筑全面开放的新高地,交通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前景广阔!
(来源:中国交通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