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深圳领航大湾区城市群,东莞价值将不断刷新

大城市生活圈,是现如今国际大都市常见的城市格局,甚至已成为大城市发展的一种必然方向。从巴黎、休斯顿,到东京、新加坡,再到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都很明显地呈现了一种扩容之路。

国内来说,北京先后将宛平县、房山、良乡、怀柔、密云、平谷、延庆7县纳入行政范围,上海先后将吴淞区、宝山县、嘉定县、松江县、青浦县、南市区纳入行政范围,而广州先后将番禺、从化、南沙、花都、增城等地划入广州行政范围。

深圳领航大湾区城市群,东莞价值将不断刷新

历经数次扩容,现北京总面积达16412平方公里,上海总面积6340.5平方公里,广州则是7434.4平方公里。而深圳,只有1997.47平方公里,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的1/8、1/3、1/4。

深圳领航大湾区城市群,东莞价值将不断刷新

众所周知,楼市短期看政策、中期看供需、长期看人口。拥有软件和硬件双核心竞争力的深圳,是这几年人口净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截至2018年年底,深圳常住人口1302.66万,人口密度达到6522人每平方公里,远远领先其他3城。未来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长,深圳的城市价值将不断刷新。

深圳领航大湾区城市群,东莞价值将不断刷新

深圳市域面积小,是个历史问题。30多年前设立经济特区时,政策规定一个经济特区只能带一个县,比如深圳管辖宝安县,厦门带同安县,这两市总面积都在2000平方公里以内。虽然是土地面积小市,但深圳却是经济大市,2018年GDP达24221.98亿,连续3年超越广州,成为广东地区名副其实的老大哥。

寸土寸金的深圳 土地供需紧张

从南海小渔村到经济特区,从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到国际超一线城市, “深圳速度”不断登顶奇迹的金字塔尖,以现代化超大城市的华丽转变,完美逆袭。

但是,作为超一线城市,深圳土地面积不仅小,多湖多山的复杂地貌,更是占去了一大部分可开发资源。土地稀缺,向来是深圳发展所遇到的最大短板,面对“供应缓,需求急”的紧张局势,少许供应+缓慢旧改,根本无法解决旺盛的购房需求。

深圳领航大湾区城市群,东莞价值将不断刷新

数据显示,深圳市2016年土地开发强度逼近50%,远超30%警戒线。实际上,早在2013年深圳就已经接近这个数值。土地开发强度数值,反映了深圳可开发土地与用地需求紧张。因此,深圳向外扩容成为必然。

产业升级,城市发展,外扩成深圳必然选择

去年,广深港高铁通车,港珠澳大桥开通,今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落地,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的深圳备受瞩目。目前深圳向东的发展由于地理因素比较缓慢,而向西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龙华、前海、大空港等发展迅猛。

然而深圳本身的扩展有限,外扩周边城市成为新的趋势。其中,和东莞惠州的“互动”颇多。去年的深莞惠经济圈(3+2)联席会议,明确提出要在东莞、惠州邻近深圳地区划出一定区域,规划建设跨行政边界的功能协调、产业互补、成果共享的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推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飞地经济”和轨道交通一体化提升深圳辐射带动能力,把深莞惠经济圈(3+2)打造成更具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深圳领航大湾区城市群,东莞价值将不断刷新

2017年《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编制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总规划师罗彦指出,深圳将参照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基本要在50公里范围内配置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所应有的资源。

如今深圳已从“三来一补”的制造工厂升级成为创新创意之都,并向东莞、惠州等地梯次转移产业。东莞因其紧贴深圳、连接广深的区位优势在制造业承接上占得先机,接受了深圳大量的创新生产环节外溢。东莞松山湖、滨海湾新区已成为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创新产业的重要载体。总部在深圳,研发在东莞,组装制造在东莞或惠州, 成为许多深圳企业的常态。

产业的转移,带来的是还有人口和购买力的转移。以惠州为例,由于不限购,深圳客成为惠州楼市绝对的主力。据中原统计,2018年惠州全市成交客群中,深圳客占比59%,远远超过惠州本地的21%。

深圳领航大湾区城市群,东莞价值将不断刷新

对于举国关注的华为生产研发等部门搬迁到东莞,深职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邓志旺于2018年做客界面楼市私享会,他认为:“华为是IT行业巨头,它的入驻会带动上下游企业进入松山湖。因此,松山湖也将是东莞高科技产业的领头羊。”同时,华为带来的高端产业人口会产生住房需求,对整个松山湖片区的楼市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目前,东莞的松山湖已经聚集了大量来自深圳的企业,万科的建筑研究中心、华为的松山湖科研中心、VIVO和OPPO的科研中心、蓝思科技、大疆的研发等等。而东莞松山湖的房价,也一直高企在3.5万元/㎡左右,久居不下。

深圳领航大湾区城市群,东莞价值将不断刷新

东莞松山湖

深圳领航大湾区城市群,东莞价值将不断刷新

松山湖华为总部

随着交通轨道不断完善升级,深莞惠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人们突破区划局限,越来越多深圳人开启了工作在深圳, 生活在东莞惠州等临深片区“双城”生活模式。

大深圳生活圈 未来东莞将划归深圳?

作为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寸土寸金的深圳,中心区域土地超级稀缺。买房对于众多在深圳奋斗的追梦人来说,真是可望而不可及。但向外扩容的深圳,明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深圳市面积小,但全市平均人口密度6522人/平方公里,全国第一,可开发土地空间已几乎达上限。坊间一度流传深圳携东莞、惠州成立直辖市的说法,但惠州和深圳的融合,有点坎坷,深惠城际铁路项目一度被按下“暂停键”,目前线路、站点尚未确定。深圳地铁14号线惠州段,由于不符合3项硬性指标(一是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300亿元以上,二是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三是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有待新政细则出台方能明确是否可建。种种迹象表明,深惠融合可能性极小。

莞深融合不断加快,根据规划,至2035年,深圳将形成33条地铁,东莞将建成12条地铁,未来莞深将有6条地铁((深圳12号、20号、11号、6号、22号、13号线))相连,往返莞深将会非常便捷。

深圳领航大湾区城市群,东莞价值将不断刷新

同时,穗莞深城际轨道预计9月全线通车运行。该城际始于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新塘站,跨越广深铁路后经由广州、东莞、深圳一路向南铺设,止于深圳机场站,共设15座车站。通车后,沿线市民可以通过该城轨直达深圳机场。 ​

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今年4月在深圳表示,未来深圳将超过上海和硅谷,成为整个地球的经济中心。在深圳崛起的过程中,东莞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站在风口的东莞,未来走向暂不可知,但作为大湾区的尖子生,未来可期。

上一篇新闻

清华大学6位教师9位校友新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下一篇新闻

东航物流:领跑不止于混改 混改赋能于领跑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