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7日 星期二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20年长史,数次调控,两载疯狂,四轮沉浮,房价从一千多来到如今登峰数万。

这,是成都楼市。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图源:百度

本文约一万字 阅读需要20分钟

一个城市的气息,和居住在这里的人的脾性无不相关。

居住于“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成都人被滋养得乐观且闲适。麻将里的得失转换,也锻造了成都人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度。

在08年的一个午后,成都东二环一间5000元/平的房间里,谈及房价,作为成都土著的阿陈对我说道:“关心啥子房价嘛,麻将都打不赢。”

那时,和他一样的成都人,一定没想到如今房价的疯狂。

有人评论2018年的楼市盛况,是大卖场哄抢式的狂欢。这无疑是购房者本位的傲慢思维。

在商品房腾飞后,不少早期嗅觉敏锐的掘金者,早已在不断膨胀的房价中完成了自己的财富积累,在二级市场实现了自己的走向富裕的“中国梦”。

可谓房价得道间,鸡犬升天。

流传在民间的不少楼市致富神话,不断加持着地产的“含金量”:一夜暴富的“房姐”,一个月上涨四千元……恍惚间,令人以为拥有“杠杆”就能撬动起终生难以望其项背的财富。

这样的新闻,也渐渐敲碎了成都安然的气息。成都的楼市、房价在人们的眼中,似乎已经异化为“圣人”。倾其全家财力买房的姿态,一如虔诚的信徒。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图源:百度

与2007年那年买房潮很快得到抑制不同,这次,有钱者更加孤注一掷,无钱者更加恐慌抢购。

即使这次迎来了成都史上最严的限购政策,但汹涌的欲望只是被关进牢笼,却挡不住它的巨声嘶嚎,被驱逐出市场的投资者仍如饿狼等食。

在房价高企、政策频出的当下,购房者也从信徒逐步走向赌徒。

还记得“诗圣”杜甫曾在成都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著名诗篇。

1998年到2018年,20年间,千万广厦已安,是否大庇?疑问尚存。

这是一篇成都楼市20年的回忆录,更是一篇鉴往开来的启示录。微渺个人无疑是时代的浮萍,在这沉浮楼史中,只能凭之、任之雨打风吹去。

但我们可以更为清醒。

1998

城镇住房商品化制度确立

每个故事都有个开头,谈及楼市史,便绕不开1998年的史诗性时刻。

那一年,中国经济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下裹足难前,国内经济增长滞缓。为力保人民币的不贬值,中国经济承受着前所未有巨大的压力。

如何破局?国家将视野投向地产。199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正式印发,通知中明确提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23号文件开始,城镇住房商品化制度在中国的巨大国土上正式建立,房地产市场开始启动。

政策之下,成都延续了40多年的福利分房制度戛然停止,住房按揭贷款的住房交易模式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

1999

楼市启动之年

就在改革第二年,深圳房地产巨头万科全资子公司正式进入成都。

万科的进入,成为震动当年成都地产圈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成为当时“外企”入蓉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商品房在“外企”和成都本土企业的合力打造中逐渐萌芽。

这一阶段,商品房正式启动,而成都商业地产也陆续拔地而起。

如今已显灰扑扑的冠城广场,在那一年以高档写字楼的昂扬姿态,闪亮亮地进驻成都市的正中心。

而就在两三公里外的人民南路,同为高档写字楼的川信大厦也同时期正式落定。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左:冠城广场 右:川信大厦 图源:百度

也是从1999年开始,正规的“商业集中体”荷花池市场开始形成。各种各样的批发商户蜂拥挤进熙熙攘攘的街道和商城。

在一根冰柜的钱就能买一件白净衣服的物价里,在此起彼伏的椒盐味喊卖中,不少人都悄摸赚到了自己人生的一桶金。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成都荷花池市场 图源:百度

同时,东大街灯具市场也正式营业。这些商业地产展露头角,使成都房产开发市场丰富和立体起来。

2000

楼市升温走向规范

花园洋房兴起

在经历前两年的支持、优惠后,国家对于商品房的政策在这一年也慢慢回归控制。不过,金融部门仍在不断加大对房地产信贷的投放。

有了前两年奠基,房地产市场在2000年日益升温走向规范。房地产行业开始明朗起来,房企圈地热情也日益积极。

这一年,大连万达与成都市政府成功联合打造了成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盘——成都花园

这一盘,有如一声枪响,万科、中海等全国知名房地产企业纷纷开始下手拿地抢占成都市场。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成都花园 图源:百度

这一时期,以中海、华润、花样年、恒仁、长城为代表的外地开发商以大盘“围剿”成都楼市。这样的战略与实力,也使得外地开发商在与本地开发商博弈中略胜一筹。

也是在这样的大盘带动下,讲求美感和自然的“花园洋房”开始兴起。以“齐力花园”为代表的、以“城市花园”为宣传重点的楼盘,一经推出便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自然”,成了当时不少开发商的审美倾向。除开洋房的打造,不少开发商更是将战场转至郊外。

是年,青城山-都江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享誉国际的噱头,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无疑触发了开发商敏锐的嗅觉。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都江堰 图源:百度

一时之间, 成都十多家房地产开发商兵临青城山,联手助推“5天工作,2天休闲旅游”的“5+2”生活模式,令成都市内难以消解的高端生活需求找到了宣泄之口。

2001

“东穷”破局 商业地产井喷

这一年,城东还是成都人口中的“东穷”,工业、机器轰鸣和尘土飞扬,构筑了城东在人们印象中的大致观感。

这样的情况下,万科果敢啃下了这口“螃蟹”,在这片“空白之地”,为市场呈现了自己的首度入蓉作品——万科城市花园。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万科城市花园 图源:贝壳找房

由于良好的市场反应,这一楼盘也成为城东的破局之作。此后,蓝谷地、卓锦城、康郡、万科魅力之城等一大批高品质楼盘随之出现。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三圣乡板块前身已现,轮廓初显。

在这个阶段,与之相对的城西,也在大刀阔斧地发展着。羊西线如火如荼地延展至三环路及金沙片区。也是这一年,成都发现金沙遗址,震惊全国。这也是21世纪中国第一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金沙遗址博物馆 图源:百度

在历史沉淀与发展的前进车轮下,城西大片的高端餐饮酒楼延线(羊西线)发展,搭配上宜人的自然环境,城西的楼盘以自身品质日益强化着“西贵”的概念,承接着成都人的优质生活梦。

与此同时,成都的周边城城区也开始蠢蠢欲动。随着“建信奥林匹克花园”的面世,温江楼市也开始踏入大力开发阶段。

在这样的发展步调中,成都商品房的选择和理念有了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商业地产也与之同步迅速发展着,并在这一年出现了井喷式发展。

“罗马假日广场”、“长久机电交易市场”、“玉林生活广场”、“东方时代商城”、“电讯广场”、“城市之心”、“百盛摩尔”、“世都大厦”等数十个大型商业都在这一时期竞相登台。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玉林生活广场 图源:百度

成都一直延续的“少不入蜀”式休闲情怀,终于得以在现代的休闲娱乐业态中安稳落地,扎根生长。

2002

着手宏观调控

土地招拍挂制度实行

1998年,商品房制度建立以后,中国房地产发展变得迅速了许多。提速之下,市场上开始出现了一些过热的迹象。

对此,2002年国家以控制房价上涨过快为目标,加强了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一年,股市和债市走向低迷。

这一年,国家还改变了拿地制度。国土资源部颁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做出规定:所有土地需要实行招拍挂制度。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图源:百度

成都已沿用多年的土地协议出让方式被正式叫停,成为全国首批招拍挂制度的城市。

2003

投资商铺成热潮

向东向南发展战略规划出台

有了前两年的大力发展做铺垫,2003年,成了成都的商业地产近几年来最为热闹的一年。

成都的商业地产不仅吸引了成都本地人及省内二级城市的购房者。还迎来北京、上海、浙江、香港等地的大批购房投资者纷纷入蓉,大手笔投资商铺。一时间,商铺成为最热门时兴的投资圣品

这一年,SARS大爆发,病症的蔓延不仅阵痛着国人,也引发了全国对于居住环境的关注。一时间,关于“健康住宅”的讨论热度高企。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图源:百度

虽然讨论到最后并没有对“健康住宅”提出权威定义,但显然,这样的讨论已经改变了很多中国人的居住概念。购房者在选择住房时候变得更看重居住小区的环境,例如绿化情况、是否有健身场所等。

这一年,成都市向东向南发展的战略规划也出台了。

这一规划极大的刺激了外南天府大道沿线的房地产开发。三环路以外开始发展起来,华阳也随着城南副中心效应被越来越多的成都市民所接受。华阳迎来房地产开发热潮。

2004

房价第一次起飞

2004年,商业项目延续了前两年的大热趋势,放量巨大。相对应的是,这一年的住宅公寓较为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商品房供应的短期失衡。

但此时,国家在2002年开始实行的旧城改造,其形成的住房购置需求也在这一年集中爆发,供需矛盾凸显。

这些因素也导致2004年成为成都房价的重要纪念碑石,成都楼市在进入2004年后,房价开始大幅度飞涨。成都房价基本保持8%-10%增长态势,明显高于全国的房价涨幅。

购房者踊跃买房,仅2004年上半年,成都的空置商品房就被扫走1/4,市场持续升温以至膨胀。楼市面临巨大的考验。

2005

宏观调控大年

如果说2003年是房地产宏观调控全面开展的一年,那么2005年则是房地产历史上首个大举“宏观调控”之年。

房地产从出现过热的苗头,到上涨压力巨大,政府先后出台“国八条”等措施调整土地供应,调节市场。但从2007年的楼市盛况来看,这次的调控收效胜微。

这一把楼市热,也在这一年从主城区烧到了郊区。

随着天府大道、光华大道、新成渝路、蜀龙大道等通畅的交通道路网络的建设和私家车的增多,华阳、双流、温江、龙泉、都江堰、青城山、新都等郊区都得以发展飞速。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温江 图源:成都

而2005年温江花博会的成功举办,也是打响了温江在全国的知名度。温江以其宜居性吸引了不少省内二线城市的蓉漂,其城市整体建设水平已经并肩成都市区二、三环区域。

2006

接棒宏观调控

地产进入整合时代

2006年接过了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接力棒,步伐也迈得更大。

其中,首当其冲的当属央行加息。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市场化被进一步推动,“国六条”和二手房个税等多个措施也陆续出台,国家动用各类措施对商品房交易市场进行调控,压制楼市过热。

在这样的紧缩政策之下,成都地产也进入全新的整合时代。

10月24日,亚洲最大地产公司——新加坡嘉德集团正式挺进成都,并启动了它的西南攻略。

由嘉德全资子公司凯德置地携10.9亿元巨资,与成都本土房地产企业龙头的置信公司合资组建的四川置信凯德实业有限公司挂牌,共同狙击成都市场。这样的常识和探索也为房企发展探寻到了全新的模式。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当时的新闻截图

2007

高潮迭起

从全民疯狂拐入冰封

而从2007年开始,宏观经济高热,楼市迎来了一个“疯狂的时期”。

这一年,成都已形成东,南,西三足鼎立的局面。“建设路”成为成都楼市年度最火的词语。“万科金域蓝湾”、“龙湖三千里”、“首创爱这城”、“高地”、“颐和家园”等品牌项目争相在此亮相,建设路商圈初现规模。

开发区域以向三环路沿线转移,并最终突破三环。在前几年就已开始深耕的城南,三环已经有众多房企巨头挺军入驻。

电梯房已成为主城区供应的绝对主力,并以飞快的速度向郊区市场扩散。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建设路商圈夜景图 图源:百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年,还有一件关成都战略地位的大事发生。

2007年6月9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即“新特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准。这也市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成都战略性地位的拔高,无疑让提升了市场对成都发展的乐观预期。

在“新特区”政策发布后的7月份,一场有40余家开发商参与的土地拍卖会在角力中原的紧张气氛中进行,房企们都踊跃竞价着,争相争取这轮机遇去定义成都楼市的未来。

这般土地供应端口的热火也传入了销售端。2007年的商品房交易市场宛如一场巨大的抢购盛会。

在由官方发布的《2007四川房地产年鉴》中,对当时的盛况描述道:“市场用疯狂都不能言尽,价格是好一个涨字了得,市民买房就如买白菜一样,唯恐买不到;到后来,不管是不是自己的意向房源,都想抢一套……”

这是“较为波澜壮阔的一年”,年鉴总结道。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图源:百度

在这般疯狂之下,国家也开始了新轮的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这一年也被称为“政策年”。

在个人贷款利率的提高和贷款门槛的抬高的双重作用下,“放飞”的楼市被逐渐安抚。

同时,由于第一次经历国家的一系列调控大动作,在对于有可能出现更多调控政策的担心之下,不少购房者都对楼市采取了理性的观望态度,市场成交量明显下降。

由此,成都房地产市场开启了一个横亘2008年冰冻期,颇有盛极必衰的意味。

2008

多事之秋

房价挣扎下跌

2008年对于国人来说,是喜悲参半的一年。

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512汶川大地震从不同维度给国人带来了难以忘怀的双重悲悼。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地震遗址 图源:百度

但另一方面,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的盛大举行,也给沉痛的国人带来了希望和自信。首都北京以实力之态走到全世界观众的面前,那些守在电视前为运动健儿欢呼的振奋之音,响彻成都的街头巷尾。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2008背景奥运会开幕式 图源:百度

在这样的多事之秋下,成都的地产也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历练和挣扎。

在之前的调控和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下,大众对房市的稳定预期已经不复存在,唯恐现在下手,以后会后悔,因此更多的人在徘徊中等待。

而512大地震后,成都楼市也再度下行进入僵局。

在这样需求骤减的情况下,成都新房市场掀起断崖式降价风潮。刚开始开发商们还是以限量特惠、尾房直降、送精装家具送家电等各种方式委婉抛售。随着销售压力加大,降价渐渐撕下遮羞布直接降价,降幅达到2000元/平方米以上。

其中,蓝谷地甚至还推出了“无理由退房”的招数。即购买该楼盘的购房者,若两年后觉得有问题或者不合适,可以全额退款,开发商签约承诺完全回购。

各路开发商各出奇招各显神通,在不景气的市场气氛下负重抛售。

在在对各类销售方式探索的情况下,2008年还成就了精装房的“元年”。龙湖、富力、恒大、珠江等实力开发商纷纷涉足其间,有的楼盘还打出“350万元/座起限量发售,附送价值128万奢华装修!”的广告。

而二手房交易低迷,也令中介举步维艰。中介公司为了维持生计,开始采取紧缩开支、裁员、关闭店面等一系列手段,艰难地在地产的寒冬挣扎生存。

在这样的行情之下,国家的金融政策也逐渐放宽,从“从紧”到“适度从紧”再到10年来首次提出了“适度宽松”。

2009

国家救市 房产回暖

这一年,在国家4万亿计划、央行降息等相关措施的帮扶下,购房者的购房热情再次回暖,成都楼市迎来空前的建设规模。

2009年到2010年,北京房价翻倍增长,成都楼市也迎来了一波好行情,房价上涨约50%。一环内房价上涨千元均价直逼万元大关,二环内单价上涨约2000元。成都半年内即清空了机构人士认为需要13个月清空的库存。

在这样的火热行情中,成都2009年楼市的房价和销量都刷新了2007年以来记录,成为历史新高。而这样的成绩,也使其成为全国二级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案例和研究样本。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誉峰 图源:成都

这一年,成都的“豪宅”的也登台亮相,被称为“世界级中央都会豪宅的领峰者”的誉峰横空出世,成就了成都目前“最贵”电梯豪宅,在饱受争议中接受着未来市场的考验。

2010

楼市因地铁加速

“大成都”经济圈正式开建

由于地铁1号线的正式开通运营,成都楼市诞生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地铁房”。据不完全统计,地铁1号线和即将运营的2号线沿线楼盘总量超过60个。

成都城南趁着这波“地铁效应”消化了大量的存量住宅。市郊楼盘也因地铁的出现价格拉升明显。“沿着地铁买房”成为大众购房者的普遍共识。

在这一年,成都的房企也引来了“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的分水岭,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正在发生巨大改变。

201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发布。

而在同月,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表示,2010年将加强房地产市场土地调控,并指出一些企业和资本开始向二三线城市转移,未来土地审批将偏向二三线城市。

这样的风向无疑是加强了房企对省内二三线城市的市场信心。在政策的引导下,成都的房企迅速闻风而动。“下二线”成为50个房企的集体动作,包括龙湖、华润、中铁等一线企业都在南充、绵阳、德阳等城市拿地,动则数千亩。

“大成都”经济圈的战略步伐由此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浪潮涌起。


2011 调控再度开启压力与希望同在

成都楼市在经历前两年的发展和涨价后,房价调控再度开启。

全国范围内限购、限贷、金融收紧。“三限”之下,房价被控制在稳定阶段。楼市在一片“淡市”的评论声中正在回归原本的价值轨道。

紧缩的政策再次激发了商品房产品的推陈出新,也使房企的营销手法比2008年后更为丰富和多样了起来。如何跑量,如何快销成为楼市的一大主题和特色。

以楼市一哥万科为例,万科除了和媒体合作推出“团购”外,旗下“海悦汇城”、“金润华府”、“蚂蚁工房”、“金色领域”、“魅力” 、“国宾“等全部进入冲量状态,全系列产品启动闭馆销售,以历史低点价冲刺市场。

而“无条件退房”、“楼市保值计划”等促销举措也在这一年重出江湖,买房送车位等在之前购房者想都不太敢想的事情,终于在2011年变成了现实。

促销成为2011年楼市的一个常态,这一年的地产营销,还从线下走到线上。进入微博时代后,微博也成为房产营销的一个重要舞台。无微博,不营销。

而也是在这一年,被全国地产人誉为神盘的麓湖,首度推出了自己的产品“蓝花屿”,为“麓湖”的神奇传说写下了开天辟地的一撇。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神盘”麓湖 图源:百度

2012

成都楼市的起承转合之年

从2012年起,国家在地产方面的政策都保持着略宽松的维稳的态势。

这一年,公积金政策进行了调整、央行42个月来的首次降息、房贷款利率提供折扣,这些相关举措都使得市场上合理的购房需求得以释放,但也使得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购房的需求增加。

在2009年还未来得及上车的购房者在2012-2013年这个阶段集中入市。

也是在这一年,由于在国家大环境下,商品住宅价格上涨的城市较多。一时间,大众对“房产税”的讨论甚嚣尘上。一些财税专家和宏观调控部门人士纷纷发表了有关“财产税”的言论。而相关的具体措施也在民间的不同对话中,流转着不同版本。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图源:百度

是年,以前在发展中暂时缺位的“城北”也再次发力,加入战略发展之中。金牛区将北城分为新建区、优化区和整治区,分类制定方案推进“北改”。

同年,如今被各种高逼格私房菜攻占的“朗御大厦”正式建成,以裤衩的模样,高高地鹤立在成都市中心,吸引着无数年轻人前往,在里面丰富的业态中肆意放松与挥洒活力。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朗御大厦 图源:百度

2013

板块运动兴起

在政策规划、轨道交通和房企聚合效应等诸多影响下,“板块运动”成为2013年成都楼市的关键词。

成都地产聚合的诸多板块在这个时期纷纷涌现:攀成钢高端亮相,大面华府新秀登场,大丰领跑城北、地铁跑活犀浦、建设路重燃战火、新双楠全新上阵、东客站-三圣乡频注新鲜血液......板块之间的较劲与竞争让成都楼市喧闹非凡。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成都板块图 图源:百度

其中,“华府大丰的南征北战,犀浦东客站的东成西就”最为购房者们津津乐道。

在这样的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板块较量中,成都市场房价也开始有了明显的涨幅,成都大量楼盘房价普遍上调3000元左右。同年主城区二手房市场成交大涨,创下新高。

但随即便是全国信贷政策收紧,成都首套房商贷利率最高上浮,加上新“国五条”放风,市场再次脱热回归理性。

这一年,成都城南还迎来了“世界第一大单体建筑”——新世纪环球中心的开业。环球中心以其“变态级”的巨大体量,向世界宣告着成都政府打造天府新区魄力的决心,以及会展旅游集团的胆量和实力。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环球中心 图源:百度

2014

楼市下行 寒冬难熬

行至2014年,楼市进入冷清局面。

在成都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下半年成都楼市政策层面逐渐宽松,先是6月份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22条,然后“限购”政策不公开化退出,对金融机构贷款进行财政补贴。但是系列“救市”政策对市场未造成实质性变化。

这一年,我们见证了“九龙仓御园”直降4000元/平方米进行低位销售;见证了“嘉悦汇”在列的大量楼盘烂尾;还见证高价地不开工、进行转让、进行退地。

不少开放商也在这样的低迷行情中“秋了”。2014年,辽宁、内蒙古、吉林、上海、长沙等多地开发商相继上演了“哥缺钱爱谁谁”的戏码。

成都也没能挺住。先是爆出四川怡和置业东家怡和集团被指面临40亿债务危机。再是在年末,嘉好集团官网发布公告称:公司财务状况恶化,资金链已经趋于断裂。

毫无疑问,2014年是成都地产史上一个十分难熬的寒冬。

不过,也是同年,成都迎来了全新地标“IFS”的开业。那个那个谁来了都要打卡合影的傲娇熊猫滚滚从此在成都的正中心定居,它俯瞰着整个春熙路,成为了成都最萌系的一张名片。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成都ifs 图源:百度

2015

举步维艰 太古里亮相

2015年的成都住宅与商业市场,延续了2014年的下行态势,可以用“举步维艰”一词来形容。楼市表面上的稳定,也主要倚靠政策让步和折价出售在维持。

土地市场也出现过少数几次争夺的现象,但更加突出的是流拍土地数量大幅攀升。虽然新盘市场也诞生了数个热销大盘,但更多的是卖不动的冷门楼盘。

在这种困境中,不少开放商们开始走“炒概念”路线。互联网+、智慧城市、创客空间、海外投资、社区O2O、文旅地产、养老地产等各种概念开始层出不穷,开发商们转变了自我定位与认知,从“开发商”来到了“生活方式的缔造者”。

如果说住宅市场是勉强能够勉强维持稳定,那么商业市场则可谓是“哀鸿遍野”。

由于自身的库存量过高、商业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成都商业在这一年显得显得尤为艰难。商场转型、百货退市、写字楼空置等现象频出,各家开发商对商业用地的积极性也大幅下降。

在商业洗牌的过程中,ifs制霸春熙路的局面被打破,太古里强势亮相成为了成都时尚标志,人流减失的春熙路兜底,再次强调了春熙路商圈在成都人心中的市中心区位。

潮男美女们的街拍们有了更潮更新的背景。没有在太古里被街拍过的潮人,不算潮人。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成都太古里 图源:百度

2016

踏进严格限购时代

2016年成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由去库存到逐渐回暖,再到火热,最终进入限购的戏剧化过程。下半年的限购更是将成都引向了“严格限购”的时代。

先是10月份的一纸限购规定: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县范围内实行住房限购。同一身份自然人、法人只能新购1套商品住房,购买二套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

再是11月份成都市政府官方网站再度发布相关通知,加强了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等热点区域住房限购措施。

成都限购从未如此严格。再加上新广告法的实施和近期成都土拍引入熔断机制,成都楼市走势在国家的严控下走向理性。

2017

新房限购 商场倒闭

摇号政策开始实行

2017年宛如2007年的轮回,这一年成都城市地位提升,房价再度开始疯涨,“地王”层出不穷。二手房价格上涨明显,市场恐慌性购房情绪增强。

为了应对这波疯狂,国家“房住不炒”的指导方向进一步明确。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调控出现了全新的政策——新房限价。

在这样的限制下,2007年市场上新房价格略微温柔,相较2016年约小涨三成。但是二手房房价却在恐慌性抢购中成倍增长。市场上新房二手价格倒挂严重,出现巨大剪刀差。

2017年下半年,由于地块降容,成都调整最新基准地价,起拍楼面价格也开始全面上涨。

正式由于二手房、地价的双双上涨,新盘价格被限制利润有限。房企的开发和销售压力加大,新盘市场开启捂盘模式。只要开放商资金链没有太多问题,基本都会选择捂盘,捂盘已超过1年的楼盘不在少数。

除了对供应端限价,国家还从需求端入手。

2017年11月,成都市房管局与市司法局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全市新取得预售许可或现售备案的商品住房,开盘销售全部采取公证摇号排序选房的销售方式。

继上海、南京、长沙于今年5月起相继实施公证摇号买房的新规之后,成都也正式宣告进入”公证摇号买房“时代。

是年,在商业地产市场,“倒闭潮”也日渐兴起。

1月9日,北京华联最后一家店双桥店宣布闭店,陪伴老成都十多年的北京华联从此离开。1月24日成都高端消费场所的先驱者仁和春天棕北店也全面闭店。

独家策划|成都楼市二十年风云史(1998-2018)

仁和春天棕北店闭店前一楼清仓的场景,原本的奢品大牌被凌乱堆砌,一一打折,令人唏嘘。

图源:百度

同时,成都北边118家传统的老旧市场,驷马桥果品批发市场、建材市场等已经关闭,荷花池、五块石等陆续迁调。

实体商场经历着属于自己的洗牌,成都的商业格局进入重组。

2018

精装房成主流

主城区供应缺位

这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

这一年,成都凭借着自己的“成都速度”和独特人文魅力,登顶新一线城市排名。成都,开始成为抖音app里的“网红成都”。

2018年的成都楼市延续了2017年的调控和疯狂,依旧经历着调控之下的新旧房剪刀差和新房哄抢等现象。

而在前几千新房限价的铺垫和市场环境下行的情况下,精装房走入主流视野。据不完全统计,眼下,成都市面上八成均为精装房。一方面精装房的利润空间给房企以想像,另一方面,政策带来的需求减少也让房企不得不增强产品吸引力。

至2017年11日开启“社会摇”的成都,中签率也在2018年迎来自己的个位数。售楼部前的人墙和长龙屡见不鲜。摇号买房不仅是一件拼财力的事情,更是一件需要花光自己毕生运气的事。

新盘限价下,招商中央华城416套房43953人抢,摇中概率仅0.94% 。锦江区的龙湖天璞16931组普通家庭与剩下的5230组刚需家庭共同“争夺”剩下的197套房,中签率仅为0.89%。

但这样的现象在“5.15”新政后得到有效缓解,新政对摇号资格门槛的进一步提高,驱逐了大批投资客。刚需摇中率有效提升,不过,政策的门槛也令成都正在实行的“人才大战”陷入尴尬。

新政的重磅落地,令我们正经历着史上最严的楼市调控。虽然这一轮楼市下落并未立竿见影,但我们也看到现在成都越来越多的二手房有松口和土地流拍现象。

也许,这一轮周期只是被拉长了。或涨或跌,还得等待新的变数什么时候到来。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了20年的商品房大发展,成都主城区土地在日渐稀缺的情况下,新盘供应日益向二三全层转移。

在成都四通八达的交通下,龙泉驿等二圈层房价也在这一年爆发,远郊简阳等地新房也已破万。“大成都”概念日益立体和详实。

- 后记 -

“成都速度”之下,成都的版图在这20年间迅速扩展。我们一次次看见了更高的楼、也亲身经历着不断刷高的房价。

必须承认,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国际化、功能更面面俱到、更无懈可击的城市。而那个一碗盖碗茶可以坐下午,听风听雨听川剧的闲适“成都”,却在20年后的今天,永远地湮灭在了人们眼观楼市的焦虑神情之中

老成都走了。

你好,这里是大成都。

上一篇新闻

彬彬在新加坡:火遍全世界美国品牌汉堡值得排队2个多小时去吃吗

下一篇新闻

让建筑赞美生命:万科产品战略的源泉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