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8日 星期六

百年校庆:《民国陕西教育“西安六君子”与西安民立中学创建》

作者:刘宏伟 转发古都钟鼓楼下 2022-08-27

发表于陕西

百年校庆:《民国陕西教育“西安六君子”与西安民立中学创建》

百年校庆:《民国陕西教育“西安六君子”与西安民立中学创建》

孙仁玉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面对西方列强的肆意宰割,在国家民族命运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一批有识之士主张变法维新,寻求救国之路,倡导“实业救国”、“教育救国”。


正是在这种大的时代历史背景下,1922年(民国十一年),1、中学教师、陕西岐山人刘星涵、字养伯,与 2、陕西西安临潼人孙仁玉、3、陕西韩城人王敏功、4、陕西蒲城人渊农文、5、广东南海(现广州市)人于君唐、6、陕西苏敏生等六人,在揭发民国陕西省教育厅挪用教育经费、拖欠各校教职工工资丑闻的腐败行为,被当时任民国陕西省教育厅长沙明远清除其公立学校的教育公职背景下,本着教育救国、培养新人的目的,集资兴学,在民国陕西省教育会会长郭希仁及知名人士杨西堂等支持下,创办了西安私立民立中学。

百年校庆:《民国陕西教育“西安六君子”与西安民立中学创建》

于右任在上海

这也是当时西安城内由郭希仁创办第一所私立中学——民国西安(私立)民兴中学以后不久,西安仅有的第二所私立中学——民国西安(私立)民立中学。当时在揭露民国陕西省教育厅官员丑闻、创办民立中学过程中,刘星涵等六名西安城内享有盛誉的中学教师,在社会上轰动一时,被人们誉为陕西西安教育界“民立六君子”。

百年校庆:《民国陕西教育“西安六君子”与西安民立中学创建》

西安私立民立中学,其校名就来源于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其更直接地来源则是陕西同盟会领导人于右任先生在上海主持的《民立报》,这是一份以提倡国民独立精神、培植国民独立思想、建立独立之民族和保卫独立之国家为宗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纸。刘星涵在上海中国公学读书时,就加入同盟会,“常随从于右任从事革命秘密工作”,受于右任“欲建新民国,当先建设新教育”思想影响很深。

百年校庆:《民国陕西教育“西安六君子”与西安民立中学创建》

西安民立中学最初设在民国陕西省教育会院内(原西安市东大街《陕西日报》社内),后迁至西安市东关龙渠堡(解放后的西安市第二中学即西安民立中学原址),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市第三中学第二分校。

百年校庆:《民国陕西教育“西安六君子”与西安民立中学创建》

民立中学原址今西安第三中学第二分校

龙渠堡位于西安东门外鸡市拐偏东南,在柿园路西段,兴庆西路以北。据《陕西省西安市地名志》介绍,龙渠堡因明代有龙首渠流经村北而得名。龙首渠,始凿于隋开皇三年(583 年),后历经宋元明清时期改凿疏浚。唐代时,龙首渠从今西安城东南秦沟村附近,引浐河水往西北流,所以又名浐水渠。引流的水到长乐坡后,分为东西二渠。其中西渠向西流,从通化门入城后,又分为三支,一支南流入兴庆宫,注入兴庆池;一支西去,流经皇城,入宫城;再一支从永嘉坊西北,分水北流。


至元元年(1264 年),龙首渠西渠及其支道疏浚。《类编长安志·渠》记载:“至元十年,复开五季后涸渠,自长乐坡西北流入王城,一渠西流,灌兴庆池,经胜业坊西入城。”

百年校庆:《民国陕西教育“西安六君子”与西安民立中学创建》

明代又经多次疏凿整治,龙首渠从府城东长乐门(即东门)之南引水入城。乾隆二十八年(1763 年)陕西巡抚鄂弼修筑西安城,将渠水入城水门废弃,自此龙首渠水不再入城,仅分注于东城壕。嘉庆《咸宁县志·地理》记载:“今通济渠入西城壕,而龙首则自灌田外入东郭冰窖,余者注东城壕,而渠自此绝矣。”

百年校庆:《民国陕西教育“西安六君子”与西安民立中学创建》

这棵老槐树依旧在那里

龙渠堡的特别之处是它不是单独的一条路,而是一个堡子,过去的龙渠堡是由四条巷子围成的“口”字形居民区,两条东西巷和两条南北巷。这 4 条巷子都不长,其中,两条东西方向的平行巷子是主路,长 200 多米,靠北的一条叫龙渠堡前巷,靠南的一条叫龙渠堡后巷,居民院子和驻地单位基本都分布在前巷和后巷里;而南北走向的两条巷子是背街,类似走廊,连接起前巷和后巷,所以被当地人称为马道子,马道子的两侧以围墙为主,长度要比前后巷短一些。后巷西口与大新巷交界处有一棵老槐树,已有上千年树龄,收录在西安古树名木序列。

百年校庆:《民国陕西教育“西安六君子”与西安民立中学创建》

康寄遥

西安文化名流、著名学者康寄遥(1880—1968 年)曾住在龙渠堡。康家在龙渠堡一带有两处地产,一处是老院,位于后巷,民立中学东边,坐北朝南,是个三进院子;另一处是“康氏坟园”,位于前巷东口出去后往南拐,园门朝北,最初占地 27 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缩为 8亩,里面安葬着康寄遥的母亲。


康寄遥家的院子就在民立中学老校门对面附近龙渠堡后巷,并且民立中学校董于君唐当时也借住在民立中学斜对门陈雨农(易俗社名角)家的院子前院,与康寄遥家是邻居。


西安民立中学校址,这里原是民国陕西省财政厅长张益谦的私邸,1914年,主持陕政的北洋军阀陆建章要清查财产,张益谦遂蛰居青岛,长去不归,这所当时十分豪华的庭院遭到驻军破坏,几年后把产权交给了省教育会。民立中学成立后,从教育会接受了这座住宅,改建、添建了教师和学生宿舍,购置土地作为操场,陆续招收八个班约400多名学生。


当时民立中学的教师都是西安以及陕西素负盛名的教师,其中,“六君子”中的

1、刘星涵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三秦公学(现西北大学)创始人之一;

2、孙仁玉是清末举人、易俗社主导创办人、著名戏剧作家;

3、王敏功是关中名儒,曾出任旬阳县知事,后在西安毕生献身教育;

4、渊农文也是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任西安师范中学校长;

5、于君唐也曾就学于广东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出身、陕西大学堂,其英语、国文造诣很高;

6、苏敏生也是西安教育界的著名教师。

当时西安民立中学在教学上一直占有优势,虽时逢乱世,但教学秩序井然,教学质量高,体育、戏剧演出特别突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当时“在西安教育界颇有点名气。”

百年校庆:《民国陕西教育“西安六君子”与西安民立中学创建》

高培支

当时西安著名的易俗社创办人之一高培之就是民立中学校董于君唐在陕西大学堂的同学,他们共同的老师就是当时在陕西大学堂任教的邵力子。因孙仁玉等六位校董盛情要邀聘请高培之在民立中学首开西安民国汉语拼音课程教学,民立中学当时都是西安著名的教师。所以,当时报考民立中学的学生较其他学校更为多一些。

百年校庆:《民国陕西教育“西安六君子”与西安民立中学创建》

邵力子

西安民立中学当时实行校董会管理制度,校董由刘星涵等六人组成,王敏功任董事长。规定校长轮流担任,两年一届,到期以无记名投票选举。首任校长是刘星涵,六人中除孙仁玉忙于管理易俗社事务仅仅代课外,其余五人均担任过校长职务。1930年2月,刘星涵因故被构陷遇害,学校人事星散,校董会瘫痪,就由王敏功担任校长,直至1947年去世为止。

百年校庆:《民国陕西教育“西安六君子”与西安民立中学创建》

于君唐

西安民立中学从1922年到1949年解放,建校28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才,为陕西的建设和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建国初期,民立中学合并于西安市第二中学,学校现改制后名称为“西安市第三中学第二分校”。


在西安民立中学草创阶段和最艰难的时期,民立六君子以他们超常的学识、人格的魅力、无私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所具有的君子风范,支撑起了这座民国时期西安城很有影响的学校,书写了陕西教育史上一段动人的西安教育界“民立六君子”的传奇。这段故事历久弥新,至今仍时时激励着我们这些民立后人。


下面简述“民立六君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后裔传承情况。这些资料均来源于地方志书、文史资料以及六君子后人亲口讲述,是笔者多方搜罗整理而成,弥足珍贵。


1、刘星涵,笔者的曾祖父。生于1889年,字养伯,岐山县陵头村人。省高等预科毕业。

1909年即清宣统元年考入于右任等创办的上海中国公学学习,受于右任影响,常随他从事革命秘密工作。辛亥革命爆发,回省赞助当地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被选为陕西临时参议会议员。袁世凯称帝时,刘星涵大声疾呼,倡言反对,响应护国战争,几为督理陕西军务的陆建章所杀。


1922年6月,刘星涵受于右任等“欲建新民国,当先建设新教育思想影响,在西安创办民立中学,自任校长,兼省教育会会长。


1925年,刘星涵以教育专门委员代表陕西出席北京善后会议,被委任为中央临时参议院参议及中央农事试验场场长。


民立中学创办之后,虽然教育厅长沙鸣远下台了,但继任的教育厅长借故不给民立中学备案。1925年,刘星涵以临时参议院参议身份参加北京善后会议,之后在京工作时,才在教育部为民立中学办了立案手续。


1926年,刘星涵又出任陕西教育厅总务科科长。著有《算术各级图解》及《中国公民》。


1930年2月,被当权者构陷遇害,年41岁。笔者曾祖父育有三子一女,长子刘克明(笔者祖父)毕业于西北大学,次子刘克靖是黄埔军校16期学员,女儿刘金兰早逝,三子刘克强情况不详。


笔者的父亲195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咸阳机器制造学校,后毕生从事教育工作。笔者自幼秉承家学,喜爱文史,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中国史记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理事、韩城市司马迁学会副会长。


2、孙仁玉,生于1873年。名瑗,字仁玉,临潼县雨金镇人。16岁当塾师,后考入味经书院。


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应聘任宏道工业学堂教习。中国同盟会会员。立志以教育救国。


光绪三十二年(1906)联合同仁办起雨金高等小学堂,增设女生班。后在省立女师、一中、三中教授史、地课程,参与创办民立中学,并任董事和教员,以后又任“政治讲习所”斋务主任,为当时教育界“三老”之一,获国民政府教育部八等嘉禾奖章。


民国元年(1912)任陕西修史局修纂,得与同事李桐轩切磋启迪民智、普及教育之方法。一生以启迪民智,除旧布新为己任,曾创办“雨金小学”;倡导创办陕西易俗伶学社,即易俗社,并捐银700两作为开办费,曾任易俗社评议长、社长、编辑主任等职务,对秦腔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重视秦腔剧本的创作,任教之余,先后编写大小剧本177个,数量之多,在秦腔剧作界无人可比。部分剧目还被其他剧种移植,成为常演不衰的传统剧目。《三回头》、《柜中缘》在台湾演出。


孙仁玉他为人耿直,一生不愿做官,过着清苦的生活,李虎臣督陕,要委认为禁烟局局长,他坚辞不就。但对朋友却侠肝义胆,曾祖父刘星涵被人陷害,大家都怕受牵连,孙仁玉却冒着风险买棺收尸,抚恤他未成年的子女。


1934年春,孙仁玉因过度操劳,病情加重,阴历七月十四,与世长辞。

孙仁玉先生的孙子孙永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孙仁玉与易俗社的研究,保存了《三回头》《柜中缘》等剧本手稿和孙仁玉使用过的鼻烟壶等文物,撰写了孙仁玉剧本创作数量考证、为孙举人在雨金立碑、维修易俗社等许多回忆文章,特别是给《孙仁玉传》的作者张玉振先生提供了不少珍贵的实物资料,使这部传记文学得以顺利完成创作。


3、王敏功,1882年出生,名树勋,字敏功,韩城县王带村人。


民国3年(1914年)出任洵(旬)阳县知事,后因陆建章弄权,军阀互争,外侮继侵,毅然退出政界,在西安以教书为业。


民国11年(1922年)会同刘星涵、字养伯等人在西安市东关龙渠堡创办私立民立中学。民国13~36年(1924~1947)一直任校长。其间,民国15年(1926),刘镇华围困西安,民立中学停办。西安解围后,民立中学继续开学,校务全由敏功一人支撑。


全面抗战期间,日军飞机对西安狂轰滥炸,民立中学迁至周至,该县东门外火神庙上课,学生借宿赵家祠堂,教师分散居住。火神庙房屋破烂不堪,窗门多无,漏房居多。王敏功除教课、处理校务外,亲自修理门窗和桌凳。


民国36年(1947)11月7日因心身劳瘁而早逝。

百年校庆:《民国陕西教育“西安六君子”与西安民立中学创建》

校友王敏功儿子王文光

王敏功的儿子王文光,自幼受父亲教诲,酷爱读书。1931年从民立中学毕业考入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学习,后在民立中学任教。曾任陕西省抗敌后援会征募科长、陕西教育厅督学、陕西省立民众教育馆馆长;在职期间,曾邀李敷仁创办《民众导报》,自任社长。1946年起,连任三届西安市议员。1948年任晋陕绥区监察委员行署监察委员,为“国民大会”代表。次年到台湾。1967年,为纪念于右任先生,王文光在台湾基隆市创办、主持崇右企业管理专科学校。1971年3月起担任国民党中央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1986年任国民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育有二男三女,均已大学毕业,分别在美国和新加坡工作。2019年5月份,笔者专门到韩城王带村寻访了王敏功先生的后人,见到了他的孙子王管英先生,聆听老人对先辈和家史的讲述,看到了王文光先生神采奕奕的照片。当天晚上,我就将下午拜会王管英先生的情况和照片发到了“民立中学后人”微信群。

百年校庆:《民国陕西教育“西安六君子”与西安民立中学创建》

渊从极(1871年—1941)


4、渊从极,生于1871年,殁于1941年。字农文,又字龙门,蒲城县兴镇人。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任西安师范中学校长,又在西安东关龙渠堡创办私立民立中学,任董事长兼校长。


民国16年(1927)后,历任吴堡、宜川、榆林县长。著述甚多,主要有《卫生新论》、《女子金鉴》、《生理卫生学》、《小儿医学三字经》、《医学植物摘要》、《关中地区药用植物志》、《生物智慧谈》、《植物感言录》、《生物提要汇编》、《中学图画讲义》。


李约祉有论曰:“吾蒲自唐宋迄今,人文辈出,著作丰富,然皆不出乎经、史、子、集之范围。其于科学究有心得笔之成书者,当以渊农文先生为始。先生幼年驰骋文场,奔走功名,人皆以俗士目之。及乎中年,入京师大学堂,乃幡然改计,肆力于博物生理之学,潜心研考,得秘奥。毕业后,执教鞭数十年,不惟亲灸者蒙其教泽,又以余暇完成丰富之著作以及私淑,可谓开风气之先矣。”


渊农文先生的孙子渊尧藩,现在西安工作。记得有一年,于锋老师打电话说联系上了渊农文先生的后人,并约好了一起见面的时间。那次,我和孙永宽老师、于锋老师、渊尧藩老师聚餐时相谈甚欢,还一起合了影。这次聚会,大家都说要把六君子的后人联系在一起,也就促成了我到韩城王带村寻访王家后人的那件事儿。


5、于绍桐,生于1888年,卒于1941年。字君唐,广东南海(今广州市)人。


父亲于廷琛(一八六五—一九三三后),字献之,号石园、适园,正红旗汉军籍,清朝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1898)进士,同年五月,授内阁中书。姚文蔚《更生集》云:“献芝粤中进士,前清筮仕来陕,辛亥后杜门高隐”。筮仕是指初次出仕做官。古人将出仕必先占吉凶,后因称出来作官为出仕。正因为父亲于廷琛考取进士功名后来到陕西做官,儿子于君唐才随父来陕,传承渊源家学,加之汉唐深厚的文化底蕴熏陶,于君唐平生以开启民智、教化学子为第一要务,长期担任民立中学的校董和教务主任,为陕西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于君唐除在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名望,他还积极参与振兴京剧、培养京剧演员的新型戏曲学校——夏声剧社的创办。

百年校庆:《民国陕西教育“西安六君子”与西安民立中学创建》

校友张邦英


1938年3月,与封至模、阎甘园、任桂林等社会名流共同出任夏声剧社的首届董事会董事,7月剧社下辖的夏声戏曲学校正式成立。在躲避日军飞机轰炸西安、学校迁往汉中的途中,于君唐等首先编写了《夏声戏曲学校校歌》,“以振兴民族艺术,传扬华夏之声”。

百年校庆:《民国陕西教育“西安六君子”与西安民立中学创建》

校友刘侠僧

1939年11月,夏声剧社针对西安和汉中同遭日机轰炸的现实,决定召回去汉中的师生。不幸的是,年过六旬的于君唐老师在上汽车时摔伤,返回西安后不久就亡故于澄华巷夏声剧社。于君唐治学有方,笃厚善良,他与学生长期住在一起,在认真教学的同时,常在夜晚查学生通铺,不时给蹬掉被子的学生盖好,叫醒夜间尿床的学生,有时还给学生捉虱子,大家都说他像慈父一样对待学生。因此,夏声戏校师生以极其悲痛的心情安葬了这位开创基业的老教师。

百年校庆:《民国陕西教育“西安六君子”与西安民立中学创建》

这些年,于君唐先生的孙子于锋老师对民立后人的联络特别上心,他凭借在西安工作、生活的地利优势,加之对民立中学的挚爱之情,一直四处打探,多方联系,曾组织孙永宽老师和我一行三人到西安市第二中学,向校领导讲述校史、提供资料,帮助校史办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并创建了“民立中学后人”微信群,大大方便了相互联系、信息交流。

百年校庆:《民国陕西教育“西安六君子”与西安民立中学创建》

6、还有一位民立中学的创始人——苏敏生先生,他的资料多方查找十分匮乏,也不知他的后代现居何处,因此对他的生平事迹不清楚,尚需在日后慢慢搜集,也希望知情人士提供情况,使“民立六君子”的资料更加完整、详实。西安民立中学著名校友有:张邦英、张汝慎、曹正学、刘侠僧、陈忠实等


百年校庆:《民国陕西教育“西安六君子”与西安民立中学创建》

校友陈忠实


百年校庆:《民国陕西教育“西安六君子”与西安民立中学创建》

https://mp.weixin.qq.com/s/On98cuIFksM-JqpY9UG71Q

上一篇新闻

马伯庸新作《大医》预售首日销量超350万元:从医者角度回望中国近代史

下一篇新闻

四个老院的新生,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