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7日 星期五

故未有从化,先有钱岗一说,极高历史文物价值,广东省钱岗古村落

钱岗古村落,位于广东省广州从化市太平镇钱岗村,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钱岗陆氏是“宋末三杰”名臣陆秀夫之后裔。钱岗村2003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第一名,并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古村落群中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故未有从化,先有钱岗一说,极高历史文物价值,广东省钱岗古村落


广州从化钱岗古村,史书中记载,从化设县在明朝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其意是"远氓从此归化"。而钱岗村建村的历史则较之早了200年,可谓是"未有从化,先有钱岗"。

故未有从化,先有钱岗一说,极高历史文物价值,广东省钱岗古村落


钱岗村大部分的村民姓陆,这个人文渊源可追溯到700多年前。据记载,当时南宋与元朝两军在广东展开最后决战,结果以元军大胜、南宋灭亡而告终。那位背着南宋小皇帝在新会崖门投海自尽的宰相陆秀夫,其第五代孙后来流落到了钱岗村。 方圆1平方公里的钱岗古村,坐北向南,依山傍水。村内5万多平方米面积的建筑物,主要是保留下来的900多座房屋,绝大多数为清代所建,有的尚保留着宋明的遗风。村中的巷子多又深,且迂回曲折,房舍、祠堂、棚厅、水池等一应俱全,是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广府民居的典型代表。

故未有从化,先有钱岗一说,极高历史文物价值,广东省钱岗古村落


在村子的四周,东南西北分别有"启延门"、"震明门"、"镇华门"、"迎龙门"等4个门楼。门楼之间用围墙相连,墙外便是溪水及鱼塘,俨然是个守望相助的城堡。

景区看点;珠江江城图;这是一幅清代的木雕刻画,长860厘米、宽28厘米、厚3.5厘米,清晰的刻画了清代珠江岸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清代中前期广州都市和珠江河上繁荣景象,极具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专家推崇为"广州清明上河图"。

故未有从化,先有钱岗一说,极高历史文物价值,广东省钱岗古村落


在"珠江江城图"上,镂刻了清代广州珠江沿江二十里地的景色,总共刻画了清代广州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有河边下棋的、钓鱼的老头,有戴高帽的洋人等各种人物49人,及各种船只29艘,浮雕从左到右可以看到西炮台、广州的老城门归德城门、花塔、五层楼、海珠炮台、天字码头、东炮台、赤岗塔等广州史籍中记录珠江北岸常见的景物,各类房屋、城门、城墙、城垛,有的还掩映在婆娑榕树之中。在海珠炮台与天字码头之间有一处西洋商馆区,尤为引人注目。在图上还雕刻着当年广州郊区的乡村生活风情,牧羊、砍柴一片田园风光中,呈现农耕风貌。据专家考证,"珠江江城图"表现的应是1733年至1757年间广州珠江两岸的风土民情。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

由于长年的风吹雨淋,这块工艺精湛、价值极高的封檐板已经濒临腐烂,由广州博物馆拆下收馆永久保存,作为从化是岭南文化重要发祥地的有力依据。我们看到的是该文物的复制件。

孝行流芳牌坊;建于清光绪十七年(即公元1891年),经朝廷礼部奏请光绪帝下旨御建。在清光绪年间,木棉村有孝子名曰谢树蕃,因其父谢相玲重病多时,寻遍各地却觅不到妙手圣医,在痛心和无奈之下,树蕃对天祷曰:"若吾父能转安则请上苍截我寿龄,以续父命。"遂返家,父亲果然病情好转,但自己却不病而亡,时年33岁。此孝义之事在当时传颂甚广。

牌坊为一座四柱三间三楼柱出头,以花岗岩石打制。4根柱均为6边形,明间宽1.88米,高约3米,坊额刻阳文楷书"孝行流芳",其上竖刻"圣旨"二字,于下又刻有文字记述立坊之原委。次间宽1.25米,高约2.5米,左为"入孝",右为"出弟"。4根石柱上同立石狮,柱下有抱鼓石夹柱脚。三间顶部皆为石雕歇山顶。

广裕祠;广裕祠中供奉着陆秀夫(南宋丞相)、陆从兴(钱岗村始建者)、陆广平(广裕祠始建者)的排位。

随着陆秀夫背负幼帝投身碧波万顷的大海后,中国历史上的宋朝宣告灭亡,但是陆家的后人的劫难并没有停止,为了斩草除根,元朝开始对陆氏一族展开了追杀。当时陆秀夫的第四子陆礼成正奉父亲之命镇守梅岭,惊闻父亲以身殉国的噩耗,悲痛不已,审时度势后,知道大宋气数已尽,只得蛰居于民间,为逃避元兵的追剿,最后逃至广东省南雄县珠玑巷侨居。至其第五代玄孙陆从兴一路辗转,由南雄珠玑巷迁到古番禺宁乐乡(现为从化市太平镇沙溪乡),见到这里山清水秀、余粮足粟,便决定迁移至此。后不断开疆拓野,子孙瓜瓞绵绵;学道流芳,形成钱岗古村,当时的钱岗村还多是钱姓人家,后来几经变迁,陆氏一族逐渐成为钱岗村的大族。

陆从兴后传至第六、七代时,陆广平、积忠、原英、凤鸾、积善等人会众协力同心,于明永乐四年十一月(即公元1406年)始建"广裕祠"。钱岗古村虽房舍建筑布局随意,但都以广裕祠为中心,如藕田的"主茎"向四周蔓延。而陆氏族人更是繁衍广阔,代代宗支繁盛,文武人才辈出,陆氏后人遍布从化多个镇及省内10多个市县,仅太平镇内就有近万人,在香港、澳门、新加坡、泰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广裕祠"后人定居繁衍。

广裕祠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公无1406年),和北京故宫同年兴建,距今近600年。

但是广裕祠最有价值的地方却不是一般人能够看得见的,它的价值最主要体现在广裕祠的房梁脊柱上。在中堂的脊檩下刻阳文"时大明嘉靖三十二年岁次癸丑仲冬吉旦重建"(1553年),这是广裕祠堂最早的重修记录,在中堂后面东廊间左侧墙内嵌一块《重建广裕祠碑记》,虽然字迹有些模糊,但上面落款依稀可辨:"大明崇祯岁次已卯季夏吉旦重修"(1639年);在后堂的脊檩下和前厅的脊檩下分别还刻有阳文"时大清康熙六年岁次丁未季夏庚子吉旦众孙捐金重建"(1667年)"时大清嘉庆十二年岁次丁卯季冬谷旦重建"(1807年)等字样,另外第三进祖堂后两柱间横枋阴刻"民国四年岁次乙卯吉日柱重为修后座更房之志"(1915年)。这5处确凿的维修年代记录,完好的保存下了广裕祠在各个时期的重修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目前为止在全国发现的唯一一间有五个确切重修年代记载的祠堂。此外后院的东侧山墙和第三进后堂西侧山墙内面保留有"文革"时期的标语,这也成为广裕祠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时期的真实记录。难怪广裕祠被专家们称为是一部"中国从明朝到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断代史"。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在对广裕祠做了考察后称它是"非常宝贵的建筑标本"。

陆炜故居;陆炜出生于1891年,1920年夏,他成为中国第二批赴法国勤工俭学的留学生,踏上了法国的土地,并在法国巴黎大学攻读法科学位,于1928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学成回国,在广州潮州府做了一名法官。但是由于他生性忠厚耿直,在判案的时候不会机动灵活,因此得罪了当地的一些士绅,处处受到排挤,郁郁不得志。后来在一位姓范的大士绅善意的规劝下,陆炜决定回到家乡从化做事。范公曾评价陆炜是:机警不足,忠厚有余。但是他还是比较欣赏陆炜忠厚的为人,在陆炜临行的时候,把自己的女儿范仁英许配给他作了妾。

陆炜举家迁回从化后,当时的县国民政府准备聘请他当从化的县长,但据说陆炜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断然反对严令陆炜拒绝聘请,她说:"一代做官三代绝,不如在家耕田牧牛,倒还能图个清闲自在。"陆炜至孝,听从母亲的劝告,没有答应去当县长。后来实在无法拒绝,才勉强答应做了县政府的一名参议。

从化县早在1926年就由李少屏、李竹候、张斗垣及教育界名宿欧阳学程、李习常等发起创立了从化中学,当时名叫从化县初级中学,在成立之初,大家公推当时还在法国留学的陆炜为名誉校长。1934年,陆炜回到家乡后才正式就任校长,在他任校长期间,他着力罗致名师来校任教,以此来充实教学力量,提高教学质量。陆炜充分认识到教育对社会起到的作用,所以在从化期间,他一直致力于发展教育事业,并注意培养教育人才,他说:"人民生活要改善,就一定要发展教育事业。"

民国20年(1931年),从化首届参议会成立。参议员由选举产生,先由乡、镇民代会选举产生(每25户选出1名)代表,由乡代表初选1名参议员候选人,然后由各区召开代表会,每区选出2名县参议员。全县6个区共选出12名议员组成县参议会。县参议员任期2年。陆炜为第一任议长。

1949年,陆炜移居香港,后病逝于澳门。

五岳殿位于太平镇木棉村东面,是从化乡村人气最旺的庙宇。该建筑为宋朝风格,始建时间约为一千年前,后于公元1470年重建。全国有五间,如东岳、南岳、西岳、北岳,广东只此一间,木结构和外观仍保留较好,梁架、斗拱、柱式、出挑、开间等早期建筑构件和风格做法尚存。殿内供奉道教神仙,分别为神话《封神榜》中的五虎将:王飞虎、嵩克虎、文聘、崔英、蒋平,另有水神洪圣、车公、太保、土地等诸神。

五岳殿坐西向东,整体建筑坐落在一花岗岩石砌台基上,建筑外观低矮,主体建筑进深二间11.7

米,阔三间11.5米,砖、木、石结构,人字顶悬山。每年元宵节晚上,五岳殿举行"掷彩门",附近人山人海,每年都有近万民群众参加,被纳入从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进行保护。

上一篇新闻

第115个全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烟台

下一篇新闻

试把金觥,旧曲重听,70后的青葱岁月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