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05日 星期日

《百家姓》前世今生(六)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百家姓》前世今生(六)

【姓氏起源】
张姓是一个很古老的姓氏,约有5000多年历史。据《元和姓纂》所载:在人文初祖黄帝时代,黄帝的世孙他(一说他是黄帝的儿子)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有一次,他在晚上观看星空,后来他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经过研究,发明了弓。弓的发明为那时的人类狩猎带来了很大的用处,于是黄帝封他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长”,之后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挥死后,他的后裔就以张作为自己的姓氏。
另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张姓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春秋时,晋国有个大夫名解张,字张侯,其后裔就以字命氏,称张氏。又载,在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南蛮酋长龙佑那姓张,以后其后裔便以张为氏。


【全国的分布】
张姓最早发源于尹城国的青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祠附近),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北宋末年,随着金兵占领黄河南北及蒙古军队的南下,为躲避战乱,张姓又一次大举南迁;宋至元明清时期张姓分布于大江南北各个区域,形成了一支支庞大的族系。今日张姓分布北方地区多于南方,主要是以山东、河南、四川、河北四省为居多。


【姓氏名人】
张飞:字冀德,涿郡涿县人(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世。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公元221年被部将张达、范疆所刺杀。
张仲景:名机,史称医圣,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县)人,东汉著名医学家,为后人尊为“医圣”。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有《伤寒杂病论》。
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省诸城)人,北宋著名画家。他擅长“界画”,尤善画舟车、街道、桥梁。他的代表作有《烟雨风雪图》、《金明池争标图》、《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等。其中存世《清明上河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张大千: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当代中国画坛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他一生作画无数,遗作甚多,与齐白石并称“南张北齐”。1983年,85岁的张大千病逝于台北。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今辽宁海城人,为张作霖的长子,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为促进了国共两党合作,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


【姓氏文化】
打油诗的由来
打油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这种诗也表现出了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这种诗体相传为唐代张打油所创。
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个半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有一年冬天,南阳下了一场很大的雪,看到漫天皆白,村里的人们来了兴致,请张打油出来写诗,大伙也娱乐娱乐。张打油随口就吟出一首《咏雪》: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却不着一个“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格别致。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
当他吟完此诗之后,村里人都叫好。张打油的诗虽说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却受到了下层群众的喜爱。后来,人们就不这种近于民间歌谣,语言风趣幽默的诗,称为“打油诗”。
打油诗到了现代社会,更成为许多人的拿手好戏和取乐讽刺的工具,而且在内容和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要求和愿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名人事迹】
张良拾履
张良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谋士。他年轻时,隐居在下邳。有一天,张良在沂水沱桥上散步,这时一位老人走到张良附近,故意把鞋丢到桥下,并对张良说:“小伙子,你能不能下去把鞋拿上来!”开始时张良是很不愿意帮助老人的,但一想毕竟这位老人的年纪已经大了,于是他就把鞋捡了上来。这位老人又说:“帮我把鞋穿上吧!”张良心想,我已经把鞋捡了上来,为什么又让我给穿鞋呢?算了好事做到底吧!于是又帮老人穿上了鞋。老人穿上鞋后,连一句感谢话都没说就走了。
张良呆视良久,没想到老人走了一段路之后,又返回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以后肯定有出息,值得我指教。5天后早上,我们在此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5天后早上,张良如约来到了桥上,老人早已先到了,老人生气地说:“这次你来晚了,过5天后再来。”
又到了第5天,这一天张良很早就赶到了桥上,可是这一次老人又先到了。老翁再次生气地说:“你又来得晚了,过5天后还要来。
又过了5天,张良下决心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等到天蒙蒙亮时,老人蹒跚地来到了桥上。这一次老人高兴地说:“年轻人,你这样才对。”老人说着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给张良,说:“你若是下工夫钻研这部书,以后就可以辅佐帝王完成大业。”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
从此,张良日夜研读《太公兵法》,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后来,他为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百家姓》前世今生(六)

【姓氏起源】
据《元和姓篡》所记载,周灭商后,因商纣王的哥哥微子为人正直贤明,周公旦封他到宋地,主持祭祀商族祖先。微子的后代中有一个名叫嘉的,史称孔父嘉,在宋国任大司马,因战乱被杀。当时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很小,由家人带着逃到鲁国。木金父长大了就以父亲的字为姓,称为孔氏,从此定居鲁国。木金父的五世孙叔梁渣是有名的大力士。
有一次,叔梁纥随军攻打倡阳(今山东省枣庄市南),敌人先打开外城门放进部分鲁军,然后放下一道沉重的闸门,想把鲁军关闭在内外城门之间的夹道里。这时只见叔梁子冲上前去托起闸门,把大家都救了出来。叔梁纥晚年娶颜氏女为妻,生下了大思想家、教育家孔丘。
孔姓的另一重要来源出自于子姓。据《广韵》记载,黄帝的孙子契是商族的始祖,为子姓,历经十四代,到了夏朝末期,商族的首领成汤,灭夏建立了商王朝,因为成汤名履,字天乙,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姓和汤天乙的乙字组合起来,即为孔字,这是孔姓一个来源。


【全国的分布】
孔姓最初的发 源地应该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连年战乱,孔姓族人又一次大规模南到浙江、安徽等地;唐时,孔姓逐渐分居于江苏、浙江、江西等江南各地;元、明两代,孔姓族人又广播于今湖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明末清初,孔姓又入迁福建、广东、贵州、云南一带。当今孔姓尤以山东、江苏、吉林居多。


【姓氏名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一生从事教育,有3000多个弟子,身通六艺者72人,开创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亦称为孔子。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有俊才,为建安七子之一,汉献帝时为北海相,世称孔北海;立学校,表儒术,后拜大中大夫,在建安十三年被曹操所杀。
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代著名诗人、戏曲作家,诗文集有《长留集》、《湖海集》、《岸堂文集》等,其著名昆曲作品《桃花扇》称名于世。
孔祥熙:字庸之,号子渊,山西太谷人,早年留学美国,曾历任国民政府实业部长、财政部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等职。


【姓氏文化】
中国古代祠庙建筑的典范——孔庙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祭祀孔子的庙宇。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在中国林立的民间祠堂中,孔庙可以说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座祠堂。
当年孔子死后,鲁哀公就改其故宅为庙,作为祭祀的场所。此时的孔庙仅有庙屋三间,陈放他生前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之类的东西。
孔庙的发展始于汉代。本为市井小人的汉高祖刘邦在起兵之初对儒学并不重视;然而,当登基之后的刘邦手下儒生叔孙通依据儒家的经典为汉朝制定了朝仪,一举扭转了朝堂上的混乱局面,也使刘邦得以感叹:“吾今日乃知为皇帝之贵也。”意识到儒学价值的刘邦成为了第一个拜祭孔子的皇帝,并将对孔子的祭祀列入了国家祀典。以后,随着历朝历代的帝王对孔子的不断加封,孔庙的规模也逐渐发展壮大。特别的经明朝和清朝两代统治者的大规模修缮,孔庙已经成为一座气势恢弘的古建筑群。
经过历代的不断修葺和扩建,孔庙已越来越大,孔庙前后有九进院落,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钵、两堂和17碑亭。全庙共有殿堂阁廊466间,南北大约长1公里左右,总面积327亩,四周有垣墙,并有角楼。院子里苍松翠柏,殿宇雕梁画栋,显得金碧辉煌、美轮美奂。
2000多年来,曲阜孔庙旋毁旋修,从未废弃。在国家的保护下,由孔子的一座私人住宅发展成为规模形制与帝王宫殿相差无几的庞大建筑群,延时之久,记载之丰,可以说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孤例。


【名人事迹】


后生可畏
据《论语·子罕》记载:相传,孔子到东方游历的时候,曾碰到了3个小孩。其中有两个小孩在一起玩耍,而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很奇怪,便下车问站在旁边的小孩为什么不和他们一起玩耍?那个小孩回答说,激烈的打闹会伤害到人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又会伤害人的身体,退一步说,即使不伤害身体,有可能又会撕破了衣服,这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
过了一会儿,那个小孩用泥土堆积成一座小城堡,他自己坐在里面。眼看孔子的车子要过来,他却不给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不避让车子呢?小孩却说:“我只听说过车子要避城,还没听说过城堡避车子的呢!”孔子无奈只得让自己的车子绕过这座“土城”。
后来,孔子觉得这个小孩说的话很有道理,实在是了不起,于是就赞叹他说:“虽然你年纪不大,但是懂得的道理还真不少”。这个小孩听到孔子说自己年龄小后,就有些不高兴,就反问孔子道:“我听说兔子生下来三天,就能在三亩地的范围内跑;鱼生下三天,就能在江海中游;人生下三个月就能认识父母。难道这些都是自然现象,有什么大小可言呢?”
孔子听后很惊讶地说:“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可了不起呀!”
后来,人们用“后生可畏”这名成语来称赞少年人聪明努力,有光明远大的前途。


《百家姓》前世今生(六)

【姓氏起源】
曹姓出自黄帝姬姓后代。一支以封国命氏,另一支是由羌姓所改。
周文王有一个儿子名叔振铎,武王时封于曹邑,建立了曹国(今山东定陶西南),定都于陶丘。后来曹国被宋国所灭,原曹国君主族人便以国为姓。
另一支由邾姓所改的曹姓而来,也是出自黄帝的后裔。黄帝的世孙颛顼的玄孙名陆终有6个儿子,他的第四子名安,曾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劳,禹赐其姓曹,其后人在周武王时受封于囍,建立了邾国(今山东邹县一带)。后楚国灭掉了羌国,安的子孙散居各地,一部分改姓朱,一部分则改姓曹。


【全国的分布】
曹氏发源于山东,长期在山东居住和繁衍。秦汉时期,曹姓已经广布于北方及安徽等地;魏晋南北朝之际,因北方连年战乱,曹姓开始南迁;隋唐时期,曹姓在规模、数量上又有大的发展,广东、福建等地始有曹姓入居;宋元至明清时期,曹姓已广布我国各地。今日曹姓以黄淮流域分布最为集中,尤以四川、河北、河南、湖北等地居多。


【姓氏名人】
曹参:字敬伯,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名将大臣。汉朝建立后,他被封为平阳侯,曾任齐国宰相九年。曾协助高祖平定陈颛、英布等异姓诸侯王的叛乱。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元年,曹操统一了中国北部。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
曹植:三国时曹操第三子,著名诗人。他以诗文著称于世,他的《七步诗》时至今日仍广为流传。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辽宁辽阳人,清代著名小说家。他所著的《红楼梦》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部宝贵的遗产。他不仅是后人推崇倍至的曹姓名人,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姓氏文化】
曹操本姓夏侯
普通的家谱多为一姓的谱系,但有时也会有二姓或二姓以上的合谱,如《周李合谱》、《朱庄严氏大族谱》等。出现这种异常的家谱主要是由于过继、入赘等原因。
爱看《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曹操的部下中有许多复姓夏侯的将领,如夏侯敦、夏侯渊、夏侯霸、夏侯德等,他们为蜀国政权的建立费尽心力,立下了赫赫战功。在《三国演义》的第十八回中,夏侯敦还曾上演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拔矢啖睛”的一幕。
夏侯是复姓,在中国的姓氏中所占人数并不多,可为什么曹操的阵营中会有这么多姓夏侯的将领呢?原来,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个太监。太监是没有生育能力的,曹操的父亲曹嵩实际上是曹腾的养子,曹嵩原本姓夏侯,过继给曹腾后改为曹姓。因此,曹操本姓夏侯,他与夏侯氏是有亲缘关系的,这也就是夏侯氏如此为曹操卖命的原因。


【名人事迹】
割发代首
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全军将士,一律不得践踏庄稼,违令者斩。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有一次,曹操率领士兵们去打仗。那时候正好是小麦快成熟的季节。曹操骑在马上,望着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麦浪,心里十分高兴。
正当曹操高兴的时候,他的马却因受路旁的草丛里窜出几只野鸡的惊吓,向麦田狂奔而去,践踏了很多麦田。看到眼前的情景,曹操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听了曹操的话,执法官也很难办。按照曹操制定的军纪,毁坏了庄稼,是要治死罪的。可是,曹操是全军的主帅,军纪也是由他制定的,如果治了他的罪谁来杀敌呢?
后来,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曹操却这样说:“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但我是全军统帅,治死罪是不适宜。不过,不治死罪,也应受到一定的惩罚,那就用我的头发来代替我的首级吧!”说完他拔出了宝剑,割下了自己的一把头发,以示警戒。


《百家姓》前世今生(六)

【姓氏起源】
严姓最初是由庄姓得来的。据《元和姓纂》所记载,东汉初年,汉明帝姓刘名庄,按照当时制度皇帝的名字臣民是不能用的。因此一些本来姓庄的人,为了避讳天子的名字必须改为他姓。但放弃自己的祖姓,无疑是辱没祖先。
这时,有一个叫庄严的人,大胆上书皇帝,恳求汉明帝收回成命。可是却遭到了杀身之祸。后来,庄姓人为了纪念这位同族,就改为严姓。直到魏晋时,严姓中的有一部分人恢复了原来的庄姓,而更多的人则以严姓传后,他们奉庄严为严姓的始祖。这样,就出现了庄、严两姓并存于世的情况。因此后来就有了“庄严本一宗,同姓不可婚”之说。


【全国的分布】
严姓的发源地是在今天的甘肃的天水和陕西的冯翊、华阴。东汉时,严姓多居山东、湖北、安徽、浙江、四川、云南、贵州一带,魏晋时,严姓多居于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北方地区,其中以陕西、甘肃严姓最旺,唐至元明清时期,严姓多居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一线。今日严姓主要分布在湖北、浙江、江苏等省。


【姓氏名人】
严羽: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槎客。邵武(今属福建)人,宋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沧浪集》2卷,现传世作品有《沧浪诗话》一卷。
严澄:号天池,字道澈,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代著名音乐家,其演奏风格清微淡远,所著的《松弦馆琴谱》一度被琴界奉为正宗,在琴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严可均:字铁桥,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清代文字学家,嘉庆年间举人。撰有《说文声类》、《铁桥漫稿》、《说文校义》等。
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福州人,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曾任北洋海军学堂教授、京师大学校长等职。翻译《群学肄言》、《穆勒名学》、《法意》、《名学浅说》等书,译著有《天演论》、《中国教育议》及《严译名著丛刊》、《侯官严氏丛刊》等。


【姓氏文化】
严子陵钓台
严子陵钓台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城南15公里的富春山上,是富春江主要风景点。富春山又名严陵山,海拔312米,似屏风般立于富春江北岸。
严子陵为东汉高士,小时候与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同学。刘秀继位后,曾召严子陵“谏议大夫”之官位,但严子陵并没有接受,最后他来到富春山上隐居垂钓。据统计,从南北朝至清朝就有1000多名诗人、文学家来过此地,并留下近千首诗文。
此钓台共有两处,右边称为东台,左边称为西台,所以这风景点又有个名字叫“双台垂钓”。两台各高近70米,有蹬道可上。东台为严子陵垂钓处,西台为南宋谢翱哭祭文天祥处,还有严先生祠、客星亭、清风轩、静庐等很多著名的景观。


【名人事迹】
严世蕃之客
在小说中,严嵩是出了名的大坏人。在严嵩掌权的时候,他的儿子严世蕃也嚣张一时,一些无耻的士人对严世蕃也极尽谄媚奉承之能事。
有一天,严世蕃与客人对坐闲谈。严世蕃不经意间放了一个屁。这时只见那个客人以手拂鼻,问道:“这是哪来的一股怪香味?” 严世蕃明知对方是在恭维自己,却假装吃惊地说道:“哎呀,我听说出虚恭要是不臭,那就说明病在肺腑之间了,我这不是要坏了吗?”
这位客人听了浑身不自在。但是话已说出,无法收回了。过了一会儿,他又以手拂鼻说道:“倒是还真有那么点儿臭味。” 严世蕃大笑,遂将此事广为传播。


《百家姓》前世今生(六)

喜欢请转发点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素材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同时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新闻

义门陈氏创造了中国的十三个第一 无锡陈氏周村等支宗谱出版在即

下一篇新闻

上海的建筑中国第一,最高118层,最薄20cm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