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盛传的“稍贵”消费
媒体盛传的“稍贵”消费
安倍经济学自起航以来,市场呈现股价上扬、日元走低的局面。媒体争相报道价格稍高的商品好卖,“稍贵”消费坚挺。如据2013年8月17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13年4—6月决算数据表明,假发制造公司Artnature,推出20万—50万日元的高价定制假发,销售行情见涨。日本星巴克咖啡,推出中心价格为500—600日元的商品以及价格稍贵的甜食风味饮料“星冰乐”,其销路也相当不错。比人均消费不到600日元以及自助式咖啡店,价格稍贵的“咖啡店雷诺阿”,其总店银座雷诺阿也增加了许多商务客,公司净利得到大幅增加。此外,便利店7—11的“Seven premium”等价格稍贵的自有商品,麦当劳1000日元的汉堡,牛肉盖浇饭连锁店的稍贵菜单,戴森(Dyson)无风叶高级电扇等,当时媒体都作为“稍贵”商品作了报道,一时成为话题。
不过,针对这一话题,我在杂志连载的专栏文章中提出了反对意见。我认为这种“稍贵”的消费现象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用不了多久,就会像当时聚集人气的内脏火锅和烧酒一样,变成“稍便宜”的代名词吧。这就是有高有低,经济的不断循环。报纸和电视新闻只抓住三四个事例和现象,立马轻率地用“流行”字眼加以报道,对此我提醒各位的是,决不能随风而舞。
此外,虽然工薪族的奖金有所上涨,因春斗(每年2月至4月,日本工会组织的为提高劳动者工资而进行的罢工)工资标准也有所调整,但除部分大企业之外,多数劳动者的工资并未看涨。这样一来,在购买“稍贵”商品的同时,几乎所有的消费者就会在其他方面节约,购买“稍便宜”商品或“特价”商品,以此取得支出平衡。总之,一般消费者只是在支出的“分配”上作些微调,而能消费所有“稍贵”商品的,只限于有钱人。
不过,相对而言,日本是个有钱人较少的国家。虽然东京被认为是世界上拥有超过1亿日元资产人数最多的城市,但主要集中在不动产。如果一旦将资产金额拉到10亿日元或100亿日元以上水准,人数就一下顿减。相比纽约、伦敦或新加坡,就显得特别少。这也就是说,想要超过“稍贵”阶段,达到真正的高价消费倾向,是不可能的。
说起来,安倍首相表示“要让国民看到物价至少上涨2%”之后,日本央行导入了2%的物价上涨率目标(通胀率目标)。因此,较之以往,不管愿意与否,日本的物价不得不变得“稍贵”起来。而且由于日元走低,依赖进口的食材等也纷纷涨价。再加上从2014年4月开始上调消费税至8%,所有商品都自然而然地变成“稍贵”,国民生活尽显艰辛。
就在这种状况中,最近有一条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就是年轻人持房率下滑的统计报道。根据2012年度《国土交通白皮书》的显示,从1983年到2008年的25年间,30岁至39岁的持房率从53.3%降至39%,不满30岁的持房率也从17.9%降至7.5%。与此相反,不满40岁的借租民营出租公寓的比例,则从39.7%上升至59.7%(图表7为总务省的统计)。另一方面,根据总务省家庭开支调查的显示,2012年两人以上的家庭持房率为81.4%,较前年度增加了2.5个百分点,创下近四年来的最高纪录。总括这些数据,表明的一个问题是:40岁以上的持房率有所上升,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持房率有所下降。在我看来,这与“稍贵”消费紧密相连,与此同时,又显现出“低欲望社会”的另一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