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最佩服的人想到的
原来有两个真心佩服的人,一个是梁启超,一个是李光耀,最近又加上了李敖。为什么呢,不是佩服他能骂人、因政治犯坐过牢,这些自由战士方面应该说是羡慕,而是因为看到了李敖的个人书房、以及他讲自己每天看书时间是10小时。听完我就沉静了、不浮躁了、一点自满都没有了。李敖在书中谈到梁启超的时候也是满敬佩的、对梁启超最后英年死于庸医之手颇感惋惜。
他们三人都有为了政治理想而奋斗的成分,我更佩服李光耀的是他最终结果更加成功,开拓出了“风雨独立路”和“经济腾飞路”两条道路。李光耀在竞选中将重要演讲悉心翻译成新加坡地区所存在的十二种语言并分别录音直至达到最完美的效果,完成后是筋疲力尽、瘫倒在地,诸如此类细节也跟李敖细心剪切存放有序使用高效的知识片段一样让人震撼,心生敬佩。
李光耀推崇汉语和英语,因为汉语使得华人有极强的记忆力和极高的审美境界;英语则更加有助于增强人的逻辑性和分析能力。对于前者,比如《中国合伙人里面》俞敏洪他们在老外面前几乎可以背诵出整部词典、惊呆了一席老外;同时像中国的书法和文人画审美既是国家宝藏也是世界宝藏。
西方的逻辑性和分析能力,自从其公元前五百年前就开始萌生发展,由神学到哲学、科学。西方文明史甚至可以简言之是其西方哲学遗产的延续史。逻辑性和分析力几乎贯穿思想、艺术、政治、文学、科学等诸多上层建筑之中。比如,亚里士多德就苦苦思索人生幸福的真谛,并为幸福列出所需清单:
“好的朋友、可观的财富、政治权力、良好的出身、优秀的子女、好看的相貌。”
这种哲学思考直到今天看来似乎也还没有过时,依旧感觉满有道理的。虽然那个时期的西方先哲们宽泛的看是跟东方孔孟是大体一个时代的人,但东方的先贤们恐怕是不能苟同西方同行们的思想的。中国的古代哲学就更加中庸、更加人文,西方的某些究极思考容易引导出后世的极端主义。比如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引起后来追随者们的暴饮暴食、肉欲放荡。斯多葛的禁欲主义所追求的纯粹自由和幸福导致后来给自杀者提供了理由。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泛神论引出宗教掌控下的阴暗、发展缓慢、贩卖赎罪券的中世纪。
约翰洛克的自然道德状态强调上帝赋予的对生命、自由和财产的自然权利,美国的《独立宣言》和《宪法》以此为哲学基础,但略微改作“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对比中国,我们在皇上走了以后,融合中西喊出的“民族、民权、民生”(对应“民有、民治、民享”)。
如果从艺术画作中体察也会发现,早期西方绘画中的女性往往是神的象征角色,然后由裸体女性表达“美”,因为这具备了美的欲望、感性等要素,再往后也就是文艺复兴初期之前,女性被像男性那样刚毅的描绘,直至更加回归世俗、画成正常女性、进而作为审美代表和艺术创作核心。
希腊女神
简西摩--小霍尔班作品
幸福画家 雷诺阿作品 小艾琳
回到李敖,李敖说他是可以打败电脑的末代人脑,对比的是现在有的人离开电脑就不会写文章、医生离开电脑不会看病、会计离开电脑不会算账……李敖的大师级的演讲是我最喜欢的之一,举个例子。在某次演讲中李敖谈到这五十年来他领悟到人生需要有冷眼看人生、泪眼看人生、瞪眼人生、青眼人生、白眼人生、牙眼人生、法眼看人生。
冷眼,冷酷的观察和思考,不被表象和宣传蒙蔽,有独立思考认真求证的智慧;
泪眼,有仁义礼智信关键的仁心,有大悲悯、注重人文关怀,尊严与自由;
瞪眼,要有勇气争取、反抗和改变,不能敢怒不敢言;这三个恰恰代表中国儒家文化核心的“智、仁、勇”。
青眼,看到别人的优点;白眼,会开玩笑、幽默乐观;
牙眼,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一报还一报。
法眼,能够看到机会,跌倒了看看能不能捡到东西,吃一堑长一智。
好了,希望大家也能修炼好这人生的七只眼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