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建交30周年,后疫情时代的两国关系将如何发展
今年是新加坡建国55周年,也是中国与新加坡建交30周年。虽然新冠疫情导致人员交流受阻,货物流通面对挑战,但两国仍然在这个特殊时期保持良好关系和密切合作。在新加坡国庆之际,我们也来看看中新建交三十年的大事记,后疫情时代的新中关系又会迎来哪些新机遇。
1990.10.3
两国建交
独立前的的新加坡由英国统治,当时英国曾一度与中华民国存在着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建国后,新加坡的主权在1963年被移交给当时与中华民国建交的马来西亚。
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后,并没有选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直到1970年代,两国才开始开展非正式的双边关系,随后双边在1981年互设商务代表处。
中新两国在1990年10月3日建交,而新加坡则成为最后一个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东南亚国家。
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和新加坡外长黄根成签署正式建交公报
1992.1-1992.2
邓小平“九二南巡”
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南下深圳,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其中鼓励中国城市在管理社会治理秩序时,强调需多向新加坡学习成功的经济发展经验。这段话掀起了90年代中国官员下南洋的热潮,许多官方及非官方代表团纷纷前去新加坡参观、调研,学习新加坡管理体系。
邓小平九二南巡,来源:网络
邓小平一生中曾两次到访新加坡。第一次是在1920年,当时邓小平16岁,是84名前往法国勤工俭学的四川学生中的一员,他们乘坐的勒蓬号游轮途中在新加坡逗留了两天。邓小平对英国统治者对待当地人民的方式感到震惊。
1978年11月12日,邓小平第二次抵达新加坡,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并就多个话题与李光耀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虽然见面时间很短,但这次会议让两位伟人建立了特殊的关系。他们彼此欣赏尊重,建立了互信关系。
李光耀与邓小平握手,来源:网络
如果说78年的访问为90年的建交埋下了伏笔,那么92年的南巡则为之后中方与新方开始进一步合作等打下了铺垫。从这以后,两国开始进行多方面、深层次地进行沟通,在军事、经济、文化等多领域进行合作。
1994.5
共建苏州工业园区
1992年9月,时任新加坡内阁资政的李光耀率团队前往中国,表达中新合作共建工业园区的意向。此后双方进行了多次协商和实地考察,最终确定选址为苏州城区东部。
苏州工业园区, 来源:网络
1994年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4〕9号),同意江苏省苏州市同新加坡有关方面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正式成立。
从本世纪起,园区基于国内外总体形势,不断调整目标定位,实施重点政策,园区经济规模大幅增长,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作为一个有着26年历史的老园区,至今仍能在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考评中长期排名第一,实在难得。
2019年经开区发展排名,来源:网络
这个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也在中新全面合作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可以称作是国际上双边合作园区的典范。其创建之初即建立了职能清晰的协调指导和操作实施机制,使园区能够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新加坡经验,保证政策沟通和实施。
2004.5
成立中新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
2002年,中新两国领导人就加强双方在高科技、中国西部开发、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人才交流与培训四个重点领域的合作达成重要共识。为落实上述共识并推动中新全面合作,两国政府于2003年成立了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
2004年5月14日上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人民大会堂与时任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举行会谈,并共同主持了“中新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JCRC)首次会议,象征着两国合作迈入新阶段。
李显龙会见吴仪, 来源:网络
JCBC是新中最高层级的双边合作机制,每年会轮流在两国召开会议,至今年已召开15场会议。这个具有指导性的机制多年来一直竭力协调中新两国的合作,在推动双边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2008.10
签署《中新自贸协定》
为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中新两国于2008年10月签署《中新自贸协定》,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新加坡成为中国首个签订全面自由双边贸易协定的亚洲国家。协定的签署,为中国实施自由区战略提供了新的贸易战略推进模式。
协定中涵盖了货物贸易、海关程序、服务贸易、自然人移动、经济合作、投资等多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双边经贸关系发展。2018年11月12日,中新两国又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议定书》,对原自贸协定进行了修订,加大了投资部分的比重,进一步鼓励跨国投资。
来源:网络
中国是新加坡的最大贸易伙伴,自2013年以来新加坡是中国的最大投资来源国。中新自贸协定的“升级”也会进一步“升级”双方的经贸合作,推动双方的经济发展。
2015.11
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2015年11月7日,中新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指出双方同意在中国设立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选择重庆作为运营中心,将金融、航空、物流和信息通信技术作为重点合作领域,确定项目名称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正式启动5年以来,双方累计签署合作协议62个,签约合作项目211个、总金额318亿美元,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等领域合作取得积极进展,西部地区的示范性、辐射性正在不断增强。
来源:网络
此项目不仅有利于共享“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加强两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也有利于中新双方共享两国以及世界的资源和市场,挖掘新一轮开放的潜力动力所在。
2020
互相帮助 共同抗疫
过去两年以来,中国和新加坡的双边关系快速回暖升温,正处于“绝佳状态”。2020年,中新两国将迎来建交30周年,即使疫情肆虐,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也没有减少半分。
当疫情先后在中国、新加坡蔓延,两国政府和民间伸出援手,互帮互助。2月8日,新加坡政府向中国援助1万套病毒检测试剂盒等医用物资。5月5日,中国政府、中国红十字会向新加坡捐赠60余万只不同类型口罩。没有过多的仪式,却能让人感受到真切的支持。
新加坡捐献给中国的物资,来源:网络
中国捐赠给新加坡的物资,来源:网络
疫情期间,中新两国之间货物流通面临巨大挑战。新加坡作为一个食物、生活必需品极度依赖进口的国家,在空运受限的大背景下,很容易面对物资缺乏、物价上涨等一系列并发问题。
在这时,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旗下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扛起了保障新中食品和医疗物资流通的重任。2020年5月,国际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1892班,运输9.5万标箱,累计货值123.3亿元。“陆海新通道”正在成为连接“一带”与“一路”、提升区域联通的重要枢纽。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示意图,来源:网络
在疫情常态化形势下,如何开展和加强双边合作成了中新面临的重要课题。疫情期间,中新高层之间保持频繁互动,就应对疫情、继续推进中新合作达成共识。两国外交部牵头的跨部门联席会议也成功举行,加强了两国政府部门之间应对疫情的沟通。
两国外交部组织联席会议, 来源:网络
尽管疫情给经贸项目合作带来了许多限制,但中新投资合作反而“逆势而上”,显示出强大的应变能力。今年上半年,新加坡在中国的投资增长了15.3%,继续保持其作为新增外资来源国的地位。新加坡接受中国直接投资增长57.5%,成为中国第二大新的外国投资目的地。投资合作的显著增长也反映出两国对彼此发展前景的信心。
除了贸易以外,两国在文化、教育、军事等各方面均有交流沟通。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在6月推出“中华风”系列展,为期一年,展品包括中国服饰、画作、工艺品等。与此同时,亚洲文明博物馆也将精选其收藏的唐代沉船黑石号文物,于今年送到上海博物馆展出。
中国高定服装设计师郭培介绍自己的展品,来源:网络
在教育方面,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别在苏州和重庆设有两个研究院,而中国每年也会通过SM1、SM2、SM3等多类计划向新加坡输出数百名中国学生。优秀人才间的学术交流更有利于两国之间开展技术上的分享与合作,实现合力共赢。
在军事方面,两国国防部长于2019年签署协定,更新2008年签订的《防务交流与安全合作协定》。更新版协定将显著提升新中双边防务合作。在新协定下,两国将设立防长定期对话的机制。两国也将通过“访问部队协议”,确立对来访参加双边演习的部队的安排。
两国国防部长更新防务协定,来源:网络
三十而立,继往开来。两国建交以来,尤其是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两国应该会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东盟贸易区、两国建立的合作项目等多个平台在各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
新加坡被中国视为“特殊而重要的友好邻邦”,而新加坡也认同“两国拥有极佳的双边关系”。中新两国的历史渊源久远,传统友谊深厚。展望未来,中新关系已站上新的历史起点,并将展示更加美好的未来。
主要参考资料:
中新将进行高级别交流 庆祝建交30周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祝新加坡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2019年上半年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取得新进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祝新加坡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洪小勇大使在《中国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而立之年”共抗疫 中新友谊再升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祝新加坡共和国大使馆
新中更新防务协定 显著提升双边合作 游润恬
亚洲文明博物馆6月起 推出一整年“中华风”系列展 林方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