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被放在火车北站 荷兰女孩回成都寻根
现在的苏丹
苏丹和带她回家的保育员阿姨合照
寻根
“找到根了,我的心里才踏实。我不恨生父生母,不管他们贫穷还是富有,我都想找到他们,见上一面。”
感谢
除了寻根,苏丹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找到照片中的保育员。“我想感谢她,让我没了父母之后还能感受到呵护。”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苏丹亲生父母的消息,请联系成都商报热线86612222
1996年3月,成都的天气还有点凉,刚出生几天的一个女孩被放在火车北站。北站的工作人员捡到她时,发现她身上有张纸条,只写了“生日1996年3月3日”这样的信息。
随后,小女孩被送到成都市儿童福利院,取名“苏丹”。5个月后,来自荷兰的范思乾夫妇收养了小苏丹,并在她的荷兰名字中保留了“苏丹”二字。如今,出落成大姑娘的苏丹想寻找亲生父母,看看他们的样子。苏丹说,虽然她在荷兰生活得很好,但总是感到落寞,因为不知道自己是谁,从何而来。
除了寻根,苏丹还有一个心愿,找到照片中的保育员,那个曾经在周末把她带回家照顾的好心阿姨。“我想感谢她,让我没了父母后还能感受到呵护。”
出生3天被放火车北站
好心保育员周末带她回家
火车北站工作人员发现小苏丹时,她还在襁褓中,身上有张纸条,写着“生日1996年3月3日”。由于找不到亲生父母,苏丹随后被送到成都市儿童福利院。福利院老师后来告诉苏丹的养父,苏丹被遗弃那天好像是1996年3月6日,刚出生3天。
在苏丹的出生公证书上有张照片,她头戴一顶毛线帽子,身上被裹得严严实实,她猜想这也许是自己被捡到时拍下的。同年4月,苏丹的体检报告显示,已经1个月大的她身长49厘米,体重9斤,身体状况正常。苏丹在福利院从春天生活到夏天,当时福利院的一个保育员经常在周末把她带回家照顾。苏丹翻出一张和保育员阿姨的合照,照片里,苏丹扎着朝天辫,胳膊紧紧搂着保育员。
1996年8月,来自荷兰的范思乾夫妇收养了苏丹,并在她的荷兰名字中保留了“苏丹”二字。自懂事起,苏丹就知道自己来自中国四川,养父母从来没有对她隐瞒过。因为长相不同,上学时常有同学对苏丹很好奇,问她从哪里来。从哪里来?这也是苏丹一直在追问的事。养父母把收养她时拿到的公证书、体检报告、收养证、苏丹小时候的照片都妥善保管着。在苏丹的成长过程中,她获得了养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生活幸福,但这种不知道自己是谁、从何而来的心结时常让她感到落寞。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2007年回成都寻找无果
羡慕妹妹和家人有联系
不能生育的范思乾夫妇在领养苏丹后,又从中国台湾领养了苏丹的妹妹。2007年夏天,养父母带着苏丹和妹妹来到中国寻根,先后到了火车北站和福利院,但对苏丹的身世一无所获。
去了洛带古镇、看了大熊猫、吃了成都美食后,苏丹带着遗憾离开成都。他们一家人随后去往中国台湾,看望妹妹的亲生父母。被领养后,妹妹和自己的父母还一直保持联络。最近几年,妹妹几次到家乡的儿童福利院做义工,顺便探望亲生父母。这让苏丹很羡慕。
小时候,苏丹想找亲生父母没有成功。现在她长大了,又不敢找。“他们愿意接纳我吗?”看到成都商报帮助荷兰华裔女孩刘雨菲寻找父母的消息后,苏丹思考再三,终于下了决心,要找。
“我很好奇亲生父母的长相,我看起来会更像谁呢?”苏丹笑着说,突然脸色又沉了下去,“其实,如果能见到他们,我很想问,当初为什么不要我了。”
“我想找到父母,找到他们我心里才踏实”
大学毕业后,苏丹在荷兰找了一份金融方面的工作,生活安稳,还有一个相恋多年的男友。“从高中起我们就认识了,感情一直很好,其实我还在等他向我求婚呢。”苏丹说完,害羞地笑了。男友知道苏丹来自中国,也想陪苏丹再回一次成都,看看她的家乡。
4月30日,成都商报记者联系到成都市儿童福利院蒋院长,她告诉记者,关于被收养儿童的信息,福利院在办理收养手续时,全部提供给了收养人,包括出生证明、身份公证书等资料。现在过去二十几年了,福利院也没有更多信息。而保育员流动性比较大,想找到当年照顾她的那个人,难度很大。
在寻亲这件事上,苏丹说要感谢养父母,他们一直鼓励她寻根。“他们知道这对我意味着什么,找到根了,我的心里才踏实。我不恨生父生母,不管他们贫穷还是富有,我都想找到他们,见上一面。”
还想找当时的保育员
感谢她“把小小的我带回家”
能健康长大,过上幸福的生活,苏丹很感激养父母。每年养父母的生日、父亲节、母亲节,苏丹都会在自己的“脸书”(Facebook)上写一段祝福。
除了寻根,苏丹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找到照片中的保育员,那个曾经在周末把小小的她带回家照顾的好心阿姨。“我想感谢她,让我没了父母之后还能感受到呵护。”
在苏丹的“脸书”上,“来自哪里”那一栏,她写的是“四川省成都市”,“成都是我的家乡啊,我的根,这是我想告诉别人的事。”成都商报记者 赵瑜
(图由受访者提供)
同步播报
3岁被“送养”与父母失联
30年后终于找到家
30年来,曹蜜蜜的身世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是一个养父母不能说的“秘密”。这个1984年出生的女孩,在3岁时被父母送养给一个中间人口中的“富裕家庭”,但最后却到了一个已“收养了两个孩子”的家庭。不过,她一直没有忘记老家的模样:灰砖、黑瓦,屋后有一片竹林。她通过电视、网络看到很多失散多年的孩子都成功找到亲生父母后,就开始发布寻亲信息。今年4月29日,经过河南、重庆、四川多地志愿者的努力,她终于如愿见到了亲生父母。
女儿被“送养”后
父母再无她的消息
当再次见到30年前送人的二女儿后,梁德芬才猛然发现,她这些年一直以为女儿过得好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
时间回到1987年。梁德芬说,当时由丈夫陈洪荣的婶娘牵线,在华蓥双河镇明光厂几位大娘的游说下,将只有3岁的二女儿陈志红交给该厂的一位职工(赵某),他答应帮二女儿找一户“富裕人家”。这个决定,对于陈洪荣夫妇而言,既无奈又充满诱惑。
梁德芬说,当年家里靠务农养育三个孩子,压力很大,明光厂的赵某说,他家有个亲戚,女的在河北一家银行上班,男的是开大车的,家里没孩子,二女儿送去后,相当于是从“糠箩篼”跳到了“米箩篼”。不过,将二女儿送走后,陈洪荣夫妇就后悔了。第二天,他们想去要回来,可人家说已被带走了。梁德芬说,后来,他们想知道二女儿在河北过得好不好,就多次找赵某打听情况。赵某说,“孩子一家先是搬到山东,后来又移民新加坡了,过得很好。”听到这个消息,陈洪荣夫妇也就相信了。
“消失”的女儿
很小的时候就要下地干活
事后证明,陈志红当年经赵某之手被送走后,并没有像他给陈洪荣夫妇承诺的那样,是在河北一个富裕家庭生活,而是被赵某的亲戚(陈志红的养母)带到河南省滑县留固镇一个村子里生活。陈志红到养母家后,才发现养母家里已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和她一样,都是“抱养”的,因为养母当时不能生育。
被送到河南后,陈志红改名“曹蜜蜜”。陈志红说,养父母一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好,自己很小的时候,就要做饭、下地干活……养母后来还生了一个孩子。“我一直记得小时候的家是灰砖、黑瓦房,屋后是一片竹林,家里有个姐姐常带我到竹林玩。”陈志红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她就想找到亲生父母。
2009年8月,陈志红通过电视、网络看到很多失散多年的孩子,都成功找到了亲生父母,她也试着在“宝贝回家”网上发布了寻亲信息。2012年5月,陈志红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采集了DNA样本。
多地志愿者帮忙
失散30年的她找到了家
2015年2月,经重庆志愿者联系,陈志红与丈夫拿着一张儿时的照片(赵某把孩子送到养母家后拍的)前往重庆寻亲。遗憾的是,几十个家庭的DNA入库比对结果都不相符。
2018年新春伊始,陈志红的养母终于提供了当初那个中间人赵某的联系方式。此时,赵某已90多岁,患上老年痴呆症。重庆当地志愿者通过社区做通赵某儿子的思想工作。他说,陈志红的亲生父母应该是广安的。广安当地的志愿者得知这个信息后,积极帮陈志红发布寻亲信息。
幸运的是,梁德芬的一位亲戚看到了这条寻亲信息,而照片里的陈志红和其亲生姐姐长得十分相似。3月25日,广安志愿者对陈洪荣夫妇进行血样采集,当天将血样寄给警方。经警方核实,曹蜜蜜就是陈洪荣夫妇当年送养出去的二女儿——陈志红。
4月29日,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陈志红携丈夫和一对8岁的双胞胎儿子回到她的出生地——华蓥市华龙街道沙坝村一组,终于清楚地看到了那个时常在她梦中出现、又特别模糊的家,以及让她魂牵梦萦的家人。
“他们(亲生父母)当年也有他们的难处,我也不怪他们。所以这次见面,也没有怎么提过去那些事情了。”陈志红说,对于过去,自己不想再追究什么,只希望余生能够与亲生父母、姐姐弟弟一起好好生活。
周松林 成都商报记者 王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