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月29日 星期一

乡下人罗马为什么能战胜城里人迦太基?

今日推荐书籍:《迦太基必须毁灭》

乡下人罗马为什么能战胜城里人迦太基?

作者:理查德·迈尔斯(Richard Miles)

翻译:孟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今日价格:58.7元

“迦太基必须毁灭!”是罗马元老院的老加图的名言。三次布匿战争是宣告地中海世界进入罗马时代的重要里程碑事件,但绝大部分的书籍与论述,都是站在罗马人的角度上书写的。《迦太基必须毁灭》则是难得的一本从迦太基角度分析迦太基文明兴亡的著作,本书讲述从腓尼基人在中东的崛起,到迦太基城被攻陷的千余年历史,用不同的视角,看到了罗马崛起的另外一面……

迦太基为什么会灭亡,不难找到各种答案:

比如罗马使用的是公民义务兵相对于迦太基的雇佣兵拥有更强的战斗意愿与更为严苛战斗纪律。

比如罗马在军事技术上的革新,包括发明了带吊桥的卡拉斯铁钩,完全颠覆了地中海原有的海战模式。

……

通读本书之后,结合我近期阅读的《哈佛中国史-秦汉部分》以及其他罗马史的书籍,我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罗马对迦太基的胜利,是帝国2.0对王国2.0的胜利。

迦太基创造了王国2.0的模式

在西方的古典时期,基础的政体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王国,一种是城邦。

王国与城邦前者以民族认同为核心,或是以地域认同为核心,但最终是两者重叠的一个实体,如当时的犹太人王国,其凝聚力主要来源于民族意识及宗教意识,但对迦南地-耶路撒冷城的区域认同,也是王国存在的重要原因。

迦太基人的祖先是腓尼基人,它们是地中海世界最早的航海民族之一,在希腊人还未涉足海洋的时候,他们已经拥有了先进的航海技术。

乡下人罗马为什么能战胜城里人迦太基?

腓尼基人以一种类似现代公司的逻辑,在运行他们的国家。

首先,他们的据点集中在海边的几座城市,对实际占有领土并没有多大的兴趣。

其次,对于被类似波斯这样的大帝国征服,他们不仅不抵抗,而且相当的配合。他们发现大的帝国,必然需要大量的奢侈品,这是巨大的商业机会,一开始从当地的一种海蚌提取出紫色的颜料,用于满足帝国统治者的奢侈需求。后来,他们把奢侈品生意越做越大,通过先进的航海技术,通过海外贸易把来自整个地中海的奢侈品都运到中东买给波斯帝国的帝王们。从而产生了一种巧妙的共生关系,即帝国为了获得奢侈品,允许腓尼基人有较高的自治权,腓尼基人利用帝国,获得了巨额的财富,巩固其在地中海世界的位置。

第三,腓尼基人开创了新的殖民地国家模式。

当时的地中海世界,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土著部落社会阶段,部落这种政治实体对于商人来说是比较不靠谱的,它不太会组织生产,而且想法也不稳定,今天很客气的卖东西给你,明天或许就带着刀来抢你的船,同时,地中海内从伊比利亚半岛到今天的黎巴嫩,需要长时间航行,一路上需要食品和淡水的补给,这些也不能依靠当地的土著部落来提供。于是腓尼基人首创了殖民地发展模式,派出一批国民到原材料的产地还有海路上的关键地点,建立新城市。

这些城市中,有一个恰好位于从伊比利亚到埃及/中东航路,以及从意大利/萨丁岛到北非两条航线的交叉点,这个城市就是迦太基。

乡下人罗马为什么能战胜城里人迦太基?

腓尼基的殖民地王国模式,与希腊的城邦殖民地有明显的区别。城邦殖民地是独立于城邦的另一个政治实体,殖民地与城邦互不隶属,不管是殖民地还是母邦遭受攻击,另一方都没有义务提供协助和保护。

腓尼基的王国殖民地则不同,殖民地与王国之间,拥有统一的宗教意识,民族构成,在政治上也存在一定的隶属关系,虽然这种隶属关系不能直接与现代的行政管理关系等同,但仍然具备部分的约束性。

腓尼基人在定居迦太基后,政治制度也从早期的王国逐步的变化为以个别家族势力为主导的元老院制度(和今天的新加坡有一点类似)。可以说腓尼基人(也就是后来的迦太基)是最早的城市文化——到处建立城市,搞进出口,搞手工业。

换一个好理解的方法,腓尼基人类似是把单一的门店,最终发展成了连锁店。

罗马人发明了帝国的2.0模式

帝国是东方的产物,受制于统治机构的能力,早期王国与城邦之间的战争,获胜方仅仅是通过掠夺财物和人口或占领周边的土地来获利。随着战争获得的领土越来越大,管理这些领土和原领土中的人民就成了很大的问题,原本那种把东西和人口全部掠回本土的模式已经很难适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名为帝国的统治模式,即战败的王国可以免于灭亡和屠杀,但是必须承诺在外交上服从胜利者,定期提供金钱和物品作为贡赋,在战时需要提供军队参与帝国的军事行动。包括巴比伦、亚述、波斯在内的多个帝国在东方崛起,采用的就是这样一种模式。我们姑且将其称为帝国的1.0时代。

这种帝国的模式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是内部极为不稳定,帝国在绝大部分区域采用的是间接统治,当地依然有原本王国的整套统治关系,所谓的忠诚主要依靠帝国本部的军事实力来维持,一旦中央的军事实力稍有削弱,帝国即陷入分崩离析。(这种情况可以参考商周两代的情况,或淝水之战后的前秦)

说回到罗马,罗马早期是个城邦王国,就一个城市的小型王国,后来应该是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发展出为公民大会及元老院制度。在几百年的时间内,罗马都是以一种乡下人的形象出现的,它处于希腊文化圈的边缘,就是比野蛮部落稍微好一点点,也不会航海,就是埋头种田,从来也没发过什么财,但是罗马因为种田打猎,所以对地盘是非常渴望的。通过与周边国家的持续战争,罗马的势力范围也越来越大,在遇到与波斯、亚历山大一样的问题时,罗马选择了另一种解决方案。

之前说过,此前的所有帝国、城邦、王国都是基于民族认同或地域认同建立起来的,那么用一个大的政权去统治没有共同认同的广大区域的不同民族就不可能实现。因此,罗马人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叫做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

罗马先进行了文化认同的统一,即明确大家同属于拉丁文化,或同属于希腊文化圈,接着用生活方式去强化这种认同感,比如修造竞技场、澡堂、马路、引水渠。

乡下人罗马为什么能战胜城里人迦太基?

接着罗马正式发明了国家公民的概念,罗马将国民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公民,第二类为平民,第三类为奴隶。

罗马本国人以及罗马的核心同盟国(拉丁同盟/罗马同盟)的国民,可以属于第一类公民,有人生自由,同时有政治权利。

罗马在外围控制的属省和附庸地区的居民,属于第二类,有人生自由,但是没有政治权利。

剩下的在战争中的俘虏就变成了第三类奴隶,没有人生自由,也没有政治权利。

但是这三个阶层并非是固定的,当一个地区对罗马的认同感上升到一定地步的时候,罗马就会给这个地区的所有居民以罗马公民权。或者在边缘地区,居民也可以通过加入罗马的辅助兵团,服完25-30年的兵役后自动获得罗马公民资格。

以文化认同作为国家组织的核心,用公民身份作为获取忠诚的工具,可以说罗马在私人独资企业的时代,开出了一家股份制公司。

帝国2.0为什么能战胜王国2.0?

回到我们最初讨论的话题,罗马为什么能战胜迦太基?

从实际控制的区域来看,至少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罗马和迦太基的经济实力与控制领土是相当的。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在双方调动资源的能力,以及投入战争的意志。

在从战争调动来看,迦太基的统治区,除了北非本土及后来的伊比利亚以外,还是采用原有帝国的模式,通过当地城邦和部落进行间接统治,一旦开战这些城邦和部落对战争的支持很少,绝大部分的战争资源需要靠迦太基的本土进行输送。

乡下人罗马为什么能战胜城里人迦太基?

从战争的意志来看,从第一次布匿战争到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的军队主力都是雇佣兵,公民部队的数量非常的少。归根结底,并非迦太基的公民数量不足,而是迦太基整个国家都处于一种连锁加盟的思维中。

迦太基人认为西西里、萨丁岛、北非、伊比利亚几个区域的城市,是属于不同的加盟店,虽然有一个共同的总部,但是西西里加盟店和伊比利亚加盟店和罗马的冲突,只是影响单店的业绩,并不影响到整个加盟品牌的存亡。所以,公民愿意支付税金去雇佣军队参与战争,但是本身没有参战保家卫国的意愿。

乡下人罗马为什么能战胜城里人迦太基?

对于战争资源的调动也是同理,当汉尼拔率军攻入亚平宁半岛的腹地的时候,迦太基本部居然断绝了对于汉尼拔军的补给支持,最终导致汉尼拔在连续获得巨大军事胜利之后,还是陷入了战略上的被动,最终被罗马击败。

反观罗马,通过公民权和文化认同获得了意大利半岛上大部分的区域的忠诚,同盟国内拥有公民身份的居民,为战争提供了丰沛的兵源,即使汉尼拔在一场战役内消灭了罗马可动员部队的七分之一,罗马仍然能快速补充足够的军队,继续投入战斗。

因此,战争的结果,在一开始,在制度层面就已经注定了。

罗马与汉朝,共同建立了意识形态国家

正如《人类简史》中的观点,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最关键的能力是讲故事。(创造文化)在东方与西方,几乎是同一时间,罗马与汉朝同时发明了帝国2.0模式——意识形态帝国,以超越民族、地域的意识形态,作为凝结人类认同,统治广大区域和人口的基础。

这套模式一直到现在仍然适用于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

乡下人罗马为什么能战胜城里人迦太基?

每周至少分享一本好书心得。

欢迎关注,欢迎讨论,欢迎投稿。

上一篇新闻

世界的四个咽喉——世界上最重要的四个军事战略要地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国庆快乐!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