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中国上古鱼夫鱼妇现象的文化人类学探讨

人类学是用历史的眼光研究人类及其文化之科学:包括人类的起源,种族的区分以及物质生活,社会结构,心灵反应等的原始状况的研究。人类学便是一部“人类自然火”,包括火前时代与有史时代,以及野蛮民族与文明民族之研究;但其重点在史前时代与野蛮民族。人类学从原理研究的层面可分为体质人类学(人体学)和文化人类(又称民族学或社会人类学),其中文化人类学探讨人类的生活状况、伦理观念、宗教、魔术、语言、艺术等制度的起源、演进及传播【1】。具体到我国上古鱼妇、鱼夫现象的研究方面,就是从广阔的地域视角探讨我国古代鱼夫、鱼妇的起源、演进、传播及其文化意义。目前,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很零散,没有产生系统的经典著述。本文就此,试做考察。

一、敦煌遗书中的相关鱼妇记载

敦煌遗书中至少有两段相关鱼妇的记载,一是写本《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二是蒙书《孔子备问书》。《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中说到“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高昌意之子,治在雍州上郡殷台。遭旱五载,自责无德,将身投海,(海)神不纳,有大鱼负顼而出,天感其心,须臾降雨,天下大丰。治经五年,遂即禅位帝喾【2】①。”[①上文根据苏艽《敦煌本<天地开辟已来帝王纪>考校研究》。]又《孔子备问书》中讲到“孔子曰:颛顼之时,治化何似?老子答曰:颛顼之时,造立殿堂。遭旱五载,沉身投海,海神不受,乃有大鱼从海而出於岸侧,天赐甘雨,以救帝命。以此论之,故称其贤【3】。”以上两则关于颛顼死而复活的故事大同小异,但不见于正史记载,唯与《山海经》[4]可相互印证。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文中“颛顼死即复苏”且在复苏之时“天乃大水泉”。这与敦煌遗书所讲故事明显相同。但《大荒西经》说明的重点不在颛顼本人,而在讲“鱼妇”的由来,她是在颛顼复苏时出现的神话人物,其形象被山海图经描绘下来,并用文字加以说明,长期以来,图经缺失,唯余解释文字,即本段《大荒西经》经文。不论鱼妇起先是否由蛇所化,其最终形象是偏枯之鱼妇形象②,[②蛇与鱼的称呼关系是《山海经》里一个独特的现象,《海外南经》说“南山在其(结匈国)东南,此山以来,虫为蛇,蛇号为鱼”。]她无疑就是颛顼投海时救他的那个“大鱼”,从身份上说,应该是海神的使者。颛项时代的这个偏枯鱼妇的形象,是我们所见时间最早的人鱼记载。

经过敦煌遗书和《山海经》的比较阅读,我们可以肯定得出一个结论:一些三皇五帝时代的历史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数千年,虽有不同的变异版本,但其根脉一致。但从故事的源头看,上郡郡治在今陕西榆林南,属于无定河流域,那里没有海,颛顼死而复生的事并非发生在我国陕北,而是随着氏族部落迁徙到上郡一带后才流传下来的说法。

二、《山海经》等古籍中的鱼夫现象

《山海经·西山经·西次三经》中说:“槐江之山。……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郭注说,后稷生而灵智,及其终,化形豚此泽为神。今本《淮南子》:“后稷垄(垄,古本作‘龙’)在建木西,其人死即复苏,其半鱼,在其间。”按此,后稷之半为鱼,则后稷死后也是半鱼半人的形象,此类形象可概称“鱼夫”。

《大荒西经》:“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契,灵契生互人。”郭注互人之国云:人面鱼身。王念孙、袁珂认为互即氐。《海内南经》:“……建木,在窫窬西弱水上。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炎帝族可能与人鱼相关,氐人国是人鱼之国。《海内西经》中说,“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依地缘关系而论,后稷的人鱼形象是受到氐人的影响。

另外,《山海经·海内经》中说,“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竹书纪年》中说:“颛顼产伯鲧,是维若阳,居天穆之阳。”据《尚书·尧典》记载,舜流“四凶”殛鲧于羽山。《左传·昭公十七年》云;“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开筮》(归藏·启筮)曰: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而《拾遗记》中说:化为玄鱼。《说文》:“鲧,鱼也”;《玉篇》:“鲧,大鱼也。”鲧化作“玄鱼”证据较化为黄熊、黄龙充分。总体来看,颛项和鱼妇相关,颛项后人大鲧似乎生前是熊图腾一族,死后其神在羽山附近的羽渊里化为鱼。综上所述,后稷、大鲧是鱼夫,氐人国更是鱼人国。

《山海经》中槐江之山一带的“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的格里芬,显然是波斯皇官的门神形象。中西文化之相融并处的情况,于此可见一斑。那么,鱼夫形象在西亚古代文化里是否也存在呢?回答是可定的。古代迦南地区的非利士人信奉半人半鱼的大衮神,当大衮是他们的谷物神灵,即庄稼之神敬拜【5】④【④傅宏基编著《圣经图文百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年7月第1次印刷,页163.】非利士人的大衮神和我国神话传说里的大鲧,无论从名称读音、人鱼形象上都是相同的。

三、人鱼形象的考古实物

人鱼与我国古史有着极为深刻的联系,最早体现在西安半坡仰韶时期遗址中出土的人面鱼纹盆图案上,此类图案较多,基本上清晰地体现出了人面鱼身的形象。这些文化现象和后来的我国人鱼现象有无直接的渊源关系,在目前尚无可靠结论。

最早的人鱼明器出现于商代墓葬。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一件玉人,腰以上为人形,腰以下为鱼形,鱼尾分叉上卷。形体呈跪状,上体竖直,双手放在并股上,平顶,额前卷发,面部宽眉隆鼻大眼,表情凝重,不像蒙古人种。这是一件迄今发现的最精美的鱼妇实物。之后在汉代就出现了人首鱼身墓砖画,如徐州汉墓博物馆藏东汉中期墓棺室门楣石雕刻墓砖画;在唐宋时期的汉墓中,曾多次出土人首鱼身俑,据统计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共有29座唐至宋墓出土人首鱼身俑41件【6】,如现藏于南京博物馆的相传出土于南唐钦陵顺陵墓中的人首鱼身陶俑,江西彭泽宋墓中的人首鱼身陶俑等。明代无名氏的《大汉原陵秘葬经》就记载了当时贵族墓葬中陪葬人鱼(仪鱼)明器的现象。以上证据表明,我国至少在3000多年以来的墓葬中存在一种随葬人首鱼身实物的现象。

四、人鱼形象的生物原型

人鱼形象应该有生物原型,从古至今相关报道不断。它是海底生物的一种。

《太平广记》【7】卷四六四引《洽闻记》:“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1991年7月2日新加坡《联合日报》发表了题为《南斯拉夫海岸发现1.2万年前美人鱼化石》的报道:科学家们最近发掘到世界首具完整的美人鱼化石,证实了这种以往只在童话中出现的动物,的确曾在真实世界里存在过。化石是在南斯拉夫海岸发现的,保存得很完整。化石显示,美人鱼高160厘米,腰部以上像人类,头部发达,脑体积相当大,双手有利爪,眼睛跟其他鱼类一样,无有眼帘。2006年3月,阿塞拜疆拖捞船“巴库号”船员在里海发现的一种两栖类动物,伊朗报纸《Zindagi》对此作了报道,“我们发现这个怪物的头上长有毛发,而且它的鳍看起来极为怪异,它的前身竟然长有两个手臂。”【8】

这些报道从生物学方面印证了古代的记载与传说,说明人鱼形象的原型是海人鱼。海人鱼的样子一般像美丽女子,在大多数情况下称为美人鱼。美人鱼有时凶残,有时善良。生活在老挝南部里皮滩附近的湄公河河里的美人鱼,谭宝金编的《异域动物珍闻》【9】里将它称为“会救人的鱼”。

五、人鱼形象的葬俗性质分析

生活在大海里的人鱼,被古人神话之后变为神灵。《尸子辑本》中说:“禹理水,观于河,见白面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也’授禹河图而还于渊中。”《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讲,“河伯人面,乘两龙,一曰人面鱼身。”以此而论,我国古代的河(水)神是人鱼形象。经历唐宋鱼夫陶俑的发展,到元明时期演变为四维雷神之一,即人首鱼身的“虚皇太华君”,具有呼风唤雨的神能。对此,徐苹芳⑤[⑤徐苹芳著《唐宋墓葬中的‘明器神煞’与‘墓仪’制度—读<大汉原陵秘葬经>扎记》,考古:1963(02):9:9。]、张勋燎⑥[⑥张勋燎等著《中国道教考古》,北京,线装书局.2006。]、白冰⑦[⑦白冰著《雷神俑考》,原载四川文物2006(6)]等人都有专题讨论,尤其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白冰先生的《雷神俑考》可谓是汲前人所长又有创见。但是这些专家学者注重我国中古以来的考古成果,结合元明时期的文献记载加以分析并得出结论,没有关注上古神话传说、商妇好墓玉妇人(玉人鱼)和汉代墓葬人鱼雕刻砖画,其结论还有可商榷的地方,比如:人鱼形象的源起及其早期的文化内涵等。

如果进一步归纳,我们就会看到:我国的人鱼形象是古代社会较为突出的文化现象,与迦南的非利士等族可能有族源文化上的联系;人鱼的原型应该是海洋生物海人鱼。我国最早的考古实物证据出现在距今5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与华夏文明传承密切相关的文字记载最早年代在五帝时代。殷商以后多在土墓葬中出现人鱼形象,甚至经长期发展演变成为一种“墓仪”制度。

上古鱼妇鱼夫形象出现的伴生条件是:海(湖泊)、人之亡灵;一般逻辑是:华夏海岸居民→投海而死→死而复生或化为人首(面)鱼形→成为神话形象。在古代海人鱼生物的影响下,从颛顼至大鲧时代可能流行海葬(水葬),海民投身于海,从宗教观念上已然化形人鱼,成为水神一族,可以呼风唤雨;以后随着地域迁徙葬俗变为土葬,但也不忘地下有黄泉,达官显贵也要制作人首鱼身的玉器、陶俑、像砖等,以象征墓主的水神族统,暗渡下地黄泉,有意无意间把早期海葬习俗的信息保存了下来。

从广阔的地域视角,从神话比较的角度,我们看到了我国古代鱼妇、鱼夫的原型及起源、演进的大致轮廓,对上古历史地理与民俗研究应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林惠祥著文化人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6、9、12;

[2]苏艽著敦煌本<天地开辟已来帝王纪>考校研究[J];

[3]王晶波著敦煌写本<孔子备问书>探究——兼论敦煌蒙书[D],附录:敦煌蒙书<孔子备问书>录文,2008-05;

[4]袁珂著山海经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7;

[5]傅宏基编著圣经图文百科[G]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7;

[6]白冰著雷神俑考[J],原载四川文物2006(6),文章编号:1003-6%(2006)06-0066-10;

[7][北宋]李盼扈蒙等编著太平广记[M];

[8]黑鳞鲛人:

海滩惊现美人鱼尸体www.49363.com,2015-07-26;

[9]谭宝金编异域动物珍闻[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2。

上一篇新闻

广州附近竟然藏了一个小巴厘岛+小威尼斯?跳出门口就能游泳!

下一篇新闻

森林大火映射澳军装备“袋鼠跳”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