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月01日 星期一

巩俐:从秋菊到秋香

巩俐:从秋菊到秋香

巩俐的名字,注定要与第五代联系起来。即便她现在已经跨出国门,跳到好莱坞参与国际大制作,中国人谈论起她时,第一印象还是《红高梁》里的“我奶奶”,腆着大肚子的“秋菊”,大红灯笼下的“颂莲”,以及《菊豆》、《霸王别姬》里那些不幸的女人。

作为国际化的中国明星,巩佣在世界范国内的影响毋庸置疑,这当然归功于她出演的各类重要影片,各大电影节的频紫亮相,以及欧菜雅代言人等带来的明星效应。三大电影节上所获得的各类奖项,既要归功于巩俐本人的表演天分,也无法割裂开时代和张艺谋的慧眼。如今回顾,也彰显了那段时期两人搭档所产生的某种“化学效应”,演员能碰到一个知遇的导演不容易,导演能找到一个灵悟的演员更不容易。《红高架》于1988年为中国人首次斩获柏林“全熊奖”,其意义早已超过电影本身,所带来的影响也不会局限于导演和演员们。第五代由此迈向了巅峰,也从此走向了分化。巩俐作为一个演员,突然站在这个时代转折的顶峰上,眼前给子她的机会,远多过她的同龄人和前辈。第五代为巩俐的膀飞创造了一个大环境,《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霸王别》、《秋菊打官司)里的角色只属于从历史中一步步走向现实的中国女性,巩聪明而锐敏地抓住了这些机会。相比之下,另一位能与她在国际影坛争鸣的华人女星张曼玉,其成功就显得更加个人化和戏剧化了。

巩俐:从秋菊到秋香

其实,除了这些带有文化反思,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却又赢得海外荣誉的获奖影片,巩俐从一开始就同步参与商业片的演出。虽然当时中国大陆的商业片如今看来是那么“山寨”"《代号美洲豹的》,港台的商业电影又太过恶搞无度(《唐伯虎点秋香》),但都不妨碍巩俐在其中扩展戏路。哪怕被观众责备为花瓶,巩俐也算给自己留了一片周旋的天地,等到去好菜坞出演纯正商业套路的《迈阿密风云)、《少年汉尼拔》)时,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兀、格格不入。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巩佣最高产的时期,商业和艺术齐头并进,既有叫好也有叫座。即便是今天看来忍俊不禁的(《代号美洲豹),也是张艺谋满心转型的诚意之作,巩俐的“百花奖最仕女配角”并不比(满城尽带黄全甲》里的母后差多少。只是事隔十七年,台上导演还是那个导演,演员也还是那个演员,台下的观众却早已变了。

现在的巩俐,已经不再只属于中国,或许我们应该称之为”华人影星”,既便是准确又显得亲近些。国籍的变化,并不能切断一个人的根,血缘的根,文化的根。无论发给巩俐的护照上写的是香港还是新加坡,她依然是位从中国土地上走出来的演员,他所扮演的那些人物,,从秋菊到秋香,也只属于中国人。

巩俐:从秋菊到秋香

上一篇新闻

第一次英缅战争始末

下一篇新闻

乾隆下江南买的这把杭州剪刀,391年后要上市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