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金曲奖上创纪录的蔡健雅,是华语乐坛的一个缩影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 | 亿谦

7月2日,第33届金曲奖落幕,夺得年度专辑和最佳华语女歌手(俗称“金曲歌后”)等四个奖项的蔡健雅,成为当晚最大赢家。不仅如此,蔡健雅还创下了一个新纪录,获得“金曲歌后”次数最多的女歌手。在此之前,蔡健雅和张惠妹均以三次获奖平分纪录。

事后有媒体报道,蔡健雅在这次歌后的评选中,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肯定,第一轮票选就过半数,毫无悬念。而在颁奖前,蔡健雅也凭借八项提名领跑被外界看好。另一位获得八项提名的是魏如萱,她是2020年的金曲歌后,也入围了金曲歌后。

今年金曲奖的最佳华语女歌手入围者里,除了蔡健雅和魏如萱,还有袁娅维詹雯婷以莉·高露Karencici。她们的共同点是,都是各自专辑的创作核心,21世纪以来,金曲歌后提名里首次出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

金曲奖上创纪录的蔡健雅,是华语乐坛的一个缩影

不只是女歌手,今年入围最佳华语男歌手的也都是唱作歌手。“唱作”是21世纪之后华语乐坛的“显学”,并因此给华语乐坛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大众津津乐道于周杰伦和林俊杰的同时,蔡健雅和戴佩妮也表现出了强大的韧劲,让自己的音乐生命一直延续至今。

差一点放弃的蔡健雅

“金曲奖就是一个历史悠久、装修讲究、有点温馨一个中转车站。清楚地告诉了我下一站的方向。”这是崔健在获得金曲奖最佳华语男歌手之后留下的获奖感言,它跟蔡健雅无关,却暗合了蔡健雅的事业轨迹:是金曲奖告诉了她“下一站的方向”。

蔡健雅在金曲奖颁奖礼上也是这么说的:“我曾一度想放弃音乐,但是在拿下第一座金曲奖后,我就瞬间被拯救。”

金曲奖上创纪录的蔡健雅,是华语乐坛的一个缩影

蔡健雅(视频截图)

这“第一座金曲奖”,是她在2006年凭借专辑《双栖动物》第一次获得金曲歌后。蔡健雅当时的事业并不算顺利,尽管在1999年签约宝丽金(后来被环球音乐收购)之后,被冠以“女伍佰”头衔,但后来因为唱片销量不理想,而未能跟环球音乐续约。

蔡健雅随后转签华纳音乐,并首次获得金曲歌后。然而,这仍然没能让她续约。她后来去了一趟印度,并下定决心做全创作歌手,成立了个人工作室。

转折点是2007年。那一年,蔡健雅和张震岳合唱的《思念是一种病》大热,而她同年发行的专辑《Goodbye & Hello》帮她再次获得金曲歌后,蔡健雅的音乐事业由此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的时期。

2009年,蔡健雅发行专辑《若你碰到他》,专辑中的热门歌曲《红色高跟鞋》因为卷入“抄袭风波”而让蔡健雅成为“话题人物”。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她的事业,2012年,蔡健雅凭借专辑《说到爱》第三次获得金曲歌后。

金曲奖上创纪录的蔡健雅,是华语乐坛的一个缩影

《DEPART》是蔡健雅的第11张普通话专辑。由于疫情的关系,蔡健雅选择了“居家制作”的方式,一个人完成了作曲、录音、制作和大部分歌曲的编曲,并尽可能地保留了原始Demo,让音乐回归“本质”,获得了金曲奖评审的认可。

金曲奖里的“新马力量”

曾经,谈到华语乐坛的市场格局,李宗盛勾勒出了这样一个轮廓:新马制作、台湾秀场、内地接盘。

金曲奖上创纪录的蔡健雅,是华语乐坛的一个缩影

那是千禧年前后的华语乐坛,内容制作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传播靠中国台湾的综艺节目舞台、消费市场则主要在幅员辽阔的内地。

谈到“新马制作”,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在蔡健雅专辑《DEPART》中参与了两首歌编曲的Ricky Ho(何国杰)。

Ricky Ho从1980年代末开始为飞碟唱片旗下歌手编曲,王杰、小虎队、林志颖和郭富城等歌手早年的唱片里,都印有他的名字。1993年,Ricky Ho编曲的《潇洒走一回》获得金曲奖年度歌曲,是新马音乐人参与华语乐坛产业链条的重要锚点。

1990年代中后期,新马歌手和音乐人的身影,在华语乐坛里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这一趋势不免也表现在金曲奖里。

金曲奖上创纪录的蔡健雅,是华语乐坛的一个缩影

蔡健雅和孙燕姿(图片来自网络)

1997年,金曲奖临时设立“世界华人作品奖”,马来西亚歌手巫启贤和新加坡歌手陈洁仪分获最佳男、女演唱人人奖。与此同时,新加坡歌手许美静和马来西亚组合无印良品的歌曲红遍大江南北。

地图上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位于世界航运的枢纽,也因此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处。新马歌手在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下,表现出了一些独特的气质,尤其是唱作女歌手,率直又不失温婉。

蔡健雅曾经说过自己刚开始唱中文歌的时候还需要翻译,而她和马来西亚歌手戴佩妮一样,都深受欧美唱作女歌手的影响,都喜欢雪瑞儿·克洛(Sheryl Crow)和阿莱妮斯·莫里赛特(Alanis Morissette)。

喜欢阿莱妮斯·莫里赛特的还有孙燕姿,2001年,孙燕姿打败周杰伦获得金曲奖最佳新人奖,用自己爽朗率直的个性拉开了新马音乐人在华语乐坛全面崛起的序幕。

2005年,孙燕姿成为第一位获得金曲歌后的新加坡歌手,2008年,蔡健雅和马来西亚歌手曹格分获金曲歌后、歌王,新马歌手的影响力登峰造极。2014年的金曲奖,新马歌手再次包揽金曲歌王和歌后,这次换成了林俊杰和戴佩妮。

金曲奖上创纪录的蔡健雅,是华语乐坛的一个缩影

戴佩妮和林俊杰(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华语乐坛被不断唱衰,但新马歌手在2010年之后却愈战愈勇,林俊杰、蔡健雅和戴佩妮成为了金曲奖上的常客。林俊杰两度封王、蔡健雅两度封后,而戴佩妮不但自己拿了金曲歌后,她组建的乐队佛跳墙还获得了最佳乐团奖。

唱作歌手的胜利

今年的金曲奖,最佳男、女歌手奖项,所有提名歌手,都是唱作人,都是各自专辑的主创,这在金曲奖的历史上,还是头一次。

华语乐坛掀起“唱作风潮”大概可以追溯到20年前,21世纪伊始,周杰伦、林俊杰、陈绮贞等唱作歌手先后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了华语乐坛的潮水方向。

金曲奖上创纪录的蔡健雅,是华语乐坛的一个缩影

戴佩妮和陈绮贞(图片来自网络)

唱作歌手的崛起跟产业变化不无关系。21世纪伊始,传统唱片业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实体唱片销售每况愈下,而唱作歌手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片的成本,这正是唱作歌手们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袁惟仁的回忆,周杰伦当年做第一张专辑时,吴宗宪只给了30万人民币的预算,可当时做一张专辑起码要60万。周杰伦不但是唱作人,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唱作人,所以30万就能做出一张好专辑,但换成一位非唱作人很可能就不行了。

金曲奖上创纪录的蔡健雅,是华语乐坛的一个缩影

而从唱作人的角度说,没有什么样的作品能比个人创作更能带来独特的魅力,并因此得以为自己造出一条维护事业的护城河。哪怕没有大唱片公司支持,只要自己能够保持旺盛的创作力,总有坚持下去的办法。

陈绮贞离开滚石之后,靠着个人创作撑起了一个新的唱片公司;“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的李荣浩,坚持多年之后终于熬出了头;而蔡健雅从专辑《Goodbye & Hello》开始包办个人专辑的全部作曲和制作,也成为她事业上的关键一步。

只是,发展到今天,唱作歌手们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要远远超乎我们想象,尤其是蔡健雅、戴佩妮和徐佳莹这样的唱作女歌手,尽管她们鲜少出现在大众话题里,但她们的每一次“到场”,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坚忍不拔的力量。

金曲奖上创纪录的蔡健雅,是华语乐坛的一个缩影

2007年,戴佩妮和蔡健雅举办小型演唱会(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力量毫无疑问来自创作本身,创作能够让一位音乐人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你看詹雯婷,作为飞儿乐团一员走红的她,离队之初并不为人看好,但她靠着个人创作,最终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时至今日,“唱作”二字在华语乐坛的重要性有增无减。一方面,技术发展让个人创作和录音的门槛前所未有的降低,每个人都有条件做唱作人,年轻人们也更乐于自己写歌自己唱;另一方面,尽管大家都在喊“出圈”,但现实是,在社交网络上,个性化的作品往往更容易吸引粉丝。而且,事实已经证明了,唱作歌手们尽管未必善于制造迅速走红的“爆款”,却往往有着更长的事业线。

-全文完-

上一篇新闻

你可能对福建人一无所知

下一篇新闻

天际下的花园城,理想中的度假地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