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评估:隐入尘烟,还是入城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今天我没喝酒,其实今年我都没喝酒;但是,我有点醉。
因为,今天看到了发改委胡祖才的讲话,还有清华李稻葵对2050中国经济的评估,太激动人心了,想不醉都难。
强烈的反差
我们到底是富足了,还是隐入尘烟?
胡祖才说: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进入相对殷实富足的阶段,1.8亿的农民进城享受更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李稻葵在“学术中国2022国际高峰论坛”上指出:“非常保守地估计”,到2050年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的比重将达到25%;如果是“稍乐观”点呢?那就基本"恢复”(请注意是恢复)1600年明朝未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即达到了34%。换一个说法,等于说三分世界咱们有其一了。
还好,李院长没有做最乐观的分析。
我昨天刚看了反映北方农村生活的影片《隐入尘烟》,感觉反差太大。当然,我们不能相信电影,那是故事。那我们相信什么呢?
看问题有两个维度
一个是信息论的。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与周边大多数人的生活是真实的样本,而且可以推而广之。这是从局部对整体的推断。比如:人的手指为三节、人的身体也是三节,这就提供了结构性的信息基础;正像福尔摩斯侦探集中所说的:通过一滴水可以看到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存在。
先看看我们自己的生活吧,是不是很富足。如果你是农民,是不是已经在城里享受“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另一个维度是比较学的。
因为天下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而言。胡主任说的殷实富足,是以百人拥有汽车辆数为样本,中国为34辆;且不论这是一个孤立的样本,直接比较也缺少说服力,因为,那世界上最牛叉的国家当是圣马利诺,为126辆。
没有比较就没有辨别,我们的世界排名是94位,低于乌克兰。能不能算富足,还真不好说。
要看和谁比,都比什么,比人均收入,新加坡是我们的六倍;再把人均中的高净值群体拿掉,这个数据就不得而知了,我们知道的是中国还有六亿低收入群体,很低,而不是富足,他们才是人民。而北欧的瓜众们一周工作四天,还整天游行,这些老外是不是也太不知足了?
未来不可计算
至于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的李院长,他的算法一定是错的。
无论是“非常保守”的算法,还是“稍乐观”的算法都是错的,因为,全球经济的发展也好,中国经济的发展也罢,都是超维度的计算,根本算不了。
我们十年前就开始做这种关于未来的演算,按那时GDP两位数的增长,本应该是在2022年就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在总量上超过美丽国。
然而,按这种纯数据的推演,美丽国上半年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我们全年的经济总量,这样统计下来,我们的距离是在加大,而不是缩小了。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得出结论,说2050年中美经济总量的距离会加大。
数据是无生命的,数据更不是先知。
这种了无边际的推演,真的不是瓜众们所关心的。一个有良知的经济学者,要敢于直面现实,为当下经济如何走出下行趋势,再造辉煌,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一个有良知的经济学者,不是去粉饰太平,他们一定要为苍生说话,多出一些好建议,比如:疫情之下如何解小微企业于水火之中,如何真实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少做一些统计学的游戏吧,老百姓那点个人情怀已经消化不了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