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20:00|2022年“花好月圆”中秋文化交流活动走进印度尼西亚在中新网全球首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主办,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承办,云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德宏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印华音乐家与华语歌手联盟、印华作协协办的“2022年‘花好月圆’中秋文化交流活动走进印度尼西亚”将于今天(9月10日)20:00在中新网客户端与您欢聚。
活动将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两国三地连线,届时,全球华侨华人和国际友人将在“云上”拜月、赏月、追月,共赏“长联印月”,共享中秋文化盛宴,互致“花好月圆”的美好祝愿。
印度尼西亚是中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也是全球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两国自2013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构建了政治、经济、人文、海上合作“四轮驱动”的双边关系新格局,在教育、旅游、文化交流、数字经济等领域保持密切合作。2022年7月,中国和印尼两国元首在会晤中明确了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大方向。云南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前沿门户和辐射中心,与印尼交往频繁、合作密切,有大量云南籍华侨华人在印尼工作、生活。
本次活动以“彩云追月·山海情长”为主题,包含浓情中秋·拜月活动、浓情中秋·赏月活动、浓情中秋·追月活动三个部分。
其中,活动的重头戏——浓情中秋·赏月活动将于10日中秋节当晚8:00—9:40推出。这场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三地共同举办的时长100分钟的云端雅集,分为“秋水联”“观潮涌”“山海情”“飞花令”四个篇章,将为全球华侨华人及国际友人献上一场两国三地的中秋文化盛宴。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寄托着中华儿女关于“团圆”“归乡”的美好愿景。古往今来,围绕着天空中那轮明月,人们祭月、拜月、赏月,以月之圆期盼人之圆。文人雅士们更是留下许多借月表达浪漫与深情的佳作。本次雅集,再续古人的风雅之情,将通过赏月、吟月、咏月、画月、舞月、食月等一系列可观、可感、可体验的活动,展示传统中秋的文化意境。
为让海内外观众真切感受中秋月圆的美好意境,此次赏月雅集活动选择在滇池之畔的大观楼举办。建于清朝的大观楼,因孙髯翁所作的天下第一长联大观楼长联而闻名。中秋之夜,在其楼上俯瞰水面,便可得“三潭印月”“长联印月”之趣。
在中国昆明会场,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室内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新加坡全球华人管弦乐大赛金奖得主萧瑞光将以小提琴奏响一首《思乡曲》为这场“中秋盛宴”拉开帷幕,用悠扬旋律传递“天涯共此时”的动人情感。
文学博士、云南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赵嘉鸿将登上中国名楼大观楼,为中印尼两国网友解读大观楼长联,一同追寻髯翁游踪,感悟“喜茫茫空阔无边”的大气磅礴和吐纳天地的豪情。
云南书法艺术家沈健将现场书写诗文《壬寅中秋大观楼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欣然有赋》,与欧阳文植、魏新进等印度尼西亚华人书法家进行一场跨越山水的中秋笔会,以书法之形,展现诗词之美。
云南画家肖凡将以《滇池秋月》为题,水墨打底、略施淡彩,创作一幅宽30厘米、长500厘米的中国画(手卷)写意作品,展现“天下第一联”大观楼长联中的滇池美景,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云南著名古琴传承人贺红刚将演奏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梅花三弄》,古琴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中秋之夜奏响这一古老乐器,与海内外同胞、国际友人共庆中秋节、天涯若比邻。
德宏会场将吹响特色民族乐器葫芦丝,带我们走进《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看一看《月光下的凤尾竹》,互道祝福。
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会场将带来当地传统民歌和舞蹈,诠释悠久、多样的印尼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还将在线发起“浓情中秋·追月”飞花令,邀全球网友共赏同一轮明月,以摄影的形式追寻不同国别、不同场景、不同视角下的明月,传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寓意。与此同时,浓情中秋·拜月活动也已上线,以短视频集锦的形式,在海内外新媒体平台充分展示中国中秋传统习俗及世界各国与月亮相关的节日庆典和文化习俗。
此外,“花好月圆——滇韵荷香”摄影作品展作为此次中秋文化交流活动预热展,已于9月1日起相继在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蒙古国启幕。展览以“花好月圆”为主题,通过线上展的形式,在四国展出中国摄影艺术家的摄影作品50幅,受到当地民众广泛赞誉。展览将持续至9月11日。
印尼国际日报、亿乐荣电视台,老挝万象时报,泰国星暹日报,斯里兰卡媒体“兰卡领导者”,马来西亚马中透视,印度喜马拉雅新闻纪事杂志,巴基斯坦《外交视野》杂志,尼泊尔《贾纳阿斯塔周报》,吉尔吉斯斯坦“卡巴尔”国家通讯社,乌兹别克斯坦详实新闻网等东南亚、南亚、中亚多国媒体、机构,将集束展示本次活动。
今晚(9月10日)20:00
扫码观看,不见不散
来源:云南新闻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