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阻止低龄犯罪的根本,物理年龄么?
这两天各人大代表的最新两会提案引起很多热议。其中有一条,引起了敏敏老师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建议刑责年龄降至13岁。
这条提案的主要依据是目前青少年的成熟度远早于过往。 对于这个提案,敏敏老师非常非常地赞成的。
在针对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里,目前我国刑法规定的是: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而不满十四周岁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段,就是说,不到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这让敏敏老师记起大半年前的一则新闻,大连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童。
被害女孩叫淇淇,平时父母会接送她上学回家。但在事发当天下午3点20分,由于家长午睡没及时接到电话,她独自一人从美术课外班回家。不到二十分钟,她被上同一个托管班的同学蔡某杀害,身中7刀。
在淇淇失踪的这段时间,蔡某2次跑到她家问她父母:你们找到淇淇了吗?
在警方调查的整个过程中,蔡某不但毫无惧色,还多次在同学群里发布各种高调言论:
图源澎湃视频
正是由于蔡某差2个月才14岁,即使作案手段残忍,但仍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群,不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最后,他所受到的处罚仅仅是被送至少管所收容管教三年。
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两百多天,蔡某及家人从没有找过淇淇家人,也没有任何道歉,甚至在5月9日案件开庭,蔡某和家长都没出庭!
图源红星视频
而类似事情并不是个例,随手一搜都能看到好多,情节不一。
每每未成年故意杀人案、性侵案出现,都让敏敏老师有种震碎三观的感觉,让人感到惊悚又气愤:过份早熟、没有任何管教的孩子会给其他孩子带来怎么样的危险?孩子的世界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美好,相反潜藏了很多危机。
很多家长会无意识地说“他还只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甚至还有熊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后,大声嚷嚷“我的孩子就是小天使,怎么可能会犯错”。
但孩子真的什么都不懂、永远不会犯错吗?
法考罗翔老师曾经调侃说,我国法律规定的刑责年龄为14周岁有点“乐观主义”,因为相信孩子“天性纯良”。
而在去年的热门电影《少年的你》中,即使女主成绩优秀、一心求学,仍然受到了同班同学“大姐大”的妒忌。她不惹是生非的回避态度,反倒引起了“大姐大”和从犯同学们的长期欺负侮辱。最终,女主走上了过失杀人的报复犯罪之路。而这背后,仅仅因家长无暇顾及,她无处诉说、求助无门。
电影和案例,无一不在提醒我们,没有无缘无故的变化,更没有莫名其妙的犯罪。很多罪恶的产生,都源自于成长环境不断的腐蚀和家长的不良影响。
熊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不在孩子,而是家长出现了问题。他们不认为孩子身上的问题是问题,以“什么都不懂”、“怎么会犯错”囫囵搪塞过去。
那么,这些危机该怎么消除,我们的孩子该由谁来保护?
敏敏老师在国外留学工作过一段时间,在美国、新加坡、瑞士等地生活时,倒是发现很多国家对于少年刑事责任的规定年龄比我国低得多:
瑞士、新加坡少年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为7岁,
墨西哥、菲律宾为9岁,
英国为10岁,
土耳其、荷兰为12岁,
以色列、法国为13岁。
那这么看来,每个国家都存在未成年犯罪的问题,为了阻止我国的低龄犯罪,不如我们也调低这个界限?那到底是调到13岁还是9岁呢?
这需要一个法律人士进行专业探讨,但在敏敏老师眼里,阻止低龄犯罪的根本是注重家庭和学校的早期教育。
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的育儿观点是:孩子的一切都和家庭教育有关,0岁到15岁,不同阶段拥有不同的管教方式。
在大量的案例研究中,李玫瑾教授发现,很多人之所以在未成年、成年时期走向了犯罪道路,只有一小部分是先天的人格影响,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没有得到家庭的温暖和正确的教育沟通,比如杀害大学室友的马加爵。
敏敏老师认为,家庭教育必须确立一个原则:孩子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简而言之,家长要给孩子立规矩。
李玫瑾教授,分享过一个育儿方法。在孩子无理哭闹时,她会这样处理:
带回家后让孩子在房间哭,她时不时地进房间给孩子擦擦脸,或抚摸孩子让之有安全感。这个过程中,问问孩子“哭完了没”,如果没有哭完就让她继续发泄情绪,继续这个流程,等到孩子冷静下来以后,柔声细语地给她讲道理。
这么做,是要让孩子明白,妈妈不会离开她,但也不会无条件地答应她的无理要求。
在这样的日常沟通教育中,让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为自己负责任的人。
熊孩子都是熊家长教坏的,如果仍由熊孩子发展,他长大以后又会变成熊家长,造成恶性循环。
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自保,家长们要做好家庭教育和沟通,关注孩子的方方面面,不只是学习,更重要的是爱的教育和心理沟通!
我们可以做的是:
家长以身作则,通过良好的言行教导孩子;筛查孩子接受的各种信息,比如劣质低俗游戏和视频的不良影响;提高孩子的法律意识和自保意识
而学校、老师对于家庭的不良影响要及时发现和保持沟通
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认真对待自己的孩子,犯了错惩罚,做得好认可,耐心倾听孩子的烦恼和问题,进行心灵的沟通,那么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熊孩子的产生,才能遏制“熊大熊二产业链”,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低龄犯罪的问题
值得各位家长深深思考
你有什么教育孩子的好办法
或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独到见解
欢迎留言分享、转发评论
一起关注
人大代表降低刑责年龄提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