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6日 星期四

广东夫妇收养印尼弃婴,卖房助其创业,逆袭成富翁,一生回馈中国

广东夫妇收养印尼弃婴,卖房助其创业,逆袭成富翁,一生回馈中国

爱国华侨熊德龙先生

1995年10月1日,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身材伟岸、高鼻大眼、外国面孔的男子,眼含热泪将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另有两架直升机,拉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横幅在空中盘旋,播放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彻大街小巷。上万华人欢呼雀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第46个生日。这一举动点燃了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这场仪式的组织者是熊德龙。

广东夫妇收养印尼弃婴,卖房助其创业,逆袭成富翁,一生回馈中国

五星红旗首次在美国升起

中国夫妇收养印尼弃婴

熊德龙,1947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亚,他的生母是印尼人,生父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荷兰人。在熊德龙快出生时,生父狠心抛下了母子俩。生母无法养活这个孩子,于是将他丢弃到孤儿院门口。当他快两岁的时候,一对旅居印尼的广东梅州夫妇熊如淡、黄凤娇收养了他。养父母的家庭并不富裕,只能靠做面点、烧麦维持生计。在收养熊德龙之前,他们已经收养了3个女孩,生活压力很大。夫妇两人生性善良,把4个孩子都视如己出,平时节衣缩食地供他们上学。

在熊德龙的童年记忆里,养父母常教他背诵《增广贤文》,让他接受到了中华文化中的“忠孝节义”。海外的中国人无论生存环境多么恶劣,逢年过节也不会忘记将自己的辛苦赚的钱寄回老家孝敬父母。熊氏夫妇也同样如此,有一次年关将至,家里实在没钱,母亲带着他去了金店,将唯一的首饰卖了,把钱寄回中国,这件事让他终生难忘。从此,中华民族爱国爱乡、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根植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由于从小受到“忠”、“孝”等思想文化的熏陶,熊德龙在内心里也一直把自己当成一名中国人。父母的言传身教,也让他继承了吃苦耐劳的品质。他说:“成长在贫困的家庭里,反而磨炼了我。由于父母做生意,我需要每家每户拿去卖。让我从小就觉得,要求人买东西,那就要客气一点,对人好一点,谦虚一点。这个过程让我磨炼出来了。”

广东夫妇收养印尼弃婴,卖房助其创业,逆袭成富翁,一生回馈中国

熊德龙养父母:熊如淡、黄凤娇夫妇

工厂被烧,养父母卖房助其创业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熊德龙16岁便出去打工。由于聪明好学,两年后,他就在养父母的支持下,开设了一家小海绵厂,开启了人生中的第一份事业。他虽然年轻,但是多年跟随父亲经商,学到了不少做生意的本领。很快就将海绵厂做大了,并在半年时间里,帮助父母还清了债务,熊德龙也因此一举成名,成为了当地有名的企业家。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海绵厂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一把大火将熊德龙苦心经营的工厂化为灰烬,熊德龙欲哭无泪,情绪也很消沉。母亲安慰说到:“孩子不要难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最困难的时候,父母悄悄把住的房子卖掉,卖房的钱用于支持熊德龙东山再起,那时候一家人吃住都在工厂里。幸运的是,在一家人的努力下,第二个海绵厂的生意开始蒸蒸日上。

创办熊氏集团,成为亿万富翁

海绵厂的成功,让熊德龙有了第一笔启动资金,他开始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先后进军了房地产、电器销售等行业,终于在1974年成立了熊氏集团,至此熊德龙在印尼的事业获得了巨大成功。之后10多年间,熊德龙以其远见卓识、以和为贵的经营宗旨,使自己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发展到了烟酒制造、金融、房地产、国际贸易、酒店、旅游、传媒等领域,企业遍布美国、加拿大、中国、印尼、新加坡、柬埔寨等国家和港澳地区,成为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公司名下拥有美国大兴银行、好莱坞大都会酒店、熊氏地产投资有限公司、新加坡国际金叶烟草有限公司、香港皇玺洋行等几十家著名企业。

1993年,熊德龙斥资600万美元收购《国际日报》,当时国外主流媒体普遍对中国存在偏见,熊德龙希望通过该报纸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到真实的中国。2001年,熊德龙在印尼发行《国际日报印尼版》,该报已成为印尼第一大华文报纸。报纸开办的前20年,熊德龙没有赚一分钱,都是靠其他业务输血养活,直到很多之前看他报纸的华人留学生成长为了企业家,在《国际日报》上投放广告,才开始有了稳定的盈利。

广东夫妇收养印尼弃婴,卖房助其创业,逆袭成富翁,一生回馈中国

熊德龙收购的《国际日报》

认祖归宗,孝敬养父母

熊德龙的事业越办越好,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身在广东梅州的祖母。1978年,熊德龙第一次回到梅州。这时候祖母已经九十多岁了,眼睛看不见的祖母,摸着他的脸庞仍然可以猜出来是“自己的乖孙回来了”。听到祖母说是“乖孙回来了”,熊德龙嚎啕大哭,他感觉自己也是熊家的一份子,再也不是孤儿了。

熊德龙这一辈子最在乎的是,中国的祖母能认他这个孙。眼睛看不见的祖母,摸着他的脸庞都可以猜出来是他,乖孙回来了,熊德龙嚎啕大哭,感觉自己是熊家的一份子了,再也不是孤儿了。祖母的认可,浓浓的乡音,都让熊德龙感觉到无比欣喜和亲切,感动得热泪盈眶。从那一刻起,他认定这就是自己家乡,中国就是自己的故土。

养父母晚年落叶归根,回到梅州生活,熊德龙特意为其建造了一座两层小楼。他说:“我有责任感,回报我养父养母的恩情,不但要孝敬我的老人,我还要为他的家乡,为他的民族,为他的祖籍国做一点事。为当地的学校、医院、修桥、做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熊德龙最高兴的成果莫过于,自己资助的学校培养了几十万的学生,成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

广东夫妇收养印尼弃婴,卖房助其创业,逆袭成富翁,一生回馈中国

央视报道熊德龙事迹

没有半滴中国血,却有一颗百分百的中国心

从1978年第一次回到家乡梅州,30多年来,他无数次为中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梅州,熊德龙捐建了6座大桥,有感恩母亲的“贤母桥”,报答恩人邱发明的“发明桥”,纪念养父的“如淡长廊”,还有嘉应大桥、剑英纪念大桥、熊德龙大桥。他还向梅州市华侨博物馆、梅州市梅州区人民医院凤庚楼提供捐助。在关注梅州发展的同时,熊德龙还将自己的公益事业发展到了全国。80、90年代,熊德龙组织捐资,先后输送了近2000名中国各地中层干部出国考察培训。在教育上,熊德龙在中国贵州、云南、吉林、黑龙江、广西、湖南等地区捐助希望小学,还分别担任嘉应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等几所大学的校董、副董事长和创办人。

据统计,熊德龙累计捐款金额达到了2亿多元。当有人问他,这些年在中国投入那么多,究竟赚了多少钱,熊德龙说,我到中国不是为了做生意、赚钱,为的是实践自己的诺言,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我的“家”在中国,我要宣传中国,回报我的“家”。我希望中国早日富裕起来。

上一篇新闻

身家900多亿!海底捞老板登新加坡首富,2次创业失败如今华丽逆袭

下一篇新闻

李嘉诚红颜知己逆袭上位之路:如何赚百亿身家成为香港传奇女性?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