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碰印度人的左手
印度是一个动手能力极强的国家,他们在许多事情上都喜欢直接用手,而不是借助其他工具。
比如徒手吃饭,徒手做飞饼,徒手做冰棍,甚至……连上厕所都用手擦。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我们早上爱吃的油条。
油条的做法大家都知道,它的精髓在于下到油锅里之后,用一双很长的筷子来回翻滚它们。
可是如果在印度,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印度人炸油条是用手抓着面团直接扔到油锅里。
等到颜色泛出金黄,才会用勺子把油条捞出来。
之所以不用铁器接触食物,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亵渎神灵的一种方式。
然而很多人还是会觉得,印度人的这种制作食物和吃饭的方式,非常不卫生。
虽然印度人习惯徒手吃饭,但是在用哪只手的问题上,也是有讲究的。
印度人吃饭一定要用右手,不论是普通的饭菜,或是面条,甚至是粥,印度人在食用时都会直接用手抓。
因为他们觉得进食的愉悦感大部分来自于触觉,如果使用刀叉或者筷子的话,会减少这种愉悦感。
而且徒手吃饭,还可以感知食物的温度,提前知道食物是否过烫,避免对舌头或者口腔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另外在印度大陆和阿拉伯这一线,其实都是属于热带,常年都比较炎热。
对于这些炎热地区的人来说,用手抓冷的食物吃,也是降温的一种方式。
然而印度人并非不爱干净,在餐馆或印度人家里吃饭,当快吃完的时候,主人往往会给每人端上一小碗温水,上面还漂着一块柠檬。
这水并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洗手的。
饭后,还会端上一盘绿色麦粒状的香料,供大家咀嚼,以消除口中的异味。
其实不仅是吃饭,就连给别人递食物、餐具,印度人也要用右手。因为他们认为右手干净和尊重,而左手则是肮脏的。
至于为什么左手是肮脏的,这又和他们的另一个习惯有关。
印度人上厕所是不用手纸的。
他们用手。
曾经有人关于“印度人上厕所究竟是不是用手”做过一个街头采访,被问到的印度人无论男女,都给出了同样的回答。
“是的。”
给出的理由也特别理所应当。
“我们又不缺水,为啥要用纸?”
在他们的眼中,上完厕所用手纸擦,反而不干净。
他们上完厕所的处理方式是——用水。
在印度的厕所里,马桶旁边都会放上水桶,桶里放有一个杯子状的容器。
上完厕所舀一杯水,再把杯子对准身后,用左手清洗需要清洗的部位。
如果用完一杯水没洗干净的话,就再来一杯,直到洗干净为止。
而且在洗手池旁边还会放上一块肥皂,用来处理在清洗时手不小心沾到污秽物的情况。
印度人还会觉得,如果用纸的话,多少还是会有一些残渣擦不干净,除非你用手检查,不然你怎么能确认自己擦干净了呢?
直接用水清洗的话,就可以完全保证自己能清洗干净。
最关键的是,印度人认为拿纸擦屁股会增加生痔疮的概率,用手则会减少这种概率的发生。
听着似乎有些荒谬,不过据统计,印度人民得痔疮的概率确实比其他用厕纸的国家的人小。
上完厕所用左手清理,这就是为什么印度人吃饭必须用右手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在最开始的时候,印度人民的祖先不是用右手清理,左手吃饭的呢?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睡觉朝右侧属佛,平卧属阿修罗,朝左侧属魔。
所以右面属于正面的佛的方向,左面属于否定的魔的方向。
因此在印度人的观念中,左手是不洁的。
除了用手抓饭之外,印度人还有其他一些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惯。
我们一般衣服脏了,就会直接扔进洗衣机,或者找个干洗店,而在印度孟买,有一个千人洗衣场。
“千人洗衣场”位于印度孟买市中心,有150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这里因为可以容纳上千人同时洗衣而被命名,是“世界最大的露天洗衣场”。
站在火车入口的大桥上可俯看整个洗衣场,八百多个洗衣池,纵横交错的晾衣绳,五颜六色的衣服被单,构成孟买另一道风景线。
千人洗衣场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印度的人口多,人工费便宜。
而且他们觉得人工手洗不仅省钱,还能省电省水,相比起洗衣机来,可以节省不少资源。
所以如果他们有脏衣服,不论穷人富人,都会把衣服送到洗衣场清洗。
而且印度人还特别喜欢露天做一些比较私密的事情。
比如睡觉和上厕所。
虽然印度的人口众多,但是同时它也是世界上穷人最多的国家,有些穷人连贫民窟的窝棚也睡不起,于是只能露天而睡。
无论在哪里,只要铺上被子或者纸板,就可以当床,甚至很多时候连铺在身下的东西都不用,直接躺在地上。
也是因为穷,所以超过56%的印度人(约7.3亿人)无法保证基本的卫生设施,因此他们只能选择露天解决。
如何解决上厕所问题一直是印度社会的焦点,印度北部甚至还发动过一场“无厕所,无妻子”的活动,倡导女性拒绝无法提供带厕所房子的求婚者。
印度人曾经拍过很多这样表现社会现实的电影,比如《厕所英雄》,比如《起跑线》,比如《没有女人的国家》,又比如《神秘巨星》。
在这个文化开放交流共享的年代,电影成为了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
它们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所倡导的理念,和所追寻的梦想,是一部电影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整个印度想要向我们传达的。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个国家,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习俗,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同,才推动了一次又一次的碰撞和进步。
所以,对于异于自己的习俗,可以不认同,但还是要尊重。
往期内容:
(关注好奇心实验室,后台回复斧头 即可查看)
(关注好奇心实验室,后台回复孤儿怨 即可查看)
(关注好奇心实验室,后台回复柳条箱 即可查看)
(关注好奇心实验室,后台回复新加坡 即可查看)
(关注好奇心实验室,后台回复印度 即可查看)
(关注好奇心实验室,后台回复子宫即可查看)
(关注好奇心实验室,后台回复女孩 即可查看)
(关注好奇心实验室,后台回复亚马逊 即可查看)
(关注好奇心实验室,后台回复城堡即可查看)
(关注好奇心实验室,后台回复美食即可查看)
还想看更多刺激的故事
快来关注
好奇心实验室
你想要的这都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