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餐饮年代故事·“60后”李志顺:从豫菜到国宴,从河南到世界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王惟一
70年关山飞度,70年惊鸿一瞥。新中国成立70年来,风云竞逐的时代,脚步不停的人们,共同组成了生生不息的大国意象。
“60后”是吃苦耐劳的一代人,他们参与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过程,以不舍昼夜的奋斗,成就了波澜壮阔的传奇。出生于1964年的李志顺,是中国烹饪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垣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钓鱼台侯派国宴菜掌门宗师、百年老字号“二合馆”传人……一路走来,他秉持着匠心与信仰,潜心传承豫菜和国宴菜,并把它们推广到全世界。
李志顺(中)和徒弟方西栓(左一)、张永涛(左二)、王晓亮(右二)、李洪彪(右一)
经历丨从豫菜到国宴菜
清代末年,长垣有一家老店“二合馆”,馆里有名的灶头便是李志顺的爷爷。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二合馆变成了“人民食堂二部”,随着时间的推移,祖辈传下来的老店名也渐渐被人遗忘。
1979年底的一天,爷爷对15岁的李志顺说:“咱们李家世代从厨,到你这一代也别断了。”在长辈的安排下,李志顺进入县供销社开的“实验饭店”当学徒,度过了3年清苦的时光,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1983年,李志顺作为熟练工被招进了中原油田接待处招待所。1988年,中原油田筹建驻京办事处,李志顺被派到北京,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钓鱼台国宾馆首任总厨师长侯瑞轩大师,并被收为关门弟子。
1996年,李志顺辞去公职来到钓鱼台国宾馆,追随侯瑞轩大师重新当起了学徒,用三年多时间系统地学习国宴菜的制作。在他看来,国宴菜和豫菜渊源颇深,“师父在钓鱼台担任首任总厨时,和老一代厨师们一起结合中餐各菜系和西餐的烹制技法,上取宫廷珍馔佳肴,下汲民间风味小吃,促成了钓鱼台国宴菜这一菜系。侯大师是长垣人,学豫菜出身,因此国宴菜里有豫菜的灵魂,整体风格符合豫菜‘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的特点,可以说豫菜是国宴菜形成的主要基础”。
浓缩了中国饮食文化精髓、符合河南人口味的国宴菜,能否让中原人民不出家门就能品尝到?李志顺萌生了一个念头——把国宴菜带回河南。2001年,李志顺筹备多时的颐志堂国宴酒店在郑州安钢大厦开业,侯瑞轩大师亲自坐店任技术指导,轰动了当时河南餐饮界。2002年,酒店搬迁至郑州未来大道,改名颐顺轩,经营国宴菜和经典豫菜。
2013年,李志顺在郑州市经三路河南省文学院内开店,重新拾起了家传老字号——二合馆。坚持每日吊汤,根据传统二十四节气配餐,沿用豫菜“八大作”操作流程,传承篦扒、葱椒炝、铁锅涨、糟熘、托烧等传统豫菜技法,秉持“把厨业当事业,拿菜当命来做”的理念……这一切,只为不负师父的嘱托,不负百年二合馆的招牌。如今,二合馆已开设经三路店、天泽街店、港区店三家店。
交流丨向世界展示中国菜
一份原汁原味的中国菜里,有山川河流稻香,有故园乡关家国。风雨如晦,时运与共,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滋润着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心田,让中餐走向世界,是李志顺的梦想,也是全球华人的梦想。
2002年,李志顺被国务院侨办委派到意大利培训当地华人厨师,推广中餐文化。这次远行让他印象深刻:“国外的华人厨师很多都是半路出家,基本功不扎实,菜品为了迎合当地口味也做了很大的改变。”李志顺在意大利传授厨艺的同时,也不断传达着自己的理念:“中餐需要国际化,需要推广传播到全世界,但不能到了意大利就变成意大利中餐,到了美国就变成美国中餐,为了迎合市场而改头换面成为‘四不像’。华人厨师要有文化自信,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餐即使在国外也要保持自己的特色,保留传统经典,才能更好地立足。”
从那时开始,向世界传递中餐文化的梦想就在李志顺心里扎了根。十几年来,他先后前往美国、英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参加交流活动,推广中餐;与中烹协副会长边疆一起赴联合国总部,为“中国美食走进联合国”活动进行前期对接和准备,把中国非遗饮食文化推向国际舞台;作为中国厨艺精英联盟(现为中烹协厨艺精英委员会)主席,多次牵头带领联盟成员赴西班牙、日本等国家进行厨艺和文化交流,扩大了中餐的影响,加深了外国人对中餐的认知度。
2015年8月,李志顺受中烹协派遣前往朝鲜参加“中华美食节”活动。侯瑞轩大师曾在上世纪60年代被政府派遣至朝鲜培养高级厨师,并为其领导人服务两年时间,正因为这段渊源,中烹协、外交部门特意选派侯瑞轩的关门弟子李志顺作为总厨师长,参与了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举办的八一建军节招待会,为30多个国家的大使制作中餐、表演厨艺,把中华美食文化传播到国外,活动获得空前的成功;随后朝鲜料理协会领导带领5名资深厨师专程前往郑州二合馆考察学习。侯瑞轩师徒与朝鲜这段跨越了半个世纪的缘分,也成为一段佳话。
李志顺和师父侯瑞轩,与香港两代美食作家之间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上世纪90年代,侯瑞轩曾前往香港表演制作钓鱼台主题国宴,并结识了原《星岛日报》总编、著名美食作家陈梦因。今年4月,陈梦因的儿子、美食作家陈纪临及其夫人方晓岚带领香港美食品鉴团到访郑州,两次品鉴二合馆,并邀请李志顺前往香港交流烹饪之道。9月,李志顺应陈纪临夫妇和香港中华厨艺学院的邀请,赴港讲学、交流,并带领徒弟制作了“从豫菜到国宴”主题晚宴,受到了香港美食界的一致好评。
酸辣乌鱼蛋汤
传承丨倡导学徒制,让行业有信仰
关于传承,李志顺有自己的思考:“我是学徒出身,二合馆也一直坚持学徒制。我认为以师带徒是最有效的传承方法之一,因为烹饪技术需要长时间磨练,只有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成为真正技艺精湛的厨师;同时,老师还承担着育人的责任,很多学徒十几岁入行,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要帮他们树立行业信仰和对职业的敬畏心,找到一个清晰的方向并为之努力。现在由于传统学徒制的没落,很多厨师心里没有了根,只是把这个职业当作赚钱糊口的工具,很难沉下心来成为真正的匠人。”
李志顺的徒弟张永涛、王晓亮、刘红利已跟随他20年,如今都是河南烹饪大师、国家高级烹饪技师,在国家级比赛屡获特金奖、金奖,其中刘红利刚被评为中国注册烹饪大师,成绩斐然。这些年他们也各自带徒,秉承“师徒如父子”的理念,在工作中积极做好传帮带,邵亚彬、王北京、马允等徒弟已小有所成。四代传承,桃李满园。
作为河南省餐协常务副会长、中烹协厨艺精英委员会主席、郑州市餐协监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志顺始终关心着整个行业的发展。2014年,他成立了自己的烹饪工作室,2015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今年又被命名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定期开班培训,已成功举办27期,获得省级非遗项目“长垣烹饪技艺”传承基地称号。此外,李志顺还兼任河南省职业技术学院、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烹调工艺与营养系的外聘学术带头人,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的外聘指导大师。“我之所以倡导学徒制,并坚持做社会教育,就是想让厨师们找到正道,有信仰,有方向,整个行业才会更好。”
2018年、2019年教师节,二合馆主办了两届河南省师徒传承论坛。“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国人的凝聚力和文化情怀,都在师门传承里。师门传承的,不仅是技艺,还有匠心和信仰。”李志顺说,“推动师徒传承,是我下半生必须干好的一件事。”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沈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