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9日 星期日

远亲不如近邻?得了吧,你连邻居名字都叫不出

在你住的公寓或居民楼里,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

远亲不如近邻?得了吧,你连邻居名字都叫不出

每天乘坐电梯上上下下,

有些面孔你明明很熟悉,

你却和他从来没说过话,

因为,你不认识。

远亲不如近邻?得了吧,你连邻居名字都叫不出

自己在家里感冒发烧,

纵使忍痛打车几公里去买药,

也不会想过找对门的邻居求助,

因为,你不认识。

远亲不如近邻?得了吧,你连邻居名字都叫不出

你的父母从老家过来,

天天在屋里闷闷不乐,

感受不到老家邻里间的欢声笑语,

因为,你不认识。

似乎在现代年轻人的字典里,“邻居”这个词正在慢慢消失。

远亲不如近邻?得了吧,你连邻居名字都叫不出

在快速扩张的城市化浪潮下,我们住得越来越高,彼此挨得越来越近,按理说邻里关系应该更加和谐。

但现实是,一道道防盗门,一层层隔板,让我们的生活多了份安全感,却让我们和邻居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邻里关系是仅次于血缘宗族关系的十分重要的社会关系。逢年过节相互串门,农忙时节互借农具,闲来互访相互唠嗑,邻里间的互助互济在普通老百姓中十分普遍。邻里关系的和谐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远亲不如近邻?得了吧,你连邻居名字都叫不出

千金买房,八百买邻”、“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美好的睦邻环境在古人眼里是一件比住房条件本身还重要的事情。

然而到了现代,邻里关系似乎正在逐步地走向边缘化。

远亲不如近邻?得了吧,你连邻居名字都叫不出

根据中国青年报做过的一个民意调查,在4500个被调查者中,40.6%的人表示和邻居交流不多,其中12.7%的人表示根本不认识邻居。此外,在不认识邻居的人群中,租房者的比例高达六成;在城市居住的人不认识邻居的比例接近五成,远高于县城和农村居民

那这是否表示现代人打心眼里不想认识邻居呢?其实不然。

根据另一项网络调查发现,其实有近八成的受访者在搬家后是希望认识新邻居的,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现代人内心对于邻里社交还是充满期待的。

那是什么限制了人们主动去认识邻居呢?

一、现代人的工作压力太大远亲不如近邻?得了吧,你连邻居名字都叫不出

现在城市里,尤其是一二线城市,人们的时间大多数都被繁重的学习和工作占据。很多人早上一早就出门,晚上很晚才回家,这样的生活节奏让很多人一回家就身心疲惫,只想好好睡一觉,哪有时间去想着认识邻居。早出晚归的生活让他们同邻居碰面的机会相当少,他们也就逐渐失去了同邻居交流的欲望。连邻居名字都不知道也就因此变成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二、社交恐惧症让更多人选择在网上交流远亲不如近邻?得了吧,你连邻居名字都叫不出

随着越来越多社交网络工具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社交的成本越来越低。很多人并不愿意花费时间在认识邻居上,毕竟我们的孤独完全可以依靠聊天工具来缓解。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每天都在捧着手机用微信聊天,即使到了家里,也是手机不离手。这么看来,认识邻居也就真的变得没什么必要了。

三、城市配套服务水平的提升远亲不如近邻?得了吧,你连邻居名字都叫不出

互帮互助曾经是邻里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依稀记得小时候,家里缝纫机少根针线,做饭缺了酱油,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去邻居家借。甚至小孩在家没人带,我们都可以委托邻居帮忙照顾。但是现在,我们的任何需求都可以一个电话搞定。没人带小孩我们可以找家政公司,家里没人做饭我们可以点外卖,缺了什么我们可以网站上买。即使是在紧急情况下,我们需要求助,想到的也是微信里的好友们,而不是你隔壁的邻居。

四、城市休闲生活多样化远亲不如近邻?得了吧,你连邻居名字都叫不出

曾几何时,邻居对于我们的心情调节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茶余饭后,找邻居聊聊家常,是我们重要的业余消遣方式。然而现在城市休闲生活逐步趋于多样化,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在电脑上消磨时间,也可以出去唱歌或者去酒吧看看表演,邻居的作用也就相对被淡化了。

五、邻居背景的差异化导致我们不敢盲目去认识他们远亲不如近邻?得了吧,你连邻居名字都叫不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圈层化发展,我们的邻居可能来自全国各地,来自不同的年龄层级,来自不同的工作背景甚至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彼此背景的差异导致我们不敢盲目地去认识他们。比如我的邻居是个喜欢闹腾的人,而我自己喜欢安静的环境,那性格的差异就注定了我很难和我的邻居沟通。多元化、复杂化的社群发展已经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此外,现代人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都比较凸显,摒弃利益的往来,我们往往很难提起兴趣单纯地去认识邻居们

目前,国内部分社区已经意识到邻里关系淡化的问题,经常会组织一系列的邻里文化建设活动去塑造社区睦邻环境。然而这样的活动并没有在大环境上缓解“陌邻”的趋势。反观国外,我们往往会发现他们的邻里关系更具人情味,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远亲不如近邻?得了吧,你连邻居名字都叫不出

英国:很多在英国留学或居住的小伙伴会发现,英国很多家庭虽然都是独门独户,但他们的门都没有防盗锁。其实很多英联邦国家也是这样,就像小编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时候住在老外家,第一天就发现外门没法锁。当时老外房东告诉我,他们出门有时候都不锁门,着实让我对他们心里对社区安全感的自信吃了一惊。其实,英国在1982年就出台过《邻里守望互助方案》,在法律层面要求邻里合作守望社区安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邻居之间的联系被进一步强化,社区治安也就自然而然越来越好了。

远亲不如近邻?得了吧,你连邻居名字都叫不出

美国:在很多好莱坞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每次主人公搬到新家后,新邻居经常会主动带上饼干、蛋糕来拜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邻里关系的和谐。其实美国在2011年就建立了“邻里之家”网,这个网站已经成为了各社区邻里发布互帮互助信息的平台,也是社区居民增进邻里感情的重要根据地。

此外,新西兰的“邻居节”活动、新加坡的“一起用餐”计划等,无一不体现了国外在邻里关系建设上的成熟与规范。

我曾经无数次向往过这样的生活:没时间照顾宠物可以让邻居帮忙遛一下,做饭少点材料可以找邻居借,邻居如果是同龄人可以邀请她到家一起玩玩狼人杀,一起看看电视。然而这一切的实现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和舆论的共同引导。

互帮互助不互扰,愿我们的邻里关系回归1998

上一篇新闻

留学生活黄金法则 | 在新加坡留学,孩子如何快速融入寄宿家庭?

下一篇新闻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新加坡华人生活:从佛系到罚款管控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