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争端屡谈屡犯,围堵在印中企,印度为何对中国充满敌意?
作者|思齐 编辑|漆菲
中印再起龃龉之际,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与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于9月4日在莫斯科举行会晤,这场长达2小时20分钟的会晤是自今年5月中印边境局势紧张以来,两国高级别官员首次面对面接触。
这缘于8月31日印军破坏前期双方多层级会谈会晤达成的共识,在中印边界西段班公湖以南地区及热钦山口附近再次非法越线,公然挑衅,造成边境局势再度紧张。
班公湖争端发生后,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MEIT)9 月2日宣布禁用 118 款中国手机应用程序(App)。这已是印度近期第三次封禁中国App,理由仍是危害国家安全。
班公湖
今年以来,印度在经贸、投资审查方面给中国企业设置了诸多障碍。印度还表示拒绝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有官员甚至称"印度不会考虑加入任何中国主导的贸易协定"。在民间,印度社会的对华情绪似乎也表现出"无法容忍"之意。印度为何对华忽然变得如此充满敌意?
印方屡次越线挑衅
中印存争议的边界地区大都自然条件严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0摄氏度,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60%,每到季风季节常发生洪水和山体滑坡,不适宜人类生存。即使是体能极佳的士兵,也需要数天的时间来适应高海拔地区的环境,士兵要随时面临冻伤、雪崩甚至高空肺水肿造成的伤害。
不过,位于青藏高原西部的班公湖却别有风景。班公湖藏语意为"明媚而狭长的湖",湖边群山环绕,远处的山上白雪皑皑,夏天湖面上聚集着群鸟嬉戏。但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相对闭塞,少有游客到访。中方在此具备空间上的绝对战略优势,中国的军事阵地,特别是边境线西段,可以直接俯瞰印度的边境前哨,这让印度一直感到不安。
今年春天开始,印方加紧在加勒万河谷边境沿线越线修路架桥,试图单方面改变实控线现状。印方修建的主要包括什约克河东岸的公路,以及一座横跨什约克河的60米长的倍力桥。中方对此多次提出严正交涉。
双发冲突始于5月。5月6日,印军从加勒万河谷地区越线进入中国领土,构工设障,遭中国边防部队管控;5月9日,印军再从锡金段越线进入,导致双方士兵冲突,但未出现严重伤亡。之后双方边境部队就事态保持沟通。
在6月6日中印第一轮军长级会谈中,双方对峙关系趋于缓和。印方承诺不越过加勒万河口巡逻和修建设施,双方同意在加勒万河口两侧各建立观察哨。但此后印军再次违反共识越线挑衅,引发了45年来的首次致命冲突。
6月15日晚,印方一线部队越过实控线,破坏中方在此搭设的帐篷。当中国边防官兵按处置边境事件的惯例前出交涉时,印军突然暴力攻击中方前往交涉的官兵,导致双方发生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死亡。据印媒报道,印度有20名士兵死亡。中方并未披露伤亡情况。
事件发生后,两国外长于6月17日通话达成共识,同意遵守双方军长级会晤达成的共识,尽快使现地局势降温。此后边境事态一度平稳,7月初双方一线部队开始分批次完成"脱离接触",特别是加勒万河谷地区完成了军队的"脱离接触"。
好景不长,8月31日印军再次破坏共识,在班公湖南岸、热钦山口附近再次非法越线占控,公然挑衅,让边境局势再度升温。印度国防部在当天发布的情况说明中承认,印军事先觉察到中方将采取"挑衅性的军事行动来改变现状",然后"先发制人(pre-empted),采取了军事行动"。
中印防长会晤期间,魏凤和表示,造成当前中印边境紧张局势的起因和真相十分清楚,责任完全在印方。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中国军队完全有决心、有能力、有信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他还指出,"希望印方严格遵守双方达成的一系列协定协议,切实加强对一线部队管控,不越过当前实控线进行挑衅,不采取任何可能引发局势升温的举动,不刻意炒作和传播负面信息。"
辛格则表示,当前形势下,边境和平稳定对双边关系至关重要,应保持双方军事、外交等各层级对话渠道畅通,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问题。希望双方采取负责任态度,尽快实现一线部队全面脱离接触,避免采取使局势升级或复杂化的举措,不使分歧成为争端,推动两国两军关系尽快回到正轨。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宗义向《凤凰周刊》指出,这次事件非常清楚,印度所谓的"先发制人"就是印方背信弃义主动采取行动。但从中方角度来看,印度此次行动属于进攻性行为。
"印度此次挑衅的直接原因是希望在谈判桌上获取更多筹码,让中方在班公湖、德普桑、空喀山等区域根据印方划定的所谓实控线做出让步。"刘宗义说,"但印度要求的让步幅度非常大,包括让中方放弃一些驻地的基建和巡航设施,而这是不可能的。"
中印边境紧张关系一直存在。近来最引人关注的是2017年6月发生的洞朗事件,当时印度边防部队270余人携带武器和装备,从多卡拉山口越过中印边界锡金段边界线,突然进入中国境内阻挠中方的修路活动,引发双方对峙。最终以印度将越界人员和设备撤回印方边界而告终。此后在2018年4月和2019年10月中印领导人会晤前夕也发生过一系列对峙事件,但鲜有报道。
刘宗义解释说,印方不断就边境问题向中国施压,是为了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核实实控线,但双方对实控线的认知差异非常大。"尽管其中牵扯的领土面积不太多,却涉及边界地区的战略要地、军事上的战略制高点。所以双方在这一问题上长期争执不下,矛盾越积越深。"
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边境冲突地区的道路和桥梁是两国谈判的主要争议点。一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说,因为中国人建的公路更完善,让他们能更快、更容易接近冲突地区。
今年6月以来,印度大幅增加对拉达克地区战略性边境公路的建设和维护资金,从4600万美元增加到如今的6000万美元。而经过近20年的修建,长达255公里的达布克-什约克-道拉伯格玉尔地公路于2019年竣工,该公路能提高印方在冲突事件中快速运送人员和物资的能力。
"莫迪政府迫切想要解决中印边界的划线问题,之后可以把大批军力从中印边界调往中巴边界,集中精力对付巴基斯坦。接下来便是在印度洋上遏制中国,因为印度洋是中国海上能源和贸易供给的必经之地。"刘宗义强调。
莫迪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学院学者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看来,中印这两个毗邻大国出现冲突是意料中的事,但在仍需专心发展国内经济的时间点上选择正面交锋,这一点出乎许多学者的预料。他在日前举行的一场座谈会上指出,中印因为文化差异,毗邻却从未真正理解对方。"中国经济崛起以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在印度周边国家建立地缘政治势力,这让印度感到不安。"
已禁用224款中国App
边境争端反反复复之时,印度国内也逐步加速在互联网、经贸、能源等关键领域的排华行动,本土企业更是响应莫迪政府提出的"自力更生"号召,填补中国企业退去后的市场空白。
9月2日,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宣布将禁用118款中国应用,包括在印度流行度极高的腾讯手游"绝地求生",以及微信读书、百度、手机淘宝、优酷等程序。印度的理由是,它们收到来自多渠道的投诉,发现安卓和iOS平台上的一些移动应用程序涉嫌以未经授权的方式"窃取并秘密传输"印度用户数据至外国服务器,"涉嫌参与危害印度主权与(领土)完整、印度国防、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活动",国内有强烈呼声要求采取"紧急措施"予以打击。
绝地求生在印度被禁
在此之前,印度政府于6月29日宣布禁用包括TikTok和微信在内的59款中国App;一个月后再次宣布禁用47款来自中国的App;加之近期被禁的118款应用,印度政府合计已禁用224款中国App。
"绝地求生"在印度拥有超过5000万玩家,印度是该游戏最大的海外用户市场。根据数据分析公司Sensor Tower统计,印度占该应用总下载量的29%。但营收影响微不足道,印度仅贡献了其整体营收额的2.5%。
"绝地求生"还在印度推出了轻便版——消耗流量更少,在廉价手机上也能运行流畅,非常适合买不起昂贵设备和宽带的用户。对于印度年轻人来说,这款游戏是疫情下缓解压力的重要渠道。
"当一切都因疫情被封锁的时候,这款游戏是我的社交方式,也是一种减压方法。"印度孟买26岁的穆斯塔法·森特瓦拉称,他每天会和朋友一起玩几个小时游戏。职业玩家阿克谢·辛格失望地说,"对其他人来说,这只是一款游戏,对我们来说却是生计。这意味着我们将在全球范围内落败,因为其他国家的选手可以继续练习并不断进步。"
除了大批量限制中国App,印度在投资上也对中国企业采取了一系列限制行动。今年4月,印度政府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推出外商直接投资(FDI)新规,要求与印度接壤国家的非公民实体在印度投资时需经过政府审批,大大增加了中国资本进入印度的门槛。
持续不断的边境冲突还导致印度国内掀起抵制中国产品的浪潮,很多中国货物从6月开始遭遇海关清查。8月15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印度标准局(BIS)推迟对手机零部件和电视机的进口审批,包括小米和OPPO在内的中国企业预计将受影响。一名印度高级官员表示,政府正在制定一项新的标准政策,旨在针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低质量产品"。
刘宗义指出,中印之间长期以来的默契是把边界纠纷、政治问题和经济合作分开,通过跟中国的经济合作来获得自身的发展,但现在,印度把边境问题和经贸问题关联在一起了。"他们希望通过经济上向中国施压,换取中国在政治问题上的让步。"
在印度的诸多限制政策下,不少中资企业陷入法律和财务纠纷。有报道指出,即便是决定退出印度市场,也需要走完漫长的法律程序。部分无法立即放弃印度市场的企业,除了要想办法绕开印度法律对中资的限制,还得找到印度当地的合资伙伴,通过出让部分利益来避免制裁。
经济民族主义下的"去中国化"
印度总理莫迪2014年上台之后,印度教民族主义情绪在国内迅猛上升,在对华事务上体现得也格外明显。由于边界争端发酵,以温和立场著称的印度国民大会党为了民意也开始跟风,与执政的印度人民党比着谁对中国更加强硬。
这让印度经济民族主义风潮也甚嚣尘上,本土企业在基建、网络、能源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去中国化"。
今年7月,印度铁路公司进行项目招标时,6家成功入围的竞标公司中包括由中企合资成立的中车先锋电力(印度)有限公司,该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国外竞标者,提出了极具竞争力的方案。然而8月21日,印度铁道部忽然发文,宣布取消此次竞标,并称将"优先考虑印度制造"。
受国内民意影响,一些印度企业也加入到了排华行动中。印度最大电信运营商之一的巴蒂电信和沃达丰宣布,将华为和中兴在其5G测试合作商中除名;印度国有炼油公司也打算暂停与中国相关的原油贸易,包括停止向中海油、中石油等企业发送原油采购招标文件、停止租用中国油轮等。
在禁止多款中国手机应用后,印度本土企业开始积极打造本土替代产品。据《今日印度》报道,印度政府还考虑对370多种中国商品实施进口限制,预计在2021年3月前实施。
印度从今年年初起就谋划在边界地区采取行动,一方面认为中国被疫情牵制住无暇他顾,希望借此机会摆脱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把全球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当时采取了不少行动,例如不断游说在华跨国企业把工厂转移到印度,并划拨大批土地准备投资建厂。直到4月开始疫情在全球蔓延,印度也面临同样的危险时,才有所收敛。
印度疫情封锁期间的防疫人员
印度有大批日薪制工人,一天不工作就没有饭吃。疫情在印度暴发后,失业率猛增,印度人认为自己的崛起进程被打断,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排华情绪。随着边境争端发酵,这种情绪变得愈加激烈。
疫情对印度的产业冲击也非常大。作为世界最大的仿制药出口国,印度70%的原料药来自中国。但受疫情影响,印度一度出现原料药供应中断、涨价的情况,引发政府对药品短缺的担忧。而其他零部件如太阳能元器件、手机零部件等也严重依赖中国进口,造成很多印度工厂不得不停工停产。
"印度现在采取的政策与美国一致,也是去中国化。一方面是疫情期间暴露出了对中国经济严重依赖造成的弊端;另一方面,印度希望通过去中国化来为它国内的财团攫取市场,实现自力更生。"刘宗义提醒说,但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莫迪想利用民族主义情绪,但又怕其失控,这就使得他在对华政策上左右为难。
美国也想来"插一脚"
中印边界争端发酵之时,美国也不忘来"插一脚"。当地时间9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很乐意为中印边界争端提供帮助,还称中印之间的斗争"比很多人了解到的更强烈"。对此,中印双方不约而同地表示拒绝。特朗普今年5月也曾对"调解和仲裁"中印关系展示出"极大兴趣",但同样遭到拒绝。
莫迪和特朗普
需要承认的是,中美关系的紧张的确让印度看到了实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到印度的机遇。印度也与美国越走越近,美国希望印度成为其"印度-太平洋战略"的支柱,印度则希望借美国之力实现其工业和科技发展,并在贸易方面获得特殊待遇等。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所副所长林民旺表示,印度政府的外交政策非常明确,就是战略上要跟美国站在一起,策略上采取大国平衡的做法。今年疫情暴发之初,印度精英人士牵头反华,印度比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对中国的敌意都要强。他提醒说,从印美防务合作及已签署的安全合作协议看,印度比美国绝大多数盟友都更反华,这一基本状况一定要认清。
今年2月,特朗普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美印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还签署了价值30多亿美元的军售协议。莫迪为特朗普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特朗普在访问莫迪故乡——古吉拉特邦的艾哈迈德巴德时,不仅有十万民众夹道欢迎,当地一个可容纳10万人的板球馆还专门为特朗普准备了一场大型欢迎仪式。
"对特朗普的历史性欢迎意味着印度要终结国内残存的对与美国结成伙伴关系的保留态度,标志着印度对美国的看法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印度知名战略家、卡内基印度中心主任拉贾·莫汉评价称,尽管印美关系在过去20年里取得很大进展,但官僚机构、政治阶层和知识界对美国的不信任是根深蒂固的。"莫迪终于打破了对与美国接触的系统性偏见。"
美国波士顿大学国际问题学者米勒(Manjari Chatterjee Miller)认为,印度近年来积极向美国靠拢,双方都希望借由彼此制衡中国,从而建立起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美国自克林顿执政时期就开始积极拉拢印度,但两国始终没有正式结盟。这反映出印度在中美之间的谨慎态度,因此中国仍有机会说服印度重新思考其外交政策。"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观象台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