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程序员,月薪4000,辞职创业,获500万美元投资,凭啥?
16年前,陈罡打造了一个“窝”,外界估值175亿元。
2019年,他甚至放狠话,未来两年内一定上市。
然而,2年过去,它不仅没上市,而且离上市越来越远了。
16年前的热情,陈罡还能坚持多久?
(陈罡)
你的兴趣,价值千万
2006年,互联网这锅水烧得正旺。
工作狂人李彦宏熬了7年,终于熬出了9亿美元身家。
马化腾旗下的产品用户数超过2000万,身家直逼43亿元。
百度世界大会上,两人来了一场商业互捧,彩虹屁一个接着一个。
李彦宏掐指一算,一眼看透马总公司是最有前景的企业。
马化腾夸李总,正人君子,坚持初心做互联网,是吾辈之楷模。
对此,陈罡只能表示,大佬们的情趣,果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等平凡人怎可领悟得到,自己还是老老实实打工赚钱吧。
此时,陈罡还是个苦逼的程序员,领着4000元工资,敲代码、技术维护是他的家常便饭。
生活寡淡无趣,但好在灵魂有趣。
每到周末,陈罡约上前同事吕刚,两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两人跟着感觉走,随便跳上一辆绿皮车,终点由老天决定。
周五晚上出发,周六早上一睁眼,就能到达一个全新的城市。
有一次,他们到西北一个小城市,就地住在一户农家。
那个周末,算得上是陈罡最珍贵的回忆。
吃惯了大城市的山珍海味,吃到乡下的粗茶淡饭,反倒觉得挺有意思。
陈罡爬山摘苹果,跟着农户下地干活,晚上躺在摇椅上,喂着蚊子、看着满天星斗,啃着自己摘的苹果,苹果都甜上好几分。
时隔多年,他再撮一下舌尖,仿佛还残留着当日苹果的味道。
就是这次美好的体验,让他灵感有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他想着,能不能将自己的旅行经历记录下来,放在一个网站上供大家欣赏。
如果可以,他还能鼓动其他人,一起在网站上分享自己的旅途点滴。
陈罡是新浪的产品经理,要做个网站,那还是小菜一碟的事。
几天的功夫,陈罡的想法就落地了,网站成型。
做网站,陈罡不在话下,可给网站取名,还真是触及他的知识盲区了。
他的网站立足点是“分享”,他把网上翻了个底朝天,终于找到与“分享”沾上边的两种动物。
蚂蚁、蜜蜂是公认的最懂得分享的动物,陈罡决定二选一,挑一个作为网名。
可“蜜蜂”早已飞入裘聿纲的花园中,“蚂蚁”跑进了马首富的农场。
得,白忙活一场,陈罡的如意算盘落空。既然两个都不能选,那他两个都要。
于是,他取名为“马蜂窝”,寓意蚂蚁和蜜蜂的窝。
陈罡一头打工,一头苦心经营网站,直到2010年,已有10万网民在马蜂窝“筑巢”。
这时,马化腾旗下产品用户突破1亿,同行纷纷向马总贺喜。
在用户2000万时,曾有人问马化腾,按他的推测,大概什么时候能够实现1亿用户?
马化腾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回答:“也许在我有生之年都看不到。”
马化腾兴许是谦虚,一切尽在他掌握之中,可马蜂窝用户达到10万,完全超出他想象。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平平无奇的兴趣,竟然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
曾有人说过,世界上最开心的打工人,做着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还能赚到钱,一举两得。
可现实是,我们大多没有勇气将兴趣变成工作,只能抱怨着自己的工作,向往着诗和远方。
在兴趣和变现之间,架着一条巨大的鸿沟:专业能力。
与其说是专业能力,还不如说是对兴趣的热爱程度。
我们很多人会陷入误区:兴趣是兴趣,工作是工作,两者泾渭分明。
于是,对待兴趣,我们随便玩玩,而在一份不感兴趣的工作里,逐渐耗尽自己的精力。
有的人认为,钓鱼只能是兴趣,平时闲着无聊,钓一钓烦恼少。
但如果我们决心要钓鱼,那为什么不尽力去钓一条大鱼。
既然我们迷上这件事,已经动手去做,那为什么不竭尽全力做到最好,让它变成我们的能力。
迈克尔杰克逊说过:
“努力做到最好,不能是第二或者第三。只要你选择了这条路,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不要仅满足于喜欢,而是要让“喜欢”显出原形,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而不是一笔带过。
如果我们喜欢弹钢琴,那就不要仅限于会弹,而是要弹出名气,留下作品,最好能在圈里占据一席之地。
热爱是最稀有的内在驱动力,有了它,我们往往事半功倍。
千万不要随意看轻你的兴趣,你的兴趣背后藏着千金万两。
这不,陈罡的兴趣,很快就给他带来了200万投资。
趁着一无所有,大胆去犯错
用户的激增,让陈罡看到了商机。
当时,互联网这锅水一煮沸,大家不管三七二十一,纷纷往里面下菜。
有人扔下游戏,网游横空出世,仅网游这一块肥肉,就养活了不少人。
一款《传奇》游戏,就将31岁的陈天桥送上中国首富的宝座。
(陈天桥)
有人靠着互联网,捣鼓起汽车网站。
李想做起汽车网站,33岁就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辆特斯拉。
梁建章将互联网玩出新花样,做起在线旅游服务,率先搅动了国内旅游这滩水。
陈罡一想,对于旅游,自己本就是行家,对于互联网,那也是很在行。
更何况,他现在手头上就有现成的网站,他决定下场玩一玩。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时候正好财神爷带来200万元,主动上门求见。
对方只是口头承诺,钱还没落入口袋,陈罡已经先上头了,递上辞呈,跟老板挥挥手说再见。
隔天,他就拉着好兄弟吕刚,到家具城选家具,一看价格,两人尴尬一笑,默默走掉了。
没有钱买家具,两人就自己动手做。
他们先偷溜到宜家看了一眼桌子的样子,记个大概,再跑去十里河买板材,捣鼓半天,弄了两张桌子,充当工作台。
两人使劲挤出几个子儿,凑了点钱,在北京大望路SOHO现代城租了间公寓。
那里就是马蜂窝的窝点。
但说实话,这时的陈罡太过于冲动,还没看清现实,就一头扎进去,结果摔了个大跟头。
其他同行卖机票、出租酒店,就算赚得不多,但也好歹能赚回本。
可陈罡的网站,充其量就是个旅游攻略社区,虽然赢在了原创,可变现能力有限。
200万元一到账,立马烧成灰,此后一直在烧钱,倒贴钱进去,几乎一分也没赚。
即使穷得叮当响,快喝上西北风,陈罡和吕刚还是不信邪,咬牙坚持。
陈罡四处找钱,结果钱没找到,坑倒是一个不落踩中。
为了汲取流量,陈罡飞到丽江,挨家挨户跟当地客栈推广,一遍遍跟他们说:
虽说现在是不起眼的马蜂窝,但日后绝对是价值不菲的金窝。
然而,没办法,人家没有慧眼识珠的本事,瞧不见金窝,只看到一无所有的破窝。
陈罡处处碰壁,看来线下引流行不通。
他又打起了杂志的主意,但杂志做得再有名,大多只能吸引一批忠实的订阅用户。
要想将这批现实粉丝转换成流量,怕是比女娲补天还难。
但他仍不死心,全国各地的融资会,只要他有空,他一场都不落。
有前辈看不下去了,好心劝他早点认清现实,他赚不到钱的。
人家出门旅游,先是买机票,再订酒店。
在当地小吃店、娱乐场所吃喝玩乐,偶尔到古玩店淘几样纪念品。
兜了一圈,他们口袋的钱都散尽了,哪还有钱留给陈罡赚?
对方说得的确在理,可陈罡偏偏不认这个理。
他就要试遍所有的可能性,直至完全无路可走,再谈放弃还来得及。
钱砸进去不少,溅起来的水花真的很少,最后陈罡只能乖乖回归原本,将心思花在打造旅游攻略上。
在窝里苦熬了一年,终于媳妇熬成婆,2011年他们得到500万美元融资。
钱来得如此突然,让人猝不及防,陈罡兴奋地说,自己如同体会了一把“抢银行的快感”。
事后,陈罡坦诚地说,他不害怕踩坑,只害怕该踩的坑没踩到。
人人都希望一生风调雨顺,谁都不想犯错,殊不知,一直不犯错,才是最大的错。
年轻时不敢犯错,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就再也犯不起错。
一次小小的错误,很可能就会葬送我们多年的积累,甚至倾家荡产。
趁着年轻,趁着一切尚未归位,趁着一无所有,赶紧犯错。
这时候的试错成本是最低的,犯一次错,顶多伤其皮毛,不至于攻到要害。
人生就是要多折腾,折腾对了就成了富人,折腾错了,大不了还是穷人。
如果不折腾,毫无悬念,一辈子都是穷人。
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人,而是人设
有了金主的大力支持,陈罡赚钱的路子也打通了。
原先,陈罡的网站只是一个普通的游记分享圈子,作为旅游业的最后一环,也是最不赚钱的一环。
行业老大哥梁建章,已经在机票、酒店等产业布局,其他同行也是一股劲儿往里钻。
陈罡心知肚明,他斗不过人家,也不想奋不顾身加入这场混战。
他们打他们的,他绕道走就是了。
于是,陈罡绕到旅游链的开头,做起了旅游搜索攻略,聚集行业数据。
当时,携程与艺龙、同程陷入“三角恋情”,三方争得正欢。
看着艺龙、同程节节败退,陈罡立即识趣,主动与老大手牵手做朋友。
与携程等其他对手合作,陈罡的网站从中收取提成。
这波操作,让马蜂窝在一众竞争对手中,显得如此另类,成功博得一波观众缘。
但让马蜂窝真正出圈的,还得是世界杯。
2018年世界杯,除了足球到达赛点,让在场的观众们热血沸腾之外,还有让他们更“沸腾”的。
每次中场休息,电视准时播放各种广告词,几次下来,大家耳朵听得都快起茧子。
有人忍着砸电视机的冲动,坚持看完了整场世界杯。
等到世界杯结束,若问观众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吗?
他们指不定脱口而出:“旅游之前,为什么先上马蜂窝?”
这是陈罡斥巨资,投放1.65亿的广告词。
虽说后面惹出不少幺蛾子,但不得不说,马蜂窝仅用了15秒,就让所有人都对它“念念不忘”。
此后连续几天,马蜂窝一直占据app热门搜索第一位,流量滚滚而来,挡也挡不住。
一炮而红后,许多金主出手阔绰,一股脑儿给陈罡投钱。
陈罡的营销策略,若放到现在,别说出头,恐怕出圈都很难。
现在,赛道逐渐变窄,这种简单粗暴的广告已经不受宠了,观众也不吃这套了。
但这种广告最直击人心的地方,就在于它足够洗脑。
大家一准备旅游,想上网了解、做攻略,脑子里肯定会飘过一句“旅游之前,先上马蜂窝”。
标签可以反向塑造消费者的认知逻辑。
久而久之,上马蜂窝就成了旅游之前必备的动作,两个标签之间形成强关联,马蜂窝人设塑造完毕。
反观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需要人设去维持。
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一个原始的人,而是你的人设。
人设,说到底就是标签,别人给你贴什么标签,你在他眼里就是什么人。
在职场上,好标签往往能助你一臂之力,而负面标签就是你人生的拦路虎。
我们要善于主动去打造自己的人设,让人设为我们代言,持续曝光,在公众面前刷存在感。
假以时日,行业内的稀缺资源会不知不觉向我们靠拢,升职加薪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不过,有了人设,不代表从此高枕无忧,陈罡还有硬骨头要啃。
写在最后
当马蜂窝在世界杯期间出尽风头,洗遍无数人的脑袋,陈罡恐怕怎么都没想到,出来混迟早要还。
只不过,这代价也太大了。
从世界杯之后,马蜂窝接连被捅,伤透了陈罡的心。
先是被告数据有水分,“真实点评”不真实,消息一出,大家口诛笔伐。
一场公关处理,就已经搞得陈罡蔫了一大截。
他刚收拾完烂摊子,结果前线又塌了,公司连续两次被传出大量裁员。
但这次陈罡不冤,毕竟确有此事。
两次裁员,裁掉了公司的几大灵魂部门,老窝已是千疮百孔,再也受不起折腾。
与同行相比,陈罡网站变现渠道有限,主要靠广告主多多关照。
说白点,别人走的是纯商业化,陈罡反倒在商业与情怀之间反复横跳。
投资人做生意,讲究回本、利润翻倍,他们可没有闲情逸致玩情怀。
要想让投资人心甘情愿掏钱,陈罡必须拿出自己的诚意。
2019年,在拿到马化腾的一笔融资后,陈罡再一次兴奋过头,放出豪言:
未来一两年内,一定会上市,争取将老窝变成黄金窝。
然而那年,携程市场份额占比36.6%,去哪儿是老大的一半,同程与途牛占比咬得很紧。
马蜂窝只能踮起脚尖,对它们投去羡慕的眼神。
疫情到来,各家使出浑身解数,拼命求生,就连老大梁建章也拿出看家本领,在直播间游走一大圈。
同程艺龙也打入低线市场,寻求存在感,这时大家回过头发现,怎么听不到马蜂窝的动静?
即使对app进行全面整改,开始大步迈向商业,但商业味依旧不太浓。
最要命的是,老对手越来越强大,陈罡已经应付不过来,又来了一批新对手。
双面夹击之间,陈罡连喘气都显得很费劲。
说好的两年内上市,也已经不作数,上市之路任重而道远。
当年的热爱,如今成了陈罡的最致命的伤害。
当初一无所有的时候,还能大肆犯错,可如今,市场留给他的试错机会已经不多了。
那年费尽心思打造的人设,如今还能立得住吗?
去年底,陈罡推出一支不一样的广告,广告里一位老人为了上天,坚持了50年。
最后,在孙子的帮助下,登上火星。
或许,这也是陈罡的“上天梦”,只是不知道,他还能再坚持50年吗?
作者:朱小鹿&罗小洁
关注我@朱小鹿,阅读更多百万级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后,也是武汉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主业一门心思搞科研,副业用零碎时间写稿。
用动人的笔触,写走心的真实故事。
关注我@朱小鹿。或者点赞、评论、私信我,互相探讨学习,一起努力蜕变,成为更优秀的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