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一代”的收藏偏好
近年来的各大博览会中,“潮流艺术”作品的惊艳市场表现逐渐成为一种现象,比如在2019年拍出天价的艺术家考斯(KAWS)、班克斯等。这种现象预示着新老藏家群体正在迭代,“千禧一代”藏家的偏好将是未来艺术市场的风向标。
KAWS 《THE KAWS ALBUM》100cmx100cm 2005年 成交价:1.16 亿港币
《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2019年)将全球藏家的年龄段进行了分级,根据出生时间和活跃阶段,结合国际上对代际的划分标准,对出生于20世纪20至40年代的“沉默的一代”(Silent Generation)、出生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的“婴儿潮”一代(Baby Boomer)、出生于20世纪60至80年代的“X一代”(Generation X)、出生于20世纪80至90年代的“千禧一代”(Millennial)以及出生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Z一代”(Generation Z)的收藏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级,得出全球各年龄阶段藏家所占比重。
《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2019年)中全球各年龄段藏家所占比重的调查
2018年,在针对全球市场高资产净值人士收藏行为的调查中显示,在过去两年新兴的亚洲市场中,“千禧一代”收藏家要比其他年龄层更加活跃。在新加坡,46%的藏家为“千禧一代”,在中国香港占39%,在最为“年轻”的中国内地市场,这一比例也超过了20%。这一数据既呈现出新老藏家的交替,也为分析“千禧一代”藏家的收藏特点提供了数据和样本基础。
那么,“千禧一代”收藏家究竟有何不同?他们的收藏行为和艺术市场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千禧一代”藏家的身份
“千禧一代”藏家可以被分为两大阵营:一边是财富的继承者们,另一边是迅速成长起来的新贵,包括私人股权投资者、地产开发商和对冲基金领域的专业人士,或许年轻的科技精英也即将加入这个行业。
他们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于互联网衍生出的新技术情有独钟,对传统的艺术品售卖及体验模式并不依赖,这也形成了“千禧一代”藏家区别于“X一代”和“婴儿潮”一代藏家的独特审美。“在今年的苏富比春拍看藏家们的着装,昨天晚上拍吴冠中、关良这些艺术家作品时,大家都是西装革履的,今天KAWS的专场上却都是穿潮牌的年轻人。”李兰芳谈道。
“千禧一代”藏家的偏好
新奇便捷的交易模式
“千禧一代”藏家注重多渠道的收藏,会同时应用线上线下两个渠道收集作品。比如他们更多地通过Instagram来寻找卖家,通过线上拍卖参与交易,同时也会愿意听取前辈收藏家的经验分享以及画廊、拍卖行等专业机构的建议。即使是在藏家普遍艺术修养较高的英国,“千禧一代”也比他们所有的前辈更愿意接受建议,只有2%的人不使用外部资源进行学习。
Artnet网站在社交网站上销售作品
彰显品位的身份符号
从三个不同的收藏品类别来看,75%的“千禧一代”藏家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购买了装饰艺术,排在第二位的是传统艺术品,这说明新藏家在满足趣味的同时也重视艺术史式的系统性收藏。
同时,闲暇时间谈论艺术和通过艺术世界交朋友对62%的“千禧一代”收藏家非常重要,他们更多地将收藏艺术作为个人财富和成功的标志,而不是像父辈一样来自于自身爱好。
“千禧一代”收藏艺术的原因
稳健的财富投资
“千禧一代”藏家占比较重的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高净值客户(HNW)收藏家比其他地区更有可能拥有转售作品,转售率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收藏家,不同地区的收藏家平均转售率在60%到80%之间,高于平均水平。
小结
尽管“千禧一代”在艺术品市场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但他们仍然是亿万富翁名单上的少数。随着更多的收入转移给社会上最富有的人,继承财富的重要性正在许多地区持续上升。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对资本市场造成的压力,许多年轻专业人士的表现不如他们的父母,但他们对艺术市场的未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将“潮流文化”等新兴艺术形态带入艺术市场,让当代艺术拥有更多的市场空间,由此带来的不同艺术形态之间的融合、互动,对艺术收藏观念的转变、艺术市场风向的改变、市场战略的调整都起到潜移默化且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