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青年油画家曾灏:画下故乡那片红土地
20年前,初识他的父母时,曾灏还在读小学。那时,我们大人吃饭,其他孩子喜欢看电视,而他总是安静地画画,非常乖巧。不声不响中,大人的一颦一笑,聚会的场景,已跃然纸上,让人惊叹。如何抓取人物和景色的特征,他有一种天生的直觉力。
20年后,这个沉静安宁,潜心画画的孩子,一旦握起画笔,用起色彩,心中似有百万雄兵,大胆,热烈,整个画面有着强烈而生动的色彩对比。
他画下高原的阳光,澄澈透明,锵然而作金属声;他画下季节的风,能让心中的坚冰解冻;他画下天空的一片蔚蓝,如碧波荡漾。
他用坚实有力的笔触,用强烈明亮的色彩,把云彩的绚丽、高原的浑厚,大河的奔腾,描绘得元气淋漓,让人眼前一亮,怦然心动。
更难得的是,湛江出生湛江长大的他,画下故乡的山山水水。冬天的湛江浓墨重彩,如大自然的调色板。红土地赤诚火热地燃烧,挺拔的剑麻顽强生长,一望无边,绿染大地。
他画下鹤地水库的辽阔壮美,岸边黄褐色的泥土刻着岁月的年轮,清澈见底的湖水留着童年美好的回忆,水中的小岛上春意盎然,岸边玩耍的孩子,宁静中带着生机活力。
他是家乡湛江山水最好的知已和代言人。
曾灏笔下的风景油画色彩饱满浓郁,带着大自然的芬芳。创作技法也日臻成熟,逐渐形成了厚重、写实、色彩丰富,光感明亮,形象细腻的绘画风格。他的油画,特别注重景物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之间的关系,擅长用色调来表达时间、环境、气氛,烘托艺术主题,构建富有情调,洋溢诗情画意的场境。
从童年喜欢涂鸦,到成为一名职业画家,除了天赋,还有他对艺术的执着,他的专注和勤奋。曾灏从初中起跟老师学画画,曾师从广州美院的陈卫东教授学习素描,打下扎实的基础。他高中时迷上油画,苦练素描基本功,曾经连续50多天,在顶楼的画室,每天站着作画六七小时。他的毅力,连他的指导老师吴桦春也赞叹。
2008年,他如愿考上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
2013年9月,曾灏飞赴意大利,报考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研究生,在各国考生强手林立的情况下,顺利挺进该院30名有录取资格的榜单,后因该院采用传统摇珠选录20名的办法,没能如愿,紧接着被威尼斯美术学院免试录取。当他带着喜悦来到威尼斯时,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又因其成绩出众,重新给他发补录通知。然而,曾灏却怀着感恩之心,决定留在威尼斯美术学院。
在意大利3年时间里,曾灏师从著名艺术家伊戈尔教授,刻苦钻研油画技法。租住的房子小,放不下画架,他就搬到阳台画,风吹日晒依然坚持作画。名师指导,加上勤奋学习,他的艺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顺利获得硕士学位。
在意大利求学期间,他的足迹遍及有着“艺术摇篮”之称的米兰、佛罗伦萨、罗马、都灵、那不勒斯、锡耶纳等地的艺术馆、美术学院、教堂。
在这些地方,曾灏见到了在国内根本无法见到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顶尖大师达芬奇、凡高、拉菲尔、米开朗基罗、乔尔乔涅、马萨乔、卡拉凡乔等人的珍贵作品。
曾灏怀着崇敬的心情,站立在画前,如饥似渴,仔细欣赏,认真研读画面每一个细节,久久不愿离去。这些世界顶尖大师的成长之路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带给他很多思考,启发很大,给他日后的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变成创作的养分。
在时装和皮具之都的意大利,曾灏没有买过一件服饰,甚至没有闲暇时间去逛街。他一有空就扎进图书馆,将名画融入文艺复兴时代历史背景去思考,研究大师们的技法,开阔了思维的空间。他省吃俭用,回国坐最便宜的航班,省下钱来购买了大量的经典名著,名家画册,将沉甸甸的知识带了回来。
著名油画艺术鉴赏家柯森说他的风景油画“构图场境开阔,大气细腻,色泽鲜艳自然,整体融和协调,大胆运用活跃的笔触,在画面的很多部位形成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色彩的明亮度和华丽感,越是仔细品味越觉得醇厚耐看,是一种携着大自然芳香的画风,是较典型的欧洲油画风格”。
2015年,他还没毕业,新加坡一家油画典藏公司老板第一次见到曾灏的油画就被画面磅礴的气势所吸引,非常欣赏他的绘画技巧,称赞他基础功特别扎实,画面厚重、沉稳,视角效果震撼,主动提出合作意向,与他签下了长达18年的合作合同,突破了该公司20多年来签约画家最长时间极限 ,成了该公司最年轻的签约画家。
2016年,曾灏学成回国,选择定居深圳,开设了自己的油画工作室。
2017年,曾灏油画作品《秋韵》荣获由新快报联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翰墨青春 传承岭南”广东青少年书画大赛青年美术组二等奖。
曾灏喜讯不断,佳作不断。他仍是那个醉心艺术的孩子。相比当下一些急功近利,画风浮躁的人,他依然淡泊宁静,耐得住寂寞,不忘初心,专心作画。始终坚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苦练基本功,坚持深入自然气息浓厚的地方写生,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捕捉灵感,用心灵去感受大自然之美,用色彩挥洒情感。像《鹤地水库》就是他去当年春游的地方写生后,花了两个多月,重现了当年那份美好的回忆。
在诸多羡慕赞叹声中,曾灏保持宁静的心态,一直在不断追求突破。他表示,正在探索灵性艺术与风景画融合的可能性,希望呈献给读者的每一幅画都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感染力。
【全媒体记者】蔡秀娟
【作者】 蔡秀娟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