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传承了600多年的非遗绝活 让寿光这个村插上了致富“翅膀”

齐鲁网潍坊1月22日讯 草编是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利用各地所产的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生活用品。别看草编看似很平常但它早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地地道道的“非遗”。在潍坊寿光侯镇,就有一个以草编闻名的村庄——草碾子村,全村有近三分之一的村民掌握草编技能,而村民也靠着老祖宗留下的这门“看家本领”走上了致富道路,实现了乡村振兴。

传承了600多年的非遗绝活 让寿光这个村插上了致富“翅膀”

小草编背后藏着“大学问”

在寿光草碾子村,记者见到了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碾子草编”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李永先。与别的村民不同,李永先对于草编可谓“情有独钟”,因为这项技术从祖辈一代代传承到他手中,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且还是家族的荣耀与责任。在李永先的发展之下,原先在当地“打转转”的草编制品,不仅在国内市场走俏,而且还做到了出口的水平。“我在19岁中学毕业以后,去了东北,回来以后从村民手里收茅草锅盖,骑着自行车去潍坊零卖。因为这个机会认识了青岛的一位客商,他开了个工艺品厂,打那之后我就逐步开始给他干出口。”李永先告诉记者,“现在,草碾草编不仅在潍坊当地出名,而且已经远销到了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2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不仅能靠着这门手艺养家糊口,而且还能发家致富,这换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就这样,原先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一下子有了名气。目前,草碾子村的草编有40多个品种,畅销海内外。顺理成章,草碾子村也就成为远近闻名的“草编村”。记者了解到,草编工艺是草碾子村的一项传统工艺,主要材料有茅草、芦苇、麦秸等野生植物或农产品下脚料,便宜又环保。其产品具有品种齐全、做工精巧、造型美观等特点。另外,草碾子草编之所以如此受欢迎,还是因为它们自然、古朴的风格。草碾草编巧妙地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结为一体,造型美观,经济实用,具有浓郁的自然乡土特色。2010年,该村草编被列入了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那时起,草碾子村名声大振,而村里人各个也以村子为荣,以草编为荣。

传承了600多年的非遗绝活 让寿光这个村插上了致富“翅膀”

各式各样的草编制品

据介绍,草编技艺源远流长,足足有600多年的历史。随着草编知名度越来越高,村里学习草编技艺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草碾子村有1600 多口人,从事草编加工的约有600人,超过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村里的草编队伍以50至70岁的村民为主,还有几位80多岁的老人也活跃在草编队伍中。因为老人空闲多、做活细。粗算下来,靠着做草编,每人每年至少有5000多元的额外收入。动动手、聊聊天,大家伙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草编作品就一件件地做了出来。他们在享受着草编乐趣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一举两得。

传承了600多年的非遗绝活 让寿光这个村插上了致富“翅膀”

为了开拓市场,草编也加入了现代元素。这种彩色的条纹就是草编的一大创新元素。

篮筐、花瓶、首饰盒……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草编制品,如今已经壮大为一个产业。看到产业兴旺对乡村振兴的强力带动作用后,草碾子村两委牵头创办了草碾草编专业合作社,注册“草碾子”商标,采取统一收购、提取差价的方式,带领全村草编户“抱团”闯市场,通过动员,把本村及周边村的草编户都聚拢在了合作社的“大旗”下。这样一来,不仅编织户的收入比以前更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得到增加。为了进一步规范草编产品生产,村里投资15万元修建了草编产品展示大厅,投资10万元购置了展台、电视机等,并出资收购了村里的草编精品陈列在展台上。为让客户对草编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村里还专门制作了草编工艺宣传片,生动地展示草编产品的历史渊源和生产制作流程。如今,从事草编编织的人员也不仅仅局限于草碾子一个村,而是扩展到了周围的20多个村庄,从业人员已达到三四千人。产业做大做强之后,外贸出口为草编技艺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承载着村民们的“致富梦”飞出老村子,飞向了新生活。

上一篇新闻

特色小镇的文化生命力——以艺术小镇为例

下一篇新闻

笨妈啸天|疫情下的上海陪读第1天:夕阳那么美,你会辜负谁?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