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畜力行军”与“以战养战”,日军也效仿,却饿死5万人
有句老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充分说明了后勤补给在军事战争中的重要性。但是古代生产力低下,即便能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士兵也同样会忍饥挨饿。
为此,曾经雄霸亚欧大陆的成吉思汗创造了一个新办法,让士兵从此不再饿肚子,后世称之为“成吉思汗补给法”。
那么,何为“成吉思汗补给法”?
“非主流”的食肉方式
我们要知道,在13世纪时,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士兵,就是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他们兵锋所指、势如破竹,让整个亚欧大陆都臣服在了蒙古大军的铁蹄之下。
但是这支骑兵,是从蒙古草原起家的,别说当时,就算现在这里都没有充足的可供种植的土地。虽然蒙古畜力发达,但谁都知道光靠牲畜根本吃不饱饭。
那么成吉思汗想要征战四方,是怎么保证这支队伍的补给的呢?最简单的一个方法,那就是“畜力行军”与“以战养战”。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他们的孩子从生下来就会骑马,甚至说是在马背上出生的。
当一群蒙古人在一个水草点生活的差不多了,便会卷起蒙古包,驱赶着牛羊,骑着马去寻找下一个水草丰美之地。
如果饿了的话,他们就直接杀牛宰羊,或者喝奶。成吉思汗受蒙古族游牧习惯的影响,在行军打仗时,自然也充分发挥了这一特点。
蒙古草原自古以来便是战马的产出地,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马,每个蒙古士兵在外出打仗时,可以分配分配到三匹战马,这一匹骑累了,可以随时换另一匹,三匹战马轮番骑乘,充分保证了行军的速度。
虽然马在蒙古族中有一种神圣超然的地位。但到山穷水尽万不得已之时,战士们还是被允许杀马充饥的。
除此之外,每次大军出征,蒙古人都会携带着大量的肉干和少许干粮,并且还会把这些肉干直接放在马鞍下面,或者揣在怀里,外面不加丝毫包裹,这直接就和马的皮肤、人的皮肤相接触。
这是因为人和马在行动的时候,会累会出汗,而出来的汗液,会渗透到肉干和干粮之中,相当于给这些食物增添了调料,直接拿汗水当作盐来吃。
这种吃法,我们现在想想就会觉的“非主流”,但是在当时的那种生产条件之下,蒙古地区离海太远,缺的就是盐,任何带有咸味的东西都是非常珍贵的,能够有的吃就不错了,至于这些是不是汗水,那都是次要的。
除了这种畜力行军,饿时便将随身的牲畜当做干粮来吃,蒙古士兵最重要的另一个补给方法,那就是“以战养战”,说白了就是抢劫。
你的就是我的
嘉定8年(是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带领蒙古大军正在和金朝交战,花剌子模苏丹(国王)摩诃末趁此时机,故意挑衅成吉思汗。
摩诃末先是杀了蒙古的400商人,然后又将两位来使的毛发剃了个一干二净,故意放走他们羞辱成吉思汗。
其实,摩诃末敢这么底气充足地挑衅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蒙古当时向东与金国交战,无暇西顾。二是蒙古距离花剌子模数千里地,成吉思汗就是长上翅膀也飞不过来,而且来人少了吧,打不过,来的人多了,他哪里去拿这么多的后勤补给,让自己的军队吃饱饭呢?
摩诃末一切都算得非常好,如果对方是普通人的话,那么可能真的吃了这个哑巴亏,但是他面对的却是草原之鹰,成吉思汗。
君子报仇尚且十年不晚,更何况是这位史无前例的征服者很快就用行动证明,自己报仇根本用不了10年。
经过一年准备,成吉思汗便携将近20万蒙古骑兵,浩浩荡荡向花剌子模杀来。但其实不出摩诃末所料,成吉思汗兵临城下之时,已接近弹尽粮绝。
没有吃的怎么办?最好的粮食不就在你们花剌子模吗?
1220年2月,成吉思汗攻陷城市不花剌,三日不封刀,蒙古士兵随意玩乐,满城人尽灭。
3月,攻陷萨马尔罕,全城男女老幼皆斩,全城财物粮草,尽皆收入囊中。
秋后,攻取呼罗珊地区诸城,凡阻拦者,皆毙...
就这样,靠着一路征战一路杀伐,一路掠夺一路补给,成吉思汗硬生生地把花剌子模给打下来了。
缺乏补给?最好的补给不就在敌人那里吗?
成吉思汗的这种战术,也从此流传了下来。众所周知,后来小日本侵华,就是靠的这种战术。
但是事情总是发展的,完全照搬成吉思汗的办法,是要出问题的。
看我学习成吉思汗
1944年,已接近二战尾声,日本此时在东南亚战场上的局势越来越困难,于是日本准备进攻盟军反攻基地,印度的英帕尔。
如果能够拿下英帕尔的话,那么盟军的补给基地迪马普尔便会被置于日军的刀口之下,并且此举可以直接斩断中印公路,让盟军得不到中国的支援。日本方面称之为“乌号作战”。
这一战斗方案被交给了当时的日军中将,“七七事变”时现场日本的最高指挥官,牟田口廉也。
牟田口廉也
“乌号作战”最大的问题,就是此时如果驻缅甸的日军,想要进攻到英帕尔的话,那么需要穿过曼尼普尔山脉和印缅边界地区的钦敦江,这是一片一千五百多里长的无人区,一路上根本没有任何补给。
面对这样的情景,牟田口廉也想到了成吉思汗的“畜力行军”和自己惯用的“以战养战”之法,当即便决定征集牛羊,带着一大批牲口,用这些牲口驮着粮食,就可以度过无人区,弹尽粮绝之时可以直接吃牲口,走到英帕尔之后,还可以直接从英帕尔获得补给。
带着这样的作战思路,牟田口廉也的部下开始大肆征集牲口,但由于是在东南亚地区,马匹稀缺,牟田口廉也没征集到多少牛羊,于是他就招募了大批的大象和猴子。
大象带的粮食可以更多,猴子数量很多,在他们身上绑上粮食,带的数量也绝对不会少。
牟田看到自己麾下这批别致的“大军”,自信地点了点头。
3月8日,牟田率领第十五军三个师团,将近10万人的兵力,赶着牛羊、大象和猴子,进入了这将近1500里的无人区,不知道的人看到这一幕,只怕还以为是哪个马戏团的,前来“文艺汇演送温暖”呢。
牟田部所带“动物大军”渡过钦敦江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英国东南亚盟军总司令巴蒙顿那里,巴蒙顿得知此事,立刻带人前往英军第十四军司令部。
在亲临前线后,巴蒙顿下令立刻出击,看看这批日本兵想干什么?
在此时,牟田的“马戏团”也遇到了困难。
原来这三四月份,东南亚的雨季就要来了,钦敦江很有可能从浅浅的河流,变成汹涌的大江,那时候渡江更费劲了。于是他决定日夜加急行军,但是这样一来,消耗就大大增加了。
很快粮食便吃了一半儿,牟田也是一挥手,可以考虑吃那些不托粮食的动物了。
但是没想到,这些动物们很快便开始“起义”了。
有个词儿叫“杀鸡敬猴”,但在这时,杀牛杀羊吓得那些猴子也差不多,一群被临时抓来的猴子,哪见过这等血淋淋的场面,当即吓得一个个抓耳挠腮、上蹿下跳,一个不小心就跑了将近一半。
而且粮食有的还在猴子身上拴着,这让牟田非常着急。
但就在这时,牟田并不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就被盟军看在了眼里。
惊弓之猴
蒙巴顿接到消息,也非常奇怪,这群日本人是在干什么?改行当驯兽师了吗?不管了,先打他一下再说。
于是,英国的轰炸机从天而降,一颗颗的炸弹在牟田这“马戏团”的身下炸响了。
顿时,牟田遇到了他以前在历史文献里,从来没有看过的情况。
成吉思汗驱赶牛羊作为粮食,这些牛羊大部分都不会被吓跑。
但是此时的战场上可就不一样了,一发炮弹从天而降,“轰隆”一声巨响,这些牛羊、大象、猴子哪见过这个场面,顿时被吓得成了没头的苍蝇,四处乱跑。
这情况,别说书里没记载过,就是成吉思汗他亲自来了恐怕也不知道怎么办。
牟田一边顶着枪林弹雨,一边对手下大叫,把这些动物控制住。
毕竟控制不住那可就完了,一头牛身上的粮食,够一个中队吃上四五天,再算上牛自身也可以被吃,那价值就更大了,更不要说那些大象了。
跑了一头牛,基本上一个中队一个星期都要饿肚子,但是控制?怎么可能控制得住呢?
一个正常人的力量,控制住一头羊就已经是非常困难了,更别说控制住一头牛了,哪怕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也做不到拉住一头已经吓疯了的大水牛,更别提一旁的大象了。
靠人力拉住发疯的大象?开什么玩笑?
在一旁早就被放松看管的猴子们,此时也趁机兴风作浪,一个个上蹿下跳,看到这些和自己长得差不多的灵长类动物,直接上去就是一爪子。
就这样,牟田这支队伍前面要迎敌,后面还有对付自己招募的动物大军。英军两波袭击下来,动物们也逃的剩不下几个了。
迫于无奈,牟田只能下令,削减每个士兵的口粮,从一开始每人每天六两粮食,降到了四两、三两、一两半,最后一人一天三钱粮食,连冲一杯面糊的都不够。
但毕竟希望就在眼前,只要到了英帕尔就能实现“以战养战”。但不成想,牟田到了英帕尔后彻底傻眼了。
日军终于累死累活地到了英帕尔,但这里的居民们早就得到消息跑得无影无踪。人跑了还不算,家里那是一颗粮食也没给日本人留下。
饿的眼都发绿了的日本士兵,纷纷把仇恨的目光投到了牟田身上,就连一些高级军官,他们也纷纷看不起牟田,开口嘲讽:“司令你放心,接下来我们什么也看不见,您找个地方剖腹谢罪吧。”
在士兵中,由于牟田实行这种依靠牲畜的“成吉思汗补给法”,导致了士兵没吃没喝,更是得了一个“鬼畜牟田”的称号。
就这样,牟田只能带着人从英帕尔撤退,这又走了一遍1500多里的无人区。
这10万大军,回到缅甸时,竟然只剩下5万人了,死了的这5万人,几乎全都是饿死的。
回到了缅甸,牟田的日子也不好过,这剩下的5万日本兵成了“哀兵”,他们身上弥漫着一种绝望的气氛,很快影响到了其他士兵。
在和盟军几经交手后,又伤亡了数万人。
日本军方得知此事之后大怒,觉得这简直是不可饶恕的耻辱,甚至有的人还怀疑牟田是盟军的间谍。
其实从这件事能看出,成吉思汗当时为什么能成功,关键在于成吉思汗虽然携带牛羊,但畜力以马为主,马是那时候最快的脚力,也正因此成吉思汗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攻城略地,并在随后占据当地资源,实现以战养战。
而东南亚哪有蒙古那么多的马?靠牛羊驼粮食运输速度本来就有限,而且还调集动物中最难以驯服的猴子。运输速度慢就导致被发现的概率增加,就像牟田一样,即便真的攻下城池,当地百姓也早都得到消息了,做好逃跑的准备,啥都不带给你剩下的。
画虎不成反类犬,死了五万也是自作自受。
此战后牟田被撤职了,在回到日本之后,牟田遭到了日本人们的一众谩骂。二战结束,牟田被美国占领日本的军方逮捕,作为战犯引渡到新加坡受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