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潮州歌谣传承人的努力与坚持:创编方言童谣,打造幼儿绘本

潮州歌谣传承人的努力与坚持:创编方言童谣,打造幼儿绘本

编者按:泸定地震救人英雄甘宇在困境中坚定守望,台北三兄妹在寻根路上坚持着对故乡的信仰,以论文“致谢”走红回到大凉山支教的老师给孩子们送去了成长希望……他们追逐着光,也让正能量持续发光发亮。国庆假期,南都、N视频推出“向着光前行”系列人物回访,讲述多位新闻当事人勇毅前行并照亮更多人的故事。

“挨啊挨,挨米来饲鸡,饲鸡叫咯家,饲狗来吠夜……”在简单舒缓的音乐伴奏下,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韩文实验学校200多名一年级小学生,用稚嫩的童声齐唱这首潮汕方言童谣。

今年9月,“送给潮汕孩子的珍贵礼物”《童谣绘本》丛书出版,秋季版包括《天顶一粒星》《拥啊拥》《拍啊拍铰刀》三册。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教授、广东省省级非遗项目潮州歌谣代表性传承人林朝虹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丛书增加了原创音乐乐谱,扫二维码,就可以听到原唱和伴奏的音频。韩文实验学校小学生们所唱的这首《挨啊挨》将在明年春季出版。

林朝虹介绍,潮州歌谣,又称潮汕方言歌谣、潮语歌谣等,是以潮州方言为载体,流行于广东潮州、汕头、揭阳、汕尾中部及海外潮人聚居地的民间歌谣。

为了传承潮汕方言歌谣,林朝虹和团队将经典潮汕童谣汇编成书,为之谱曲、配乐;给每一首童谣绘制图画,制成绘本、动画片……林朝虹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这些年来,他们推动传统童谣创造性地转化、创新性地发展,并把相关作品上传到网络视频和音频平台,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潮州歌谣传承人的努力与坚持:创编方言童谣,打造幼儿绘本

潮汕方言歌谣有韵律、有审美价值

南都:作为研究潮汕方言歌谣的学者,在你看来,它具有什么特点?

林朝虹:潮汕方言歌谣是“有韵的潮汕方言”,以方言为载体,有韵律,有审美价值。它押韵,有头韵、内韵、尾韵,尾韵里又有很多押韵形式。它还用一些具有声音美的修辞格,像“挨啊挨”就是用反复和顶真,用前一句最后的字作为下一句首字,让它循环往复,有声音的美感。

在各种类别的潮汕方言歌谣里,我认为童谣是最有生命力的。童谣跟孩子最接近,能够被孩子们接受,它有声音美感,有语言价值。同时,潮汕童谣就像一个小百科,对这片土地的语言、风光、民俗、人文等都有所反映,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其实我们推动潮汕方言歌谣普及也是在做潮汕方言和文化的保护,我们有句话叫“留住方言歌谣,留住方言,留住根”。

南都:具体有哪些做法?

林朝虹:现在孩子们思维和表达都是普通话模式,虽然是潮汕人,但说自己的母语方言已经不太流利了。现在我们国家也在做语言资源保护,所谓“语言资源保护”更多是一种保存,把它摄录起来、存起来。对语言最好的保护是在使用中保护,你使用它,就是一种活态保护,也是保护的终极目标。

所以我们想创设一种可以让孩子说方言的环境,目前主要推动学校去创设这种环境。我们也提倡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童谣,但现在比较少,因为很多家长自己也不会念潮汕童谣。

潮州歌谣传承人的努力与坚持:创编方言童谣,打造幼儿绘本

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

南都:你和团队一直致力于普及潮汕童谣。

林朝虹:我们做童谣普及起源于2012年,当时我们出了一本《全本潮汕歌谣》,包含1003首潮汕歌谣,并有幸在2013年获得了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这本书出版后,出版社和一些家长提议精选出孩子们能读、能接受的潮汕童谣,于是我们在2013年做了两本潮汕童谣精选,一本给幼儿园小朋友,一本给小学生。

和做全本不同,做童谣精选时我们不仅收录文字版,还请了一些正在念小学的孩子帮忙录音,在书中附二维码,扫码就可以听音频。为了供亲子共读,我们还给每首童谣都配了插画。

2016年,陈平原、林伦伦和黄挺三位教授要主编一套《潮汕文化读本》,第一册就是从童谣来讲潮汕本土文化。比如收录了以潮州湘子桥风光为题材的童谣,同时介绍湘子桥的文化背景。这个思路好在它跳出童谣的框架,到了传承文化的层面,我们称之为“重建乡土记忆”,孩子们在学习歌谣的同时,也培养了对乡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这套读本中,我和团队老师在三位教授的带领下主编小学三分册。

对于读本的教学,不单童谣用方言读,教师教学过程也用方言来表达,创设一个方言的环境,孩子们觉得特别亲切。

这个课程里既有“童谣”又有“文化”。我们还把对教学呈现的探讨和实践整理成书,叫《重建乡土记忆的潮汕文化课程》,整合二十首童谣的教学课例,包括文字、课件、视频。

南都:你们还做了适用于幼儿园的绘本。

林朝虹: 2013年出版的《精选潮汕方言童谣》,并不是专门的教材,不方便幼儿园小朋友使用。于是,2019年我们为潮汕幼儿园的孩子编写童谣书。

我们做了六本绘本,每本精选适合孩子读的五首童谣,并用大色块油画、水彩、水粉画来讲述故事,不是单幅插图,而是构成连续故事的图画。此外,每首童谣后面,我们根据孩子的学习经验,设置适合他们的问题或游戏。

这套绘本在2019年年底完成,目前已发行7万册,读者覆盖整个粤东地区。因为不同地区的潮汕话口音不同,对潮汕童谣读物里配的音频,我一直坚持收录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地市三种口音版本,每一首都有不同的口音可参考。据统计,潮汕三市有100多所幼儿园使用这套绘本。

南都:相关课程效果如何?

林朝虹:学生们特别喜欢这样的课程。有的老师因为六年级期末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暂停了这个课,孩子们总跑去问“为什么不上了啊”,觉得特别遗憾。我们这套教材里的知识是文化百科,孩子们的兴趣很浓。

我们也结合新媒体,把相关音频放到音频播客平台,免费给各地的潮人听。所谓“四海潮州,五洲共享”,像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有潮人去搜索学习。

给传统歌谣谱曲将它变成歌

南都:流传较广的潮汕方言歌谣基本上都是一些非常经典的作品,你们有没有进行相关的创编?

林朝虹:我们这些年也做了一些创编工作。去年,有个幼儿园希望能找一些以“茶”为主题的潮汕方言歌谣给孩子们学,我觉得给幼儿园小朋友的歌谣必须有童趣,现有的几首我都不太满意,我说我来编吧,就编了一首《有闲来喝茶》。此外,我还编了《七步洗手歌》。去年我创编的《门脚一丘田》获得省级奖项。

我们还找音乐老师给传统的歌谣谱曲,变成歌,传唱效果很好。我们谱曲一般不太复杂,朗朗上口就好,否则很难传唱。之前有一所小学,请我去教200多个小朋友唱潮州歌谣,我就给他们放配上音乐的动画视频,他们都很快就学会了。

我们用动画视频、绘本、歌曲这些形式,推动传统童谣创造性地转化、创新性地发展,同时把相关作品上传到网络视频和音频平台,用现代传媒的方式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南都:你认为发展潮汕方言歌谣还有哪些方向和空间?

林朝虹:最主要是怎么让更多学校、幼儿园参与其中,我们影响的范围还是有限,因为不是强制性的,做不做这件事很多时候要看校长和园长。我只能告诉他们潮汕方言歌谣很不错,是个宝贝,大家要留住方言、留住根,让孩子做个有“根”的幸福人。

一开始我们很积极地去各个学校推广,也有学校听说了这样的实践后自己开始推行,但在我们辐射不到的地方,孩子们对潮汕方言歌谣的接触和认知还是有限。前阵子我们一位老师去一个文化站上课,发现20多个孩子里只有两三个会一首潮汕童谣。

我总认为学校是一个很重要的阵地,如果能够在这个阵地做好,可以影响家庭和社区,就是现在常说的“小手拉大手”。学校开了这个课,孩子回家也会跟大人分享,那么不仅仅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也会受到影响。

“从童谣到乡土”这个理念虽然很好,但如果没有基础教育学校去实施,没有课程落地,它就只是一个理念而已,所以还是需要大家一起来推动方言和方言歌谣进校园,推动乡土文化教育。

“向着光前行”系列人物回访

出品:南都即时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陈燕

采写:南都记者 郑璇真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媒体:便利店正在消失的便利性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媒体:日本的“酷”,为何推不出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