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 星期二

春潮涌动扬帆竞发——海南自贸区(港)两周年观察

人民网-海南频道 原创稿

两年前,海南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彼时,三十而立的海南,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和历史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又一次站在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最前沿,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

转眼,两年已过。琼岛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又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人民网记者从制度创新、营商环境、经济结构优化等维度解读,带你一探究竟。

优化营商环境 筑巢引得凤凰来

极简审批、审批权限下放……这些词语对于中兴通讯三亚研究院研发中心负责人罗威来说,体会尤为深刻。

这个故事说来话长,甚至长到了10年前。

2009年,中兴选择在三亚建设研发基地。“2009年拿地,2010年施工,200根桩就打了一年。”回忆起之前的经历,罗威记忆犹新。因为办公场所迟迟无法建成,研发中心一直租房办公,导致研发人员愣是从最高峰时的600多人降到了不足200人。

为什么这么慢?“主要原因在于审批环节多、流程长!光土地证就办了6年,而在审批的关键环节,各个部门又开始‘踢皮球’。”罗威说。

转机出现在2019年12月,海南出台首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紧密结合海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实际,对标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提出一系列改善营商环境的创新、务实举措。企业集中的园区成为改革重中之重,探索“一区多园”发展模式;进一步明确重点园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平台作用,总结推广“一园一策”,为园区量身定制个性化扶持政策,把省市两级审批权限直接下放给园区,实行极简审批。

“企业的痛苦我们也了解,以前环节多,我们力不从心,现在我们可以做主了,马上就办。”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专职副书记童立艳告诉记者,很多可以放在事中、事后监管的审批项,改为采取备案制、承诺制,建设施工许可证就是其一。试行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后,审批1个工作日就搞定了。

签订承诺书后,中兴通讯很快拿到了管理局发出的第一张施工许可证。

办土地的六年和拿到施工许可证的半个月,让罗威深切意识到,海南变“快”了。

春潮涌动扬帆竞发——海南自贸区(港)两周年观察

正在建设中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 人民网海南频道记者孟凡盛 摄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逐渐变好的营商环境成为增加海南吸引力的因素之一。两年来,海南自贸区先后开展7次建设项目集中开工和签约活动,累计开工793个,总投资超4300亿元。

2019年,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70.8%,世界500强企业有28家进入海南,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均入驻海南。

制度创新活力显现 激发市场活力

2018年12月21日,我国首单知识产权供应链资产证券化项目(奇艺世纪知识产权供应链资产支持证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12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共募集资金4.7亿元,这意味着海南省在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道路上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关键,是筛选标的企业、确认基础资产、引入担保机构增信等举措,可实现知识产权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降低企业对单一、风险较高的股权质押融资的依赖,使得拥有知识产权的公司融资渠道更加丰富,增强经济周期抗风险能力,风向标意义极强。这是海南在资本市场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探索上迈出的关键一步,对推动全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具有开创性意义。

“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支持海南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海南要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下大气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018年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指明航向。

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

近年来,海南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已相继发布六批共71项制度创新案例,涉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知识产权保护、金融、产品交易、人才、机构改革创新、医疗等诸多领域,多项为“全国首创”。聚焦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引进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海南实际、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项目和市场主体。行政管理职能与流程不断优化,对全省85%的政务服务事项实行“不见面审批”。

以法定机构形式探索设立了国际经济发展局、大数据管理局、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优化管理服务。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出台海南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15项功能全部落地运用并纳入离岛免税等特色应用,进口、出口通关时间均压缩一半以上。

海南全岛建设自贸港,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与此同时,海南也面临复杂的出入岛管理实际和各类船舶的管控风险。

为此,海南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这个被称为2019年海南省委十二项制度创新“一号工程”的平台汇聚海量大数据,从而形成海上、岸线、岛内三道防控圈。在疫情防控期间,该平台一边建设一边迎考,依托海南省公安厅公安大数据平台数据资源优势,开发上线疫情管控功能模块,准确分析发现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人群,从防输入和防扩散两个角度支撑疫情防控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

创新,仍在琼岛大地不断涌动。

落实开放为先战略 打造中国对外开放新高地

2019年5月30日,澜湄航空(柬埔寨)股份有限公司一架空客A320从海口美兰机场起飞出境。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架境外客机此前在海口接受了为期11天的C检维修和整机喷漆服务。这是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以来首例国际客户飞机进境维修业务,也是海南坚定不移落实开放为先战略,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生动实践。

春潮涌动扬帆竞发——海南自贸区(港)两周年观察

繁忙的海南洋浦港 人民网海南频道记者孟凡盛 摄

开放,离不开一个“通”字。

“4·13”以来,海南着力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探索创新贸易综合监管模式,对外资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快民航机场建设,着力打造四小时、八小时飞行经济圈,目前执飞国际航线已达到103条,通达境外62个城市。

2020年3月19日,一条印尼货轮驶入洋浦港30个万吨泊位中的一个,该港正在启动的扩建工程将使万吨及以上泊数位超过100个。以洋浦为重点,海南正加快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目前已开通43条内外贸航线,实现东南亚主要港口全覆盖,2019年集装箱外贸吞吐量增长23.8%。

柬埔寨王国驻海口总领事馆2019年10月开馆,填补了海南的“空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外国在海南设立的首个领事机构。

外商投资成为海南经济发展重要力量。两年来,28家世界500强企业进入海南。去年,海南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8家,增长一倍。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两年翻一番。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海南实现突破。拓展国际市场见成效,服务贸易伙伴扩展至123个。

如今,海南的对外“朋友圈”正越来越大。

各类人才纷至沓来 聚全球智慧创新发展

“当前,海南正对标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加快建设自贸港,为海内外各类人才大显身手、施展抱负、实现梦想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3月31日,海南面向全球招聘2020年首批三万岗位人才。

这次招聘涉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园区、法定机构、民营企业等单位类型,其中年薪30万元以上的岗位数1717个,年薪100万元以上的岗位数59个。从产业分布看,现代服务业、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岗位需求数超总数的60%。从区域来看,重点园区人才需求旺盛,海口江东新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重点园区提供了3126个岗位。此外,涉及国际人才岗位470个,主要集中在外语专业教师、航空产业驾驶员和维修员、酒店管理等岗位。

这并非海南首次向全球发布“招贤令”。

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指出,“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必须举全国之力、聚四方之才。”

“4·13”以来,海南深入推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截至2019年底,海南重点用人单位共引进人才8.6万余人,同口径增长4.15倍,已有7716名外籍人才来琼创业就业居留,是“4·13”之前同期的152%。

同时,在中组部的支持下,从国家部委和发达省市分两批选派175名优秀干部、两批博士服务团到海南挂职。协调发改委、商务部、银保监会等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以及京津沪等发达省市,通过调入、选调、留任、选聘等方式,共吸引30名优秀干部担任与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密切相关的厅级领导职务。

引进“外脑”的同时,海南也加大本地人才的培养力度。自2018年4月13日以来,海南对本土人才的培养措施层出不穷——着力实施“南海系列”育才计划,一次性遴选南海名家、南海英才、南海工匠、南海乡土人才691名,带动各类重点项目培养人才3000多人次,并推动各领域、各地区人才队伍培养,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国家级人才项目人选配套资助工作,先后对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项目的45名人选进行配套资助。2人当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4人获批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人入选“省优”专家。177人分别入选515人才工程各层次培养项目。

自2018年4月13日以来,海南实施“探索建设自贸港”专题系列境外培训项目,已经组织了13批次干部赴新加坡、荷兰、美国,及中国香港等地,学习借鉴自由贸易港建设成功经验;累计选派3批300名干部到国家有关部委和其他自贸区跟班学习;在中组部支持下,先后从全国引进两批共174名专业干部来琼挂职,其中第二批挂职干部共131人于去年12月到任;自2018年起,中组部、团中央(来琼)博士服务团挂职覆盖面由原来8个中西部市县扩展到海南全省。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经济发展韧劲更强

曾经,房地产占据海南投资和财政税收的“半壁江山”,海南也一度被外界戏称为“房地产加工厂”。

“土地财政”一度让海南的经济数据持续加速上扬,但过度依赖房地产发展无异于饮鸩止渴。想要根治“房地产依赖症”,该怎么办?

现代服务业是产业发展的趋势,符合海南发展实际,海南在这方面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下大气力调优结构,重点发展旅游、互联网、医疗健康、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促进服务业优化升级,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中给海南开出的“药方”。

“壮士断腕”是近年来海南提及摆脱房地产依赖时出现的高频词。

2018年起,海南取消除海口、三亚、洋浦、儋州、文昌、琼海、澄迈之外的12个市县GDP、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考核,加大市县经济发展质量、发展后劲、创新发展以及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考核力度,督促市县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保护力度,降低对房地产的依赖。

海南还从服务于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大局出发,通过实施“两个暂停”、全域限购、加强引导管控、完善住房体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开展市场整治和风险防范,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房地产业转型发展。

摆脱房地产依赖后,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在《2020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了答案:重点培育油气、旅游、互联网、热带高效农业4个千亿级产业。

2020年3月7日,海南进一步收紧调控,加码对房地产市场的约束,成为疫情下首个逆向给房地产增压的省份,叫停商品房预售制度,还推出安居型商品住房等四类住房、本地户籍家庭最多买2套房等新政。

“壮士断腕”后的海南,正在变得更加“强壮”。2019年,海南非房地产投资占比58.4%,提高6.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达到67.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48.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估认为,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提振了各界信心,形成了良好预期,展示了“海南加速度”。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从制度改革活力不断显现到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从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到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两年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落实开放为先导的海南,向创新要动力,以人才聚动力,借合作强动力,正不断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贸港进程,在自贸港建设中刷新“海南速度”。

上一篇新闻

因不识英文,中国飞行员击落外国民航客机,周总理亲自出面解决

下一篇新闻

平等这么好,为何难施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