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米高空,发动机骤停,机长这个选择救了全机人的性命
1982年6月24日,晚上八点,一架由英国飞往澳大利亚的波音747客机,经过一段漫长的飞行后,来到了印尼的上空。当时天气良好,飞机在11000米的高度上巡航,一切状态正常。
高空巡航在飞行中是最舒服的状态,这时候飞机平稳而安全。
窗外是纤尘不染的蓝色天空,白色的云层就在自己的脚下,绵延无际。你会有一种错觉,以为你可以像哆啦A梦里的《云之国》一样,落到那些软绵绵的云朵上,躺下来舒适地闭上眼睛。
这一刻,你会赞叹人类有多么巨大的勇气和智慧,能把这样一个数十吨重的钢铁城堡送上天际。
人类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是如此伟大而美好。我们没有翅膀,没有超能力,甚至无法承受高空中的低压与低温,但我们却终有一天,能够翱翔天际,远远地俯瞰我们的家园。见到它们变得微小,而我们的心胸却变得更大一些。
突然,客舱里的乘客,见到飞机的舷窗外,正闪耀着一些奇怪的火光。
火光是从飞机的发动机里冒出来的。
1.高空停车
没有什么是比在高空中飞行时着火,是更令人恐惧的事。在高空中,你无处可逃。如果不能够迅速找到火源,将它扑灭,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着火的位置是发动机,那就更令人绝望了。
这时候飞机里的广播已经通知大家系好安全带,机组人员正在紧急检查着火位置,因为机舱里的人们已经闻到了一些类似硫磺燃烧的奇怪味道。但他们找来找去,就是没有发现火源的位置。各个仪器似乎都是正常的,客舱里也未发现有乘客抽烟,引发火灾。
这时候,更令人惊恐的事情发生了。机组人员发现,飞机的发动机,在一万米的高空,突然熄火,停止了运转。
为了防止极端情况,波音737客机在设计上,通常有2到4个发动机。如果其中某个发动机发生故障,机组人员只要操作正确,是仍然可以正常将飞机带回机场的。事发飞机拥有四个发动机,保险程度相对是比较高的。四号机灭了,还有三个备胎。
当晚驾机的机长和副机长,是经验丰富的老手,有能力处置突发的情况。就算只剩下一个发动机,也仍然能够继续驾驶。
可是,这天晚上祸不单行。没过几分钟,剩余的三个发动机,竟然相继罢工,集体熄火!
飞机在一万米高空,突然失去了所有的动力,变成了一架滑翔机,沿着一条抛物线,做起了自由落体运动。
2. 九死一生
按照当时的速度和高度计算,如果什么都不做,飞机会在抛出169公里后,坠落在海面上。机组人员一边向附近的指挥塔发出救信号,一边通过广播告知大家穿上救生衣,戴好氧气面罩。
救生衣是防备万一落到海上,仍能有一丝获救希望。氧气面罩则是用于机失速,急剧下降时,应对缺氧、失压的风险。
危急时刻,机长埃里克做了一个决定:掉转马头赌一把,紧急迫降在印尼的哈利姆机场,因为如果落到海里,基本是九死一生。
他们迅速与指挥塔取得联系,获得了降落的许可。
机组人员没再犹豫,迅速掉转了飞机的方向。突然,又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
机场的前面,有一座高高的山。以飞机目前的高度,根本不足以从山上跨过,也已来不及绕过。
等待他们的,是机毁人亡。
3. 千钧一发
千钧一发之际,命运向他们露出了仁慈的微笑。四个发动机,竟突然齐刷刷地复活了过来!
随着它们飞速地转动,飞机重新获得了动力向上攀升,避开了眼前的绝命高山,向机场飞去。所有人都大大松了一口气,感谢上帝终于得救。可就在这个时候,发动机竟然又停了下来,并再次喷出蓝色的火焰!
机舱开始急剧摇晃,挡风玻璃变得越来越模糊,几乎看不清地面的情况。机组人员咬紧牙关,凭借多年的经验,竭尽所能控制好飞机。几分钟后,他们成功地降落在了哈利姆机场,机上248名乘客和15名机组人员毫发无损!
事故发生后,人们立即进行了调查,很快找出了原因。原来,当天晚上,印尼的加隆岗火山正在喷发,大量火山灰飘荡在空中,火山灰与飞机摩擦之后,形成奇异的火光。更糟糕的是,部分火山灰被发动机吸入,阻塞了燃料,导致发动机在空中骤停。
幸运的是,在发动机熄火之后,随着温度的下降,部分阻塞物自动脱落,使得发动机在危急时刻又能够重新启动,帮助人们死里逃生。
经历这次事故后,人们充分意识到了火山灰对飞机的威胁,调整了相关规则,在火山爆发期间停止飞行。比如2010年3月,冰岛火山爆发,欧洲大批航班被取消,航空公司损失惨重。
4.民航世纪
航空对人类来说,其实仍然是新鲜事物。飞机和航空事业,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
早期的飞机,只是少数技术极客在探索。1903年,莱特兄弟第一次试飞的时候,其实只飞出了37米,根本就没人把他们当回事。不过作为技术爱好者,他们并没有因为没人关注就放弃掉了,而是继续执著地玩下去。这种探索精神,正是飞机早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到1905年,他们所设计的改进款已经能够飞38.6公里了。这个时候就比较受重视了,美国军方意识到飞机未来在战场上或许能派上大用场,尝试跟他们兄弟俩合作。不过兄弟俩不太会做生意,没赚到什么钱,反倒是一批模仿者把他们给竞争下去,发了大财。
美军的判断很精准,飞机在军事上的用途越来越大,特别是到了二战时,制空权对战场的胜败已经起十分关键的作用。
比如:没有制空权的德军迟迟不敢执行海狮计划;缺少飞机的英军在马来亚战役被山下奉文暴打;作为传统海军的王牌战列舰被航母炸出了历史舞台……
军事上的价值,大大推进了飞机制造技术,并且在二战结束之后,转而运用到民航事业上。是的,民用航空基本是在二战结束后才正经起步的,真正的大发展,更是要等到70年代之后,到现在不过是区区几十年时间。很多技术和经验,现在仍然处于不断累积的阶段。
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设法弄清楚每一次航空事故发生的原因,并争取让类似的事件永远不再发生。
努力去避免重复相同的悲剧,是对不幸事故中失去的生命最低程度的告慰。
5.黑匣子
黑匣子,就是为了弄清楚航空事故原因而发明的。
黑匣子早期也是用在军机上,后来民航飞机也装。它其实就是一个飞行记录仪,主要记录两方面的数据:
一个是记录飞机的高度、速度、加速度、位置、飞行姿态、飞行轨迹这些。一般只保留最近20几个小时的记录,没事发生就不断地把旧数据覆盖掉。
另一个是录音,分成多条音轨,分别记录驾驶舱、座舱、机载通讯设备以及广播的声音。同样只保留最近半个小时的录音,反复刷新覆盖。
飞机一旦出事,这些数据和声音就能够帮助调查人员分析事故的原因。所以黑匣子要十分坚固,确保在各种极端条件下仍然不会损坏。它能够耐高温抗高压抗腐蚀,一般装在机尾——统计发现,飞行事故中,机尾受损的程度最轻。
黑匣子通常是橙色的,便于被发现
如果没有严重受损,黑匣子会自动发送信号,报道自己的位置。但谁也无法保证,它每一次都不受损。
6. 事故原因
民航事故的成因很多。
有指挥调度的不慎:1977年3月27日,加纳利群岛上,一架荷兰的波音747在起飞时,撞上美国泛美航空的一架班机,导致583人丧生。
有设计的缺陷:1974年3月3日 ,土耳其一架DC10客气,在空中飞行时,由于设计缺陷,舱门突然脱落,最终失事,导致346人罹难。
有个人行为的不端:1982年12月24日,中国民航一架班机由于有人在座舱内吸烟导致起火,最终虽然成功降落广州白云机场并紧急疏散乘客,但仍有25名乘客来不及出逃。
也有雷击、飞鸟撞击,甚至是未知的一些偶然因素,比如至今仍下落不明,不清楚事故原因的马航370。
调查和统计发现,大部分民航事故是因为人为失误或设计缺陷,只有少部分是受到不可抗力的偶然因素影响。这意味着总结经验,努努力,少犯错误,民航的安全性仍然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
在一些突发事故里面,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可以起到巨大作用的。像几年前川航那次,刘传健机长和他的同事,在飞机挡风玻璃突然破裂的情况下,顶着失压和零下40度的低温,成功把故障的飞机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救下全机乘客的性命。
其实从1950年以来,民航的安全性一直是在稳步提升的,尤其在喷气式飞机使用之后。几十年来事故率是稳步下降的。在几十年来,民航大大发展的背景下,每年发生的航空事故反而逐渐减少。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随着技术和管理手段的进一步优化,事故率一定还会继续下降。
(据来自赵巍《竞逐九天 全球视野下的民航产业透析》
再贴一张来自DETR survey的调研数据,在1990到2000年间,各种交通工具每出行10亿公里、10亿次、和10亿小时的死亡率,作为参考。
之前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科普”,说飞机的出事概率其实是最低的,这几天大家都知道了,这种表述并不准确。所谓飞机出事概率低,是按每10亿公里里程的标准来计算的,因为飞机一飞就是几千上万公里,所以按这个标准来算,数据会好看一些。
7.尾声
1927年1月15日,巴金在上海登上邮船昂热号,花了一个月的时间,2月18日的时候才抵达法国马赛港。一路上还写了本散文集《海行杂记》。而现在我们从上海飞到巴黎,大约只需要12个小时,这时间只够看几部电影。
李光耀当上总理后,坐飞机去访问他国,曾经感慨幼时在新加坡,搭坐牛车花两个小时去城里,如今只花数个小时,却可以横跨大西洋。
不论如何,飞机是伟大的发明,它让我们即使去到地球的另一面去旅行,也要吧朝发夕至。
民用航空之所以能在近几十年取得飞速发展,因为它对经济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表面上看起来航空业赚钱不容易,一言不合就亏损。油价上涨亏损,经济衰退亏损,疫情亏损;不亏损也时常要依赖补贴。但世界各地的人们仍然争相建设机场,增加航线,因为航空业显然能带来财务报表上看不出来的其他许多经济利益。
东方航空近几年净利润
从旅游、商贸、物流到文化往来,航空让世界各地人们的经济上联系变得更紧密。而经济联系更紧密,大家就更有可能合作共赢,和气生财,世界因此也有机会更美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