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苏州的发展历程是绕不开苏州工业园区的(上)
谈苏州的发展历程是绕不开苏州工业园区的(上)。
根据2020年的数据,苏州工业园区以278.19平方公里,占苏州全域(8657.32)3.2%的土地;承载了113.4万人,占苏州全域(1274.8万人)8.9%的人口;产生GDP2907亿元,占苏州全域(20170.5)14.4%,首位度显著(超过省会城市追求的“123”标准)。从2016年开始商务部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体系进行改革开始,苏州工业园区连续6年蝉联商务部公布最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第一,实现六连冠。这份考核可是分量十足,考核标准涵盖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5个方面。
在2021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国家级新区排名上升了一位,名列第四。
那苏州工业园区经历了什么历程呢?
1994年2月26日,中新双方签署三份协议。
1994.02.26中新双方签署协议
1994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正式启动。
1994.05.12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启动典礼
1997年底,首期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1997.04.26新城花园邻里中心、新城花园小学开工仪式
2003年30平方公里建成区实现“九通一平”。
3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
2010年,在转型升级“三大计划”的基础上(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和科技跨越)“二次创业”,提出“九大行动计划”,形成转型升级的完整体系。
2010.03.28举行弘扬二次创业、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大会
2012年,在全国开发区中率先实现现代化。
接下来2013年,镇改街道,高水平推进一体化发展。2016年,布局人工智能产业。2019年,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60.15平方公里)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2021年12月,行政区划调整(增设金鸡湖街道)。
下一步呢?
先插一个题外话,在2021年公布的特大城市中,苏州落选了,根据官方的解释是在民政部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中,没有苏州工业园区,也就是园区的人口没有被纳入到城区人口,直白一点就是“乡下人”,但这可是城市最富有、建设最完善的“乡下人”,有实无名而已。
因为鄙人认为下一步应该实现政区合一,就像“高新区=虎丘区”一样。但是我更倾向于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和姑苏区合并,这里暂且点一下,有机会再聊苏州的“一核四城”。
苏州一核四城规划结构
回过头来,苏州工业园区这个“两国合作最值得骄傲的项目”开展的并非一帆风顺。
这还得从新加坡为什么选址苏州说起,对于新加坡而言,90年建交,D公92南巡以后开始考察,首选的是北京、上海,但是他没有机会。北京是首都,从政治意义和土地价格上讲是没什么机会的。上海在1990年就正式启动了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可谓举一国之力建设经济中心。闽粤两省因为与新加坡有一定的血统关系,担心影响正常的商业决策和政府治理,L一开始就排除了。于是乎候选名单是:山东的青岛、烟台、威海和江苏的苏州、无锡还有浙江的杭州、宁波。从新加坡的国际港口城市属性来看,沿海城市应该更有优势,并且当时的青岛和宁波还有自己的机场和“计划单列市”这一重要身份。
那为何最后会花落苏州呢?有几个关键人物起了重要作用。毛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从1996年苏州的城市总体规划反过来看,当时公布的城市战略是“东园(工业园区)西区(苏州新区)、一体两翼”发展规划。也就是说苏州城市向东西两侧发展的方向早已确定,关键就是怎么落实,而西侧苏州高新区则早在1990年11月就已经开发建设了(首期25平方公里)。
主要的关键人物是时任苏州市长的章市长。
另外一位是,江苏省一二把手一肩挑的陈书记。
总之中新合作开发的工业园区终于花落苏州了,花落之后还有哪些故事,我们下篇再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