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其实不是“钱”,关于春节的10个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对每个中国人而言都是特别的。如今春节将至,这些专属于春节的冷知识,你知道吗?
1、春节从前不叫“春节”
中国历史上的“春节”一词,不是节日,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汉书·杨震传》中有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到南北朝时,“春节”是泛指整个春季。
正月初一在古代叫元旦,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记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中国人过春节其实才100余年而已。
2、春节有狭义、广义之分
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天。从年尾廿四日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祭灶、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洗头沐浴、张灯结彩等,一直到正月十五。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3、压岁钱其实不是“钱”
压岁钱其实不是“钱”,而是铸成钱币形状的辟邪品。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夜里出来害人,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传说是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4、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
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产生爆裂声,新年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爆竹。到了宋代,汉族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
5、春节可以有两次
什么时候会有两次“春节”呢?就是闰正月的时候,不过历史上闰正月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据历史记载,最早的闰正月出现在宋代。上一个出现的闰正月在17世纪的1640年。下一个闰正月会出现在23世纪的2262年。
6、年份有“猪年正月也有“猪日
年份有十二生肖,在正月里面也有“六畜之日”,秦汉以来,民间以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就是有关初三的吉语,象征来年富有吉利。
7、春节也有“春节老人
汉武帝元封年间,历法由于多年未修非常混乱,与天象严重不合而影响农业生产,于是汉武帝下旨编造新历。在那时,元月是岁首,春节是迎春,迎新年与迎春天,两者时间不一定相同。落下闳等人修制了一部历书,把“迎接新年”与“迎接春天”统一起来并沿用至今。由于落下闳是在历法上确定春节的天文学家,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春节老人”。
8、“福”字倒贴有讲究
大门上的“福”字不能倒贴,在民俗传统中,水缸、垃圾箱和柜子才要倒贴福字。为了避讳在倒水和倒垃圾时把家里的福气倒走,便在这两处倒贴福字,巧用“福至”来抵消“福去”。
9、名著里到底管春节叫什么?
《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里春节都叫元旦;《红楼梦》里春节叫年;《西游记》中春节则称为元日。
10、春节不只中国有
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很多国家将农历新年列为法定假期,分别是: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毛里求斯、缅甸、文莱。另外,以前的日本也过农历新年,但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节日也直接搬至阳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