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来信 | 英国的古董市场应该怎么逛?
大家好,我是良三。
听老唐说大家对“伦敦来信”的内容挺感兴趣,还有不少藏友询问有关国外古董市场的事儿,那么今天就和大家来聊聊伦敦的古董市场和我自己的“捡漏”趣事吧。
除了拍卖行,有事没事逛逛古董市场已经成为我的日常(疫情前),我们暂且把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古美术画廊商店,另一类是Vintage市场。
第一类的代表性画廊/商店比较集中在著名的埃斯卡纳齐(Eskenazi)所在的梅菲尔区和Marchant所在的肯辛顿教堂街,教堂街也被大家称为古董一条街,云集了世界不同地区的古美术精品。
古董画廊在营业时间内都可以正常到访,按门铃等接待即可。Marchant是我常去的古董画廊,橱窗里的精品也可以让工作人员拿来上手细观,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样遥不可及。
最近一次到访时正好主理人Stuart在店里,他热情地和我聊了一下午的天,还请我到他们的图书馆喝咖啡赏瓷器,不亦乐乎!大家细看的话,这件素净的定窑盘子下面除了标签号码,也标注了价格,这在英国其实不算少见,把古董像商品一样出售,并没那么多猫腻。北京邢定文物商店目前的做法就和Marchant很像,既能喝茶赏器,价格也都公开透明,只要你喜欢古陶瓷,就足可以让你沉浸其中。
之前也跟大家介绍过在教堂街的另一家古董画廊——Jan Fine Art,头几次上门的时候,卖家并不热情,也禁止客人拍照,是个很有态度的日本太太。后来慢慢和她熟络起来,看你确实有购买意向,才开始跟你聊几句,给你拿东西看。店里东西不少,由高古瓷到明清瓷的品种都挺丰富,和Marchant一样,明码标价。
虽然教堂街上的真品和精品不少,但其实也是鱼龙混杂。我去过其中一个中国人和外国人合开的古董店,看到一只龙泉样子的青瓷器,翻过来一看,还贴着东方陶瓷学会旧藏的标签,但其实是手头很沉的新仿品,这年头标签作假,甚至老标签贴新器的各种情况都很常见,大家都要谨慎。
另一类的Vintage市场包含了像著名的Portobello ,Spitalfields Market 这样林林总总的二手市集 和 Greys,Alfies 这样的室内古董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就比较考验人了,过人的眼力和敏锐的头脑是你能否“捡漏”的关键。
记得大概一年半前,那会儿我还没毕业,也是一次闲来无事逛市场的经历,买下了在英国的第一件古董,也算是很幸运地捡了个漏。
那是个新加坡老板,他的摊子上95%是珠宝钻石,只有右手边一个小壁橱上放着一些青花和海捞瓷,我那天也是为了帮朋友看首饰去的。看了一圈珠宝,试了几个戒指,没有任何心动。老板非常热情地推荐,因为他打算再做几个月等房租到期就退休了,等于是所有东西清仓甩卖的意思,但即便如此,他柜子里的首饰也没能说服我掏钱。
我瞄了一眼壁橱上的瓷器,老板也见状把它们都一五一十地摆到了台面上,大多是失光严重的海捞瓷,不然就是没什么价值的民窑破烂。直到我看见那件在角落里的一件发色不错的青花小件,眼前一亮,拿来一看,是一件“乾隆年制”款青花缠枝莲纹盏托,制作精良,发色完美,无磕无冲。
我心里一喜,但表面上是绝不能让老板看出我的心思的,还是继续和老板闲聊扯东扯西。又过了几分钟,开始问价,我也没有直接问我喜欢的那只盏托的价格,而是让老板以为我想买另一只海捞的康熙青花盒子,在那儿和他周旋了一会儿,但是从他对价格的把握上来看,这位老板就是完全不懂瓷器的,只是顺带有几个瓷器一起卖卖。所以提到我心仪的这件盏托时,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开价,于是反问我,多少钱你能买呢?
我根据他之前的开价,随意给了一个很低的价格,老板回答说,我十几年前买来的时候都不止这个价格!这样吧,你给现金,50磅最低了,听到老板的开价,我也爽快地赶紧结账。拿到东西,心里暗喜,知道这东西远不止这个价,和朋友们交流,他们也觉得这件小东西挺好。
直到去年11月,我把这件青花盏托送去拍卖,它的确给了我不小的惊喜,连佣金以1000磅成交,也就是20倍的差价,我也因为自己的一点点眼力小赚了一笔。
当然,这样的“捡漏”绝对是偶发事件,至今再难发生。我也就是当个乐事和大家分享,决不能抱着想天天捡漏的心态去收藏,那样难免走上偏途。只有长久而踏实的积累,对眼前的藏品足够了解,才有可能有漏被你捡到,与君共勉。
你有过捡漏的经历吗?欢迎后台留言发图片,我们一起探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