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活化石系列之一——火种的变迁

凤凰山人

人类从诞生以来大概经历了五种取火种的变化,而我,除了没用过天然火和钻木取火外,其他的几种取火方式都用过,从时间上看,跨度有几千年,所以人们都叫我“活化石”!

一、天然火

最早的火种应该是天然火,比如打雷打闪引起的火,火山爆发的火,还有磷火等等。

1.钻木取火

后来就是人工钻木取火,用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钻木取火的故事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在远古时,河南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他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活化石系列之一——火种的变迁

三、击石取火

再后来就是击石取火,先是用两块石头碰击发出火星,引燃火媒子(就是易着火的物质);后来铁器盛行,就是铁器击石,这种铁器叫火刀,石头叫火石。这种古老的取火方式一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在用。记得儿时取火,都是用火刀(也叫火镰)、火石和火媒子。这是一种古老的取火方式。据说,击石取火,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在中国出现,到了东汉已被广泛应用。

据说击石取火是赤帝祝融发明的。有一年,黄帝带著夏部落的群民,由南向北转移。中途忽然遇到暴雨,山洪暴发,遍地是水,祝融随身带的火种也被暴雨扑灭了。黄帝让大家在一个大石洞里暂住下来,等待天晴之后再走。谁知,老天好像故意与人们作对,一连几天,雨一直不停地下著。人们住在山洞里饥寒交迫。但因失去了火种,无法生火做饭取暖。

祝融着急万分,想用钻木取火的方法取火,可是带来的木柴全是湿的,钻了很长时间,也未钻出火星。眼看天黑了,祝融累得满头大汗,毫无效果,一气之下,便把手里的钻头狠狠地扔出去。不料,钻头碰击在石洞的岩石上,溅出很多的火星。祝融顿时由忧变喜,他找来好多岩块,用力互相碰击,只见火星不断飞溅 。可是,怎样才能使火星燃烧呢? 祝融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想到把衣物里的芦花絮放在石头下面,再击石取火,用溅落的火星把芦花絮点燃。取火成功了! 石洞里的大人小孩无不欢呼跳跃。

黄帝专门为祝融举行了庆功会,给他记了大功,并封他为“火正”。祝融发明的“击石取火”,使人们不再为保存火种发愁,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他还教人们如何用火把食物烧熟,如何用火取暖和照明,如何用火驱除瘴气和蚊虫,防止闹病。祝融以火施化,赢得了人们的敬爱。因火是红色的,所以后世把祝融称为“赤帝”。

也有说击石取火也是燧人氏发明的。据说,很古很古的时候,商丘这地方是一片山林,燧人氏当了皇帝之后就住在这里。那时候,人们靠猎取禽兽,吃生肉喝生血充饥,燧人氏经常带领人们四处打猎。有一次,山林里突然失了火。火灭之后,有许多被烧死的禽兽,皮被烧焦了,肉也被烧熟了。燧人氏捡起来一尝,真香!于是,他带领大家一下子把烧死的禽兽捡吃个净光。熟肉吃完了,他们只得重新去打猎,仍然吃生肉喝生血。这时候,大家觉得生肉生血没有熟的好吃,都盼望再来一场大火。

一天,从空中飞过来一只大鸟,扇着翅膀落在燧人氏的面前。大鸟说:“太阳宫里有火,我带你去吧。”燧人氏很高兴,骑着大鸟上了太阳宫。太阳公主对燧人氏说:“你是人间的帝王,太阳宫里的东西随你挑,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燧人氏说:“我什么也不要,只要火。”太阳公主说:“好吧,给你一块生火的宝石,带回去吧!”说着捡了一块石头,递给燧人氏。燧人氏接过宝石,高高兴兴地骑着大鸟回到了人间。燧人氏把宝石放在一个地方,等着它生出火来。可是一天天地过去了,怎么也不见那宝石生火。燧人氏望着面前的宝石说:“原来太阳公主骗人哪!你这宝石既然不会生火,我还要你干什么?”他抓起那块宝石,使劲朝一块石头上摔去。这样,只听“嘭”的一声,火花四溅燧人氏恍然大悟,接着就用击石的办法取火,成功了。

从此,人们才开始把猎取的食物放在火上烤着吃。燧人氏击石取火为人们造了福,百姓都敬仰他。传说他活了一百多岁。 死后,人们给他修了个大墓,至今还保存着。

活化石系列之一——火种的变迁

击石取火

这种古老的击石取火方式经历了漫长岁月,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这里还在用击石取火的方式取火种。

这种取火方式,要有这三件东西:火刀、火石、火縻子,我们这叫火媒子(这个媒不知是火字旁还是女字旁,我以为应该是女字旁,是媒介的意思,就是火刀打击火石发出的火星落在火媒子上,点燃火媒子,再用点燃的火媒子去引燃别的东西,所以火媒子在其中直到的是媒介的作用,所以是女字旁的媒)。

火刀,是铁匠用钢铁打制的,也有个别人用废旧锅铁或犁子铁自己打磨的。当然还是匠人打得好用了。火刀的式样和装饰,根据使用人的地位身份也有所不同。我们常见的火刀,一般长约五六公分,厚约二厘米,两头窄中间宽,小头约一公分,中间约三公分。整个刃面略呈弧状。过去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木头烟盒子,大约宽八九公分,长二十五公分,高五公分。盒子中间用木板隔开,分成大小两部份,小头盛烟,大头盛火刀、火石和火媒子等取火用具。它还有一个能够来回拉动的木板盖子,以防止灰尘落入烟盒中。有的还专门缝制了一个巴掌大的小布袋,叫作“烟包子”,除盛烟外,还盛装火刀、火石和火媒子,随身携带,以便外出时取火抽烟用等。

火石,即打火时用“发火”的石质材料,至于这种石头的名称和化学成分我至今也说不清楚。看上去外观与玉石相似,一般呈浅灰色或褐色,也有白色的。它具有明显的贝壳状断口,用铁器撞击或磨擦能产生火花。记得小时候,1966年左右,我五六岁的样子,经常到我们村庄南面的南寺小山上去找火石。南寺是一座小山,高应该不超过3米,面积大约有1000平方米,上面有各种各样的石头,还有瓦块,据说上面原来还有寺庙,里面还有和尚。不是所有的石头都是火石的,鉴别的方法忘记了,反正记得只要一看石头就知道哪种是火石,哪种不是。

火縻子,是这样制作的:用火纸(祭祀时用的纸)或毛头纸卷成的纸卷,一般同手指那么粗,卷得不能太紧也不要太松,卷好后,把它点燃,燃烧一会,把它塞到火筒子里焖灭,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火媒子炭化。火筒子,不是取火工具,而是用来盛装火縻子用的。它用一根空竹子做成,长约15公分左右,内径食指粗细,以能把火縻子装进去为宜。它一端封闭,一端敞口。盛装火縻子:一是防止火縻子受潮和破损;二是便于把火縻子燃烧的时候插入其中隔绝空气闷熄保存,让火媒子炭化,下次引火时再用,并防止带火伤人。打火的时候,先用左手虎口夹住火媒子,然后再用母指食指捏住火石,右手捏住火出用力击擦火石,当火星溅落到火媒子上,便鼓起腮帮轻轻一吹,火星自然会变成暗红色火头了,继而发出火苗。用完后,再把火媒子插进火筒子就会慢慢熄灭。

活化石系列之一——火种的变迁

火刀

四、火柴取火

虽然那时早已有了火柴,但因为我们这里非常贫穷落后,一直没有大规模使用火柴。我们这里把火柴叫“洋火”,旧中国在太落后,很多东西都是从国外进口,都带个“洋”字,比如煤油叫洋油,白布叫洋布,肥皂叫洋姨子,自行车叫洋车子……多了去了。

人类使用火的历史虽然已有百万年了,但真正使用火柴取火,却只有200多年时间。据有关文献记载,火柴的问世是因为七世纪后期的德国金匠布朗特。此人为了提炼黄金,在汉堡冶炼过多种金属,意外地发现了磷这种易燃物质。于是,布朗特以1000英镑的高价将炼磷的秘密卖给一位名叫克莱夫德的富商。1677年, 克莱夫德把磷带到英国,通过著名科学家波义尔,开始了制造火柴的试验。1680年,终于制出人类的原始火柴一取火棒。 波义尔在木棒的一端涂上硫磺。在粗纸上涂磷,取火时将木棒在纸上摩擦,硫磺于是就会将木棒点燃。但由于当年一盎司磷的价格相当于250美元,波氏制出的火柴成本极高,因此销量极小,人们仍然用打火石取火。

自1771年起德国人制造出种叫“磷烛”的火柴,这是一根细长密封玻璃管,管内无氧,却有一条带磷头的蜡纸:取火时将玻璃管敲破,磷遇空气使燃烧。1805年法国人发明了“速燃火盒”,它是一束涂有氯酸钾、糖和树脂混合物的细棒和一小瓶硫酸。只要将细棒浸入硫酸,取出后就会燃烧起来。同年,俄国市场也出现了一种类似化学火柴的玻璃头发火棒,它用一对钳子在棒头上一夹就会燃烧起来,但如果你身边没有钳子就无法取火,这种发火棒每根售价1卢布。1827年,英国有个瓦克尔的药剂师,用氯酸钾、硫化锑和树胶制成了第一根摩擦火柴,取火时在砂纸上擦燃,这是近代火柴的萌芽。但是瓦克尔的火柴摩擦的燃烧性能差,结果容易造成火柴头破碎,所以并没有能推广开来。

四年之后,法国人查尔斯对瓦克尔火柴进行了改进,发明了一种黄磷火柴。这种火柴的优点是随便在什么地方一划都会点燃,但这种火柴十分不安全,一是燃烧后会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二是摩擦时有爆炸声,火星四溅,人们称它为不安全火柴。

1844年,世界上开始出现无磷火柴,它最早出现在瑞典,又叫瑞典火柴。这是火柴发展史上一次大的革命,这种火柴头是用三硫化三锑、氯酸钾等化学药品制成的。只有在涂了红磷的摩擦面上摩擦,才能燃烧,在其他表面摩擦则点不着。因此,当时每包火柴中都附有一个摩擦面。后来,又把摩擦面贴在火柴盒两侧,这就成了我们今天常用的火柴了。这种火柴又叫安全火柴。这项发明由于制作工艺复杂,长期未能走出实验室。直至1862年,被后人称为“瑞典火柴工业之父”隆德斯特鲁姆终于大批量地生产出安全火柴。瑞典安全火柴在1855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引起轰动,并荣获银牌。

活化石系列之一——火种的变迁

火柴

在世界火柴发展史上,瑞典火柴始终居领先地位。早在1836年,瑞典便办起了火柴厂。最初的火柴生产是原始手工操作的。安全火柴问世后,为适应国际市场急剧增长的需要,年仅28岁的工程师拉格曼于1864年成功地设计出第一台自动制火柴机,从而使火柴生产迅速实现机械化。瑞典的制火柴机一时蜚声世界, 新兴火柴厂象雨后春笋在世界各地应运而生。

外国火柴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输入我国的,如今可以读到的火柴进入我国的最早记录,是同治九年( 1870年)四月刻本孙玉璋撰《异闻琐录》一书, 文中说 道:“道光间,英夷所贡杂物,多淫巧好玩,中有自束火者,长仅盈寸,一端五色洋药,擦之而火爆发。士大夫见之莫不惊奇,叹为鬼物。今各大商埠均有市者,唯索值奇昂,非豪商显宦无力求之耳。”

活化石系列之一——火种的变迁

火柴点火

据称,当初火柴在清廷被视为宝贝,只在宫廷里的重要宴会上或盛大节日里由大臣们使用,庶民百姓是根本见不到的。到19世纪末期,瑞典资本家在我国开办了第一家火柴厂,生产“凤凰”牌火柴,这是我国最早的火柴工厂,但机器设备和商标都是从瑞典运来的。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山西巡抚胡聘之等筹资创办山西火柴局,厂址设在太原三桥街。这才正式有了我国自己创立的火柴厂。火柴厂仿造瑞典五色火柴,以筒为装,每筒100根,日产500筒。以后,我国兴建了更多的火柴工业。1930年前后, 民族资本家刘鸿生开办的“大中华火柴公司”,生产赤碳面的“美丽”牌火柴。这种火柴在与外商竞争中,获得了优势,远销到马来亚、菲律宾、新加坡、南洋群岛一带。刘鸿生被当时国人称为“火柴大王”。

那时,人们使用火柴的时候,还会在外面套上塑料的匣子,目的一是防潮,二是结实,三是美观。就像下面这样。

活化石系列之一——火种的变迁

塑料火柴盒

活化石系列之一——火种的变迁

塑料火柴盒

活化石系列之一——火种的变迁

塑料火柴盒

五、打火机取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火柴逐渐被火机所代替。最早的打火机是活塞式打火机,这种打火机我没见过,估计和汽油机的原理差不多,靠压缩空气点燃的。

其次是汽油打火机,这种打火机上面有个砂轮,砂轮下面有火石,火石下面是弹簧,作用是压着火石靠紧砂轮,用绒线做火焾子,下面塞满沾着汽油的棉花,用力滑动砂轮,与火石摩擦会发出火花,火花落到有汽油的焾子上就着火了。这咱打火机主要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使用。

活化石系列之一——火种的变迁

火机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气体打火机就开始流行,这种打火机大多是一次性,也有可反复充气使用的。它的结构首先有一个可储存一定量液态甲烷的储气罐(这个罐就是一次性打火机咱们能够看到的装“水”的那个空间,那个液体不是水,是液态甲烷),然后再就有一个压电陶瓷高压发生器(就是一按“啪”的一声打火的那个小装置),原理也很简单,在按压打火机时先打开气阀,出气孔释放出气体甲烷,然后按压到一定程度后高压对出气孔放电打火,点燃甲烷气体,打火机就点燃了。

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先进的火种,一个人经历过这么多的火种变化,真的可以称做活化石了!

上一篇新闻

诸暨网丨诸暨人打造的铁艺刀具,又美又利

下一篇新闻

分布式杀伤是海上战争形态的发展趋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