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通过SPAC再破局,开源数据库厂商MariaDB的新征程

文 | 榛子

谈及近年全球最为火热的创投赛道,数据库一定排得上名号。最经典的一个例子当属2020年10月Snowflake成功登陆美股——这家云数仓公司以上市当天就破700亿美金市值的成绩,创下软件企业最大规模IPO的历史记录。

紧随Snowflake之后,全球范围内的数据库投资热一直居高不下。在国内,36氪不久前统计得出,过去两年间得到融资的国产数据库公司超过37家,仅2021年获得新一轮融资的企业就超过20家,这也是国产数据库诞生以来一级市场最活跃的一年。在国外,欧美市场的数据库发展历史较长,仅在关系型数据库范畴内就有Oracle、IBM、Microsoft、SAP等传统巨头长期把持,而图数据库、时序数据库、流式数据库等新型数据库在业务场景的新要求下也在不断迭代,并引起创投关注。

这股数据库创投热中,最新的一个爆炸性消息发生在2022年2月初,开源关系型数据库MariaDB宣布完成1.04亿美元的D轮融资。然而不仅如此, MariaDB同时还宣布打算通过与特殊目的收购企业 Angel Pond Holdings 合并,于2022年下半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届时该公司将更名"MariaDB plc",并由现任首席执行官 Michael Howard 继续领导。预计交易完成后,新公司或拥有6.72亿美元估值,获得包括来自Angel Pond以信托方式持有的2.65亿美金以及1800万美元的PIPE投资。

在本次交易之前, MariaDB 的已有股东中包括了英特尔资本、阿里巴巴集团、ServiceNow、欧洲投资银行、Runa Capital、Tesi、GP Bullhound、OpenOcean、California Technology Ventures、Spintop Ventures、Smartfin、以及 OnCorps 等一线国际战略及财务投资机构。

一家来自过去,面向未来的开源数据库公司

MariaDB现任 CEO Michael Howard 也对此评论道:“MariaDB 是每天都被数以百万级的人们所使用的数据骨干。我们的使命是为所有人构建数据库、致力简单体验和原始功能的完美平衡,且涵盖日常应用程序的统一事务和分析处理。无论客户选择拥抱开源、还是迁移到云端,MariaDB 都可为其节省高达 90% 的数据库总成本。MariaDB 很高兴能够得到公共投资者和资本的青睐,这将使得我们能够加速经过验证的现有实践、并证明其已符合上市的条件。”

提及MariaDB,两个离不开的名字是盛名鼎鼎的Oracle和MySQL。一句话总结,它是由MySQL(全球最重要的开源关系型数据库之一)的创始人Michael Widenius主导开发的,MySQL数据库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早前,Michael Widenius曾以10亿美元的价格将MySQL卖给了SUN,在SUN被Oracle收购后,MySQL的所有权也落入Oracle的手中。为了保持MySQL的开源使用不受影响,Michael Widenius在2009年创立了MariaDB。

也就是说,和众多基于开源迭代而成的新型数据库产品不同,MariaDB基于历史传承和得天独厚的基因,是完全兼容MySQL的存在。而在和MySQL的对比之中,有资料介绍,MariaDB的更新版本早已经超过了Oracle维护下的MySQL版本,不少大型互联网用户以及Linux发行商也纷纷抛弃MySQL,转投MariaDB阵营。

MySQL身上最重要的标签之一是开源,MariaDB也不例外。开源数据库这一赛道当前也被视作能长出优质大公司的沃土。美股上市公司MongoDB就是一个案例,这家开源数据库企业目前市值260亿美元,比2017年IPO时暴涨十几倍。

开源的意义或许无需过多赘述,这一通过向开发者开放源代码的方式,允许用户免费在其基础上修改,能够最大效应地调动程序员们参与迭代产品。程序员们也会用点亮"star"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产品的肯定,从而帮助基础软件不断成熟、扩大市场。据MariaDB官方介绍,其现在已有195k+ 的contributions。

但从另一角度,开源是否能真正商业化的争议也从未停歇——一个例子是,前文提到引爆全球的云数仓公司Snowflake正是一家闭源公司。一些投资人此前也曾告诉36氪,由于不少开源公司在产品上过于"坦诚",从商业化角度看,开源并不和基础软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直接挂钩。

不过当前不少开源企业的一个相对共识是,云的演进让商业化和开源之间的矛盾出现转机。在过去,存储资源和计算资源是企业客户消耗IT基础设施资源的主要两大方向。而在数字化的时代,数据量激增,这让和数据库相关的存储、计算资源都大幅提升。这一现象给客户带来更高的成本压力,造成的结果是免费版本的产品更易被使用,商业化反而被造成影响。而云让存算分离成为可能。在这种方式中,云厂商作为IT基础资源的提供者,主要负责提供固定的存储资源,而计算资源则会随着客户需求动态提供。这让客户方拥有更多控制成本的可能性,从而促进厂商的商业化转化。

而要达到这一效果,独立的数据库厂商需要具备产品的标准化、和服务的完备性两大基础能力。前者让其在云上的标准化交付成为可能,后者则是打造竞争力、取得商业溢价的关键。从更深角度,当开源和云融合,前者能帮助厂商提升产品成熟度、后者则让它们更顺畅地走通商业模式。

MariaDB无疑正走在从开源到商业化到路线上。

早在2019年,这家公司已经从开源出发着重打造商业化模式。在当前产品的布局上,其已打造了SkySQL和 Enterprise 两款产品,前者针对云场景,后者针对企业服务器端。

其中,SkySQL是MariaDB在2020年推出的企业级数据库即服务,这一基于云端的产品在过去一个季度的增速已经超过300%。同类主要包括亚马逊的AuroraDB,而根据MariaDB提供的资料,其SkySQL产品在确保ACID完整性、即时修复安全漏洞、存储安全性等方面的表现均比AuroraDB更出色。其以Kubernetes为基础,因此支持提供Kubernetes服务的主要公有云,让用户能够跨云部署数据库。SkySQL采用Xpand技术,可以将资料切分成片,并且同步对扩展的数据库节点写入资料,由于资料能够在多节点同时读取和写入,因此分布式SQL不只可以提供线性的规模扩展,同时也能保持交易强一致性和ACID特性。

MariaDB Xpand可以容忍单节点故障,因为Xpand会跨多个数据库节点,存储资料的冗余副本,而分布式SQL的节点故障容忍程度更高,SkySQL上的Xpand在云计算地区(Region)中的不同区域(Zone)分散冗余副本,官方提到,即便整个区域都故障,用户也不会丢失任何资料,因为至少有一个人信息料副本存储在另一个区域中。

另外,Enterprise同样值得一提。作为MariaDB基于服务器端的企业版本,Enterprise旨在将开源与企业功能(如细粒度审计和端到端加密)相结合,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包含许多向后兼容的功能,让企业不需要经常性的承担升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但同时又能使用新功能。其主要竞品正是如今隶属于Oracle的MySQL。两者技术同源,而MariaDB可以对MySQL实现一键迁移,并且不论是在数据写入或是查询方面,都更有优势。

MariaDB产品层的优势最终也获得了各方的认可。去年,Mariadb成功入选Gartner 2021魔力象限,还获得了包括谷歌云 2021 年客户奖、最佳云数据库、DB TA 2021读者选择奖以及InfoWorld2021年年度技术奖等众多世界级奖项。

作为一家出发自开源的公司,MariaDB结合了服务器端与云端的双重产品矩阵,得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客户需求。王铁飞补充介绍,这一布局也让MariaDB在混合云方案和多云支持上带来优势。在产品力坚实的基础上,有超过75%的财富500强企业均是MariaDB的客户,包括Fidelity、DBS、ServiceNow、CVS、三星、诺基亚等国际知名企业。另在财务方面,根据MariaDB与Angelpond合并时提交的SEC材料,在2021财年,SkySQL和Enterprise分别有250%和46%的ARR增长,NDR超过120%,预测在2022年9月结束时,本财政年度的收入将为4740万美元。

总的来说,不论是云原生还是开源、SkySQL还是 Enterprise,能看到的一点是MariaDB已经打造出产品竞争力,且已经做好了进一步商业化拓展的打算。这也是这家全球头部数据库公司,选择和Angel Pond进行SPAC合作的原因。

通过SPAC模式再破局

Infra企业的成长过程向来漫长。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今国内融资轮次最多的数据库公司PingCAP,成立自2015年,于去年夏天完成了D轮后估值30亿美金的新一轮融资。而对比To C领域,电商企业拼多多只成立不到三年便赴美IPO,如今市值超700亿。

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 ,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也被称为"空白支票公司",是一种颇为另类的上市公司创新形式。简单来讲,SPAC就是一个“壳”,其上市的唯一目的就是融资,然后在一定期限内寻找投资标的,通过兼并收购将标的公司变成上市公司。从而完成给"壳"内注入资产,同时让资产快速上市的过程。

这一模式诞生美国市场近30年,一直不温不火,直到前两年开始狂扫华尔街。据统计,去年全年共有241家公司通过 SPAC 上市,仅一年内就筹集820亿美元的资金,甚至超过了之前 SPAC 募资的历年总额。 不过令人愕然的是,紧跟这股SPAC热潮而来的并非好评,而是持续不断的质疑。也正在最近,一份来自创投数据库 Crunchbase 的统计显示,有多家来自于保险、新媒体、自动驾驶、母婴等领域的明星公司,通过 SPAC 途径上市后很快就股价暴跌。

帮助企业快速上市,无疑是SPAC模式的初衷。而从更深层次的金融哲学方面,当前美国和新加坡等地并未对SPAC参与者的门槛做出过多限制,这也意味更多人可以通过SPAC参与到金融市场的运作中,体会"金融普惠"。

不过理想往往比现实丰满。正如前文所述,SPAC模式在爆发式增长的同时持续引来争议,这也导致Angle Pond在过去一年找寻标的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有企业天然对SPAC持有不良的刻板印象。对此,王铁飞对36氪表示:"对SPAC模式贴标签是不正确的。"在这位拥有超过25年从业经历的资深金融人士眼中,过去一段时间内SPAC的"扑街"主要由两大客观原因导致,第一是美联储加息,导致美股整体下跌。而SPAC中本身就有许多高增长潜力、高估值的公司,受此影响更大。第二则是SPAC的"普惠而宽容"的特性,让不少更注重短期利益者有机会投机。

"普惠而宽容"或许是SPAC争议四起的表象下,更具针对性的原因。从规则拆解,SPAC的结构要求将投资者的资金保留在信托账户中,如果收购未完成,则将本金及利息退还给投资者,这确实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些下行保护。另外,SPAC中开始交易后不久就分拆成股票和认股权证。在首次公开募股阶段,投资者将以10美元的发行价购买发起人售出的证券单位,一个证券单位通常包括一股普通股和若干股认股权证,权证通常只值每股的一小部分。而当SPAC与目标公司合并后,权证会以11.50美元的行权价转换为新公司相对便宜的股权。

换句话讲,投资者在合并之前投资的是SPAC壳公司和SPAC操盘手的能力,获取的则是标的合并后手中资产升值的笃定性。

利益在前、唾手可得,也导致在交易宣布之后,很少有公司决定留下来——它们更愿意以获利或赎回的方式出售股份,直接获取投资溢价。在王铁飞看来,这类数量众多的短线持有者并不适合SPAC模式,"SPAC的标的都具备高成长潜力,需要长期持有,持有时间过短不匹配SPAC的初衷"。所以,“当SPAC效果不好,不能怪工具,而要看自己适不适合做SPAC。”王铁飞说。

这也引发了另一层思考,到底怎样的操盘手,才能尽量避免滥用SPAC?面对这个问题,他直言:"做SPAC是一个手艺活。"

这是一句精炼的总结。从方法论角度拆解,SPAC的全生命周期涉及IPO业务,业务合并阶段的“并购式”业务及寻找外部投资人的“私募式”业务。因此,发起人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能力,全方位的业务覆盖能力,并对资本市场和SPAC产品进行深刻理解

不过,这次MariaDB的情况看来能够打破意外。根据36氪的观察,即便过去一段时间内SEC对SPAC的监管趋于严格,但当MariaDB将以SPAC模式与Angel Pond Holdings合并的消息传出,就有国外媒体将其视作2022年最值得关注的SPAC案例之一。并且外媒还提出,由于MariaDB业绩表现优异,MariaDB和Angel Pond Holdings的合并很可能成为SPAC模式的"成功者"。"虽然当前国内还没有过多宣传,但海外的反应基本都是'惊叹'。"Angel Pond联合创始人王铁飞如此总结。王铁飞向36氪介绍,SPAC是一个非常好的金融工具,可以通过一笔交易,帮助合适的企业在半年时间内迅速实现资产证券化,并为其全球化、国际化布局补充弹药。这恰巧也是MariaDB作为一家开源数据库公司,在商业化节点上获取资金储备的最快路径。在Angel Pond Holdings寻找标的的2021年,SPAC模式已经在市场中引起争议,而数据库市场持续向好。不过令人好奇的是,这家全球知名的数据库公司在具备选择优势的情况下,依然和Angel Pond达成了基于SPAC的合作。

对此,Angel Pond联合创始人谢世煌向36氪解答,之所以MariaDB能和Angel Pond走到一起,还是因为双方有着基于业务的共通点——Angel Pond希望通过SPAC模式,帮助更多值得被长线持有的科技公司获得资本资源、快速上市;而MariaDB不仅看中这一模式带来的金融扩张优势,还希望和Angel Pond背后的资源进一步合作,包括在中国进行业务拓展等。

从谢世煌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不论是处于资金端的Angel Pond还是MariaDB本身,都对后者的业务价值和发展方向深深笃定,毕竟MariaDB不是一家简单的创业公司,而是全球数据库市场中一块不可忽视的存在。

对SPAC公司、拟上市企业、市场投资人诉求的精准把握, 从背景看,不难发现Angel Pond就具备这样精准的"手艺"。36氪此前曾报道过,Angle Pond的两位联合发起人分别在资产端和资本端具备明显的差异化优势。其中,谢世煌于 1999 年加入阿里巴巴,是马云最信任的商业伙伴之一,任职期间曾多次参与阿里重要的内部扩张和外部投资决策,包括美团和快的打车等。2015年谢世煌从阿里集团退休,之后成立多支私募资金,主要从事大数据、新零售、人工智能、泛娱乐、在线教育等领域的早期投资。

而Angel Pond另一发起人王铁飞履历也颇为传奇。他早年获得国家公派留学名额去美国攻读物理学博士。不过其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却选择了高盛纽约总部,历任美国股票交易联席负责人、全球股票交易联席负责人、高盛全球风控委员会委员、高盛全球证券投资交易主管,也曾是高盛集团纽约总部最资深的华裔合伙人。

在Angle Pond Holdings于2021年5月登陆纽交所后,和所有的SPAC一样,彼时它的当务之急是找到一家具备高潜力的企业进行合并。而阿里系的资源背景正在此时派上了用场。“阿里集团早前投资了MariaDB。也正是借力阿里的资源,我们接触到MariaDB并对它做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到这家公司出众的技术实力和开源模式,当然价格也合理。”谢世煌告知36氪,据了解,此次交易合并后的公司估值只有13.8x P/S,相比国内动辄数十倍甚至百倍P/S的数据库企业,明显处于价值洼地,具有极强的投资优势。在强大阿里系产业资源的加持下,仅过了10天,完成尽调的Angle Pond就给MariaDB发去了TS。“是真正的一见钟情。”王铁飞如此形容这次交易的达成。

这是Angle Pond在搜寻项目时的独到优势之一。而在资金端,王铁飞告诉36氪,作为驰骋华尔街多年的老将,Angle Pond在操盘SPAC时也严格把关,让能够长期持有的钱参与其中。

MariaDB的D轮和PIPE融资就是Angle Pond坚持长期主义的一个体现。36氪从Angel Pond投资团队负责人张弛那里了解到,当Angle Pond接触到MariaDB时,后者正处于D轮融资的洽谈过程中。而出于对公司的长期看好,Angle Pond按照其早前谈好的条款,在发出SPAC邀约的同时,支持了MariaDB的D轮和PIPE融资。"这其中有60%的钱来自于我们。"张弛用这个细节证实Angle Pond对MariaDB的支持,并表示Angle Pond当前还在持续帮助MariaDB进行PIPE融资,希望让更多志同道合的投资者参与到对这家公司的资金支持中。

对MariaDB而言,和一家产业资源优渥的中国基金达成合作,不仅出于对SPAC价值的认识,自然也有业务战略的考虑。36氪了解到,当前MariaDB虽然在全球认知广泛,但其业务仍主打欧美市场,在包括中国在内到亚太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基于国内市场广泛的需求,Angle Pond当前已经为MariaDB规划了一系列China plan。在第一阶段,Angle Pond会帮助MariaDB建立本地主体和初始团队,让其在市场活动、BD上发力,从而建立生态合作,进一步打响市场知名度。而在第二阶段,他们会帮助国内的MariaDB脱离对母体的依赖,在中国完成自循环,实现其进军中国市场的蓝图。目前,这些规划已经被细致拆解到“按月”的维度。

"MariaDB就是一个经过精心打造的样板间,让市场了解到SPAC的正向价值。"谢世煌如此总结。

金融市场一个不变的规律是,只要有利就会有人,在SPAC中更是如此。当前随着政策要求的进一步放开,香港的SPAC也势头正猛,像春华等PE正来势汹汹。但或许正如王铁飞观察并操盘美股SPAC后所言,每一个SPAC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真正的手艺人才能打造出真正的SPAC。

在接下来的规划中,Angle Pond也会持续关注合适的科技标的,让SPAC的金融工具效应发挥作用——幸运的是,这既是他们的理想所在,也是擅长之处。

SPAC交流及投资需求可联系:changye_0813,请备注目的及机构名。

上一篇新闻

为什么说现在是移民新加坡的好时机?且为什么是家族办公室?

下一篇新闻

80后航天员叶光富迅速出圈 家乡成都双流如何继续挑起航空经济大梁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