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探析“兰谱”里的中国“义”文化

文|许新生

2021年4月,笔者在山东省平原县腰站镇一村民家发现了一张民国十三年(1924年)的兰谱。目前,兰谱保存完整如新,品相十分好。该兰谱长 37 厘米,宽27厘米,是高档的文化纸,周边是紫色的梅花图案。该兰谱内容详实而简约,表述诚恳而规矩,处处彰显出中国讲“义”的风尚。

探析“兰谱”里的中国“义”文化

此为兰谱原件

原文:窾 维缟纻联欢风高侨礼漆膠洽好史美雷陈况夫立国共和尤赖提携互挈近而乡里远及欧洲气谊皆可相互智识心求换苟志而道同自声应而气求上追桃园结义之美谈愿结兰臭同心之契从此鸰原急难如赓棠棣之诗雁序相随永证苔岑之好始终无问用证盟言。

释文

缟:古代没有染色的白丝织物。

纻:用纻麻制成的布。

雷陈:是指的雷义和陈重两个人,俩人如胶似漆。

鸰:鹡鸰,一种嘴细,尾、翅都很长的小鸟,只要一只离群,其余的就都鸣叫起来,寻找同类。比喻兄弟友爱。《诗经·小雅·棠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求叹。

棠棣:《小雅·棠棣》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雁序:有秩序的大雁飞行,比喻兄弟之情。苔岑之好:志同道合的朋友。郭璞《赠温峤》里有这句:及尔臭味,异苕同岑。

可见民国十三年(1924年)的这份平原县兰谱竟然也是一个深藏“义”文化的帖子,在当时,这份兰谱应当出自一位国文先生,这个书写兰谱的人,对《易经》《诗经》《汉书》里的典故、唐诗里的记录都很熟烂于心,特别是对古文的驾驭轻车熟路,读后令人心生敬畏。

历史渊源。什么叫金兰谱,要想了解这个概念,首先要知道“金兰”二字的含义。“金兰”是指牢固而融洽的友情,它出自《易经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其实,金兰结义是儒家思想的一种体现,孔子讲仁义礼智信,义是其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在《礼运》里说:礼也者,义之实也。孟子专讲勇,“我四十不动心”,我知言,我善养浩然之气。以仁弘义,以义辅仁,仁义爱人,义以持我。这浩然之气就是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这是“集义”,把好多种义集合在一起,这种说法就与金兰结义里面义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说明它来源儒家文化。历史上把金兰比喻成结拜的意思。

“金兰”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里,书中描述竹贤七林的山涛和嵇康一见如故,结拜异姓兄弟,当然,山涛是司马家族的执政者,嵇康一曲《广陵散》成为绝世之音,嵇康死后,山涛就把嵇康的儿子抚养成人,嵇康死后,世上再无竹林七贤了。

在金兰之好的仪式上,有男式,也有女式,几乎不见男女混合式,也不是绝对没有。在解放前,蒋介石为了利用民间武装抗击共产党的军队,就和历史上有名的双枪老太婆结金兰之好,拜赵洪文国(双枪老太婆)为干姐姐,当然这种封建思想在赵洪文国的心里根深蒂固,当然,最后她沦落成为国民党反动派的爪牙,她的愚忠思想绑架了忠义。蒋介石是一个充分利用这种结义的伪君子,最后,最不讲义的就是蒋介石,没有国家民族大义,没有结拜兄弟之义,攫取,串改,利用,暴力,一个伪“义”之人,最后被人民打败。

无论怎样,像这种拜把子的程序是很固定的,人数少则二三人,上不封顶。例如:蒋介石和张学良就二人,后来,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等人结拜,与张学良就没有关联了,张学良也没必要和他们互换兰谱。刘关张就三人,实际上,历史的的考据,超过10人的结拜不多,且不稳定,一般是奇数,忌讳偶数,因此分析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结义,算作是入伙。我们老百姓给这种结拜称之为拜把子,也叫结义金兰,也有叫换帖子,这个帖子就是金兰谱,俗称兰谱。

平原县腰站镇的这个兰谱,是平原县西关村的张文选,一个在校的学生,和平原县腰站的王化友(王绪朋)结拜兄弟,作为弟弟的张文选给王化友的帖子,根据规矩,王化友应该也给张文选一张类似的兰谱,只是因年代久远,两家也不再来往,无从查找。从而说明,兰谱仅仅限于结义之人,对后世的约束力很小,现在,再找刘关张后人的友谊,也是很难了。

据史料记载,唐朝的《云仙杂记》里说:戴宏正每得密友一人,则书于薄简,焚香告祖考,号为金兰谱薄。这是最早记录金兰谱的文字说法,用途相对简单。到了明清以后,随着战乱不断和社会动荡的时局,这种金兰谱在文人、望族、官吏、商人之间渐渐形成了一种有祭祀行为的换帖仪式,并逐渐在社会上流行起来,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融入行为,它打破了血缘关系的一种短暂的友情升温,尤其是在古代,交通和交流都很不畅的时期,固定的友情显得很重要,特别是中国人对“契约”精神的高度认同感,自古就是骨子里的东西。

手里有金兰谱,便是一种忠诚的元素,就是对这份认同的相互尊重且是高度尊重。金兰谱一旦作为祭祀上的物品出现在生活里,这种形式也好,这种文化内涵也好,便正式的进入了古代人的生活,而且顺理成章,没有一点隔阂。因为,牵扯到祭祀敬天地的事情,中国人很敬畏。从《易经》的叙述到当今中国的贵州、四川、香港、台湾、澳门、以至于马来西亚等地区,还有这种仪式存在。它的神秘性、民间性、断代性、指向性都是我们目前看到少的原因。

兰谱的珍本很珍贵,几乎都在民间个人手里珍藏,外人难以看到,这也是中华民族讲义的实物见证。

为什么要研究兰谱。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叫江湖文化,现在应该归类为民俗文化,尤其在一定的社会特殊时期,它具有很强的精神凝聚力和行为归属感,不管是历史上的刘关张桃园结义,还是民国时期的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许崇智,也包括民国商业的周村旱码头的苗海南与周村各商家,他们都依靠这种歃血为盟的手段建立了朋友圈。他们的社会号召力也是那个时期求同存异的一种渠道,结盟生存的一种现象,从大的方面说,我们的春秋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都想称霸或者生存,就用结盟的手段之一,那个时候不换帖子,是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对方的国家,当质子,算是一种结盟的信物,这就是思想上的诚信,行为上的道义。因此,当年秦始皇的父亲就是这个身份在赵国生存了好多年,现在想想,这样的事件发生也就不奇怪了啊。当然也有破坏这种和谐的纵横家张仪之流,会盟于津的故事众所周知。国家如此,个人也是效仿,于是历史上就有了结义一说。这种结义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趋向性,因此,都很隐蔽。不是说不好,也有正大光明的追求社会效应的,这种文化是中国人的的专属,在外国人眼里,不认同这一套,这就是价值观的不一样。何况他们丢掉了父辈兄弟子女的所有中国人眼里的义务和责任,他们没有儒家的心理结构,只有上帝的冷血。在中国拜把子现象十分普遍,自汉朝到建国初期,我国的中下层人士相当盛行,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之人,上到政府小吏,下到街头小混混,都热衷于此,分析原因也许也是生存生活的需要。

历史上的刘邦,当时在做小吏时,也是和一群街头小混混称兄道弟,至于有没有结盟拜把子,那就难说了。不过有个哥们叫卢绾的人,是同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小伙伴,从小形影不离,上学创业得天下,史书上说他俩“壮有相爱”,后来因为有了隔阂,卢绾克死胡地,刘邦也是临终念念不忘这位好兄弟。刘邦的事情警醒了他的后人刘备,在他与关羽、张飞结拜桃园桃树下的时候,就有了仪式感,敬天地,说誓言。誓言内容: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厚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戳。即使张飞人格不完善,刘备懦弱,但是,刘关张的结义故事却名扬四海。想当初,他们没有金兰谱记下誓言,但是心中有兰谱盟约,以至于后来男人拜把子就拜“刘关张”,这是标准榜样。女人拜姊妹,就拜观音大士。程序如下:有意结拜,先写兰谱。兰谱就是一张红色的纸,在右边起头,将结拜誓言、人数、生辰八字、籍贯、曾祖、祖父、父亲、孩子、结拜时间、换帖人都写上。因为这个帖子要在祭祀的仪式上宣读。最后折成信封大小,放到案台。拜天地,共同饮酒,也有用鸡血的,后边聚餐,彼此称呼对方父母干爹干娘。餐后,分别把兰谱收藏。日后,如有人绝交,先烧兰谱,传统的叫割袍断义,下层社会叫拔香头子。

历史上的贡献。纵观张文选的兰谱,时值我们共产党成立之初。当初,我们的共产党人数少,力量薄,主要的工作就是发展党员,组织工人运动。

据王化有的后人介绍,王化有就是平原县第一个党支部的创立者,也是为了吸收更多的知识分子参与其中,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开展工作,这么一种形式在当时也是明智的。

王化有在他孩子八个月的时候就牺牲了。目前,留下的这个兰谱存在他的后人手里。还有,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继续北上,进入大凉山彝族聚居区,当时的总参谋长刘伯承就和彝族果基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赶到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渡口,才有了红军十七勇士强度大渡河的事迹。

从这里分析,在普通的老百姓眼中,结拜仪式上的换帖,不是一般的换帖,是讲信用,受道义的约束,是交心的见证。换帖在北方的农村很普遍,男女订婚也可以叫换帖,可见,换帖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守约,是一种老百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担保。历史上的一琴一瑟互动心肠的伯牙子期;胶漆之交的陈重雷义;死后同穴的角哀伯桃;当然,也有朱元璋结拜兄弟打天下的故事。不过,清朝就不让民间拜把子结义,他们深知这里面的隐秘性和凝聚力。拜把子在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天津,北京很普遍,在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叫哥老会,也叫舵把子。在旧社会,这种依靠入伙和结交的组织,有很强的向心力,像影视剧中的《无间道》《古惑仔》里面的结义,是一种封建社会的糟粕,但是,桃园结义促成了刘备帝业,叔牙举荐管仲成就一代名相,角哀难忘伯桃寒衣相助。当然,我们的德州市平原县桃园村西侧的忠义庙,现在遗迹尚存,经过考古发现,这是宋朝的建筑,有石碑撰写了忠义庙的建设功德,也是对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的最早实物见证,也算是石质兰谱啊。虽然里面有一定的糟粕,也有积极的成分,所以,我们要分类辨别,有昏暗的一面,也有温情的一面,他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能一味排斥,只有更好地研究它,才能更好地对待。

历史认知要明晰。拜把子是中国的元素,因为有“义”,它相继传播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这是一种中国人的符号,从《水浒传》第二十七回:小人恰好归来,见他那条禅杖非俗,却慌忙把解药就起来,结拜为兄。《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我讹他又不受,所以,我们结拜了生死兄弟,如今,一路进京,从此后,我们是亲兄亲弟一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三回:你说起结拜,我说个笑话给你听。《孽海花》第十九回:我们老人家给总管连公公是结拜,是他通的信。丁玲的《母亲》:曼贞又叫腊梅来帮忙,一家人都晓得,这大姑太太请酒,结拜姊妹。

这些零散的文学记录,都是这种文化的大众普及,尤其是明清以后,换帖的行为出现后,就有了一种见证物金兰谱。其实,这是儒家文化讲义的一种深化,文化的根源还是在儒家思想。因此,拜把子这种行为在中国存在也就不足为怪了。

一般的兰谱是先写好的,才有一下拜把子的仪式,这叫求同存异,也叫协商。地点也相对庄重,在祠堂,在厅堂,相对合适,上摆关公像,下摆三牲贡品,猪肉、鱼、蛋,要与人数相符合,还要活鸡一只,男人结拜是公鸡,女人结拜是母鸡。一碗红酒另附金兰谱,并且按上红手印,因为实在有祭祀仪式上的行为,所以,金兰谱的保存显得很珍贵。仪式上,每个人手持一烛香和金兰谱,然后杀鸡取鸡血滴入红酒,男人是左手中指,女人是右手中指,刺破出血滴入红酒中,再撒酒三滴于地上,每人再喝一口,剩余红酒摆在关公像前,这叫歃血为盟,这种现象在影视剧中有,现在我们感觉有迷信色彩。

文化定位。实际上拜把子是一种忠义的初心,结义的对象不分男女、老少,只有无不拜。一是同宗者不拜。二是姻亲者不拜。三是辈分差别者不拜。四是八字不合者不拜。五是破坏族规者不拜。当然,拜把子的人数不限制,也有众多的,也有两个人的,当年的瓦岗寨结义就人多,像张文选和王化有就是两人,古代必须是单数为好。一旦结拜,就要行兄弟的义务,婚丧嫁娶都要告知参加,这也折射出中国人的义文化。当然,有礼才有义。

拜把子的人,互相换帖,手握金兰谱,就是互相照应关爱,帮助支持行善的人,可以团结向上。例如,1944年,福建省委隐蔽驻扎在水口坂里村时,党和游击队员领导人与村里的革命群众歃血为盟,在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斗争环境下,通过这种当时当地认可的文化传统,取得了群众的支持,达到了共同抗击日本鬼子和国民党的目的,也是一种上策。

金兰谱本身有一定的书写格式,有约定俗成的内容。

男用款式:盖闻室满琴书,乐知心之交集;床联风雨,常把臂以言欢。是以席地班荆,衷肠宜吐,他山攻玉,声气相通,每观有序之雁行,时切附光于骥尾。某某等编开砚北,烛剪窗西,或笔下纵横,或理窥堂奥。青年握手,雷陈之高谊共钦;白水旌心,管鲍之芳尘宜步。停云落月,隔河山而不爽斯盟,旧雨春风,历岁月而各坚其志。毋以名利相倾轧,毋以才德而骄矜。义结金兰,在今日既神明对誓,辉生竹林,愿他年当休戚相关。谨序。

女用款式:盖闻诗歌伐木,足征求友之殷;易卜断金,早见知交之笃。是以璇闺绣闼,既 声气之互通;蠹间鸡窗,亦观摩之相得。爰联芝谊,籍订兰交,执牛耳之同盟,效雁门而有序。某某等风前待月,花里闭门,或咏絮吟诗,才夸夫道韫;或辑书著史,技擅于班昭。铜钵敲余,话到更阑之候;玉杯对影,邀来明月之辉。气凛风霜,勿效桃花之轻薄;床联风雨,宜矢松柏之坚贞。不以才相先,不以貌相傲,不以形迹之疏而狐疑莫释,不以声名之异而鹤怨频来。数株之栀子同心,九畹之芝兰结契,对神明而永誓,愿休戚之相关。谨序。

当然,我们看到的王化有民国十三年的这个兰谱,是一种男款格式,因为双方是在学校求学经历的简单,就将桃园结义的事写了进去。后来,王化有就是平原县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者,张文选也一定尽了兄弟之义,前仆后继。

兰谱的社会延绵。从春秋战国的国家层面的结盟,到民国时期的民间结义,拜把子是一种社会的暗文化,也是一种民俗文化,我们能从中看到社会上的这种人与人的契约精神,我们要有区别的看待这种金兰结义行为,有的是为了实现民族的大义,我们讲究和合思想,有的人是利用这种社会风气,实现自己的私欲,所以,有的走上了损人利己的道路。例如,袁世凯、蒋介石、张宗昌等,就是依赖这种兰谱契约,大搞军阀混战,拉山头,结死党,尤其是蒋介石一生在不同时期拜把子的有十二人,最早的许崇智,到后来的李宗仁,最后都是始于义,毁于义。但是,也有很多的人,利用这种文化,把民族大义放到前面,冯玉祥、杜聿明都是这样的人,讲国家民族的大义,冯玉祥和阎锡山、蒋介石结为金兰,因在抗日的路上有了分歧,冯玉祥积极抗日,这就是民族大义,也叫忠义。

时代在进步,我们大国外交就是人对我有情,我对人家有义,一带一路的外交政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每一处都有中国人讲“义”的影子。

新时代知识和认知需要更新,回过头来研究一下过去的兰谱文化,我们去掉糟粕,看文化的本质。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态度,也是对中国新文化的传承。


(作者许新生,男,山东省平原县人,现任平原县旅游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上一篇新闻

林清玄去世了,他被列入当代散文八大家!看看这些精彩的散文名句

下一篇新闻

以优家致优才,与深圳共昂扬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