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这个方法保护家人健康!全家虽然一桌就餐,但是杜绝病毒100%


这个方法保护家人健康!全家虽然一桌就餐,但是杜绝病毒100%


  日前,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向其海内外会员以及各国中餐业行业组织、中餐企业发出倡议,实行“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

  倡议书中提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餐饮行业、全球中餐业受到严重冲击,餐饮消费出现断崖式大幅下降。共餐、合餐传统进餐饮食习惯的弊端在疫情面前更显突出。疫情过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将发生深刻变化,更加注重科学饮食、健康卫生。变革理念,改变传统饮食方式,培养健康饮食习惯,推广实行“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势在必行。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表示,疫情过后势必对餐饮企业,尤其是中餐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升餐饮行业的准入门槛,倒逼餐饮行业提升发展质量。各餐饮企业应根据自身业态和经营情况的不同,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意识,自觉树立健康服务理念,在本企业积极引导消费者实行分餐制、公筷制或双筷制,配套设置相应的设施条件,制定相应的服务规范。

这个方法保护家人健康!全家虽然一桌就餐,但是杜绝病毒100%

‘公筷、母匙’文明餐桌

什么是公筷制这个方法保护家人健康!全家虽然一桌就餐,但是杜绝病毒100%

《维基百科》介绍

《维基百科》中描述的‘公筷’

中式合菜为多人同桌,共用几盘菜肴,如果大家都用自己的筷子夹取食物,口水容易沾染,或许会有卫生上的问题。为了提倡饮食卫生、避免疾病传染,现在部分的家庭或餐厅,除了个人的碗筷外,每一道菜都会另外备有一双公共的筷子,称为公筷。

台湾早年一项政策,为防治几乎百分之百盛行率的甲型肝炎而致力推行公筷母匙与免洗餐具,尽管公筷母匙只能防治死亡率极低的甲型肝炎,对后来盛行的乙型肝炎毫无助益,但将甲肝传染降至极低水准。惟在大量使用保丽龙、塑胶制品后,所造成的环境破坏,正努力着手补救。目前政策已更正为停用免洗餐具(一次性餐具),改用一般餐具,并奖励自备餐具。至于自助餐本来就使用公筷母匙,而未受影响

尤其在2003年SARS疫症后,香港卫生署更播放了一出公益广告“食得卫生、活得健康”,提倡挑选干净的餐厅进餐和使用公筷两项卫生饮食观念。

香港、新加坡、台湾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民众合餐有普遍使用公筷的习惯。但是华人在餐厅与友人聚餐时,常会使用公筷;而亲人聚餐时,大多不用公筷。

古代中国最早是实行分餐制的,但不是因为古人比今天的我们讲卫生,而是早期食物匮乏,总量不够,又要保证分配均匀,只能按人头分开。到了信史时代,等级制度的出现又赋予了分餐制新的含义。在秦以前,不同身份地位的人进餐时用的餐具和吃的食物都不相同,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等,这就是古代的列鼎制度。

这个方法保护家人健康!全家虽然一桌就餐,但是杜绝病毒100%

《公羊传·桓公二年》何休注:“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列鼎的不同数目,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王室贵族的祭祀、宴飨、丧葬等活动都严格遵从列鼎制度。

相比古代分餐是等级制度的体现,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分筷分餐则是文明的表现。

数据显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的平均感染率约为55%,几乎每两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其中甘肃最高(84%),广东最低(42%)。而专家提醒,中国人吃饭时习惯在一个盘子里夹菜,不使用公筷母匙,比起西方国家使用刀叉盘的分餐制,更容易相互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为什么是公筷制这个方法保护家人健康!全家虽然一桌就餐,但是杜绝病毒100%


浙江衢州老人李邦桂今年已经90岁高龄,在家吃饭的时候,老人、老伴、儿子及保姆4人一桌,5盘菜上都放着一个公勺,每人都要用公勺把菜舀到碗里,再用自己的餐具吃饭,这是坚持了近20年的“家庭公勺制”。10多年前,李邦桂发现,自己和老伴的胃病,可能是在进餐时交叉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而导致的。自此便给家里订了一条规矩:以后家里人吃饭,每个菜上都要有公筷公勺,各人吃各人的。
儿子儿媳女儿女婿觉得老父亲说的有道理,遵照执行毫无怨言。老伴不干了,“我是你老婆呢,又不是外人,你还要和我分餐,你不是胃部有毛病,是老年痴呆。”对老伴,李邦桂大都会让,唯独公筷制不肯让。次数多了,老伴也就不计较了,李邦桂请保姆上桌一起吃饭,也要求使用公筷。保姆也渐渐说服老家的亲戚们学会讲卫生用公筷。

90岁的李邦桂老人相信,自己的长寿得益于“注意卫生,长期使用公筷”,也不断向亲朋好友建议。

我国是筷箸的发源地用箸进餐历史悠久。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价廉物美。筷子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公筷,是专用于夹菜的筷子。不用于吃饭。
围桌共食、相互夹菜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饮食习惯,它能一下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一盘菜无数双筷子夹来夹去,在推杯换盏间便给了各种细菌大量传播的机会。很多人误以为使用公筷,是防止别人把病传染给自己,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使用公筷,最大的作用,是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公筷公勺的存在,应该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圈的一道特殊风景线。

这个方法保护家人健康!全家虽然一桌就餐,但是杜绝病毒100%

不用公筷可能会引起什么?

胃肠病医院专家表示,疾病传染需要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混用碗筷主要可能会引发一些通过消化道传染的疾病。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多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6岁以下孩子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因共用碗筷导致病毒交叉感染,所以在幼儿园时应尽量专碗专用。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扎根在人体胃黏膜中的唯一细菌。遗传学研究显示,人类携带幽门螺杆菌已有10多万年,这个时间跨度已经是目前的检测手段所能达到的极限了。

幽门螺杆菌对生长环境要求很苛刻,人是它的唯一宿主和传染源。它平常的“迁徙”方式一般是通过唾液、飞沫“口-口”传播,比如共用筷子、不洁饮食、相互夹菜都极易造成幽门螺杆菌的交叉感染,这也是为什么很容易出现“一人患胃病全家都感染”的现象;偶尔它也会以“粪-口”的方式传播:通过附在水源和食物的方式上,它能够走得更远,侵入更多人的胃。

更应引起注意的是,相比起成年人,幽门螺杆菌“偏爱”低龄儿童。在我国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儿童中,10岁以下被感染者占40%~60%,且每年以3%~10%的幅度急剧增加;而 10岁以上感染者,每年以 0.5%~1%的幅度缓慢增加。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一类致癌原

甲肝、戊肝:它们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其病毒易在空气中传播,如果长期和这些人共用杯子、碗筷,病毒有可能通过唾液等传染到健康人身上。

流行性疾病交叉感染:经空气传播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和尘埃传播三种传播途径。

怎么选公筷

  • 木质筷子结构疏松,用久了不但表面就不再光滑,会出现许多细小的凹槽,而且非常容易残留细菌,餐具表面滋生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非常有可能引起肠胃疾病。还有,潮湿的储存环境也容易导致木质筷子生菌、发霉,并随食物进入人体,危害人的健康。
  • 不锈钢筷子给人的第一感觉肯定是光滑精致,手感好,外观为银白色,光泽亮丽,带着几分大气和奢华。不锈钢筷子跟木制筷子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易清洗,卫生清洁,使用时间也比木制筷子要久。同时也更环保,避免了生产木制筷子的大量砍伐。
  • 在公筷的长度上,尽量选择长度稍长的筷子,方便夹菜。在颜色上,每个地方习俗不一,有些地方统一为黑色筷子是公筷,有些地方统一为白色筷子是公筷。可以根据喜好为家人朋友选择一些方便耐用的公筷。

这个方法保护家人健康!全家虽然一桌就餐,但是杜绝病毒100%

尊重

在国外,分餐、公筷制司空见惯,是文明礼仪的体现。但大部分国人仍保留着共食的习惯,一盘菜你夹我也夹,有时为了表示热情友好,还给客人夹菜,客人碍于面子也不得不吃。即使有些餐馆提供公筷,也大多是摆设,不少人觉得两双筷子换来换去很麻烦。

主动使用公筷公勺是对饭局上别人的体谅与尊重:别人带着婴儿和儿童来赴宴时,你要考虑到幼儿是风险较高的群体;别人是健康成年人你也要考虑到有些人特别爱干净的心理。

所以是否愿意使用公筷公勺,反映的是你自己的教养和素质。公筷公勺的确会让吃饭变得稍稍麻烦些,但是这点麻烦却能够换来在座所有人的绝对安心,而且又几乎不影响中国传统聚餐文化上的温馨与其乐融融,这么好的解决方案,何乐而不为呢?

2003年非典后,香港医学会和民政事务总署就联合进行“公筷公羹推广计划”,目前小孩和成人都有了良好的“公筷意识”。

日本人的分餐习惯则从小培养,二战后,日本的小学开始向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一律实行分餐制。在外就餐时,如果不得不用“私筷”夹“公菜”,就餐者也会使用筷子的另一头,值得我们借鉴。
现在武汉疫情形式严峻,每家每户都在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及家人的身体健康,分餐是世界公认的先进、卫生的就餐方式,尤其对于中餐来说,更有必要宣传分餐、公筷意识,推广分餐行动。呼吁,分餐、公筷制是安全、健康、卫生的用餐方式,是防范“病从口入”的一项有效措施,同时还可以减少食物浪费。建议,在当下分餐尚未普遍推行的情况下,在外就餐时,可以在每盘菜刚上桌时,先用未用过的筷子拨出来一些放到自己的碟子里慢慢食用,之后不要再夹盘子里的菜,这样做既避免口水交叉,又控制了食量,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这个方法保护家人健康!全家虽然一桌就餐,但是杜绝病毒100%

上一篇新闻

武汉弘芯危机 半导体大跃进要不得

下一篇新闻

共享单车乱象不只国内有 美国人能解决这些难题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