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反思絮语|李占洋:稳固的文化土壤才能长出真正的“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

一直没有跑出西方当代艺术所设置的系统

没有突破太大

没有建立起一个真正的文化思潮或者流派

这不是技术问题,是思想问题

不是能力问题,是人格问题

以下为“反思絮语”专题之李占洋个人内容,“反思絮语”当代艺术专题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及英盟当代艺术馆联合发起,相关原文未经我方授权禁止刊载。

反思絮语|李占洋:稳固的文化土壤才能长出真正的“当代艺术”

《Frink Museum》| 布面油画 | 31x24cm | 2018年

1.“当代艺术”是否终结?

“当代艺术”不会终结,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化艺术,即使文革时代也有当时的“当代艺术”,就是宣传画和样板戏。它是一个时代的反应。只是它是一个自由状态下的个体反应,还是一个集权意志下的集体反应,这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更希望的“当代艺术”是一种个体的自由表达,但由于政治左右文化,总会出现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状态,是一种集体主义的表达,个人表达的呈现比较小。

反思絮语|李占洋:稳固的文化土壤才能长出真正的“当代艺术”

《凝视》| 布面油画 | 31x24cm | 2018年

2.中国“当代艺术”的精神特质与审美特质是什么?

中国“当代艺术”的精神特质在我看来就是人格独立、追求自由。审美特质应该是不拘一格,越宽泛越好。

3.资本在助推“当代艺术”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资本是成就当代艺术的土壤,是整个社会文化推动的润滑剂。像西方的艺术基金会、收藏系统、画廊美术馆的展示推介,都会使这个社会的文化面貌丰富而反映现实。这个力量的主要来源应该是来自民间的,而不是政府或国家的。

反思絮语|李占洋:稳固的文化土壤才能长出真正的“当代艺术”

《Trip A》| 布面油画 | 24x31cm | 2018年

国家可以指定宽松的文化艺术税收政策,但不应该过多干预文化或操纵文化。这样,在资本力量推动下的“当代艺术”才生机盎然,真实地反映这个时代。在西方大的系统基本是先有收藏,再把收藏捐给美术馆,美术馆对公众开放,使公众真正受到文化艺术的滋养。这个链条是一直存在的,是一成不变的。这样链条下所形成的文化艺术,虽然也会左右艺术方向,左右民众的审美倾向,但跟“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为人民服务”时代左右文化艺术的特质是截然不同的。

反思絮语|李占洋:稳固的文化土壤才能长出真正的“当代艺术”

《Touch You》| 布面油画 | 24x31cm | 2018年

前者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后者是强制下形成的;前者是世代相传、丰富多彩,后者是断章取义、文化单一。

我们谈到资本和当代艺术,不得不谈到它的社会背景。如果你处在一个一直变化中的社会背景下,就很难产生真正的当代艺术和思想文化。中国一直是在变化中的,所以很难生长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或者说产生我们所希望的中国“当代艺术”。

而西方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当代文化艺术只是它丰富文化大餐中的一道菜),就是因为它对文化的态度、措施、方法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变的历程中他们不断地积累,当代文化也会在古代文化中找到坐标,航向。

反思絮语|李占洋:稳固的文化土壤才能长出真正的“当代艺术”

《好树》| 布面油画 | 24x31cm | 2018年

从解放初期一直到今天,中国发生了很多剧烈变化。今天我们谈的资本或资本家,几十年前是个反动的东西,是被铲除的对象。在改革开放时代又重新提倡。资本如果是不稳定的,它这块土壤上面的植物(当代艺术或当代文化)就不可能长好。

4.“当代艺术”是否远离大众?

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或是只有在中国情境下才出现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可以引发更深刻的国民文化素质问题的思考。在西方,尤其发达国家如欧洲或美国,美术馆多如牛毛,有人戏称像中国的饭馆一样多,这说明什么?

反思絮语|李占洋:稳固的文化土壤才能长出真正的“当代艺术”

《躺着的丽雅尔》| 布面油画 | 31x24cm | 2018年

说明人们除了吃穿住行外更需要的不是物质生活,而是精神的满足,他们的精神满足就跟我们吃饭一样必不可缺,这不是少数人的需要,这是绝大多数人的需要。

这些博物馆里有古代的艺术也有当代的艺术,他们是从婴儿阶段就进博物馆,从幼儿园、小学就被老师带进博物馆,你所说的“看不懂的”或“远离大众的”艺术是随着他们成长而成长的,所以当代艺术对他们而言是不陌生的,是自然而然的。

反思絮语|李占洋:稳固的文化土壤才能长出真正的“当代艺术”

《窗外》| 布面油画 | 24x31cm | 2018年

而这个语境下的“当代艺术”拿到中国来便乱了阵脚,不要说普通民众,就是美术大学的教授也会振臂疾呼老百姓看不懂,远离大众,叫嚣要消灭当代艺术。四川美院曾有位老教授在一次院级学术讨论会上发言,说杜尚是流氓,是骗子,只有苏联的巡回画派才是艺术的方向,他又说色彩的灵魂是怎样画好高级灰。出现这样的笑话不都是他的错,是滋养他的文化系统太单一。

反思絮语|李占洋:稳固的文化土壤才能长出真正的“当代艺术”

《马格丽特的日出》| 布面油画 | 24x31cm | 2018年

5.中国的“当代艺术”与西方的“当代艺术”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中国的“当代艺术”起于1970年代末,接着是“八五新潮”,再后来赶上商业大潮,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在中国加入WTO成为世界工厂后,中国的“当代艺术”赶上了全世界瞩目中国这个大背景,在很盛期的时候,中国的“当代艺术”甚至比西方的更贵、展览机会更多,多少有些一夜长起来的浮夸。

随着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改变,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个泡沫逐渐破掉,这样的浮夸也会随即消失。

西方没有这样大的社会变化,所以它也没有这样大的起落。西方就是按着它现有的规律一直持续发展着。

中国的“当代艺术”一直没有跑出西方当代艺术所设置的系统,没有突破太大,没有建立起一个真正的文化思潮或者流派。这不是技术问题,是思想问题;不是能力问题,是人格问题。

6.如何判断艺术品的价值?

充分展现个性的作品,真实反映时代的作品一定是有价值的。

关于艺术家

反思絮语|李占洋:稳固的文化土壤才能长出真正的“当代艺术”

李 占 洋

1969年出生于吉林长春,1994年毕业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同等学历研究生进修班,2014年毕业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博中心,获故宫学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重庆。

个展:

2014 “街头——花园”,在3画廊,北京,中国

2013 “李占洋个展”,林大艺术中心,新加坡

2012 “噩梦”,瑞士麦勒画廊(北京),北京,中国

2009 “性·情”,Galerie Urs Meile, Lucerne瑞士麦勒画廊,卢森,瑞士

2008 “‘租’——收租院”,瑞士麦勒画廊(北京),中国,北京

2007 “裸露的人性”,朱屺瞻艺术馆,上海,中国

2006 “场景”,Galerie Urs Meile, Lucerne瑞士麦勒画廊,卢森,瑞士

群展:

2015 “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意大利

2013 “中国独立艺术展:未曾呈现的声音—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威尼斯,意大利

2012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暨”

2012 “第十二届全军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1-9、13-17号展厅,北京,中国

2010 “事物状态——中比当代艺术交流展”, 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0 “中国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国家会议中心,北京,中国

2009 “意派——世纪思维”,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9 “BEG BORROW AND STEAL”,Rubell Family Collection,迈阿密,美国

2009 “事物状态——中比当代艺术交流展”, 比利时皇家美术宫,布鲁塞尔,比利时

2008 “人民——中国20世纪中国美术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7 “浮游——中国艺术新一代”,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韩国

2006 “麻将——中国当代艺术希克收藏展”,汉堡美术馆,汉堡,德国

2005 “第二届北京国际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4 “武汉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武汉,中国

2003 “开放的时代——纪念中国美术馆建馆40周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反思絮语|李占洋:稳固的文化土壤才能长出真正的“当代艺术”

关于“反思絮语”

时至今日,盛极一时的中国“当代艺术”运动已经进行了近四十年了,无论是作为一种艺术潮流或艺术运动,中国“当代艺术”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然而遗憾的是关于这一影响中国艺坛四十年,必将载入艺术史的艺术潮流,除个别学者有一些各自片面的评介之外,由“当代艺术”主要参与者撰写的著作依然稀少。

为弥补这个遗憾,遂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和英盟当代艺术馆共同发起《反思絮语——关于中国当代艺术》这个出版项目,特别邀请评论家、艺术家来评述中国的“当代艺术”,冀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史料,也让同时代人对此有所了解和思考。

我们所邀请的诸位先生都是中国“当代艺术”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恳请诸君秉笔直书或畅所欲言,为历史留据,为后人立言。

上一篇新闻

很多人期待疫情结束干几杯庆祝,但喝酒脸红的人最好不要勉强

下一篇新闻

联合国要员冀朝铸逝世.范光陵颁东方文艺复兴金奖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