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5日 星期二

AI 安防「当打之年」,隐藏着哪些潜在独角兽


AI 安防「当打之年」,隐藏着哪些潜在独角兽

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和逐步产业化,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张,市场容量也因为高新科技加持一次次扩容。

技术革新产业,给人工智能企业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曙光,给根植硬件的老牌企业带来危机,众多跨领域企业也想分一杯羹,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赛道,一时间百家争鸣。

AI赋能下的后安防时代,不再是单一要素的竞争,除了硬件系统,更涉及前端数据获取、边缘计算能力及平台搭建、视频智能化处理、深度学习、算法交付能力等各个环节,AI安防市场对全产业链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能为用户服务的优质算法将成为竞争力。算力成本是制约算法质量与数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安防行业生态的不断完善算力成本也将持续下降,这为大量优质算法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第二,挖掘信息的能力会显著提升。大量优质算法的出现使安防科技企业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与分析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当然从中所能获取的有用信息就会越来越多;

第三,随着安防企业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安防行业的应用生态会变得更加多样化,一些困扰安防行业终端用户的业务问题将会缓解。

一方面拥有算法优势,一方面硬件能力欠缺,这都可能成为新兴企业抢占未来市场的突破口。

在众多AI初创公司中,不乏拥有全栈能力的公司,他们由点及面,开拓产品,布局平台,成为AI安防领域的后起之秀。

今天,笔者从团队背景、技术实力、业务能力、市场成绩出发,探索数字世界的隐藏金矿下,有哪些明星独角兽可能会破土而出?


AI 安防「当打之年」,隐藏着哪些潜在独角兽


芯翌科技:

算法立身、产品立命,AI落地实践派

在人工智能技术与智慧城市相融合领域,受约于四个要素。

首当其冲便是业务场景,通常是由碎片化需求构成的市场,是产业驱动力;其次是算法,需要基于深度学习框架进行训练和部署,是产业发动机;第三是数据,尤其是覆盖丰富城市场景的数据,是产业生产要素;第四是算力,为深度学习提供高性能的GPU训练平台,是产业生产力。

目前的AI+安防赛道中,既能下功夫做基础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又敢于强调其落地应用交付能力的玩家并不多,芯翌是其中之一,专注于安防、工业和5G相关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

成立不到两年时间,芯翌已经完成了20余个项目的产品交付并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售后服务保障,软硬件产品覆盖区级政府及多家企事业单位。

譬如,2019年,芯翌人脸算法入围上海市公安局算法库,为上海智慧公安、智慧社区提供人脸和车辆算法等应用支持。在上海虹口区,芯翌部署了超过3000台AI摄像机、100余台AI服务器以及区智能安防综合应用平台。同类业务还进入了徐汇、黄浦、长宁、静安等区。

世界级一流的人工智能算法团队筑就芯翌的高技术壁垒。公司研发人员占总人数的60%。核心团队来自清华、中科院、交大等知名院校,还有一批业界知名安防企业和人工智能公司的优秀员工,具备丰富的技术和行业经验。

公司首席科学家杨铭博士,是美国Facebook公司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始成员。在杨铭博士的带领下,他们已经具备了完备的人工智能研发能力,拥有从数据标注、模型训练、应用开发、多平台部署全栈的自主研发能力,建立了服务于深度学习训练的大规模的GPU计算平台;拥有高效、灵活、扩展性强的视频算法引擎框架,并基于此进行了大量的视觉感知与认知算法积累,包括通用目标检测与跟踪、全结构化、大规模人脸识别等。

另外,在全球权威人脸识别供应商测试(FRVT)的最新测试比赛中,首次参赛的芯翌综合成绩排名全球第六。

围绕人工智能及相关应用场景,芯翌聚焦在多模态识别和数据智能的算法应用研究和产品体系建立,包括智能IoT、数据智能和场景综合应用三大系列产品。

智能IoT系列产品,以机器视觉+语音识别技术为核心,覆盖人工智能时代“端、边、云”各种需求,可将视频和语音转化为计算机能使用和分析的数据,解决让计算机“看得见、听得见”感知层面的问题。

数据智能系列产品,以大数据和自然语义分析技术为核心,将多维数据进行汇聚融合,价值萃取,数据挖掘,解决计算机“看得懂、听得懂、会思考”的认知理解层的问题。

场景综合应用系列产品,基于公安、工业、城市管理、5G等场景,贴合场景业务的智能化综合应用,以智能感知、数据认识为核心技术,解决场景业务“科学决策、高效执行”层面的问题。

在生态层,芯翌与虹口区科委成立“5G+人工智能工程联合实验室”,着力于赋能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技术研发和场景落地;相继与大华、宇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算法+硬件”厂商合作典范;与上港集团签署协议,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港口全流程管理中的智慧港务应用;与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战略合作,通过市场需求来引导与推动基础技术研究。

从算法到应用,并能做好垂直行业的AI科技初创厂商,其实并不多见,芯翌算是其中一家,未来可能给AI安防注入不少力量。

澎思科技:落地超50城,

端到端智能视图大脑构建者

成立于2018年的澎思科技,三年内相继获得3轮融资。澎思以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为突破口,致力于AI+IoT全产业链的技术和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

澎思科技CEO马原认为,AI安防的终局业态需以“AI前端+SaaS+云”为价值闭环。这一理念也贯彻在澎思的发展中。

从技术层面出发,创始人兼CEO马原是国内第一批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多年来扎根安防行业。

2019年,澎思宣布松下(新加坡)研究院原副院长申省梅加盟,担任其首席科学家、新加坡研究院院长。

申省梅的团队在智慧城市、智能机器人、监控与安全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与落地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申省梅团队的研发成果算法研究团队获得过十余项计算机视觉领域国际竞赛冠军和300多项专利。

据悉,新加坡研究院一方面将继续突破人脸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落地遇到的问题,比如人脸模糊、背光、多种族等非约束场景下人脸识别性能下降等;另一方面利用图像增强技术,提升公司监控摄像头等硬件产品的表现,建立产品优势。

从产品层面来看,澎思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从端到端、软硬件到算法的全系列自研产品,推出全场景的行业解决方案,形成商业化闭环。

软件产品包括人像大数据平台、智慧警务情报大数据平台、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智能制造管理平台、车辆大数据平台等;硬件产品包括面向公安各实战场景的人像专用设备,以及面向行业及商用领域的双屏人证机、智能门禁、立式广告机、人脸识别闸机等。

从落地场景来看,澎思科技将在公安领域之外,不断探索新的落地场景,目前他们已经推出了包括AI+公共安全、AI+智慧社区、AI+智慧园区、AI+智能交通、AI+智能制造等五大行业具体16个细分场景的解决方案。

自成立以来,澎思科技各行业解决方案已经成功落地全国50多个城市,服务客户超过百余个。在全国多地部署动态人脸识别点位,累计抓获在逃人员近两千名,并担任多项国家级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

澎思已经完成从端到端、软硬件到算法的全系列自研产品体系搭建,针对公共安全领域各类业务场景推出成熟、可落地的行业解决方案,并在部分城市开始落地,形成商业化闭环。

未来,澎思将整合AIoT、5G、大数据、云计算等全链条技术,打造澎思智能视图大脑,强化智慧城市下数字化资源的汇聚、共享、分析和利用。

博观智能:

出于千方,志在四方的AI黑马

博观智能成立于2019年,是在千方的AI团队基础上建立的基于视觉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企业。

作为千方收购宇视后成立的人工智能公司,博观是千方探索智能城市、智慧物联、智能制造等领域和打造AI应用与赋能的重要战略。

博观成立的意义在于让千方的智能交通和智能安防两大核心业务共享博观的AI能力,实现千方内部资源和研发成果共享,更重要的是想将博观定位为类似于商汤、旷世这样的纯算法公司,通对外输出AI产品和解决方案来盈利,弥补公司在AI领域的短板。

博观没有让千方失望,研发出六大类算法、八大类算法模组,持有180余项技术专利。

近年来,AdaptNet深度网络在近年MOT全球测试竞赛、KITTI测评车道检测算法、ReID跨镜追踪等世界顶级算法数据集测试中多次获得冠军,2019年11月,博观在行人重识别技术在三大主流ReID数据集刷新世界纪录。

其技术版本从初生牛犊到取得世界冠军,再到刷新世界纪录,博观在技术研发上一直履行千方的定位职责。

AdaptNet深度网络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将视频内容特征属性自动提取,采用目标分割、时序分析、对象识别、深度学习等处理手段,分析和识别目标信息,转化为实战所用的情报,实现视频数据向信息、情报的转化,这些研发成果为场景落地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基于团队的研发技术及母公司千方在智慧交通、智慧安防和智慧物联领域的积累,博观在相关领域也具备了一定核心优势。

目前,博观推出人脸识别、车辆识别、跨镜追踪、行为分析、客流分析、行业智能以及“九山四关”前后端安防等诸多系列算法产品。

实际应用中,博观结合ReID算法研判技术,在地图上推送呈现出完整的时空轨迹,预测并锁定目标点位,10分钟追踪到老人踪迹,3.5小时快速寻回老人;在张学友演唱会嫌疑犯抓逃的案例让博观成功“出圈”,被更多人熟知。

目前为止,在重庆三峡学院、大兴机场、浦东机场等均有落地案例,支持行业客户完成了1000余项行业化、场景化、工程化的AI算法应用项目交付。

凭借母公司千方科技在智慧交通行业与智能物联领域多年的积累与团队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的实战经验,博观开创了人工智能网络及算法平台,具备在视觉智能软硬件算法产品开发领域的技术实力,同时自身在不断提高智能化算法交付能力,未来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更多成绩。

紫光华智:联手新华三,

数字城市视觉中枢主力玩家

紫光华智是紫光集团旗下公司,成立于2018年,作为一家年轻的公司,紫光华智承载着紫光集团安放+AI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的重任。

研发和产品层面,紫光的团队有近千人,其中研发人员的占比将近80%。截止目前已发布200余款产品,包括微云服务器、视频云存储、软件定义摄像机、解析平台和视图库产品在内的创新安防产品,涵盖端、边、云、网完整的安防产品系列。

2019年,紫光华智联合紫光旗下新华三,从各个领域发力进军安防领域。

作为紫光集团芯片板块和云网板块的核心企业,新华三和紫光华智联合后,优势硬件软件互补。双方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技术构建“数字城市视觉中枢”,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交通、应急、环保等各领域建立智能视频云大数据。

简单来说,新华三负责“软”,利用一些数据化技术,构建数字平台;紫光华智负责“硬”,提供一系列行业常规产品作弹药补充。

联合后推出智慧安防、智慧交通多个领域解决方案,囊括顶层设计、前端设备到后端的大数据处理。

在交通行业,有效感知违章停车、超载超限等各类异常和风险;在生态方面,实现垃圾分类协助分析、烟火检测等多种智能业务;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老人、儿童的风险因素监测,确保弱势群体的日常安全;在园区和制造业,对各类生产场景进行检测,加强安全,提升效率。

新华三和紫光华智以视频云为基础,通过图像感知、深度学习、NLP、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数字孪生城市提供现实再现和科学决策等综合应用能力。

紫光华智安防+AI,结合新华三的数字化技术,让未来城市成为一个具备思考和决策能力的生命体成为可能。

格局渐成,版图重分

虽说安防市场大格局逐渐形成,不代表跑在前面厂商可以高枕无忧,如今在AI风口,无数企业重拳出击,抢占市场。

以上四家公司,也可能只是未来AI安防后来居上者的代表缩影。

科技没有止境,它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今天遥遥领先,明天一匹厚积薄发的黑马就让对手措手不及,这也是它可怕之处,没有谁是永恒的佼佼者。

看似平静的市场其实暗流涌动,未来行业版图如何划分,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掘金志

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新闻

AI 安防“技术梦”撞上“落地战”,我们为什么看好这五家公司

下一篇新闻

新年必备!2020年1月开始实施的外贸新规一览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