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中国教育Vs.美国教育,从谷爱凌和苏翊鸣来看,哪种模式更成功?

中国教育Vs.美国教育,从谷爱凌和苏翊鸣来看,哪种模式更成功?

苏翊鸣小的时候,国内滑雪还不成熟,属于小众项目,更别说系统的训练了。但是谷爱凌不一样,在美国,她从开始接触滑雪时,就被送到了专业训练队。

苏翊鸣的母亲,是一位相当有中国特色的妈妈,对孩子的教育严格,要求孩子勇敢不轻易放弃。而谷爱凌的妈妈,却是一位相对而言,宽容,给孩子更多空间的母亲。

如此差异化的受教育环境,如此不同风格的两位母亲,却养育出了同样优秀的孩子。

我们不禁想问,让孩子有高成就的密码到底是什么?

中国教育Vs.美国教育,从谷爱凌和苏翊鸣来看,哪种模式更成功?

父母高期望,孩子高成就

《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的作者Amanda Ripley在她的跨国青少年能力研究中发现:无论金钱投入、教育环境、国家背景等如何变化,有一个因素,只要它存在,孩子的能力表现就会显著提升。只要它消失,孩子的成绩就很可能会下降。

它,就是“对成绩的高要求”。

中国教育Vs.美国教育,从谷爱凌和苏翊鸣来看,哪种模式更成功?

无论是课业宽松的芬兰,还是变态补课的韩国,无论是社会主义的中国,还是资本主义的新加坡,他们的孩子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阅读、数学、科学)上都表现优异,这些国家的唯一相同之处就是:学校和家长都对孩子的成绩有高要求。

而在教育资源丰富的美国,孩子们在PISA上的表现,要逊色一大截。

在排除各类因素后,Amanda认为,美国缺少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成绩的高要求。

中国教育Vs.美国教育,从谷爱凌和苏翊鸣来看,哪种模式更成功?

虽然谷爱凌的母亲,并不要求谷爱凌考斯坦福,也不要求她考100分,但她要求谷爱凌掌握全部知识。从这样的表述中,我们也能看出,她对谷爱凌的要求是不低的。

当苏翊鸣的爸爸说考80分就好了,妈妈立刻说,80分是不行的,目标要定在100分,至少95分以上。

苏翊鸣爸爸虽然是体谅孩子,但没有原因地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其实并不是在帮他。妈妈的高要求反而会让苏翊鸣更加努力。

但妈妈强制性地要求孩子考100分、95分以上,也是有点不妥当的,这一点我们下面再谈。

高期望之下,要给孩子自主权

为什么很多父母的要求也很高,但孩子的成绩却总是提不上去?

若孩子每天的努力,只是为了实现父母的要求,谁会有动力拿出很大的劲头呢?

“拿金牌、考斯坦福”都是谷爱凌的愿望,;“在家门口拿金牌”也是苏翊鸣自己的梦想。苏翊鸣的母亲知道滑雪危险,但苏翊鸣真的喜欢。她甚至同意苏翊鸣放弃他颇有才华的演艺事业。

中国教育Vs.美国教育,从谷爱凌和苏翊鸣来看,哪种模式更成功?

世界上最无力的事情,就是对自己的生活没有控制感;

天底下最让人提不起兴趣的事情,就是做自己控制不了的事。


只要孩子的志向是积极健康的,只要孩子是乐观努力的,何必强求他一定要按照你的剧本来呢?

只有自己选择的愿望,他才会拿出百分百的劲头努力。

当一个人为了理想而努力时,他会迸发出超乎常人的潜力,他在精神上,也会体验到不同的境界。

苏翊鸣的同学、亲戚都说他是个懂事成熟的孩子,我想就是因为他一直都心存信念吧。


两位母亲,都是尊重孩子选择的好妈妈。

但相较于苏妈妈要求孩子考100分、95分以上,我更赞同谷妈妈要求孩子知识全部掌握就好,不一定非要考100分。

因为掌握知识孩子是能自己控制的,而是否能考100分,孩子却很难控制。没有控制感,孩子就提不起劲儿去努力。

中国教育Vs.美国教育,从谷爱凌和苏翊鸣来看,哪种模式更成功?

为孩子寻找各类机会和帮助,也很重要

当孩子进步很慢时,我们在鼓励孩子、给他打气的同时,帮助他寻找各类机会、支持,也会很有帮助。

孩子保持做某件事的动机,本就不容易,若经常失败或一直无法取得突破,他会觉得这件事他无力控制,他的动力也会随之流失。

苏翊鸣的父母在2017年请求日本教练来华,给苏翊鸣做一对一的指导。

谷爱凌的妈妈带谷爱凌来北京上奥数班,这都给孩子很大的、切实的帮助。

父母给孩子找补习班,本质上是没错的。补习班的原罪也并非在于它没有效。

只是补习班的盛行,占用了孩子太多的时间,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倾斜,让孩子们每天最黄金的、在校6~8小时的学习效果大幅降低。从总体上看,它对中国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养成,更可能是负面的。

每天学习14小时的韩国孩子,在PISA上的评分,比中国学生强吗?

并没有!上海中学生在数学、阅读、科学的评分上,多年蝉联世界第一。


体育运动和课业学习相得益彰中国教育Vs.美国教育,从谷爱凌和苏翊鸣来看,哪种模式更成功?

一位剑桥大学校长曾说,“我很惊讶地发现,剑桥的优秀学生们,大多擅长1-2项的运动。”

运动能够刺激大脑产生各种有益的激素,让人保持心智稳定,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运动还会刺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产生,它被认为是大脑的“肥料”。

运动还可以为大脑提供更多的葡萄糖和氧气,这能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和脑细胞的生长。

所以,让孩子们去运动吧。你会收获一个情绪和身体都更健康,智商和运动能力都更强大的孩子。

总结

Amanda Ripley在书中写道:在美国孩子学业成绩调查中,亚裔父母做得比所有人都好。

无论是苏翊鸣还是谷爱凌,他们的妈妈都更倾向于对孩子有高要求的中式教育。

优秀的中国家长,大多都非常关注孩子的成绩,对成绩有高要求,我们也努力地,为孩子寻找各类机会、各种支持。

若中国的家长们,能更注重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鼓励孩子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更注重培养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我们一定能培养出世界上最优秀的孩子。


#畅谈家庭教育##育儿事务所##幼儿教育大家说#

上一篇新闻

「慢达世界」第175期:柬埔寨阿丽拉,最适合慵懒度日

下一篇新闻

千亿富翁离婚一毛不拔,和科技大佬结婚的女性都怎么样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