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6日 星期四

鳌山晓旭盼雁归 ——探访新莆田二十四景之雁阵归舟

鳌山晓旭盼雁归 ——探访新莆田二十四景之雁阵归舟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到三江口镇鳌山村时,渔民们已经出海归来,滩涂上辛勤劳作的身姿,是晨曦下最美的剪影。这里有着涵江沿海最高点雁阵山,依山傍水,风光旖旎;这里位于木兰溪入海口处,海溪相触,水天一色。

雁阵山距离市区不到20公里,这青山碧海间的清逸,似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引得无数人为之沉醉。当乡愁蔓延,叫人不由自主地慢下脚步,驻足此地,逐日出赏日落,希冀这冬日的暖阳,涤荡一身的风尘仆仆。

人文佳话 渊源绵长

从鳌山村口进入,穿过一段整洁幽静的村道,便到了雁阵山脚下,视野豁然开朗。一条盘山水泥公路直通山顶,在松柏林立中,雁阵宫山门如万绿丛中一抹红,满眼望去都是笼罩山头的灵气。生长于此的雁阵宫董事会秘书黄玉森告诉记者,鳌山虽不高,仅80米,却是三江口镇最高的山峰,因地形奇突,山脉延伸到兴化之滨,好像鳌鱼的头,村名因此而来。鳌山还有个美丽的原名,因地处海滨,海水退潮时,沙滩上留下众多鱼、虾、螺、蟹等海生动物,每当深秋之际,鸿雁成群地飞集于此处觅食、栖宿、越冬,故俗叫雁阵山。

进入山门,便瞧见一块石刻矗立在一片青翠中,“三雁风光”的字眼提醒着游客这里的独特风景:雁阵山、雁阵宫、雁阵塔。“其实背后还有另一层含义。”黄玉森说,宋绍兴八年(1138),是莆田科举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年,莆田举子15人参考,有14人中了进士,其中的黄公度、陈俊卿被赐为状元、榜眼,同科的榜尊、榜幼也被莆田举子摘取,留下“魁亚联登,四异同科”的佳话。因黄公度、陈俊卿、榜幼龚茂良三人与此地皆有渊源,他们和其他众多学子一样,像是羽翼丰满的大雁飞往远方,却又时常思念故乡,文坛“三雁”也成此风光。

时光荏苒,黄公度与雁阵山的渊源始终深厚绵长。紧邻“三雁风光”处,苍松翠柏掩映中,一座两层楼阁典雅别致。站在阁前广场俯瞰,不远处的滩涂曲线优美,翩翩白鹭成群集结,蔚为一景。门外阁柱上,雕刻着黄公度的联句:“纵观三江口有朝一日废墟成闹市,遍视九里洋不几多时沧海变桑田。”字里行间横溢着大气磅礴,那是800多年前状元郎的豪情万丈与对未来的洞见。黄玉森说,黄公度长年跟随姑姑在雁阵山攻读诗书,后来高中状元,高宗皇帝特赐阁额,并亲笔御书“登瀛阁”三字褒奖他,字体苍劲、雄伟。2017年,黄玉森多次前往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在县志中查询到有关黄公度《代谢御书表》的记载,也为这段美丽的故事再添史志的印证。

“宋高宗御书的‘登瀛阁’三字,得以保护并镶嵌在雁阵宫前的廊壁上。”雁阵宫董事会董事长龚振秋介绍,雁阵宫名声远播,在新加坡、意大利、港澳台等地建有行宫,2017年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宫内的爬刀梯习俗,目前全市仅莆禧古城和这里还传承保留着。21.6米高的刀梯,寓意着乡民对平安的祈求,因筹办过程复杂隆重,一般十来年才举行一次,一次持续六七天,最近的一次爬刀梯还是在2015年。

雁声塔影 渔舟点点

登上七层八角石塔,远眺海天苍茫,近观碧野平畴,紧邻的沈海高速公路穿梭而过,尽收眼底。四五公里之外的塔仔塔,在一片朦胧中竟也轮廓鲜明、遥相呼应,人称“公母塔”,实不虚传。如赶上好天气,看着天际一轮红日缓缓升起,黄公度笔下的“鳌山晓旭点点金”顿时袭上脑海。

在乡人的记忆中,雁阵塔是海上船只的航标,也是游子归乡的盼头。三江口港是个天然海港,古称端明港,也是莆田的主要通商口岸,原本只是海滩,却盛产海蛏、土笋冻等名优特产品。鳌山村当年有一条航道,不管是古时外出,还是上世纪初的走南洋,这里是船只出入必经之地,雁阵塔成为人们离乡前最后的遥望。近乡情更怯,当他们返乡归来,雁阵塔又成为最初的温暖。因古时称涵江一线为“唐山”,于是民间又流传着“未登唐山地,先见雁阵塔”的俗语。这也正是“雁阵归舟”的双重含义,渔民讨海归来满载而归,渔舟点点;游子拼搏归乡满心欢喜,风姿绰绰。

无奈,三江口港急流滚滚,船只时有触礁危险,故有“会过壁头门(在东海外),难过雁阵鼻”之古谚。乡老们相传,为了安全起见,明代兴化府知府岳正建塔作为航标。也有人说,是三一教创始人林龙江筹建后受阻停建。还有人说,是邑人尚书林尧俞筹建。眼下,黄玉森期盼有更专业的人士进行科学论断。

历史自有真相。不可忽视的是,雁阵塔是先贤们血汗的结晶,也是研究明代莆田经济的缩影,更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古迹。遗憾的是,民国时期,雁阵塔遭毁,塔刹残体保存于雁阵宫内,同时保存着唯一的一张雁阵塔老照片。归国华侨每每看到这张照片,无不感慨万千。2008年,在侨胞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呼吁下,新建雁阵塔的想法得到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的支持。通过邀请省古建筑设计专家设计,2014年7月,在旧塔原址20米处,重现石塔“旧模样”。龚振秋说,建塔所用石材全部取自于雁阵山,塔外部用特大条石、石雕栏杆砌成,具有抗台风、防震、避雷功能,塔顶配上照明灯,依旧作为灯塔,常年照亮夜途的行人。

站在塔上,不远处的百威雪津啤酒产区十分显眼。在当地的长远规划中,将结合全域旅游,拟恢复鳌山上的岩浔寨,提升雁阵归舟景区,打造文化工业旅游啤酒小镇。黄玉森描绘着他们的愿景:“夕阳西下,山上的雁阵塔倒映在水塘里,美得很!这里还将打造成雁声塔影的风光。” 本报记者 许爱琼

来源 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 林剑升

上一篇新闻

慎海雄:惟有信任才能合作 惟有合作才会共赢

下一篇新闻

深度剖析军工产业十大变化,“赛道+卡位”把握历史性机遇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