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8日 星期六

为什么清东陵建在了风水宝地,后来的皇帝依然短命?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占地80平方公里。

整个皇陵陵区从1661年(顺治十八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为什么清东陵建在了风水宝地,后来的皇帝依然短命?

远眺

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修建之前,曾经选派各路风水官员前来查看,在给皇帝的奏折中,风水管员这样称赞清东陵的风水:山脉自太行来,重岗迭阜,凤翥龙蟠,嵯峨数百仞。前有金星峰,后有分水岭,诸山耸峙环抱。左有鲇鱼关、马兰峪,右有宽佃峪、黄花山。千岩万壑,朝宗回拱。左右两水分流浃绕,俱汇于龙虎峪,崇龙巩固,为国家亿万年钟祥福地。民国二年(1913年),文人陈诒重曾将所见到的清东陵陵园景色有精彩的描述:初至,从龙门口入,两崖壁立,一泓泠然,绝水而驰,溅沫如雪,水侧春草膴茂,夹毂送青。更前,则群松蔽山,苍翠弥望,寝殿黄瓦,乍隐乍见,于碧阴之中。好风徐来,清香满袖,清肃之气,祛人烦劳。

建成以后,清东陵埋葬的皇帝分别为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

  • 清东陵的格局

入关第一帝世祖顺治皇帝的孝陵位于南起金星山,北达昌瑞山主峰的中轴线上,其余皇帝陵寝则以孝陵为中轴线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依山势在孝陵的两侧呈扇形东西排列开来。各陵按规制营建了一系列建筑,总体布局为"前朝后寝"。“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审美思想贯穿于每一座陵寝建筑中。

为什么清东陵建在了风水宝地,后来的皇帝依然短命?

清东陵金星山

孝陵以金星山为朝山(陵寝正前方所对之山),以影壁山为案山(墓穴与朝山之间的小山),以昌瑞山为靠山(陵墓后靠之山),三山的连线即为孝陵建筑的轴线。由于金星山、昌瑞山之间的距离长逾8公里,营造者设置了一条长约6公里的神路(专供棺椁、神牌通过的甬路),将自石牌坊(用石料构筑的牌楼,是陵区入口的标志物)至宝顶(地宫之上的封土)的几十座建筑贯穿在一起,并依山川形势分成了三个区段。一是石牌坊到影壁山间长约1.5公里的区段。在这个区段内,配置了宽大的石牌坊和高耸的神功圣德碑亭(内竖为皇帝歌功颂德的石碑的方亭,亦称大碑楼),与金星山及影壁山相呼应。二是影壁山至五孔桥间长约3.5公里的区段。在这个区段内,配置了石像生(设在神路两旁的石人、石兽雕塑群)、龙凤门(由三间石雕火焰牌楼和四段琉璃壁组成的门坊)、一孔桥、七孔桥和五孔桥等低平建筑,以同周围的平坦地势相协调。三是五孔桥至宝顶间长约1公里的区段。在这个区段内集中配置了神道碑亭(内竖镶刻帝后谥号石碑的方亭)、隆恩门(陵院的大门)、隆恩殿(举行大祭活动的主要殿堂)、方城(砖砌的方形城台)、明楼(建在方城之上的内竖墓碑、檐挂陵名匾额的方亭)、宝顶、宝城(围绕宝顶的城墙)等主要礼制性建筑。并且这些建筑由南至北依次升高,以与昌瑞山及两侧护砂(陵寝左右的山丘)相互配合。这些建筑的配置与组合,均以风水学中的形势理论为指导,其大小、高低、远近、疏密皆以“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尺度进行视觉控制。并将山川形胜纳于景框之中,作为建筑的对景、底景和衬景,实现了“驻远势以环形,聚巧形而展势”的目的。

  • 顺治确定了陵址

相传,当年顺治带领群臣无意中来到了河北遵化马兰峪一带的丰台山一带。顺治帝登在一高处,举目四望。只见高山连绵,岗峦起伏,隆起的山脊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若隐若现,犹如一条条天龙奔涌腾跃,呼啸长空。在天龙盘旋飞舞的中间,一块坦荡如砥的土地,蔚然深秀,生气盎然。东西两向各有一泓碧水,波光粼粼,缓缓流淌,形似一个完美无缺的金瓯。顺治帝不停地瞭前眺后,环左顾右,发出由衷的赞叹:“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于是,纵马来到一处向阳之地,翻身下马,双手合十,两目微闭,十分虔诚地向苍天高山祷告了一番,随后相度了一块相宜的地势,将右手大拇指上佩带的白玉板指轻轻取下,小心翼翼地扔下山坡,然后庄重地向身旁敛声屏气的群臣宣布:“板指停落的地方,就是陵寝的地宫!”并将丰台山改名昌瑞山。   

为什么清东陵建在了风水宝地,后来的皇帝依然短命?

选定陵址的顺治皇帝

  • 清东陵的风水

古代相度兆域,讲求前有照山,近有案山,后有靠山。清东陵北起雾灵山,南达天台山,总面积达到2500平方公里,大约有3个新加坡的面积。雾灵山是清东陵的太祖山,是“后龙之正脉,风水之大源”。其山脉逶迤南伸,至昌瑞山而止。整个陵区以昌瑞山为界,以南为“前圈”,以北为“后龙”。后龙周环250多公里,其内群山卓立,万岭奔腾,密林覆盖,人迹罕见,是陵寝的控制保护区。前圈四面环山,中间是48平方公里的平坦之地,诸陵寝均建在前圈之内。陵区东面的雁飞岭诸峰,千岩错落,文笔插天,势尽西朝,俨然左辅;陵区西面,黄花山、钻天峰众山层叠飞翠,叠峦腾辉,象山、万福山横亘于陵区正南。位于雾灵山和昌瑞山之间的分水岭是“来龙”的脊背,众水东西夹流,左盘右绕,最后汇合于陵区之南的龙虎峪,这万山拱卫、众水朝宗之势,加重了皇陵的神秘色彩和皇权神授的气氛,与庄严肃穆的皇家陵园保持了高度的合谐与统一。

昌瑞山为燕山余脉,东西走向。中间主峰高耸,两侧山峰山逐次低下,宛然屏风,它是东陵的后靠山。金星山位于陵区之南(前)。此山拔地而起,山形如倒扣的金钟,与昌瑞山主峰遥遥相对,它是陵区的前照山。在金星山北有一座小山,似玉案前横,此为案山,当地人称之为影壁山。金星山、影壁山、昌瑞山恰好位于一条直线上,就好像上天按着人意特地安排的一样,真是景物天成,浑然一体。   

顺治帝的眼光地确有独到之处,但清东陵这块风水宝地并非是他第一个看中的。而是明朝崇祯皇帝先清顺治而选中过此地的,只因国破家亡,物事人非,江山易主,明朝皇帝选中的陵地被新入关的清朝皇帝占用了。   

  • 短命皇帝之所以短命的原因

但是正所谓风水轮流坐,尽管占尽了风水,也有气数将尽的那一天,而至于为什么清朝后期出了好几位短命的皇帝呢?清朝后期的短命皇帝主要有咸丰(30岁)、同治(19岁)、光绪(38岁)

为什么清东陵建在了风水宝地,后来的皇帝依然短命?

去世年龄最小的同治皇帝

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近亲结婚

清朝定鼎中原后,为了巩固统治,沿袭并发展了满蒙通婚制度,久而久之,就导致了黄金家族之间多次通婚的现象,大家都知道,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近亲结婚必然导致物种的退化,人也不例外,由于长期的近亲结婚,势必导致抵抗力、基因的弱化,进而直接表现为先天的体弱多病和后天的抗病力差;

2.内忧外患

清后期,由于西方列强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时的清王朝已经不是靠着乾隆年间的闭关锁国就能维持天下太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已经打到了家门口,想继续像乾隆那样关起门来做太平君主已经完全不可能,加上国力的衰微、内外矛盾的加剧,太平天国、白莲教等农民起义层出不穷,朝廷上下疲于应对;

3.天灾人祸

总结清朝后期的“短命皇帝”,天灾人祸导致短命也是主因之一。

咸丰皇帝的死很有可能受到英法联军的惊吓,加之长期的舟车劳顿以及不合时宜的进补;

咸丰的儿子同治,则直接死于传染病;

根据已经确认的证据,光绪皇帝很有可能被人毒死;

古人常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阴功,寿命的长短不是靠祖坟的风水就能完全掌控的,更多的还是要看后天的保养与个人的修为,同时还有所处的社会大环境。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10大“打工皇帝” 最高薪的一年1213万新元!

下一篇新闻

最近黄帝祭祀大典的新闻很火爆。但黄帝的出生与去世并不简单!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