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 星期日

「兴业金工团队」每日资讯20190724

行业资讯

商业银行股权托管办法落地

政策保持定力护航下半年经济运行

资本市场驱动力亟待从信贷周期转向科技周期

同业资讯

基金转融通首日成交超1亿股

科创板交易趋于理性 公募私募关注估值回归机会

监管要求基金申报产品时作出承诺

产品资讯

受益中签科创板新股 多只ETF规模激增

7月外资私募加速推出新产品

其他量化资讯

豆粕短期反弹乏力

行业资讯

商业银行股权托管办法落地

2019年07月24日证券时报网

银行股权管理正进一步加强,违规代持将会无所遁形。昨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股权托管办法》(简称《办法》),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股权信息透明度,做好商业银行股权穿透式监管工作。

《办法》明确了股权托管方式,规定上市、在新三板挂牌的商业银行股权托管应按照现有法律法规进行,非上市商业银行可以按照市场化原则,自行选择符合条件的股权托管机构。设立专章明确监管部门职责,除了对违反《办法》规定的商业银行进行处罚外,监管部门还将建立股权托管机构黑名单,并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相关部门或政府机构共享黑名单信息。

有分析人士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托管是监管的有力抓手,托管机构可以协助监管机构实现穿透式监管。《办法》的出台,利于打击商业银行股权代持等乱象,也为非上市银行发行优先股后实现股份集中托管提供依据。

让托管成为监管的“第二只眼”

规范银行股权管理是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部分。前几年频频出现的险资举牌银行股、隐瞒股权、代持股权、股权层层嵌套等银行股权乱象,暴露了银行股权管理方面的诸多制度漏洞。

2018年,银保监会印发了《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按照分类监管原则,重点聚焦主要股东,防止其滥用权力、掏空银行等行为,其中明确提出商业银行应建立股权托管制度。

银保监会有负责人称,实践中看,部分商业银行进行了股权托管,总体上提高了股权管理水平,降低了股权管理成本。但也存在一些不规范之处,如托管机构硬件条件、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存在股权“形式托管”现象,未能发挥股权托管的作用。

《办法》的出台,旨在充分发挥股权托管作用,规范银行股权托管行为,提高银行股权信息透明度与股权管理水平。

托管业务在某种意义上是金融监管的“第二只眼”,能够协助监管部门更好地监督监测银行股权的规范性。《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应委托依法设立的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符合条件的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或其他股权托管机构管理其股权事务。重要的是,托管机构有向监管部门提供信息或报告的义务,能够对商业银行股权活动进行有效监督。

此外,银保监会将建立托管机构黑名单制度,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相关部门或政府机构共享信息,并有权责令商业银行更换托管机构。

股东股权管理成银行业治乱象重心

《办法》对商业银行股权托管的规定,主要对不少城商行、农商行等非上市银行股权管理影响更大,这类银行也是此前暴露银行股权乱象较为集中的银行类型。《办法》强调,商业银行应向托管机构完整、及时、准确地提供股东名册、股东信息以及股权变动、质押、冻结等情况和相关资料。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称,对于上市、在新三板挂牌的商业银行,《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股权托管提出了明确要求的,其股权托管按照现有法律法规进行。对于未上市的商业银行,现行法律法规未对其股权托管提出明确要求,其股权管理高度依赖公司自治。近年来,部分银行因公司治理水平较弱出现了一些股权乱象。因此,银保监会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从审慎监管角度,要求未上市的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将股权托管至依法设立的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符合《办法》规定且不在黑名单中的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或其他股权托管机构。

近年来,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商业银行股权与公司治理的规范性。经历了2017、2018年连续两年的银行业保险业治理市场乱象专项行动后,为巩固前期整治工作成果,防止市场乱象反弹回潮,今年5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制定了涵盖银行、保险、信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八类金融机构的重点整治领域。其中,银行领域的公司治理是治理乱象的重点,而股东股权管理又是公司治理的重中之重。

相对于大型银行或上市银行,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能力更为薄弱,尽管不少改制后的城商行、农商行等区域性中小银行也构建了“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架构,但多年来“形似而神不似”的问题依旧突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目前银行公司治理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内部人”控制问题,即管理层对银行实现了实际的控制,并做出损害公共利益和股东利益的行为。二是少数股东乱越位、胡作为,随意干预银行正常经营的问题。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股权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根源,健康的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有效运行的基础。因此,要完善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就要从股权着手。

政策保持定力护航下半年经济运行

2019年07月24日证券时报网

上半年中国经济既有增速平稳筑底,也有市场情绪高低起伏。一季度受信贷社融超预期高增长带动,市场情绪一度对经济企稳回升的前景高度乐观,但进入5月,中美经贸摩擦升级令市场情绪再度焦灼,股债汇市波动加剧。

展望下半年经济形势,经济增速仍有下行压力是普遍共识,但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对经济增速下降的容忍度有所提高,只要保持市场预期稳定和经济增速不出现过度下滑,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仍将保持稳定。短期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托底经济稳健运行,长期要坚定不移地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

预期是否稳定,影响到市场主体行为,而预期平稳与否同政策定力息息相关。鉴于目前经济形势与年初相比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下半年政策基调有必要保持平稳。在此基调之下,稳就业措施有望出台,财政政策在继续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开前门”力度有望加码;货币政策仍将在总量稳健的前提下实现结构性宽松,继续纾困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定向降准、通过利率并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等措施有望出台。

市场主体正在慢慢适应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反复摇摆的形势中显现出淡定心态。以汇市为例,尽管5月以来市场波动加剧,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幅度和贬值预期都低于去年下半年。在此基础上,市场主体涉外收支行为调整更加平稳。5月和6月银行结售汇月均逆差比2018年下半年收窄44%,说明经历了此前多轮中美经贸关系的反复后,国内金融市场情绪的稳定性有所增强。

宏观政策继续保持定力,市场主体行为趋于成熟理性,将为练好内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环境。不过,对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难度,仍要有足够预期。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曾有个形象的比喻: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是“吃肥肉”,进入中速平台后的高质量发展是“啃硬骨头”,增长难度非同以往。可以预见,今后带动经济增长的大多是慢变量,过程长、见效慢,这必将考验市场的耐心和决策者的战略定力。

资本市场驱动力亟待从信贷周期转向科技周期

2019年07月24日证券时报网

周期是资本市场永恒的命题。对于A股市场来说,长期以来,市场走牛的驱动因素是信贷周期,但信贷周期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随着科创板的推出,资本市场的驱动力,亟待转向科技周期,由一批又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来主导和推动。

资本市场的信贷周期,最典型的是2008年之后,宽松的货币政策、天量的信贷,带来的是房地产和基建的“长阳”。每当信贷宽松预期不断强化时,资本市场就预期流动性会充裕,股市就容易牛起来。在实体经济层面,天量信贷主要投向房地产和基建,由此带动上下游的建筑建材、家电、水泥、有色、金融等系列周期性行业的繁荣,然后资产泡沫开始集聚,当资产泡沫明显时,信贷就开始收紧,房地产、基建等周期性行业预期走弱,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收紧预期增强,股市走熊,实体经济和股市“走熊”到一定程度,尤其是明显拖累地方财政收入和GDP增速时,信贷又开始放松,房地产和基建又开始抬头,股市又蠢蠢欲动,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但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的融资方式亟待从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为主,天量的信贷必须转向切实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不是玩资金空转,不断积累房地产泡沫和高度依赖基建拉动经济发展。

美国经济正是有了谷歌、微软、亚马逊、脸书等一批巨型科技型企业,以及众多蓬勃发展的中小型科技型企业,才能具备领先全球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这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得到了股权投资、证券投资等一二级直接融资市场的大力支持,科技企业不断丰富纳斯达克等美国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给予科技企业大力支持并获得丰厚回报,广大中小投资者也从美国股市的大牛市中不断获取财富增长,科技企业和资本市场形成良性循环,“科技+金融”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互相促进,这就是新经济的典型特征。

中国经济的科技成色的增加,有赖于科技型企业的不断发展,14亿的人口,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和充裕的民间资本,也为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需求,只不过,资本市场应该发挥更高效率,顶层设计应该让资金不断涌入实体经济和科技型企业,让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脱颖而出,让浑水摸鱼的伪科技企业被淘汰。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永远是资本市场的大方向。

当大量科技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得到资本支持,中国就会诞生越来越多的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将为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健发展提供源头活水,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本质上取决于实体经济效率的不断提升、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传统以房地产和基建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越来越走到尾声,科创板的推出,不仅承担着资本市场结构优化的内在需求,也承担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

无论在先进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还是5G、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也无论是在基础设施阶段,还是在应用端,中国的科技领域都存在太多的投资机会,“科技+金融”的完美组合里,科技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有了大批优质的科技企业,金融市场的发展才有根基,当A股市场的投资者不再唯信贷周期马首是瞻,转而研究科技周期的运行规律时,“科技+金融”将在中国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领域绽放出别样的风采,这是股民之幸,亦是中国经济期待的方向。

同业资讯

基金转融通首日成交超1亿股

2019年07月24日证券时报网

上交所官网公示的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数据显示,7月22日,共有39家标的证券通过转融通方式出借,成交总量高达1.17亿股,其中,在科创板25只新股中,24只股票为转融通证券出借标的。

继上周获批交易所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资格后,7月22日,易方达、华夏、嘉实、南方、华安等多家基金公司完成首单转融通交易,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示的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情况看,当天共有39家标的证券通过转融通被出借,成交总量高达1.17亿股。

转融通首个交易日成交量1.17亿股

上交所官网公示的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数据显示,7月22日,共有39家标的证券通过转融通方式出借,成交总量高达1.17亿股,其中,在科创板25只新股中,24只股票为转融通证券出借标的。

从业务申报类型看,主要分为约定申报和非约定申报两大方式,当天74笔交易中约定交易数量多达66笔,占比高达89.19%,约定申报仍然是目前最主流的交易类型。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数量投资部总监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约定交易是指基金公司与券商、私募等交易对手约定互为对手盘,通过中证金融公司的通道进行交易;而非约定交易则是基金公司出借给中证金融公司,不知道对手盘情况。

按照公募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的业务规则,公募基金以一定的费率通过证券交易所向中证金融公司出借证券,中证金融公司到期归还所借证券及支付相应的业务费用。作为专门开展转融通业务的金融机构,中证金融公司为下游的证券公司提供融资融券配套服务。

从转融通的费率看,当天出借费率位于1.5%~9.4%之间。其中,出借期限为28天的睿创微纳、容百科技、澜起科技等3只证券出借费率为1.5%;费率最高的为出借期限28天的心脉医疗,出借费率高达9.4%。上述证券出借期限最长的为182天,最短的只有7天。

嘉实基金相关负责人透露,嘉实基金已于本周一参与了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当天嘉实基金旗下共有5只指数基金完成了转融通交易。

上述北京大型公募数量投资部总监告诉记者,目前公募基金的转融通业务还处在试水阶段,本周一各家有资格的公募都完成了首单转融通业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基金公司纳入试点。

他说:“公募基金拥有较多处于封闭期的偏股基金、股票ETF及其联接基金、战略配售基金等符合转融通业务的基金,这些基金持仓券源丰富,有望成为转融通业务最主流的参与机构,进而为市场提供更丰富的投资策略。”

据了解,早在6月21日,证监会就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指引(试行)》,鼓励公募基金参与转融通业务;上交所也同期发布了《关于科创板股票及存托凭证交易相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科创板股票自上市首日起可作为融资买入及融券卖出标的证券。

指数基金将成公募转融通业务主力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转融通业务开通,有利于有对冲风险和借券业务需求的机构投资者丰富投资策略,并为投资者带来额外投资收益,预计ETF等指数型基金将成为参与转融通业务的主力。

谈及未来该项业务的发展空间,上述北京大型公募数量投资部总监表示,目前该项业务还是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取决于投资者的业务需求。目前对该项业务需求最多的,是具有对冲风险需求的私募、借券业务需求的券商等机构投资者。

他举例说:“比如有的私募做股票多头,需要股指期货对冲来做绝对收益,但股指期货贴水对冲成本较高,需要做好展期、保证金管理等,保证金会占用20%~30%的仓位,而运用股票ETF借券成本和便捷性会更高,并提升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交易冲击成本,最终将有利于提升交易效率,提升策略的有效性。”

华夏基金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公募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意义重大。融券是成熟资本市场上的基本制度,完善融券制度,落实公募基金等长期持股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出借是资本市场改革有效举措。

嘉实基金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公募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扩大了中证金融公司转融通业务券源,不仅有效促进了转融通业务发展、完善市场机制,更是着眼于健全资本市场定价机制的高度,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该负责人分析,站在当下市场结构角度来看,预计ETF和其他类型的指数基金将是公募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主力。从基金持仓角度看,指数基金因其被动跟踪指数策略的缘故,沉淀了大量股票,是天然的“票仓”;从基金绩效角度看,被动型基金追求最小化跟踪误差,证券出借所获收益即使在0.4%~0.6%之间也十分重要,将为投资者带来额外收益和更佳的投资体验。

此外,从海外经验看,ETF等指数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是常规业务,证券出借也是指数基金一大稳定财务收益来源。

嘉实基金相关负责人称:“海外转融通市场上,长期持有证券的公募基金、保险机构、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是证券出借的主力,出借证券是海外ETF重要收益来源之一,如贝莱德、先锋等全球ETF巨头旗下的基金均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

科创板交易趋于理性 公募私募关注估值回归机会

2019年07月24日证券时报网

相对于周一科创板的如火如荼,第二个交易日的科创板走势逐渐回归冷静。25只个股成交额、换手率明显下降,股价波动趋于稳定。

多位基金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科创板个股走出分化行情,整体呈现明显的降温态势,市场正在逐渐回归理性,未来或出现逐步估值回归的过程,公募私募等机构都会持续关注科创板二级市场投资机会。

以打新策略为主

关注二级市场机会

目前公募、私募等机构参与科创板投资,仍然以“打新+首日卖出”策略为主,等市场估值回归,趋于理性后可能会考虑更多投资选择。

呈瑞投资表示,由于目前主要发行的是单纯的科创板打新产品,整体投研也主要围绕科创板估值体系进行研究,为打新策略服务。所以,投资策略主要是在科创板新股上市首日集合竞价阶段就卖出的投资决策。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投资总监告诉记者,他所在公募原来预期科创板新股上市后涨幅为50%以上获利兑现,但二级市场流动性溢价超出预期,他的打新基金在上市首日就获利了结。从周二盘面看,部分高估值个股明显降温,这正体现了市场在逐渐回归理性。他会继续观察后市表现,持续关注科创板的二级市场投资机会。

关于未来的科创板投资布局,呈瑞投资表示,仍然会选择以打新策略为主,在打新询价成功后选择上市首日卖出,把后续机会留给其他机构参与者。

呈瑞投资称,“目前从上市首日集合竞价角度看,打新的收益率已经比较可观了,我们判断未来在询价和发行价格确定方面,收益空间可能会逐步缩小。也就是说,发行市盈率可能比现在更高一些。”

至于看好的投资方向,呈瑞投资表示,由于目前科创板只有25家上市公司,不好判断相应行业板块的和其他的投资机会。但他们会对“硬科技”给予相应的关注度。

泰达宏利成长基金经理周琦凯也认为,参考2010年创业板开盘后的市场表现,未来整体市场风格或将偏向成长,叠加目前政策较多倾向性支持新兴成长行业,投资者可关注成长类领域的投资机会,比如5G、半导体等。

静待估值回归

引导市场价值投资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科创板市场整体估值在高位水平,希望估值回归理性后继续参与二级市场投资交易。

呈瑞投资认为,从科创板上市第一天情况看,市场参与热情很高,25家公司的估值水平比预想的要高,但预计经过一段时间洗礼和投资者对科创板的重新认识,估值水平会回到相对理性的水平。

上海某中型私募投资总监也称,“我们打新获配的科创板股票上市第一天就选择了卖出获利了结,因为担心个股估值太高,未来会有阴跌过程。同时,半年以内在二级市场不会买入该股票,等到市场恢复平静以后再考虑投资选股。”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总经理也分析,从首日交易情况看,科创板上市新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拥挤交易,换手率和成交量都很大。虽然第二个交易日多数个股出现调整,但目前估值相对主板市场对应行业标的仍估值较高,未来更希望市场冷却一段时间,以科创板指数的方式参与到这一市场。

在融资融券方面,一些私募表示会考虑参与,有利于增加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但前述上海私募投资总监坦言,“未来如果能融到券会参与做空交易,引导市场价值投资,但目前来看券源比较少,券商的一点点券都被抢疯了。”

北京一位股票ETF基金经理表示,按照交易所规定,科创板股票自上市首日起可作为融资买入及融券卖出标的证券,而从公募基金周一转融通业务试点看,多家科创板上市新股作为证券出借标的,交易量相对较大。

该基金经理称,“一般私募等机构投资者,对于估值较高的个股可能会有借券并对高估值个股做空的需求,也可以通过持有的多头股票做风险对冲,有利于这些机构丰富自己的投资策略,完善资本市场的定价机制。”

监管要求基金申报产品时作出承诺

2019年07月24日证券时报网

昨日,不少基金公司产品部收到证监会的最新产品申报要求,要求拟任基金经理与督察长承诺产品不存在“挂名”行为,已经进入申报环节的产品还需补充这一材料。

虽然基金经理“挂名”是违规行为,但在业内这一现象却一直存在。本周一,证券时报记者曾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报道。周二,监管部门就出台了相关监管政策。

“我听说这个政策是证监会周一晚上决定的,周二开始让各家基金公司落实。”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据业内人士介绍,以往在新基金产品申报时,其实基金公司也需要作出相关承诺,基金经理需勤勉尽责做好基金投资。昨日,证监会对基金公司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单独对“挂名”做出承诺,同时,要求拟任基金经理与督察长都必须承诺不存在“挂名”情况。

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主任刘亦千认为,基金经理“挂名”不仅会让基金经理的诚信打折,也会让公司的品牌度受损。“让知名基金经理‘挂名’,也许更容易将产品销售出去,但是,基金公司承担的是不诚信的代价,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基金经理的“挂名”现象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多人共同“挂名”单只基金,但这些基金经理并非都参与基金操作,外界难以分辨实际操作的基金经理;二是操盘人不具备基金经理资格,需由基金经理“挂名”。

“挂名”现象之所以一直存在,一方面是迫于销售压力,另一方面也与难以辨别相关。有业内人士分析,多个基金经理“挂名”一只产品的情况不少,对于机构投资者,基金公司可以选择解释清楚,但普通个人投资者就要靠自己辨别了,单是这一条就已经是明显的信息不对称了。

业内人士认为,禁止基金经理“挂名”,可以减少基金公司打擦边球的空间和动力,有助于提升行业规范化运作水平。

产品资讯

受益中签科创板新股 多只ETF规模激增

2019年07月24日证券时报网

打中科创板新股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吸引场外套利资金进场,部分规模较小的ETF份额大幅增长。数据显示,7月22日,南方中证1000ETF场内流通份额增长56.84%,国泰CES半导体ETF场内流通份额增长超过40%,南方中证银行ETF、华夏MSCI中国A股国际通ETF等5只场内份额增长也超过10%。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当日部分ETF场内价格低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IOPV),就已经带来套利空间,加上IOPV并未反映ETF科创板打新收益,套利空间更大。

多只ETF规模激增

7月22日,科创板开市首日大涨吸睛,ETF市场同样表现火热。

Wind数据显示,7月22日,南方中证1000ETF净申购份额高达2.18亿份,份额相比前一交易日增长56.84%;国泰CES半导体ETF净申购份额也达到9800万份,份额增长42.49%;此外,南方中证银行ETF、华夏MSCI中国A股国际通ETF、华夏上证医药卫生ETF、广发中证100ETF、富国上证综指ETF等5只ETF份额增长均超过10%。

从份额增长绝对值来看,7月22日,南方中证1000ETF、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广发创业板ETF净申购份额均超过1亿份,位列当日ETF份额净申购前三。

统计科创板上市公司公布的网下配售结果可以发现,上述规模增长幅度较大的ETF均获配了不少科创板新股。

其中,南方中证1000ETF获配了14只新股,获配市值682.57万元,而南方中证1000ETF7月22日规模仅3.8亿元,科创板获配市值在规模中占比1.8%左右;国泰CES半导体ETF获配了16只新股,获配市值592.73万元,该ETF当日规模仅1.5亿元,科创板获配市值占比接近4%。

科创板打新收益带来套利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7月22日ETF场内价格低于其基金净值,带来二级市场买入套利的机会,是部分ETF场内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IOPV是证券交易所根据基金管理人提供的计算方法及每日提供的申购、赎回清单,按照清单内组合证券的最新成交价格计算,一般ETF场内价格低于IOPV的时候,买入ETF然后赎回可以赚取短期套利机会。再加上IOPV没有反映基金打新收益,更是带来套利空间,二级市场投资者不断买入ETF,做市商可以在一级市场创设ETF份额,使得ETF规模大幅增长。“以南方中证1000ETF为例,当日场内收盘价0.625元,当日公布的基金净值为0.6335元,场内收盘价低于基金净值带来套利机会。此外,当日跟踪的标的指数——中证1000下跌2.81%,而南方中证1000ETF净值仅下跌0.39%,说明科创板打新确实带来增厚收益。”

另一位ETF基金经理也认为,部分投资者当日在二级市场买入ETF,择日再赎回或卖出,同时用股指期货对冲市场指数的涨跌,赚取ETF打新增强收益。

7月外资私募加速推出新产品

2019年07月24日证券时报网

7月以来,已有4家外资私募机构密集推出中国私募基金产品,两家来自新加坡的外资私募在同一天备案了2只基金,也有外资私募发行了首只中国基金中基金(FOF)产品。目前来看,外资私募布局中国市场的策略更加多元化。

数据显示,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21家外资私募中,已有16家共备案了42只产品,其中,今年备案17只。外资私募表示,现在是A股投资建仓的好时机。

7月已有多只外资私募产品发行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东方赢家富敦成长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于7月3日,在7月19日完成备案,属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是富敦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托管人是东方证券。据了解,该基金是富敦投资进军中国市场以来,备案的第二只中国私募基金,此前该公司在2018年2月11日推出了富敦中国A股绝对收益策略1号基金。

毕盛狮远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也在7月19日完成备案,该基金成立于7月9日,管理人是毕盛(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托管人是中金公司。毕盛投资在今年1月2日推出了首只产品毕盛狮惠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现在公司第二只产品也迅速发行。

除了两只证券私募产品,瑞银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近期已正式推出境内首只FOF——瑞银中国A&Q多元策略FOF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一号,并且正在备案。

作为第二家进军中国的外资私募,瑞银资管开展业务非常积极,目前已经发行并备案的中国私募基金共有4只,包括股票、债券、灵活策略等,其中今年7月2日新备案了瑞银中国瑞享债券策略三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此前不久,安中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也在7月9日备案了第二只基金——安中馨混合3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外资私募看好中国市场

今年外资私募布局速度非常快。截至目前,在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的外资私募共有21家,包括今年登记的野村投资、霸菱投资等5家外资私募。其中,有16家外资私募已经备案了共42只中国私募基金,今年完成备案的就有17只。

其中,施罗德投资在今年5月17日一口气推出了3只产品,包括股票、债券策略,目前共有4只中国私募基金。路博迈投资在5月6日备案了路博迈量化动态优选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3月7日备案了路博迈债券2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目前已有3只产品。4月29日,未来益财投资推出了首只中国私募基金——未来益财稳健成长多策略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4月11日,瀚亚投资也推出了首只产品——瀚亚投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一号。4月1日、5月27日,惠理投资备案了惠理中国星享、中国睿莹两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其私募产品总数达到6只。

外资私募普遍看好当前A股市场机会。上海某外资私募投资总监表示,从中长期看,现在是中国市场投资建仓的好时机。

“尽管有一些股票跌了,但好公司仍然表现较好,可见基本面永远是最重要的。现在市场到了基本面验证期,上市公司半年报超预期概率不大,我们要研究在经济总量往下走的时候,哪些行业能走出来,如消费、高科技等。同时,货币政策不会再大幅放水,财政方面减税降费,有利于经济实现正向循环。所以,长期来看,现在市场机会很好,未来中国产业结构也会因为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得到改善,A股能走出结构性行情。”他说。

另一家外资私募研究总监称,短期A股也许需要调整稳固,但考虑到经济在下半年有所改善,加上国家将继续出台政策刺激市场,鼓励直接融资和发展科创板,所以,回调后可能是中长期的买入机会,看好消费升级、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

其它量化资讯

豆粕短期反弹乏力

2019年07月24日和讯网

近日,中美两国进行了通话,双方正在落实大阪G20峰会的共识,中国企业有可能进行新的美国农产品(000061)采购,内外盘大豆、豆粕价格走势再次分化。

美农报告仍是重头戏

美国农业部的7月供需报告显示,美豆种植面积沿用了6月末作物种植面积报告中的数据8000万英亩,单产预估下调至48.5蒲式耳/英亩。虽然大幅下调了美豆单产及产量数据,但因出口量下调至18.75亿蒲式耳,期末库存也算符合市场预期,这限制了美豆价格上冲动能。

此外,美国农业部周度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至7月14日当周,美豆生长优良率为54%,前一周为53%,去年同期为69%,优良率周比上调1个百分点,抑制市场做多热情,短期美豆价格较难突破前高940美分/蒲式耳的压制。

8月即将公布的报告包括重新调查后的面积数据,美国农业部或对单产预估作出进一步调整。因此,在单产数据确定前,豆粕价格也将陷入振荡格局。

美豆出口进度成关键

有关方面表示,已有中国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向美国出口商就采购农产品询价,并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申请排除对拟采购的这部分自美进口农产品加征的关税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将组织专家对企业提出的排除申请进行评审。

9月之后,南美大豆供应趋于紧张。通常,10月至次年3月,国内油厂会以压榨美豆为主。中美经贸谈判仍是关键,决定了四季度能否恢复对美豆的采购,若我国全面放开进口美豆关税,则国内豆粕价格将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

三季度大豆月均到港量超过940万吨

近期,豆粕市场成交好转,叠加前几周油厂胀库停机,豆粕库存结束了连续6周增加的趋势,小幅回落。截至7月12日当周,沿海主要地区油厂豆粕库存为91.29万吨,周度降幅为1.28%。近两周未执行合同量大幅增加,有利于豆粕库存的消化。

从利润层面来看,日本G20峰会之后,巴西大豆贴水幅度提升,几乎与美豆持平,油厂压榨利润收缩,挺价意愿增强。然而,未来3个月,大豆月均到港量预期均在940万吨以上,豆粕库存将重新增加。

8月后饲用需求有望改善

最新数据显示,6月,生猪存栏环比减少5.1%,较去年同期下降25.8%;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5%,较去年同期下降26.7%。生猪供应减少促使猪价上涨。生猪养殖4—5年为一个周期,据此推算,2021年之前,生猪价格将持续坚挺。目前,全国三元生猪均价为9.7元/斤,一般猪价为7—7.5元/斤,上下游企业都有利润。猪价上涨速度过快,有利于提升养殖户的补栏热情,预计8月之后,养殖户还有一次集中补栏。届时,饲用豆粕需求进一步改善。

综合来看,7—8月是美豆生长关键期,往年,在“天气市”阶段,国内豆粕价格易涨难跌。再加上大豆进口成本走高,国内油厂榨利仍待恢复,后市豆粕价格下跌空间有限,预计在2750—2900元/吨的区间内振荡。

「兴业金工团队」每日资讯20190724

上一篇新闻

途牛《2018年春节黄金周旅游消费盘点及人气榜单》

下一篇新闻

嘉实中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