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侨乡晋江火把节传承数百年:照亮回家的路

中新社晋江2月25日电 题:侨乡晋江火把节传承数百年:照亮回家的路

中新社记者 孙虹

每年农历正月前后,福建晋江永和镇山前村的村民们都忙活着制作火把,为正月初九、初十晚上的“火把节”做准备。这个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沿袭了300多年的闽南传统民俗,也是国内少见的汉族“火把节”。

侨乡晋江火把节传承数百年:照亮回家的路

2012年起,“火把节”固定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晚上举行,也吸引了更多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返乡参与。 戴雅蓉 摄

24日(农历正月初九)晚,山前村的热闹被一条热气腾腾的“火龙”承包了。夜幕刚刚降临,等待多时的山前村男女老少陆续走出家门,聚集在村里的世泉宫,依次点燃手中的火把,高举着绕村而行。

“离开家乡50几年了,家乡的‘火把节’还是时常出现在梦里。”对于年过七旬的香港永和山前同乡会理事长蔡建安来说,火把节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自己回家的路。

高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蔡建安再一次踏上家乡的村道,与父老乡亲们走街串巷,一路谈笑风生。“这是我连续第二年参加‘火把节’了。今年还有150多名在香港的山前村同胞组团回乡,共襄盛举。”

侨乡晋江火把节传承数百年:照亮回家的路

常住人口有2600多人的山前村,旅外人口就有3000余人,足迹遍及菲律宾、越南、新加坡、印尼,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区。戴雅蓉 摄

1996年离开家乡到香港创业的吴鸿泽,时隔22年又一次加入“火把节”的队伍中。“心里非常感慨,跟以前不一样的是,现在的节日更隆重、形式更多样,但那种重视、期待、兴奋的心情是没有变的。”

“火把节不仅是家乡欢庆春节的一个仪式,更是凝聚乡情、亲情的一个载体。”吴鸿泽说,“明年我希望带着儿女们一起回家乡,感受一下父辈生活成长的地方,感受这种世代传承的民俗文化瑰宝。”

常住人口有2600多人的山前村,旅外人口就有3000余人,足迹遍及菲律宾、越南、新加坡、印尼,以及中国香港、澳门等地。“今年的火把至少有3000支,最大一支有4米多长。”山前村村委会主任蔡助善介绍,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是山前村延续了数百年的传统,最早是为了祈福、消灾,传承至今,火把节寄托了全村人对新一年的希冀,希望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平平安安。

侨乡晋江火把节传承数百年:照亮回家的路

2月24日(农历正月初九)晚,上万名男女老少聚集在福建晋江永和镇山前村,共同迎接村里延续了300多年的传统民俗节日——“火把节”。戴雅蓉 摄

在以往,每到农历正月初四,山前村四个角落的主事人会齐聚世泉宫,以“掷杯”的方式来决定火把节的日子。2012年起,“火把节”固定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晚上举行,也吸引了更多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返乡参与。蔡助善笑着说,“如今,山前村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火把,谁家的火把做得最好,谁家的火把最长,都是每年村民们津津乐道的事。”

“火把看似简单,其实绑起来很难。”山前村老人会副会长蔡缺禁告诉记者,制作一支火把需要一个多小时,依然沿袭古法,用黄色的粗草纸和竹枝制作。“把粗壮的竹枝劈成五到七枝的花枝后,以黄纸戳条,盘旋包裹其上。等竹枝被缠得严严实实如玉米棒一般,再将油兜头浇下,这火把便制成了。”

夜色渐浓,远远望去,绵延一公里多的队伍犹如一条“火龙”,照亮了整个村庄,场面蔚为壮观。72岁的菲律宾华侨蔡文炳在人群中高举火把,寄托对新年的美好祝愿。“14岁离家,回来已是两鬓斑白,是时候回来拿一拿家乡的火把,走一走家乡的小路。”(完)

上一篇新闻

2019中国国际木球公开赛在绍兴上虞开幕

下一篇新闻

资本喂饱干饭人,外卖平台打工人:中式快餐3.0“三国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